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丰富语文生活 提高语文素养

2017-05-13孔繁荣

学周刊 2017年15期
关键词:文化底蕴语文素养

孔繁荣

摘 要:语文课程教学改革从“语文知识核心时代”走向“语文核心素养时代”。 在教学实践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通过丰富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通过形式多样的阅读,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通过多彩的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语文生活。

关键词:语文素养;语运能力;文化底蕴;语文生活

中圖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15-009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5.059

目前新一轮课程改革导向直指核心素养,预示以“知识为本”的教学向“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转变。语文课程教学改革也从“语文知识核心时代”走向“语文核心素养时代”。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那么,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一、聚焦课堂,丰富语文课程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因此,聚焦课堂,小学语文教学应重点培养学生基本的语文能力即听说读写的能力,也就是“理解”语言的能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英国语言学家帕尔莫博士曾说:“理解一种语言是如何运作的,与学会如何使用这种语言之间存在着重大的区别。”从小学生学习语言的实际情况看,他们虽然学过不计其数的词语和句式,但真正积累下来的不多,会灵活运用的更少。因此,语文教学更要强化言语能力建构,依据语言表达规律和语言学习规律,构建一个基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体系,让学生在丰富的语言运用中增强积累和运用。

1.在阅读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语文课上教师要有机地、灵活地锤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让学生通过语言活动环节丰富扩展自已的语言积累,使其从内容的理解走向“语言的习得” 。

2.注重读写结合,增加课堂小练笔。在阅读教学中,引领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掌握不同文体的写作方法及表达特点,然后进行方法迁移,让学生在模仿借鉴中逐渐学会表达,促进对语言文字的运用。

3.拓宽课外实践渠道。借助学生生活、课外阅读、情境设计、社会观察等各种形式,让学生练说、练写,有效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

二、深厚积淀 丰富文化底蕴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语文教学除了让学生学习和运用祖国语言之外,还要通过学习祖国语言,继承民族精神,提高文化修养,培养高尚情操,为学生的发展打下“精神的底子”。 祖国文化博大精深, 引导学生热爱阅读,“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习惯”是传承祖国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1.引领学生自主阅读。教师要不断地探索指导课内外阅读的有效思路。例如,低年级进行绘本阅读,指导学生读懂画面,展开想象;中年级开展主题阅读,在读书中理解、积累词句;高年级进行经典阅读,学习优秀文化,增进文化底蕴。

2.营造学校浓厚读书氛围。图书馆依据学生需求,不断补充新书,扩展种类,提升师生阅读兴趣。并在校园内设置漂流书架,让学生随心惬意,自主选择。语文教师利用晨读时间,坚持带领学生经典诵读,背诵名家名篇:《弟子规》《笠翁对韵》《颜子家训》《论语》等,让学生浸润书香。

3.开展读经典活动。如“亲子共读经典”,请家长每天陪孩子一起阅读半小时,交流收获和感悟。还有“深度阅读经典”,每到假期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推荐1—3本书籍细读品味,开学后以主题板报、手抄报、读书卡制作、读后感征文、《推荐我最喜欢的一本书》等活动展示读书成果,提升学生读书质量。

三、拓展视野 丰富语文生活

“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素养的提高仅仅靠语文课远远不够,应丰富学生语文生活,借助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

1.成立学校“小记者社团”。聘请专业记者对小记者们在提问方式、采访技巧、快速记录、及时撰稿等方面进行专题培训,并在教师的辅导下进行采编,写出了一篇篇反映学生校内外生活和社会热点的报道。

2.成立“小解说员”社团。带领小解说员走进直隶总督署、古莲花池、大慈阁等保定名胜古迹,通过参观、游览、调查、询问、体验等多种方式感受家乡灿烂的文化,并精心组织提炼导游词,直隶总督署、古莲花池、古城的小胡同、老城墙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这些小导游解说历史生动有趣,讲解发音声声入耳,受到了游人的啧啧称赞。此项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激发了学生爱家乡的情感,

3.建立“红领巾广播站”。学校开设“演讲与口才”校本课程,对学生进行了朗读发音和技巧的指导,提高学生朗读、朗诵、演讲等表达能力。成立红领巾广播站,每周小广播员们绘声绘色播报校园新闻,进行安全小常识,好人好事宣传等,深受同学们欢迎。

4.成立“小小啄木鸟”活动小组。各年级成立语言文字督查小组,课堂上、校园内,开展“查找不规范汉字”活动,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纠正。“小啄木鸟们”还走上街头、走进社区,查找不规范使用的汉字。这项活动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5.学校定期举办活动。每年一届校园原创童谣大赛、校园作文大赛,讲故事比赛、朗诵比赛、演讲比赛、硬笔书法比赛、汉字听写大赛、主题手抄报评比等。学生通过语言实践活动,发掘自身潜能,提高语文技能,提升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谢英,王春霞.生活大课堂 课堂小社会——如何开发教材资源,提高学生语文素养[J].新课程(小学版),2012(7):61.

[2] 杭其梅.开发教学资源 提高语文素养[J].小学教学参考,2014(9):9.

[ 责任编辑 张景贤 ]

猜你喜欢

文化底蕴语文素养
“一壶春秋”壶的创意设计和文化底蕴
植文化底蕴 办特色学校
雒三桂:文化底蕴下的优雅
古琴——最具东方哲学气质和文化底蕴的音乐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为小语课堂“瘦身”,为学生语文素养增“肥”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文化底蕴·题型多样·素养提升——2014年高考论述类文本命题评价
通过诗歌阅读提升初中生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