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景观空间绩效评价体系

2017-05-12王云才申佳可象伟宁

风景园林 2017年1期
关键词:风景园林绩效评价景观

王云才 申佳可 象伟宁

WANG Yun-cai, SHEN Jia-ke, XIANG Wei-ning

生态系统服务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景观空间绩效评价体系

王云才 申佳可 象伟宁

WANG Yun-cai, SHEN Jia-ke, XIANG Wei-ning

中图类别号:TU986

什么是好的景观空间?长期以来风景园林无法回答该问题,其原因是景观空间不仅缺乏普适性的评价体系,而且景观空间绩效评价又缺乏稳定的价值导向和针对性。这些问题成为困扰风景园林空间评价的关键问题。风景园林学是一门循证的学科,系统化且可量化的景观绩效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循证研究提供了定量评价的方法和工具。然而,目前存在的相关评价体系无法适用于多尺度和多功能特性的景观空间绩效评价。本研究认为景观空间绩效的评价需要一个稳定的参照系,景观空间的生态系统服务成为景观绩效评价的重要体现。本文以生态系统服务理论为依据,利用景观空间多尺度特征、多功能特性和可度量性作为景观空间及其绩效评价间的桥梁。根据生态系统服务类型将景观空间绩效分为环境生态绩效、经济生产绩效和人文文化绩效3类,从而建立3大类型12项评价准则和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33项绩效指标的景观空间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风景园林;景观空间;绩效评价;生态系统服务;景观服务;评价体系

Fund item: "Pattern Language and Its Mechanism of Traditional Cultural Landscape Space—A Case Study of Hu-ning-hang Area" (No.51278346)

1 引言

风景园林学是一门循证的(evidencebased)专业和学科[1],需要充足可靠的科学依据用以对景观的现状进行评估,并对景观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加以指导。作为为支持、指导和评价已有景观及未来设计提供可靠证据(数据和信息)的重要手段,目前,景观绩效评价得到越来越多学者和设计师的关注。为了推进景观的量化研究与可持续设计实践,2010年美国风景园林基金会(Landscape Architecture Foundation,简称LAF)提出景观绩效系列研究计划(Landscape Performance Series, 简称LPS) ;2014年风景园林教育委员会(Council of Educators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年会专门为景观绩效研究增设了一个分议题[2]。景观空间作为人类生活、生产与游憩的重要空间环境,在各个尺度上发挥着多样化的景观功能。因此,对于景观空间绩效评价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这将有助于设计师确认空间价值、发现空间问题,进而有利于景观空间的发展与保护。通过对关于景观绩效及相关空间绩效研究文献的整理和研究成果的总结,本文发现目前用于对景观建成项目、建筑空间、城市空间和生态空间进行量化评价的绩效体系,并不能够直接用于具有多尺度空间特征和多功能特性的景观空间的绩效研究中。因此,目前缺乏一个能够体现景观空间的空间特征与系统整体性的绩效量化与评价体系;同时,这个体系的构建需要一个能够将景观空间尺度特征与多功能特性和相应绩效指标连接起来的理论依据。

针对这一研究空缺和理论需求,本文以生态系统服务理论为基础,以景观空间绩效为研究对象;旨在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角度出发,选取能够体现景观空间多尺度特征和多功能特性的可度量绩效指标,用以对景观空间在环境生态、经济生产、人文文化等方面的效能进行量化评价,建立景观空间综合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以反映提供相应生态系统服务的景观空间的现状质量和空间格局,从而尝试回答“什么是好的景观空间”这一问题。通过总结生态系统服务和针对景观空间提出的景观服务的现有研究成果,将生态系统服务理论作为联系景观空间特征与功能和绩效评价指标之间的桥梁:一方面,生态系统服务具有的空间尺度特征和多样化服务类型能够反映景观空间的尺度特征与多功能特性;另一方面,生态系统服务产生的直接或间接价值能够通过相应的绩效指标加以度量并量化。

2 研究进展与提出问题

“绩效”一词来源于管理学,用于表达个人或组织为实现某种目标而开展的各种活动在不同层面上的有效输出;“绩效评价”则是通过一定的评价方法、量化指标及评价标准,根据预定目标对输出结果的实现情况进行综合性评价。在规划与设计领域,最早的绩效评价始于1943年《度量城市活动:针对建议的评价管理标准之调查》(Measuring Municipal Activities: A Survey of Suggested Criteria for Appraising Administration)一文的发表[3-4]。此后,绩效评价开始应用于建筑、规划、交通和景观等多个领域。

