APP下载

网络时代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

2017-05-13赵娟

魅力中国 2017年6期
关键词:影响分析网络心理健康

摘要:21世紀是一个网络普及高度发达的时代。网络以经济与高校学生的生活、学习密不可分。互联网存在着信息量大、获取便捷等优点,但也存在着信息良莠不齐的特点。深入分析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高校加强网络道德建设的依据。

关键词:网络 大学生 心理健康 影响分析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接班人与建设者,具备健康的心理对未来社会有深远影响和重要意义,因此心理健康在大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起着无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对于处在网络社会发展前沿的各高校,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的数字化教育方式正以自身独特的魅力冲击和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学习,而大学生作为接受网络信息最快的群体,其目前所面临的网络生活对高校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同时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也造成了一些影响。

一、网络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

(一)帮助大学生求知或者学习

网络犹如浩瀚的知识海洋,为大学生展示了广阔的学习天地,引领其遨游,探寻,并不断激励其树立求知的学习理念和提高个人综合素质。网络信息容量之庞大,传播速度之快,覆盖面之广等,已日渐成为文化传播活动、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载体。这方神奇的天地引领着大学生不断地去接受新知识,分享新成果,远眺世界,纵观历史,开阔新思路,尝试新领域。他们已不再仅仅局限于学校、书本这一唯一的渠道来获取知识,而是主动地学习新知识,选择信息、接受信息。因而从这个意义上讲,网络的不断发展无疑为他们提供了求知和学习的最佳途径。

(二)丰富大学生的个性心理

网络内容的丰富多彩,表现手段的独特性和视听的强烈冲击,激发着大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并促使其不断丰富自己的个性心理。网络以其特有的方式创造了越来越逼真的网络环境,色彩绚丽的图片,悦耳的音响,活泼的三维动画和仿真的多媒体画面,渲染了一个神奇无比,其乐无穷的世界,激发大学生产生了广泛的兴趣爱好,并促进了各种网络行为,进而带动时尚的形成。据近几年来国内的调查显示,通信、获取信息、学习、娱乐、交友等是大学生网上行为的主要内容,这些在现实社会里难以全面有效兼顾的行为活动,在逼真的网络社会中得到了充分的认知和享受,正是这种虚拟自由的轻松环境氛围,充满了许多不确定因素,给大学生提供了充分施展的机会,促使其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个性心理世界。

(三)加强大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网络的“虚拟现实”环境和充分的自我发展空间,有利于突破传统思维约束,富有创新精神,为大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人口政策,在校的大学生大多都为独生子女,长期生长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的大学生,难免会产生一个问题,即缺乏良好的交流和沟通,进而变得孤僻和偏激,甚至存在人格分裂的现象。但网络的存在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缓解了这一现象,大学生通过QQ空间、论坛、微博、微信等方式与他人交流和沟通,改善了自己的人际交往。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隐蔽性,使得网上交流变得既方便又轻松,即使是性格内向的大学生也会乐于参与其中,这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无疑是十分有利的。

二、网络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不可否认,网络为大学生展示了一方美好的数字化天地,丰富、开拓了大学生日益广阔的精神世界,但同时我们也应清楚地看到,一方面网络网住了更多的知识技术、信息资源、时尚潮流,另一方面,它也网住了大学生的时间、情感、思维和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力,并在部分大学生心理世界中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日渐凸显。具体分析可集中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网络容易使大学生患上“网络成瘾症”、“网络孤独症”等网络心理障碍。由于网络上丰富的资料、刺激动感的网络游戏、以及扮演虚拟社会成员的成功感觉,无一不对大学生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和无法抗拒的诱惑力,这种诱惑力往往会导致大学生极度迷恋网络,并进一步发展成为病态的网络沉溺。具体在行为上表现为极不情愿离开计算机,整天沉溺于网络社会,最终导致了“网络成瘾症”心理障碍的发生。

(二)网络的发展容易使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发生偏差。由于网络的迅猛发展,一些初次接触网络的大学生由于缺乏一定的网络知识,因而常产生一些自卑心理,他们往往怀着兴奋与好奇的心理上网,但由于相关知识的缺乏和操作不熟练,使他们与那些熟悉网络知识,操作熟练的同学相比差距较大,从而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了某种无形的压力,长此以往会发展成为自卑心理,他们常常会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过低的评价自己,缺乏自信。

(三)网络使大学生的自我约束力降低,容易诱发大学生的破坏欲望。网络的特征之一即隐匿性。由于他们的自控力和责任感都较弱,因此他们在网上往往按自己的意愿做自己想做的事,充分暴露其长期压抑在心底的需要和欲望。加上当前社会舆论对于网络犯罪案件的大量宣传,使他们认为网络犯罪是一种英雄式的壮举,而不是伤天害理,凶狠残暴的行为,这就使大学生挑战自我的心理极度的膨胀,致使他们大力施展计算机和网络应用技术,并把破译别人的密码、进入禁止一般网民进入的社区偷阅机密资料、制造病毒、修改他人网页等等破坏行为看作是一种对自我智力的挑战。许多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长期在这种心理环境下生活,会使大学生的自我约束力下降,激发他们破坏欲,使其走入破坏性的心理误区。

(四)网络使大学生出现人格异常。其主要表现有:一是多重人格障碍。由于一些大学生在网络社会中扮演着与自己的实际身份和性格特点迥然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角色,拥有多个网名代表着不同的身份和性格特点,扮演多种角色的冲突,容易使他们产生角色认同错误,诱发心理危机,出现多重人格障碍。二是人格异化。由于网络具有隐匿性,大学生在网络世界中对自己的言行无需负责,因而,他们往往会散布一些虚假、不负责任的信息,对别人进行谩骂和人身攻击等一些反常的极端事件,同时网络游戏大部分都充斥着战争、暴利、凶杀等血腥内容,长期痴迷于此的大学生容易出现人格异常,表现为冷漠、无情、自私,既不关心集体、也不关心他人。

针对以上问题,各高校应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打造绿色校园网站,同时加强与社会联系,逐步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石培华.知识经济时代的新游戏与新规则(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8年版第21页

作者简介:赵娟,女,1981年5月22日,安徽省宿州市,汉,硕士,政工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影响分析网络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全面营改增对路局运输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尿激酶溶栓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分析
乌兰察布地区大气中二氧化硫污染产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机械加工工艺对零部件表面完整性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