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深的爱
2017-05-13孙毅
孙毅
随中福会儿童剧团赴京演出
那是1952年度的金色秋天,我随同中国福利会儿童剧团的小演员们,在任德耀团长率领下,应中央文化部沈雁冰部长的邀请,乘特快列车,到首都去参加新中国成立三周年国庆,并向毛泽东、宋庆龄副主席作汇报演出。回想当年的情景,仍使我激动不已,并感到十分光荣与幸福。
我们一节硬卧车厢里是一群活泼的小演员,别看这一群叽叽喳喳、嘻嘻哈哈的小麻雀,他们在宋庆龄1947年春天创办的儿童剧团里,有过艰难的历程和严峻斗争的光荣历史。
解放前,他们曾到上海市郊农村演出解放区的秧歌剧《兄妹开荒》及反对抽壮丁的《长亭送别》,还冒着白色恐怖到一些中学、大学去教秧歌舞和解放区的民歌。1949年上海解放,他们又立即组织宣传队,到工厂、部队、学校、街头去庆贺解放。他们为上海少年儿童演出了《小雪花》《时刻准备着》等一些很有影响的儿童剧目。如今,他们又奉召要赴首都北京作汇报演出,怎不使他们欢呼雀跃呢?
在列车上,我作为生活学校部主任,忙碌地穿梭在他们中间,关心照顾他们。虽然深夜了,也无法使这些孩子在兴奋欢乐的气氛中安静下来。因为他们不知道,列车在上海开出前,又挂靠上来一列专车,车厢里正乘坐著大家所敬爱的人。更不会知道,由于他们的嬉闹,会打扰她的安静。而我的任务又兼做两节车厢之间的守卫工作。
在列车“嘎咕、嘎咕”的飞速前进声中,宋副主席的秘书老隋突然出现在两节车厢的交接处,他笑眯眯地捧着手中一只插满紫红色玫瑰的精致小花篮说:“这是宋主席(中国福利会主席)特地送给孩子们的礼物。”
当我把花篮高举在孩子们的面前时,他们立刻欢呼起来了。“宋妈妈也在我们车上!”“宋妈妈带我们上北京!”“谢谢宋妈妈!”整个车厢里的气氛更加热烈、欢腾了。
晚饭后,孩子们刚放下碗筷,老隋微笑着端来了一盘碧透晶莹的牛奶葡萄。说这是宋妈妈特意送给孩子们的。就从这天起,直到北京演出结束,都按宋妈妈的意思每天给孩子们供应水果,红苹果呀,小白梨呀……每靠一个车站,都买来当地出产的新鲜水果。
当列车到“符离集”时,宋妈妈又让人买了几十只“符离集”的特产——烧鸡,送进了孩子们的车厢里。
烧鸡虽不大,可也够瞧的。小钢琴家小郑拿这油亮喷香的烧鸡左看右看,忽然有所发现地大声嚷起来:“哦!原来‘福利鸡是这样的呀!”“哈……”车厢里孩子们顿时哄堂大笑。
其实她说得并不错,这些孩子解放前大多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家庭贫困,衣食无着,有的孩子还是从教养院收来的。最初是宋妈妈收他们到“儿童福利站”铁皮房子里来学文化,学演戏。新中国成立后,才住进了中国福利会儿童剧团的花园“洋房”。这些福利,都是在宋妈妈的爱抚下才享受到的,这烧鸡不就是“福利鸡”吗?