2.1 以景观整体或要素效能为目标的景观绩效评价

在风景园林与景观规划学科中,依据LAF的定义,景观绩效为“持续发展的风景园林实践在完成其预设目标和助力于可持续性方面的效能和效益的度量[2,4],其评价对象是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实践项目尤其是建成项目,评价核心是量化地评估一个项目在环境、社会与经济3个方面的效益[5]”。景观绩效评价有助于对风景园林可持续设计的价值加以清晰表达,以及对设计决策进行可靠评估,从而有效实现项目预设的可持续目标。由于景观绩效的定义明确地将“可持续性”作为设计与规划介入的主要目标,因此,确定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实践项目中体现的“可持续特征”(Sustainable Feature)是进行景观绩效评价的核心策略[2]。

景观绩效评价的首要问题是确定评价内容,即景观能够表达出可持续特征的各种独特的功能特性,这对于景观绩效的类别划分至关重要。然而,在生物地理区域、社会经济状况和当地环境系统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不同实践项目所处的设计场地各具独特的复杂属性,这使得景观绩效的类别划分和度量指标不存在普适性的标准[6]。因此,景观绩效评价需要关注每个项目中独特的问题和解决方式,并针对项目中的可持续特征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绩效分类方法和度量方式。为了推进景观绩效的量化研究,LAF于2010年开展了案例研究调查计划(Case Study Investigation,简称CSI),该计划通过展示近100个案例中各种可持续特征的重要度量方式,揭示景观绩效的效益指标和量化方法。

尽管景观绩效的评价与量化研究在实践上仍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对景观实践项目进行绩效量化与评价的成功案例已不断涌现,包括:杨波等人(2011)通过对场地可持续特征的梳理和分析,对美国犹他州南乔丹市黎明社区的景观绩效进行了评价[7];孙楠等人(2012)基于景观绩效系列的理论与方法,对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和唐山南湖生态城中央公园两个项目的绩效进行了量化分析[8];杨波及其研究小组(2013)从社会效益的角度出发,对位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皮特金县的3个住宅景观项目的19项绩效指标进行了评价研究[5,9];德克萨斯州A&M大学的研究小组(2013)对采用了湿地处理系统及自然化景观的总体规划性社区“越溪牧场”的景观绩效开展了调查研究,并得出量化效益结果[10];德克萨斯大学阿灵顿分校的研究小组(2014)通过研究美国德克萨斯州两个典型项目的景观绩效,分析了城市景观具有的社会价值[11]……以上案例通过定性和定量两类方法对景观绩效加以量化和评价,包括基本统计、建模、监控、使用后评价和一系列其他适合已确定绩效类别的方法[6],突显了景观绩效系统化、严谨且可量化的优势。

2.2 以绿色节能和可持续特征为基准的建筑绩效评价

当绩效应用于空间概念,则称为空间绩效,即通过对空间进行组织而达到的期望结果与目标,是空间在一定时期内的有效输出,反映了空间被使用的数量、质量及效率[12]。在规划与设计领域,绩效更早应用于对建筑、城市和交通等空间类型的量化研究与科学评价之中。建筑绩效(Building Performance)也可称为建筑营造绩效[1],常用来表述建筑物的性能表现,特别是在舒适度和节约能源等方面[2]。相比于景观绩效,对于建筑绩效的评价方法及体系相对完善和成熟。2001年美国绿色建筑协会(The U.S. Green Building Council,简称USGBC)发布了一套以绩效为基准的绿色评价系统,即能源与环境先锋认证(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简称LEED),为可持续建筑设计及其所在场地的设计、施工、养护与使用提供了设计指南及评级体系[1,4],旨在响应20世纪90年代“发展对环境低影响”的需求,促进环境友好型绿色建筑的发展。因此,在建筑营造绩效指标度量项的设置上,LEED重点关注环境方面的绩效,并未强调经济和社会方面[1]。

2.3 以空间结构和模式效能为导向的城市空间绩效评价

城市空间绩效(Performance of Spatial Structure)是指城市空间结构的综合成效或效果[13]。城市空间绩效评价以城市空间要素为对象,分析要素在空间层面的组织是否高效,从而评判城市空间使用的合理性。只有最大限度地满足城市各项功能的发展需求、合理配置各类空间资源、促进各项要素均衡发展,才能有效提升城市的综合效益[14]。由于城市空间具有社会、经济、生态、政治及物理形态等多重属性[15],因此对于城市空间绩效评价的指标分类要复杂于景观绩效。国际上,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 (UNCSD)从经济、社会、环境和制度4个维度,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加以构建,最终确定了58个城市空间绩效评价的核心指标[16];在国内城市空间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成果主要从城市空间的空间载体、组成要素和运行机制3个方面出发,以社会、经济、环境、空间和制度5个维度构建城市空间绩效的评价体系,评价内容包含了城市经济活动、资源环境、空间形态结构、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生活水平等相关领域,每个具体层面指标的选取侧重点不同[14]。相比于景观绩效,城市空间绩效的评价指标增加了对空间属性和城市功能方面的度量。

