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世神话如何在当代“开天辟地”
2017-05-13胡凌虹
胡凌虹
如今一说到神话,很多人可能想到的是取材于上古神话、民间传说等的玄幻、仙侠小说,以及根据“爆款”IP打造出来的热门仙侠影视剧。只是这些作品往往只取了远古神话浪漫瑰丽的皮毛,缺乏照鉴世俗流弊的宽阔视角。在大IP时代,神话故事俨然成为了一批创作者换取点击率、收视率的宝库。不过,在另一群人看来,神话有着全然不同的另一副模样,不仅具有“毛吞巨海、芥纳须弥”的宇宙想象,更关乎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017年4月1日,在上海衡山宾馆的一个大厅,上海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市作协、市社联等单位相关领导,与本市文学、美术、影视、社科领域的从业者及媒体代表170余人济济一堂,共话“创世神话”。在这个“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文艺创作与文化传播工程推进会上,“中华文明的起源”“中华民族的精气神”“文艺复兴”“文化自信”等词被频频提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董云虎特别强调道,实施中华创世神话文艺创作与文化传播工程,是为中华文化培根固源的基础工程,是为中华民族塑魂铸魂的文艺复兴工程,是新形势下振兴海派文化的龙头工程。全市宣传系统和各相关方面要充分认识这项工程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积极投身参与,贡献智慧力量。
“中华创世神话文艺创作与文化传播工程”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组织实施,去年1月启动,规划历时3年。工程实施一年多来,阶段成果已经显现。接下来,还将凝聚各方力量,全力以赴推进工程向纵深发展。为了保障创世神话宝藏的深度“采掘”,此工程不仅设立了推进工作领导小组,还下设六个推进小组:文学组、影视组、舞台组、美术组、学术组、教育传播组。目前各个“采掘”分队正加大马力、各显神通。在如此声势浩大的工程中,中华创世神话的“开天辟地”也显现出双重含义,在历史的源头上,它开启了中华文明,而今人们努力让它“穿越”到当下,在“中国梦”的征程中开辟新天地。
湮没在历史中的中华创世神话其实无与伦比
翻开中华创世神话连环画绘本系列,一幅幅画面,生动形象,富有想象力,脚本文字优美,通俗易懂。通过绘本,“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女娲补天”等原本在印象中简单、概念化的故事,丰富了起来,人物鲜活了起来;“炎帝的三个女儿”“伯鲧献身”“伏羲织网”等相对生疏的故事,则亲切熟悉了起来。而这一切上天入地、内涵丰富的神话形象后面,有着极为严谨的基石——一本40万字的学术文本支持。这个文本的撰写者就是前上海古籍出版社总编辑、此次工程文学组副组长赵昌平。
去年初,赵昌平接到了学术文本撰写的任务。这项工作起初主要是为创世神话文艺创作工程提供准确的学术参考,原本大家希望他一两个月完工,但赵昌平却觉得不够,他认定“要做就要做清楚”。历史上对于神话已有不少研究,但不成系统,而且浩如烟海的神话记载中有很多语焉不详甚至互相矛盾的地方,需要查找大量资料。虽然十几年前赵昌平就开始对神话进行研究,已有不少学术积淀和想法,但为了更完整地梳理、反映神话的全貌,将神话系统化,他又用了一年多时间,集中心力进行研究,终于拿出了厚实的学术文本。
无论从数量还是精彩程度而言,中华民族的神话绝不输于希腊神话。但为何西方神话深入民间、妇孺皆知,而我们的神话却似乎“养在深闺人未识”?