晚上八时过后,当我去催促孩子们早些上床休息时,却引起一片央求声,他们希望再迟些睡觉。我的好言劝说,反而像火上泼了油,车厢里更加喧闹了。
突然,孩子们安静下来,好像谁下了个无声命令,他们的眼神齐刷刷向我身后望去,在行注目礼。我回头一看,慈祥的宋妈妈正站在我身后,是隋秘书陪同她来到了孩子们的车厢里。我急忙侧身恭立在一边。
“孩子们,你们好!”宋妈妈亲切微笑着说。
“宋妈妈好!”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喊着。
宋妈妈从车厢这一头,走到另一头,关切地询问着孩子们的衣食起居,反复关照夜晚要注意盖好被毯……在宋妈妈的叮嘱下,孩子们一个个都乖乖地躺倒铺位上,很快进入了各自温馨的梦乡……
到了北京,当汽车经过天安门广场时,孩子们一个个争先恐后地把头伸出窗外。他们都是第一次到首都,全被雄伟庄严的建筑吸引了,忍不住放声唱了起来……汽车打了一个弯,就到了下榻处。上海的小演员们受到中国儿童剧院的大同行小同行们的热情接待。
经过短暂的休息就立刻投入了紧张的排练工作。一组去排儿童剧《小雪花》,此外,重点准备一台综合性的晚会节目,全团投入,连十几岁的孩子们也成了编创者,如合唱团由孔小石指挥,管弦乐合奏由黄佩勤协助编曲,儿童舞《足球》由康安声执行导演,全团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在儿童剧团建团后是史无前例的。
这时,孩子们的饭桌上,忽然又添了几粒红丸药。有的怕吃药的孩子,见了丸药,小喉咙就条件反射似的收紧了,怎么也咽不下去。但一听说这也是宋妈妈特地给他们在排练期间增加的“多种维生素”,那收紧的小喉咙又奇迹般地宽松了,吞起丸药来够快的哩!
我在排练的间隙也组织了参观。当我们作为少先队一个中队出发时,孩子们踏着整齐的步伐走在北京大街上,显得多么活泼而有朝气啊!突然一辆轿车驰近了我们的队伍,大家正在疑惑,车停后,隋秘书从前座下了车,传来了宋妈妈的关切,他怕排演累了孩子们,嘱咐一会出门要用汽车接送。大家目送小轿车走得很远后才在激动中舒缓下来,那股暖流,在排练时化成了巨大的动力。
在北京演出前夕,宋妈妈又关心着演出问题,对女孩子的服饰提出了她的建议:“女孩头上的蝴蝶结,应该换成黄色的。”隋秘书说:“宋主席的意思是五星红旗上是五颗金星,黄色是代表国色。”
任团长按照宋妈妈的意见,把女孩头上的蝴蝶结改换了颜色。9月16日在实验剧场举行试演,当大幕拉开,合唱队前排的女孩们确实使观众们眼睛一亮,瞧那女孩头上飞着金色的蝴蝶,胸前飘着红旗一角的红领巾,身着白衬衫,配上蓝裙子,色彩是多么鲜艳而调和,含义又是多么深刻啊!这场演出,博得当时中央文化部沈雁冰、周扬、丁西林、田汉、阳翰笙、丁玲、张光年等首长和小观众的热烈掌声。
演出期间,正逢国庆三周年纪念,我们中国福利会儿童剧团和中国儿童剧院的小演员们,经过紧急的列队排练,加入了首都文艺界的游行行列。那天,游行的、观礼的,虽然是人山人海,气氛热烈而欢畅,但秩序井井有条。起初我们的队伍在横幅大旗的指引下,一字长队十分整齐,但当队伍接近天安门时,阵脚渐渐乱了,因为大家昂头向城楼上首长席中寻找毛主席和宋副主席。
“看见了,看见了……”
大家看见了毛主席,同时也看见了毛主席身旁戴着墨镜的宋妈妈,她正指着“中国福利会儿童剧团”的锦旗,好像在笑着对毛主席说:“瞧,我的孩子们来了!”
游行结束后,我们加紧排练,力求使节目精益求精地向毛主席汇报演出。当我们焦急地等待幸福时刻到来的时候,领导上悄悄地给了我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我和宋妈妈身边工作的黎大姐一起去买花,晚会上献给毛主席和宋妈妈。十月的北京已经下霜,天气很凉了。我们一起商量买什么花合适?我忽然想起从上海出发时,宋妈妈给孩子们送来的一小篮紫红色娇艳芳香的玫瑰花,黎大姐也知道那是宋妈妈喜欢的品种,我们就决定买一束紫红色玫瑰花,四周再配上奶白色的菊花,这两种颜色配在一起,既醒目别致,又显得高雅。
10月22日,幸福的时刻来到了。那天任团长慎重地宣布:“今天有重要的演出任务。”大家兴奋异常。好不容易等到晚上,一辆大客车把我们送进了中南海政务院礼堂。小演员们的心情很复杂,喜悦、兴奋而又紧张。在大客车里谁也不高声说一句话,心里很明白,这是一场很不一般的演出。
离开幕还有3分钟……还有2分钟了,这时我们在幕后听到场子里响起了一阵掌声,我们激情地互相对视,眼睛里都在說:“毛主席来了!毛主席来了!”