2.4 以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改善为目标的生态绩效评价

生态功能是重要的景观功能之一。“生态绩效”是指生物在一定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状态的效果体现,生态绩效的表现决定着生态系统未来发展的走向。景观空间中生态环境要素的空间格局与生态过程的相互作用是控制并影响生态绩效的主要原因之一[17]。目前,国内外对于生态绩效的研究集中于城市土地[18,19]、城乡空间[17,20-21]、人造景观[22]、自然生态空间[23-25]等方面;总的来说,生态绩效研究和评价的对象是自然或人文生态系统。人类作为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要素之一,其行为以及与其他生物的关系影响着生态绩效的优劣。因此,生态绩效应研究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的效果和利用空间资源对人类生态系统所产生的积极效果[20]。安超等人(2013)在《基于空间利用生态绩效的绿色基础设施网络构建方法》一文中,从生态环境敏感区评价、生态斑块评价与选择、生态廊道评价与选择、最小路径模拟以及人文生态的空间分布等方面对生态绩效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绿色基础设施网络构建的方法[17]。与景观绩效的评价相比,生态绩效着重强调对以人类活动及历史遗迹为核心的人文生态的关注。

2.5 以景观空间结构和空间组织效能为目的的景观空间绩效评价

绩效研究的前提是对研究对象的内涵做出清晰界定并明确其特征。从物质空间属性上看,景观空间是一个存在于特定地域范围内相对完整的环境,是有形的多尺度“空间”嵌套体。景观空间由不同类型与功能的景观要素构成,但又不仅仅是要素简单叠加的总和,而是在特定内在逻辑下形成的有机整体。景观的构成要素、空间格局、空间过程和空间感知是对景观空间的特征进行分析的4个维度[26]。从社会文化属性上看,景观空间是人类通过认识自然、利用自然并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主动创造或被动形成的人类活动空间;因此,景观空间具有社会价值、文化内涵和精神意象等多功能特性,能够支持多样的系统(非生物系统、生物系统、文化系统)以及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土地利用[27-28]。总之,景观空间是一个在人与自然的相互影响作用与协同演化发展下,以空间过程为依据,由构成要素和空间格局通过水平拼接与垂直嵌套而形成的具有尺度特征、感知意义和多种功能的有机整体。景观空间多尺度、多维度及多功能特性为景观空间绩效的研究赋予了重要意义。多尺度特征决定了景观空间研究范围的广度,有助于各个尺度上景观空间的可持续发展与保护实践。多功能特征使景观空间绩效的研究需要尽可能寻求度量最广泛的绩效类别[6],由此能够扩充景观空间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推动景观空间绩效量化与评价研究朝着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

然而,纵观目前相关绩效的研究进展,风景园林学科的发展还没有建立相应的景观空间绩效评价体系,缺乏合景观空间绩效的指标体系或量化方法。1)“什么是好的景观?”缺乏普适性的评价体系,人们对景观空间的认知停留在感性上,不利于风景园林优秀空间的认知和传承。2)景观绩效研究的对象是较小尺度上的风景园林实践项目尤其是建成项目,研究范围没有包含尺度较大的景观,如区域景观或流域景观,或是非建设类景观,如传统文化景观;而且,景观绩效的量化与评价关注于景观实践项目中某项或某几项景观要素体现的可持续特征,无法对景观空间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的系统特性和内在机制进行量化评价。3)建筑营造绩效与城市空间绩效等空间绩效的研究,其指标体系的构建分别基于各自空间类型的特征与功能,虽然对景观空间绩效的研究有启发作用,但不能够直接适用于具有特有空间特征与功能特性的景观空间的绩效研究中。4)生态绩效的研究虽然有助于对景观空间的生态功能进行量化与评价,但是景观空间的多功能特性使之不能代表完整、全面的景观空间绩效。因此,目前缺乏一个能够体现景观空间的空间特征与系统整体性的绩效量化与评价体系,并且这个体系的构建需要一个理论基础,作为连接景观空间尺度特征与多功能特性和相应绩效指标之间的桥梁。5)景观空间绩效评价缺乏稳定的价值导向和针对性。这些问题成为困扰风景园林空间评判的关键问题。

3 生态系统服务理论为景观空间绩效评价提供支撑

景观空间绩效的评价需要一个稳定的参照系。景观空间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成为景观绩效的重要体现,景观能够创造并改变生态系统[1],景观空间是包含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及其所处空间环境的整体人文生态系统。因此,景观空间绩效中关键性的评估是对景观空间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进行评估。