“这是因为西方的神话脉络非常清晰,从神话这个源头发展成宗教、哲学,随后又延伸到语言、文学、艺术等方面,神话的理念是一以贯之的。而我们的神话是碎片化的,没有经过系统的梳理。同时,在历史上,中国的传统文化很快变成儒释道等伦理性超强的一种文化,神话传说甚至变成封建迷信,这样一种经世致用的文化形态逐步湮没了源头上的神话。”上海市文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此次工程文学组组长尤存说道,“因此,今天,我们回到源头上找回中国文化的‘定海神针,重新把神话故事讲述出来,是非常有意义的。”
“中华创世神话的丰富性、完整性、生动性,绝对是世界众多创世神话中无与伦比的。”上海市作协副主席、此工程文学组的另一位组长孙颙感言。在对中华创世神话的深入研究过程中,他也越来越感受到神话的巨大价值。“首先中华创世神话的独特性:天、地、人合作创世。中华神话中的‘绝地天通表明,不能全靠天神了,得靠自己。‘法天象地,依‘天地自然之法,建設美好的人间,这就是古人的信念。二是,中华祖先所张扬的精神,体现于《易经》中记载的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三,以中原为平台的中华民族的大融合。中华创世神话中,比较有名的大规模的战争,属于炎帝、黄帝和蚩尤的大战。以今天的眼光看,黄帝的德政,不仅让他个人获得传世的声誉,更重要的是,他们开创了民族大融合的范例。四,创世神话尾声:民族国家雏形诞生。由于大禹治水,使‘九州‘四海这些地域概念清晰明朗;以中原为平台的多民族融合,又在黄帝炎帝之后势成燎原;同时,大禹治水,使得他个人及其领导集团获得巨大威望,能够有效统治的疆域十分宽广;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开始成熟,甚至最早的税制也已经实践起来——这就是中华创世神话漂亮的尾声:民族国家的雏形诞生了!”
创世神话的当代价值
中国的神话浩瀚丰富,通过系统梳理,绚丽的神话历史谱系与圣人的谱系逐渐清晰地浮现。但是今天对远古神人的重塑,绝不是为了多几个放在神坛的膜拜对象,而是为了当代文化的发展。因此,在此项文艺创作工程中,艺术家们甚至不惜大胆地将“神变成人”,以便更好地为当代人服务。
“神话创作工程绝不是一场造神运动。”上海市文联主席、此项工程美术组组长施大畏强调道,“由于1840年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使我们的祖国经历了漫长的屈辱和苦难,文明的断裂、文化的缺失让我们深切感到重新塑魂铸魂的必要性。‘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思维密码,蕴含着中华民族最初哲学思想体系的雏形。盘古开天的创造性(区别于西方上帝造人的学说),天人合一的科学性和以中原为平台各民族融合的文化传统,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所在。”
赵昌平认为,今天人们能在中国历史上传承下来的很多神话故事中轻易地找到当代“密码”,激发民族自豪感。他举例道,女娲补天意在庇佑天下众生,夸父逐日说的是牺牲小我保护百姓,诸多神话是站在底层立场上创作的,在人与神的对话中,也洋溢着平等精神;天地洪荒是西方神话也着眼的题材,但他们有诺亚方舟,是消极逃避的态度,而中华神话中从鯀到大禹都是迎难而上,积极治水。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大禹治水这样的态度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这些故事,能激发大家实现“中国梦”的热情。
在“中国梦”中,中国文化的“走出去”也是梦想之一。然而几十年来,“走出去”的进程并不尽如人意。“外国人认知中的中国文化大都是晚清、民国时候的文化。很多中国的文艺作品在世界上得奖是由于符合了西方人眼中的‘东方主义的审美口味,造成对中国文化理解的偏差。”尤存指出,“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要成为真正的世界强国,不只是经济上的超越,还必须注重中国文化的崛起,必须思考:中国文化能否在源头上形成理念、故事、作品,在世界的舞台上展现。中华创世神话反映了天地人三者的关系,与我们现在强调和谐社会、强调自然生态等发展理念完全一致,同时也是国际社会认识中国、了解东方文化的一个很重要的切入点。”
“中国神话与西方希腊神话对接,能让世人对中国文化和民族精神达成共鸣和肯定。中华神话在世界语境里与西方文化平等对话,是文化‘走出去的极好载体。”施大畏表示。他的这个观点也在现实中得到了验证。有一次,希腊美术代表团在中华艺术宫参观时,看到了施大畏创作的《鲧的故事》,有些困惑。施大畏立刻解释道:“这就是你们的普罗米修斯”。言简意赅的一句解释,让希腊艺术家瞬间看懂了这幅作品。“中国神话是人类的主题,和西方神话一样演绎人类的生存抗争、发展,人类的真善美,这是国际性的语言。因此神话不仅能表达本民族的文化内涵,还能担当国际语境中具有说服力的开拓者角色。”施大畏说道。
