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文本解读突破口 提高课堂阅读效率
2017-05-13周海萍
周海萍
摘 要:课堂教学中的文本解读中存在一些误区。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教师要教会学生找准文本解读的突破口。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文章标题、课文提示、课后练习、关键语句、文章结构、主要人物作为突破口进行阐释,就能让学生打开文本,走进文本,解读文本,从而能提高课堂阅读效率。
关键词:课堂教学;文本解读;突破口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13-013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3.083
反思这么多年的语文教学改革,语文课堂问题还有很多,出现了一些新的误区:一是固定化。很多教师照本宣读,依赖参考书或教辅资料,缺乏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分析,教学参考书上的条条框框禁锢了师生的思想。二是功利化。有很多教师受到中考指挥棒的影响,把一篇美文的解读仅是设计成几道典型的阅读理解题,整篇文章变得支离破碎。三是浅层化。不少教师在引导学生时完全放手,有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的嫌疑。“合作”“探究”充斥整个课堂,看似热闹,参与热情很高,但流于形式,缺乏深度。
那怎样才能走出这种误区呢?阅读教学还是要教会是学生阅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让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体会。教师应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在文本解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准文本解读的突破口,打开文本,走进文本,解读文本,从而提高课堂阅读效率。
一、以文章标题作为突破口
各类的文章标题,样式繁多,但无论哪种形式,都是作者深思熟虑,反复推敲拟定的,高度概括了文章内容主旨,寄寓着作者的情感,表现出作者的匠心。我们语文教材中不少课文的题目精彩纷呈:有的意蕴深厚,有的新颖独到,有的画龙点睛。因此,在阅读教学时,我们可以把文章标题作为突破口,巧妙地扣住文章标题,带动了全篇的阅读。对此,我们可紧扣标题中关键词设计问题,如对“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进行设问,在深究中解读文本,领悟文章的精辟之处。如学习茨威格的《伟大的悲剧》,针对这个题目中的题眼设计问题:伟大的悲剧是指什么悲剧?从哪些地方看出伟大?文中是怎样表现这种伟大?学生能把这些问题理清楚,文本解读也就到位了。
二、以课文提示作为突破口
我们的语文教材每篇课文前面方框里都有一段课文提示,对文章内容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我们以课文提示作为突破口,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率。如贾平凹的《风雨》一课,课文提示中有这样一句:“不过最让人称奇的是,全文竟然没有出现‘风和‘雨字,却处处有风雨!朗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教学的时候,教师可把这句话作为教学突破口,引导学生去感受本文通过对大量篇幅纷乱状态景物的描写,来表现风雨之大之猛烈,在猛烈的暴风雨中树木乱成一团。全文虽然没有一个“风”和“雨”字,但风雨的狂暴和对大自然的破坏力量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教学时以课文提示为突破口,学生很容易理解文章的人物,把握文章主旨,方便快捷,效率高。
三、以课后练习作为突破口
教材中每篇课文后面都精心设置了练习题,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对重点语段的分析,对精彩语言的领悟等。我们就可以把这些课后练习作为突破口进行阅读教学,既能高效地解读课文,又完成了课后练习,收到了一举多得的效果。如安徒生的《丑小鸭》篇幅很长,学生初读课文觉得有点“乱”。课后练习一是问“丑小鸭遇到哪些歧视和打击?在这些打击面前,丑小鸭抱什么态度?有什么追求?”第一问就是对文本的整体感知,通过回答这个问题,学生可以弄清文章的内容和脉络,第二个问题和第三个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主旨。以这个练习作为突破口走进文本,学生就能轻松理解这篇童话。把课后练习作为教学的突破口,将课后练习融合到课文教学中,我们就会大大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四、以关键语句作为突破口
语文课本中的很多句子,简练地概括内容,具有很强的表情达意的作用。读来含意深刻、耐人寻味,这样的语句就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关键句”。如张晓风的散文《行道树》的结尾说:“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这一句是全文点明题旨的话,也是对全文内容的收束。我就从这句话中的关键词“忧愁而又快乐”入手,设计了一个主问题:行道树为何忧愁,又为何快乐?从文中找出语句来理解。通过这一组相互矛盾着的关键词,学生深入研读文本,理解行道树忧愁和快乐的真正内涵,从而深入理解了行道树在奉献中快乐着的奉献者形象。
五、以文章结构作为突破口
我们的很多课文中的都有过渡句,这些过渡句在文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明显暗示了文章前后内容的不同,在结构上可分为两个部分。以文章结构作为突破口,文章的条理会很清楚,可以提高学生阅读文本的效率。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一文的第一段末句说:“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一句领起了下文中的第二、三段,在文中起到总起全文的作用。教师可以扣住此句设计一个提挈全文的主问题:下文中那些句子写了奇山,哪些句子写了异水,作者是怎样表现他们的“独绝”的?这种教学设计既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内容,又通过学生的体验和感悟,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
六、以主要人物作为突破口
塑造人物形象是很多作者着力表现的,主要人物更是如此。文章都是围绕主要人物展开故事情节,表现人物性格,表达思想感情。因此,抓住主要人物作为教学的突破口,也是提高阅读教学的一条捷径。如教学八年级课文《阿长与〈山海经〉》,朗读课文后,教师可让学生对“阿长”这个人物展开讨论: 文中写了阿长哪些事情?重点写了什么?由此可见,阿长是怎样的一个人?写阿长买《山海经》的笔墨并不多,为什么不写她是怎么买到的?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来写“阿长”的?为什么题目不用“长妈妈”而用“阿长”?以主要人物为突破口,学生很容易理解文章中的人物、把握文章主旨,方便快捷,效率高。
当然,文章的突破口不只有以上几种,还有选取文章线索、疑难点、故事情节等作为阅读教学的突破口。要选取好一篇课文的突破口,需要教师钻研教材要透彻,要多思考才会有所发现。总之,教无定法,好的突破口,能準确抓住整篇文章的要害,引导学生积极探究课文,让学生在阅读中理解、品味,真正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提高阅读效率。
参考文献:
[1] 江斌.寻找解读文本的突破口 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学语文旬刊,2011(8):53-55.
[2] 郑燕芬.运用文本细读法激活初中语文阅读课堂[J].读书文摘,2016(17).
[ 责任编辑 张翼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