3.1 生态系统服务与景观服务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提出以来,生态系统服务的研究便得到了广泛的重视与发展,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生态系统服务概念及内涵的研究[29-33];生态系统服务分类的研究[30,34-36];生态系统服务的形成及其变化机制的研究[37-41];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评价方法的研究[42-47]等。由于生态系统过程具有动态复杂性,并且生态系统服务的产品具有兼顾公共与私人利益的特点[48],因此对于生态系统服务的定义和分类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综合来说,生态系统服务是指一个健康的自然生态系统及其组成物种所提供的对人类生存和发展需求有支持和满足作用的产品、资源和环境[36],包括提供人类赖以生存的食品、资源和自然环境,提供气候调节、灾害减缓、环境自愈等生态功能,以及满足人类精神和文化等方面的需求[49]。

作为生态系统服务在景观尺度研究的新进展和热点,景观服务被认为是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服务[50]。在初期,景观服务评估沿用了生态系统服务的评价体系;但为了增加景观服务指标分类与研究区域景观要素之间的关联度,从而使景观服务指标更好地描述景观空间要素特征和多功能性,de Groot等人(2010)从景观的角度提供了一个与生态系统服务有所区别的供给服务、调节服务、生境服务、文化服务[50]分类体系。此外,特定研究区域内景观空间要素的特征也影响着景观服务的分类与评价指标的选取。Frgerholm(2012)在对坦桑尼亚东北部桑给巴尔群岛中的安古迦岛的景观服务进行研究时,将景观服务分为有形产品和无形文化价值两大类,其中观赏植物资源、地质资源和精神、宗教价值等成为重要的指标[51];Gulickx(2013)从支持、供给、监管和信息咨询与栖息地4个方面对荷兰Asten和Deume2个城市进行景观服务研究[52]。

生态系统服务多关注于各个生态组成要素本身的服务功能或价值及其相互作用的物理—化学过程,而景观服务的概念更强调从景观系统的空间要素角度和人类社会的需求角度,对自然生态系统提供给人类的功能与服务进行分析与评价[53],突显了景观空间格局的重要性、各服务功能的综合作用结果以及服务使用者对服务产品的直观感知[54];相比起生态系统服务的评估中往往会忽略一些无形的社会和文化价值,或在计量社会及经济效益的方面存在困难,景观服务能够包含景观要素提供的所有有形服务和无形服务[55],这使得对生态系统的社会关系、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历史价值、精神及宗教价值等方面的评价与量化研究成为可能。总之,景观服务这个概念是为了解决生态系统服务在忽视空间异质性和无形服务难以测算与评估等方面的局限性而提出的[55],相比立足于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领域的生态系统服务,景观服务概念的提出为景观生态学视角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53]。但是,无论是生态系统服务还是景观服务,这两个概念均关注于生态系统的人类维度[56],都强调了生态系统和人类价值之间的联系,是加强生态系统和人类福祉联系的有效途径[57]。

3.2 生态系统服务可作为景观空间绩效评价的理论桥梁

3.2.1 生态系统服务能够表征景观空间的特征与功能

从生态系统服务的角度出发对景观空间进行研究,能够反映景观空间的尺度特征与多功能特性。首先,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尺度特征能够体现景观空间的尺度特征。生态系统服务可以在所有尺度上产生,但其形成依赖于一定时空尺度上的生态系统结构与过程[58],因此只有在特定的时空尺度上,生态系统服务才能充分表达其主导作用和效应[59]。随着景观空间研究的时空尺度的变化,比如从长期的、全球景观的尺度到短期的、场地景观的尺度,景观空间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都将有不同的景观表现[50]。以景观空间提供的文化服务为例,从全球尺度(>100万km2)到省市尺度(10 000~100万km2)到区县尺度(1~10 000km2)再到场地尺度(<1km2),随着空间尺度的不断变小,景观空间的文化服务依次表现为:提供区域国家文化格局、传承区域性历史文化、提供地域文化景观遗产以及不同文化背景的相关者对场地的文化感知[56,60]。可见,生态系统服务能够很好地体现景观空间要素在不同时空尺度下的特征,并有利于理解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对景观空间格局与空间过程的影响[61]。其次,生态系统服务的多样性能够反映景观空间的多功能性。景观功能通过景观空间的结构以及镶嵌在结构之中的生态系统过程和功能进行体现[62],景观多功能性的物质基础是生态系统服务的多样性[63]。参考生态系统服务的分类,景观空间的功能可被相应归纳为:生产功能、调节功能、维持生态结构、过程的生境功能以及信息功能[64]。将生态系统服务的多样性与景观空间的多功能性相结合进行综合研究,有利于借助前者目前较为成熟的研究成果,加强对景观空间多功能性的认识和应用,同时也能够深化彼此研究的定量化水平[63]。