第一次准备铃响了,大家心也快跳出来了。第二次铃一响,大家的精神也为之一振。这时红色丝绒大幕徐徐升起,掌声四起,这里也有敬爱的毛主席的掌声。
第一个节目是合唱,大家感觉到这是我们演出以来唱得最好的一次,尤其是在《中苏儿童友谊之歌》里最后一句“万岁,我们亲爱的毛泽东”时,唱得特别有劲,因为毛主席就坐在我们面前,小演员们的情绪也随着这一歌声达到了最高潮。
接着演出民间舞蹈《狮子舞》、歌舞剧《消灭病菌》、管弦乐合奏《红领巾组曲》、中国古典舞《哪吒》、儿童舞《足球》等,一个个节目演下去都很顺利。毛主席看了非常高兴,一直在笑,当看到最后的傀儡剧《兔子和猫》的时候,毛主席笑得更欢了。
所有的节目演完,已经是晚上9点45分30秒了,大幕缓缓落下,大家迅速站上台准备谢幕。说实在的,有很多孩子在演出时,全神贯注地进入了角色,并没有看清毛主席,有的还没有看到哩!看得最清楚的要数《兔子和猫》中演老公公的战车,因为他是在台上搭的高台上演戏的。
当大幕又升上去的时候,我们的目光一齐扫向观众席,啊!终于见到了离我们很近的毛主席,他身材高大,红光满面,非常健康。这时,大家拼命鼓掌,演员们更是跳啊,使劲儿高叫着:“毛主席万岁!……”
毛主席和所有的首长都站起来了,都微笑点头,向小演员们鼓掌,招手。在毛主席身旁是宋副主席,朱德总司令,周恩来总理,后面一排排首长有陈毅、贺龙、刘伯承等(刘少奇同志正出访,没能来参加),他们也热烈鼓掌。啊,中央首长全被宋妈妈请来看我们演出啦!这时,台上台下交织成欢乐的交响曲。
胖嘟嘟矮个儿的小郑明,捧着鲜花从台上快步走下台,向毛主席走去。毛主席微笑地看着她,她急忙走到毛主席面前敬了个少先队队礼,双手把最美丽的鲜花——奶白菊花镶嵌红玫瑰献给了毛主席。毛主席弯下身来接过花束,用他那又大又结实的手紧紧地握住郑明的一双小手,亲切地问她:“你们都好吗?”
郑明急忙说:“我们都很好,大家问您好,祝您身体健康!”这第三句她都背了数十遍了,临场差一点忘了词儿。
毛主席亲切地笑着点点头。
大幕又慢慢地放下来,大家不转睛地向台下看,谁都想多看毛主席一眼……
指导员们刚要想在大幕一落下就去拢着孩子们转回后台去,在这一刹那,不知哪个小家伙不管三申五令的纪律,竟撩起大幕,从大幕下面钻了出去,孩子们一个个像狡兔似地嗤溜溜地全钻了出去,这时大幕只得重又升起来……
毛主席也没料到会有这么精彩的一幕,他刚坐下,出其不意地,孩子们又从大幕里钻出来。他忍不住笑着又站起身来,所有的首长都跟着站了起来,又是鼓掌,又是招手。这时,宋妈妈更是笑得合不拢嘴。孩子们在台上尽情地雀跃、欢呼……足足热闹了有5分钟光景。大家都沉浸在一生中最开心、最幸福的时刻哩!