通过文艺对创世神话进行当代“解码”
在不少人印象中,神话只是遥不可及的传说,顶多是人类想象力的源头,滋养了一批虚构性写作和影视爆款。但事实上创世神话远比我们所了解的丰富得多,它形成了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具有着不可思议的能量。因此,改变人们对神话的肤浅理解,是当务之急。那么,如何让人们意识到神话的跨世纪神力,继而让神话能继续在当代释放“开天辟地”的力量?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便是:用各种类型的文艺创作进行当代“解码”,并用现代化的多元手段“传送”给大众。
至今,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文艺创作工程实施已一年多,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在此基础上开始推进下一步文艺创作,包括文学、舞台艺术、影视和美术四大类。
在文学类中,故事脚本、学术本已基本完成,还将组织创作长篇叙事组诗。市作协党组书记王伟介绍,史诗版“中华创世神话”依据初步定型的文学本以及最新研究成果进行创作,采用长篇叙事组诗的体裁。同时,鉴于这一题材的史诗创作无先例可循,考虑采用多样化的办法,现代诗(白话诗)和古体诗两种不同样式同步进行创作,也为后续转化预留更大空间,比如现代诗版本,后续可向朗诵、音视频方向延伸开发;古体诗版本,后续可向配画、配书法碑刻等方向延伸开发。
目前影视类创作比较成熟的是,已经初步完成《禹神治水》的剧本,其他正在积极推进中。上海电影家协会常务副主席、上海电影集团原副总裁许朋乐认为:“创世神话是一个非常好的题材,影视应该去挖掘。另外,我们的神话跟西方神话不一样,西方神话宗教意识比较强,而我们的神话都是在天地人之间发生的故事,跟时代的变迁、文化价值的构建都构成一定的关系。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上海美影厂曾计划把《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故事做成系列动画,后来因为市场等原因,好像只拍了《女娲补天》,我觉得应该把片子再次拿出来,并根据现代观众的欣赏水平和审美趣味进行创新,表现形式可以更现代化,更高科技,但是体现中华民族魂的、文化根本的东西还是要强化。”
此次工程中,舞台艺术门类有六个项目,包括多媒体的史诗剧、主题交响乐、山海经神话人物为结构贯穿的舞剧、越剧《素女与魃女》、主题杂技剧、儿童剧等。据了解,在今年4月28日开幕的“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上,一台“海上新梦”交响乐音乐会中有以“夸父逐日”为主题的交响乐作品,明年音乐节上将有一整台主题都是神话故事的交响音乐新作。今年6月起,上海音乐家协会将向全国全球征集神话主题的交响乐作品,同时为了确保艺术质量,已定向委约8位作曲家创作。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院长蔡金萍透露,中华创世神话主题的儿童剧项目正在策划中,已召集剧院的编剧,让他们先去看连环画绘本,然后再来沟通、聚焦,讨论什么剧目更合适儿童剧,怎么根据儿童剧的特殊性来展示神话故事等。“神话这个题材蛮适合做儿童剧,孩子们对盘古开天等神话都很感兴趣。之前我们也排过‘田螺姑娘这类民间故事,但没有系统性地去做,有时往往是出于作者的一个灵感。现在我们了解到创世神话有那么多的内容,我觉得作为文教结合的这样一个项目来做,很有意义,可以每年推出新剧目,形成一个系列,包括可以更多地‘走出去,借此把中华文化推出去。”上海木偶剧团团长何筱琼介绍,木偶剧已进入创作筹备阶段,“用最传统的艺术样式来讲开天辟地的创世故事,而且我们恰恰选择了女娲补天的主题,这三个点结合非常有意思。我们计划今年12月底推出作品。”上海杂技团党委书记陆星奇表示,目前杂技团正在收集素材、研究讨论中,希望能结合杂技语言讲好中国神话故事,并且能使作品成为杂技史上比较好的范例。此外,上海剧协、上海市剧本创作中心将围绕本市重点创作题材——“中华创世神话”开展小戏小品创作征集活动。
美术类中,第一个项目是主题创作,组织全国优秀的美术创作者,按照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时期进行分类分主题的创作,包括国画油画雕塑等;第二个项目是连环画的创作,组织全国优秀连环画家,创作面向青少年的连环故事绘本。目前连环画创作已完成18本,大型主题绘画已签约63张,主题雕塑创作也已全面展开。
在文艺创作具体项目中,上海市文联是很多项目的责任单位之一。尤存表示,文联的优势在于:可充分发挥群团作用,集艺术之大成。鉴于创世神话的文艺创作意义深远,不同于一般的文艺创作,尤存提出了创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三个关键点:“第一,创作时一定要对好标,魂脉要对好,不能是纯粹的娱乐,也绝不能胡编乱造,要传输好经典大义;第二,在把握好创世神话内核的基础上,进行多元化的演绎,题材不限,提倡新的艺术展现样式;第三,创作既要有内涵深度,又要深入浅出,并根据当代人的审美心理,审时度势地推出作品,把中华神话故事通过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现在大众面前,为百姓讲历史故事,为世界讲中国故事。”