3.2.2 生态系统服务可以实现景观空间绩效指标量化评估

对生态系统服务进行量化与评估的目的是确认生态系统的现状与价值,这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发展与保护。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评估与应用的基础和前提,是生态系统服务类型的确定和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罗毅等人(2015)在《已建成项目的景观绩效:美国风景园林基金会公布的指标及方法对比》一文中,将LAF划分的3类景观绩效指标,即环境、经济和社会3个类别,与千年生态系统评估(the 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简称MEA)(2005)划分的4类生态系统服务,即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支持服务以及文化服务4种类型进行了对应比较分析,并认为这些指标能够系统性地评估由景观创造或改变的生态系统服务[1]。在景观绩效的框架下,生态系统的供给服务、调节服务和支持服务可以通过环境绩效指标加以度量,但后者还需增加对气候调节、降低风速、人类疾病控制和暴雨防护等生态系统服务的指标度量项;生态系统的文化服务可被社会绩效指标度量,但后者还需增加对生态旅游、灵感激发和社会关系等生态系统服务的指标度量项;生态系统服务相关的货币收益作为人们通过供给服务、文化服务等获得的间接价值,目前虽未直接体现在服务类型当中,但可通过经济绩效指标加以度量。总之,景观空间的绩效指标为生态系统服务产生的直接或间接价值提供了量化途径,从而能够对生态系统服务进行评估,并进一步反映出提供生态系统服务的景观空间的质量。

总之,景观空间作为提供多种生态系统服务的整体人文生态系统,其功能与价值需要进行评价与量化研究。而生态系统服务,一方面在被绩效指标进行度量上具有可行性,另一方面又能反映出景观空间的特征与功能,因此可作为连接景观空间尺度特征与多功能特性和相应绩效指标之间的桥梁;同时,景观空间的生态系统服务类型可作为景观空间绩效评价指标分类的参考。

4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景观空间绩效评价体系框架

4.1 景观空间绩效评价的逻辑框架

根据整体人文生态系统理论与C-3P理论[26,65],对于景观空间的分析与评价可从构成要素(component)、空间格局(pattern)、空间过程(process)和景观感知(perception)4个维度上展开:构成要素是组成景观空间和形成整体人文生态系统的物质基础;空间格局是景观空间功能性、特征性和在时间尺度上发展演变的表达载体;空间过程是景观空间可持续发展和整体人文生态系统延续的实现途径;景观感知是从人类需求出发对于景观空间现状与发展的感悟结果。在这4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维度的综合作用下,景观空间的特征与功能得以呈现,并为人类提供多样的生态系统服务。对各项生态系统服务在不同空间维度上的景观表现进行分析,有助于明确承载景观空间多样化功能的载体与途径,从而确定进行景观空间绩效量化与评价的具体研究对象,并以此为依据选择相应的评价指标与度量方法。因此,本文对景观空间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构建的逻辑为:首先,将景观空间分解为要素、格局、过程和感知4个分析与评价维度,并对景观空间通过这4个维度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进行分类;然后,分析生态系统服务在各个维度上的具体表现与服务内容,并得到各维度对于每项服务的评价准则;最后,根据生态系统服务的类型对景观空间绩效进行分类,并在每个绩效类型下根据各个评价准则选择具体的绩效指标,用来评价4种空间维度在提供各类生态系统服务过程中的综合绩效。通过以上途径,将景观空间生态系统服务作为桥梁,从而构建景观空间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图1)。

1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景观空间绩效评价体系研究逻辑框架Logical framework of landscape spac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research with the orient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

4.2 景观空间生态系统服务的分类

对景观空间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进行分类,是对景观空间多样化功能的归纳与概括,也是景观空间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的前提。目前学界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分类,大多是依据生态系统的组分、结构以及生态过程所进行的生态属性分类[66],比如MEA提出的调节、支持、供给和文化服务4类。虽然这种分类方法有助于体现生态系统变化对人类福祉的影响,但不利于反映不同社会与经济环境中人们需求的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为了体现景观空间通过提供生态系统服务对人类社会需求进行的回应,本文从人类社会对景观空间的需求角度出发,对景观空间生态系统服务尤其是景观服务进行分类。