回到了后台,孩子们还在跳着、抱着、笑着,都忘了卸装了。突然,一个孩子想起了什么,连忙跑去抓住郑明的一只手紧紧握着,大家一下子都明白过来了,全都过去握郑明的手,忽然有人问: “郑明,到底哪只手给毛主席握过了?……”“两只手全握过了!“郑明自豪地说。于是大家又重去抓郑明的两只手握呀摇呀……弄得郑明哇哇直叫,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回到下榻的住处已经深夜11点了,谁都兴奋得睡不着,小郑明更是彻夜难眠……
第二天,邓颖超同志传达了毛主席的话,说毛主席看了孩子们的演出非常高兴,要我们儿童剧团为北京市优秀少年儿童演出四场,演出地点选在毛主席召开第一次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的“怀仁堂”。
消息不胫而走,全团沸腾了!这是毛主席赐给我们的最高奖赏,也是对北京市人民和少年儿童的热爱和关怀。
我们走进“怀仁堂”这神圣的殿堂,是抱着崇敬的心情,是处处谨慎小心的。演出那天,我们在后台化妆,等待演出时,台下没听到人声,还以为观众没入席呢,谁知台下的小观众已经黑压压一片了。原来北京市的第一批少年儿童观众事先经过老师的一再教育:他们进了“怀仁堂”,一个个都小心翼翼地踏着红丝绒地毯,轻手轻脚地进入座位。从大幕拉开到傀儡剧演出结束,除了每个节目演完后听到一阵礼貌的掌声之外,连咳嗽声也没有,当然也听不见有人走动去上厕所。
这场演出,小观众们该谈笑的时候没有笑声,该议论的时候没有说话声,演员们还从来没遇到过这样奇特而尴尬的场面呐,演出得不到观众的正常反应,演员们感到真是憋得难过!
我们团部马上把情况反映上去,第二天情况完全改变了。开幕前就听到小观众入场的熙熙攘攘说话声,拿节目单的“唰唰”声,演出时的哈哈大笑声,议论时的叽叽喳喳声,演出后也听到了他们热情而强烈的掌声,台上台下一片欢乐,好像打开了八面窗,迎来了阵阵春风!
……转眼接近11月了,北京朔风凛冽,可是我们的女孩子演出和作客时还都穿着裙子和短袜哩。所谓寒打底下来,她们确实比男孩子冷。忽然,团部发给每个女孩子一双棕色粗线的长筒袜,这真是雪中送炭,暖到心窝里了,大家打听到这又是宋妈妈送的。宋妈妈为了慰劳孩子们的演出辛苦,还邀请大家到她家去做客,孩子们都高兴得跳起来了。
孩子们兴高采烈地来到宋妈妈寓所,宋妈妈起身迎客,孩子们斯文地走在大红地毯上,宋妈妈微笑地吩咐送来莲子汤,这小碗清肺补身的汤,真是甜到了大家的心里。大家看到桌上摆满了糖果,可是谁也不轻易去拿来吃,一个个真像小大人似的。
宋妈妈问寒问暖之后,为了让孩子们活跃起来,便领着大家去看她小花园里的秋海棠,那粉红色的黄蕊小花朵,缀满了枝头,秋海棠手掌似的叶子,本来就象征着祖国的版图,她耐寒经霜,抵御寒风,开放出争奇斗艳的花朵,显示她那不屈的坚强性格。宋妈妈很爱它,给孩子们讲述着,在欣赏自然中的花草时,孩子们比在屋里轻松活泼了。
回到屋里,每个人手里捧起一小碗水饺,这是宋妈妈亲自和李妈她们包的。吃完饺子,大家身子暖和多了,不知不觉地在抚爱与鼓励的气氛里进入黄昏了。天色渐暗,可大家都依依不舍地不想离开。临别时,宋妈妈又让隋秘书捧出一只装着几十份红红绿绿三角纸包的盘子,宋妈妈给大家分三角包时,微笑着说:“把糖放在桌上,我知道你们都不好意思拿。所以我就和隋同志用红绿纸预先给你们包好,一人一包。”
孩子们听罢天真地笑了,回到宿舍,一个个都迫不及待地打开纸包,“啊!水果糖、巧克力、花生还有榛子……”大家像馋猫似的来不及往嘴里送,吃得满屋香甜。
我们儿童剧团近90人赴北京汇报演出40多天,共演出30多场次,观众达三万七千多人,百分之六十是少年儿童。我们还向志愿军伤员、解放军、劳动模范、工人、国际友人、文艺界人士作了多场演出,都受到热烈欢迎和亲切鼓励。这次演出遵循了宋妈妈的嘱咐,在“表现儿童剧团的工作成绩”“使儿童戏剧为广大观众所了解和欢迎”等方面取得了成功。