好的内容需要好的“传送”方式才能显现效果,因此此次工程中,“文化传播”也被提上日程,与文艺创作并举。据悉,首批成果出来后,将通过文教结合的机制,推动创世神话的儿童剧、课本剧走进校园,将神话所蕴含的民族精神融汇到教材体系中去。同时,也会在重大文化活动中凸显中华创世神话的主题,比如,2019年的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今后的上海国际艺术节、影视节、市民文化节、艺博会等,都会增加神话题材的相关展示和活动策划。此外,还将把中华创世神话作为上海推进“一带一路”文化工程建设的战略重点,推动优秀文艺作品和文创产品走出去。
董云虎指出,要举全市宣传系统之力,广泛吸收全国力量参与,全面、系统、有力地推进中华创世神话主题文艺创作和文化传播,组织开展多艺术品种创作、多产品系列开发、多媒体渠道传播,推出精品力作和拳头产品,注重系统集成,打好组合拳,形成规模优势和标识性品牌,努力将上海打造成为中华创世神话的艺术创作高地、学术研究高地、教育传播高地。要把握目标定位,找准努力方向,吸引集聚人才,推出名家大师,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强大合力,确保中华创世神话文艺创作与文化传播工程出成果出影响。
上海将打造中华创世神话研究、创作、传播高地
远古、创世,一旦站在时间的纬度上,人们往往想到的是西安、洛阳、曲阜等历史悠久的城市。为何创世神话文艺创作和传播工程发生在年轻的、很现代化的上海?因为上海作为最早开埠的地方,中西文化在这里交融,具有国际文化大都市的文化交流平台,更容易用当代的宽阔视角解读神话,也更便于国际交流对话。与此同时,被称为“魔都”的上海,也是中国神话学的研究重镇。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田兆元指出,上海是现代中华神话研究的发祥地之一,无论是谢六逸还是茅盾,作为最为系统的神话学理论,都是在上海开始建构的。有这样一种传统,也是上海的底气。在当下,上海的高校也是中国神话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上海市社科联专职副主席沈国明表示:“现在我们学术界也开始做这个项目,从学术界讲,我觉得这个项目对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是非常重要的。在历史转折阶段或者大发展阶段,社会科学都不会缺失。另外,我觉得有利于我们中国文化和世界对话,让人家听着懂,然后让他们听得进去。这个工程做得好的话,可以形成中国特色的世界语言,可以和人家对话。”
上海有着厚重底蕴,也有着扎实的研究力量,目前一大关键点是形成合力。据悉,市社联近期围绕建设中华创世神话学术研究高地进行了专题研究,并与沪上中国艺术人类学会、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中国神话学会、上海古典文学研究会等学会和复旦、华师大、上师大、上博等17位专家学者进行了初步交流,將建设中华创世神话研究高地,梳理中华文化根脉,对中华创世神话进行系统的学术研究,包括启动“中华创世神话研究大系”编纂工作,召开国际研讨会等。
今年5月在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将举办中华创世纪神话连环画展览,展览取名为《梦开始的地方》。这实在是一个恰如其分、意义非凡的名字。神话仿佛自带着梦般召唤神力,研究、创作神话的课题一提出,便一呼百应,迅速聚合起一群有情怀、有担当的艺术家,并将中国神话里的理念转化为现实的行动。
学术文本是整个项目工程的基础,为了尽快让大家有本可依,之前赵昌平平均一天要工作七八个小时,有时甚至十几个小时,常常想到了什么,半夜里就爬起来写。连环画绘本系列的创作者来自全国各地,既有冯远、罗中立、韩书力等艺术大家,也有年轻的动漫创作者,虽然报酬不高,但大家都认真投入,在创作中互相启发,甚至画好后,很多人都不愿交稿,觉得不满意,想重新修改。接下来,舞剧、交响乐、影视等各领域的创作者将前赴后继地参与进来,形成更全面更有力量的文艺创作大军。
“中国梦”蕴含着人们的美好愿望,包含着民族复兴和文化再崛起,而神话研究既能为“中国梦”找到起始点,也能为迷茫着的人们找到精神信仰,开启崭新的“梦之旅”。期待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创世神话文艺创作与传播的浩大工程中,在神话中传承精神基因,增强文化自信,并形成一股神话般的合力,在新时代“开天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