根据Maslow[67]、Alderfer[68]、Clelland和BlImham[69]等学者对于人类需求类型的观点,结合人类需求与景观空间提供的各项景观服务之间的关系,本文认为人类对于景观空间的需求可被概括为安全需求、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3个层次[66];相应地,基于人类的3个需求层次,景观空间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可依次分为生态安全保障服务、物质产品生产服务和景观文化承载服务[66]。生态安全保障服务满足了人们对于健康、稳定的生存环境的安全需求;物质产品生产服务满足了人们对于丰富、充足的产品的物质需求;景观文化承载服务满足了人们对于优美、独特的景观文化的精神需求。景观空间提供的上述3类生态系统服务通过景观空间4个维度上的特征加以体现,即构成要素特征、空间格局特征、空间过程特征和景观感知特征。这4个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空间维度综合构成了整体人文生态系统,运用整体人文生态系统理论,将景观空间看作一个有机整体,通过评价生态系统服务在这4个维度上的绩效,便可以实现对整体系统发挥的生态系统服务的综合评价(表1)。

景观空间提供的生态安全保障服务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支持与调节功能,主要指生态系统对于自然生态环境以及生物资源等生态安全的维护。景观空间中,在不断变化的时空尺度上具有连续性的构成要素是形成外部统一且内部稳定的物质空间的关键,提供的具体服务包括:形成生态廊道、提供完善设施系统2项;具有高度整体性的空间格局能够在各种冲击的影响下维持生境稳定,避免景观空间孤立化与破碎化,提供的具体服务包括:栖息地(动植物栖息地、人类居住地等)保护等1项;稳定的空间过程能够在变化的环境中支持或调节系统机能运行,从而使景观空间具有消化外界干扰的韧性,提供的具体服务包括:气候调节、大气调节、水土调节和自然灾害调节4项;给人以较高安全度的景观感知能够为人们带来物理感官上的保障与心理感受上的安慰,可以反映系统营造环境的和谐程度,提供的具体服务包括:维护身心健康、人类疾病防控2项。

景观空间提供的物质产品生产服务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支持与供给功能,主要指生态系统对人类生产生活所需的基本物质产品与空间资源的提供。景观空间中,生产能力高的构成要素是人们获得物质产品与经济来源的主体,是景观空间健康性的体现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提供的具体服务包括:生活资料输出(粮食、蔬果等)、生产资料输出(木材、橡胶、纤维等原材料)2项;具有多样性的空间格局为人类在景观空间中开展不同的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空间与环境资源,也是维持景观空间异质性的基础,提供的具体服务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空间资源(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提供环境资源(水、土壤、森林、能源等)3项;具有可持续性的空间过程能够保证各种资源的持续输出或不断循环,这是景观空间保持健康与活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标志,提供的具体服务包括:养分循环、能量流动、废物处理、经济增长4项;给人以较高满意度的景观感知表明人们对于景观空间的需求能够基本通过生态系统提供的各种服务而满足,可以反映景观空间的宜居度,提供的具体服务包括:维护人际关系、稳定社会关系2项。

景观空间提供的景观文化承载服务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文化功能,主要指生态系统因其独特的组成或结构使人类从中获得的非物质效益。景观空间中,能够真实反映并还原景观空间地域文化特征的构成要素是传承景观文化的载体,也是景观文化的重点保护对象,提供的具体服务包括:保持历史或文化场景、保留历史遗址遗迹、传承民俗风俗及宗教文化3项;具有高度识别性的空间格局赋予了不同景观空间以独特的价值,如保护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等,是使景观空间呈现出独一无二的整体特征的关键所在,提供的具体服务包括:保护土地利用机理、呈现美学特征2项;在呈现出地域特性的文化、社会、经济和技术等因素驱动下形成的空间过程具有鲜明的地方性,能够为不同地区内景观空间因地制宜的发展提供具有地方性与针对性的支持与促进作用,提供的具体服务包括:创造休闲游憩机会、创造科研教育机会、提供公众参与机会3项;获得人们较高认同度的景观感知表明景观空间塑造的地方文化意象符合当地居民的理解与认知,这是有效传承景观文化的前提,提供的具体服务包括:形成归属感、培养场所感2项。

表1 景观空间生态系统服务分类及景观空间评价维度与评价准则Tab.1 The classification of landscape space eco-system service and the dimension and standard of landscape space evaluation