宋妈妈创办的我国第一个儿童剧团,经过46年的“实验性、示范性”的工作,的确影响了全国,现在各省市的儿童戏剧院、剧团、演出队已有20多家了。
在赴京汇报演出接近圆满结束时,宋妈妈又派隋秘书送来几箱大苹果慰劳大家,全团每人分一个。老隋指着艳红硕大的苹果意味深长地对我说:“这苹果是金日成将军送给毛主席,毛主席又送给宋副主席的。这次宋妈妈又送给孩子们了……”
大伙儿知道这苹果的来历后,都惊讶了,觉得自己手里红通通香喷喷的大苹果分量沉甸甸的了。孩子们都舍不得将苹果吃下肚,有的说,带回去给爸爸妈妈吃,有的说,回到家一人吃一片,有的说我回去就把苹果种在盆里,让他接出更多的苹果。
第二天,有的孩子悄悄地到协和医院把苹果给了志愿军的伤病员,志愿军同志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几十年之后,小演员们大都成了艺术家了,他们有的是剧院的院长,有的是导演、表演艺术家、作曲家、乐队指挥……回忆当年的情景,仍使我沉浸在幸福之中。我急切地写出来,希望与现在的孩子们分享这份温馨与回忆。
第一次上宋庆龄主席家做客
解放初期,宋庆龄在上海中国福利会担任主席时,她的办公室就设在常熟路中国福利会四楼,三楼是我们《儿童时代》社。有时候她去办公室,会走过编辑室,进来就翻阅我们的杂志,对刊物的内容、封面、版式都很关心。她亲切地与编辑交谈,鼓励大家把《儿童时代》办好。在她任国家副主席住到北京后,还时常派人送来礼物,记得给女同志的是美丽的发卡,给男同志的是北京的工艺小刀。有一年夏天还送来西瓜给大家消暑,她对《儿童时代》倾注了很深的感情!
她在上海居住的那几年,每逢新年,她都邀请中国福利会所属各单位主管,到淮海路她的寓所聚餐。1953年冬天,我是第一次被邀请参加。当时我是《儿童时代》社副社长,同时去的还有上海市少年宫主任陈维博、儿童剧团团长任德耀和托儿所、幼儿园等单位主管。那天,我们到达时,宋主席已经站在台阶上,以亲切的微笑来迎接我们,和我们一一握手。我们走进客厅都有些不自在,她指着沙发和古色古香的靠椅,要我们随便坐。当我们每人从工作人员手中接过盖碗茶杯后,她又用上海话跟我们随便谈交谈,这使大家的心情才放松下来。她走到儿童剧团团长任德耀的沙发边坐下,要他谈谈剧团小演员培训的情况。当她听到老任讲到孩子趣事时,忍俊不禁地抿嘴笑,接着陈维博主动向她汇报少年宫的工作。这位宫主任,就是解放前借用铁皮房子为苦难孩子们创办第一儿童福利站的站长,现在已是水晶灯下金碧辉煌的大理石宫殿的掌管者。当宋主席听到孩子们在少年宫欢快活动的情景时,频频点头,满心快乐。这时,我有些忐忑不安了。宋主席侧过身来,用和蔼的目光看着我,我不由自主地站起身来,因为我从儿童剧团调到《儿童时代》社不到一年,这是第一次向她汇报工作。她看出我的紧张,微微地摆了摆手,示意我坐下。未等我开口,她便向大厅门口一位健壮的青年点了一下头,那青年便走来站在她身邊。后来我才知道他就是刚调到宋主席身边担任保卫工作的复员军人小隋同志。
宋主席向我介绍,小隋是个放牛娃,出生贫寒,为了求解放,投身革命参了军,战场上表现英勇,立了功……介绍完了她问我:“《儿童时代》刊登过这样的故事吗?”我深受启发:“我们杂志应该加强对小读者进行革命的传统教育。”
宋主席对《儿童时代》的关心无微不至。《儿童时代》第一位主编郝天航,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参加少年儿童团文艺创作颁奖大会,宋主席前来为获奖者颁奖。当她知道郝天航的作品《金斧头》获一等奖时非常高兴,特别亲切地关照他:“你回去以后,一定要和大家一起把《儿童时代》办好!”
五十五年过去了,在几代编辑的努力下,《儿童时代》这本刊物,正如宋主席亲自选定的英文名字“CHILDREN'S EPOCH”,不断描摹着儿童们的新时代和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