4.3 景观空间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基于景观空间生态系统服务的3大类型,即生态安全保障服务、物质产品生产服务和景观文化承载服务,并参考LAF对景观绩效指标的分类(环境、经济和社会3类),本文将景观空间的绩效归纳为相对应的3类:环境生态绩效,用以度量生态系统的生态安全保障服务;经济生产绩效,用以度量生态系统的物质产品生产服务;人文文化绩效,用以度量生态系统的景观文化承载服务。基于景观空间绩效,进而对能够描述评价准则的具体指标进行选取。景观空间绩效评价指标的选取,是在景观空间维度、生态系统服务分类和分层构建方法的基础上,参考现有相关空间绩效(景观绩效、建筑营造绩效、城市空间绩效、生态绩效等)的研究成果,并结合生态系统服务具体内容的研究结论,加入一些反映景观空间特征与功能的典型性指标,从而使景观空间绩效的分析更为合理和全面。每一类景观空间绩效都对应着描述与度量其特征的评价指标;同时,指标的选取考虑了研究的可行性和数据的可获得性。最终,形成了一个操作性较强的景观空间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共包含3大类12个准则项33个指标项(表2)。具体内容包括:

1)环境生态绩效。用于衡量作为为人类提供了与自然和谐共处机会的生态空间,景观空间的自然生态环境现状、环境维护与治理成效和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等方面带给人的效益,包括4项评价准则和10项具体指标。其中,通过对要素连通度和设施完善度的评价,反映了要素的连续性[65];对于斑块格局的破碎化程度、网络化程度以及人居建设空间的集约化程度的评估,能够反映格局的整体性[65];通过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系统与资源质量、改善小气候效益和防灾减灾效益,可以反映出过程的稳定性[55,70];对于自然环境安全度和居住环境安全度的评价,能够共同反映出感知的安全度[71]。

2)经济生产绩效。用于衡量作为人类重要的生产与生活空间,景观空间的土地利用现状、资源供给能力、产品输出能力和生态系统健康性等方面带给人的效益,包括4项评价准则和12项具体指标。其中,食品作物产量、原材料产量体现了要素的生产能力[66,72];生物多样性指数、生态空间多样性指数、资源丰度描述了格局的多样性;物质循环与固定效益、污水及废物处理率、就业人数增长率、GDP同比增长率是过程可持续性的反映[70];经济收入满意度、居住环境满意度、社会关系满意度共同构成感知的满意度。

3)人文文化绩效。用于衡量作为为人类提供了艺术审美机会与精神文化寄托的场所空间,景观空间的美学价值、历史价值、休闲与旅游价值、教育与科研价值、地方归属感和其他非物质价值等[73]方面带给人们的精神文化层次的效益,包括4项评价准则和11项具体指标。对乡土材料使用率、历史建筑完整度、历史场景还原度和传统风俗保留度的分析,有助于对要素的真实性进行评价[74,75];建筑聚落典型性、传统农业协调度能够很好地描述格局的可识别性[65];对旅游与游憩效益、教育与科研效益、当地居民参与度进行调研,能够反映出过程的地方性[55,70];对美景认同度和文化意象认同度的调查,能够帮助评估感知的认同度。

5 结论与讨论

在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各种尺度上的景观空间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与威胁。此时,风景园林的可持续规划设计实践与对已有景观空间的保护与提升显得尤为重要,这既是在各种变化与冲击的影响下维持生态、经济与社会协同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防止现状景观空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被不断侵蚀、割裂的关键所在。为了有效评估景观空间的现状质量、使用效率和未来发展,从而形成对其现状进行保护与优化的策略和对风景园林可持续规划设计实践的指导,风景园林循证研究与设计方法成为使风景园林学科走向科学性的途径之一[2]。系统化、严谨且可量化的景观绩效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循证研究提供了定量评价的方法和工具,越来越多应用于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实践尤其是建成项目的绩效评价与可持续发展评估之中。然而,景观空间不仅仅包含中小尺度上的建成类景观项目,它还包括了更大的空间尺度,比如地域文化景观空间、流域景观空间等,以及更广的空间范围,比如自然景观空间、人文景观空间等。因此,现有的景观绩效评价体系无法直接对各种尺度及类型的景观空间绩效进行评价。为了填补这一理论与方法的空缺,本文尝试将生态系统服务理论作为理论依据与基础利用其空间尺度特征与多功能特性对景观空间的特征与功能加以反映;同时根据其可被量化度量的特征,将生态系统服务内容与相应绩效指标进行对接,从而形成连接景观空间特征与功能和绩效评价指标的桥梁,使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景观空间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成为可能。景观绩效评价的首要问题是确定评价内容并对景观绩效的类别进行划分,而生态系统服务的类别可作为景观绩效分类的依据与参考,同时也是对景观空间多样化功能的识别与归纳。因此,本文首先从生态系统服务的分类出发,基于人类对景观空间3个层次上的需求,即安全需求、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将景观空间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依次划分为3大类别:生态安全保障服务、物质产品生产服务和景观文化承载服务;然后,通过对景观空间4个分析维度,即构成要素、空间格局、空间过程和景观感知4个方面提供的具体服务内容的分析,得到12项对提供生态系统服务的各个空间维度的评价准则,包括:要素的连续性、格局的整体性、过程的稳定性、感知的安全度、要素的生产能力、格局的多样性、过程的可持续性、感知的满意度、要素的真实性、格局的可识别性、过程的地方性和感知的认同度;最后,对应生态系统服务的分类,将景观空间绩效分为环境生态绩效、经济生产绩效和人文文化绩效3大类,并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景观空间绩效的评价层次,根据3大绩效类型和12项生态系统服务评价准则,选取了较为重要、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33项具体绩效指标,最终形成了一个具有较强操作性与系统整体性、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景观空间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空间分析维度与生态系统服务的尺度特征保证了该体系适用于多尺度景观空间;从多样性生态系统服务出发的绩效指标分类使该体系可对不同类型与功能的景观空间加以量化与评价。

在推进风景园林学科朝着科学、严谨、可量化、可持续方向发展的研究与实践中,本文仅作为一种讨论与尝试,从生态系统服务的角度出发,为景观空间绩效这一目前呈现空白状态的研究内容初步建立综合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然而,对于风景园林学科的量化与分析研究仍存在众多考验与挑战,比如:目前学界对于景观绩效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对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量化的经验十分有限[1];其次,一些生态系统服务类型,如文化服务和调节服务由于较难被人们直接感知,对其进行准确描述与量化研究较为困难,因此导致了评价指标数量较少的问题[56];同时,对于分标准的莫衷一是,使得景观绩效和生态系统服务在量化研究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重复计算的可能;此外,由于生态系统服务与景观空间的要素特征具有较强关联性,因此景观空间的地域性变化和人类活动的介入与干扰将为生态系统服务度量指标的普适性带来挑战[53]……虽然这些挑战与困难提醒着我们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但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未来对于风景园林循证研究的突破方向与研究重点。

表2 景观空间绩效评价指标体系Tab.2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landscape space performance

注释:

①图1为作者自绘;

②表1、表2内容均来自于作者整理。

[1] 罗毅,李明翰,段诗乐,等. 已建成项目的景观绩效:美国风景园林基金会公布的指标及方法对比[J]. 风景园林,2015,(1):52-69.

LUO Yi, LI Minghan, DUAN Shile, et al. Landscape Performance of Built Projects: Comparing Landscape Architecture Foundation' s Published Metrics and Methods [J]. Landscape Architecture, 2015, (1): 52-69.

[2] 戴代新,李明翰. 美国景观绩效评价研究进展[J]. 风景园林,2015,(1):23-31.

DAI Daixin, LI Minghan. Research Development of Landscape Performance Assessment in America [J]. Landscape Architecture, 2015(1): 23-31.

[3] Luo, Yi. Enhancing Quantification of a Landscape Project's Environmental,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A Study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Foundation's Landscape Performance Series. Doctoral dissertation, Texas A & M University, 2014. [EB/OL]http://hdl.handle. net/1969.1/154080.

[4] 福斯特•恩杜比斯,希瑟•惠伊洛,芭芭拉•多伊奇,等.景观绩效:过去、现状及未来[J]. 风景园林,2015,(1): 40-51.

Forster NDUBISI, Heather WHITLOW, Barbara DEUTSCH, et al. Landscape Performanc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J]. Landscape Architecture, 2015, (1): 40-51.

[5] 杨波,帕梅拉•布莱克默,克里斯•宾德,等. 住宅景观绩效评价:基于现场数据的视觉与生物气候学分析[J]. 风景园林,2015,(1): 87-98.

YANG Bo, Pamela BLACKMORE, Chris BINDER, et al. Assessing Residential Landscape Performance: Visual and Bioclimatic Analyses through In-Situ Data[J]. Landscape Architecture, 2015, (1): 87-98.

[6] 克里斯托弗•里斯埃利斯, 权炳淑,莎拉•阿尔瓦德, 等.景观绩效:多功能景观的度量和评估[J]. 风景园林,2015,(1): 32-39.

Christopher D. ELLIS, Byoung-Suk KWEON, Sarah ALWARD, et al. Landscape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and Assessment of Multifunctional Landscapes [J]. Landscape Architecture, 2015, (1): 32-39.

[7] Yang Bo, Amanda Goodwin. Daybreak Community. Landscape Architecture Foundation: Case Study Briefs, 2011. [EB/OL] http://lafoundation.org/research/landscapeperformanceseries/case-studies/case-study/360/.

[8] 孙楠,罗毅,李明翰. 在LAF的“景观绩效系列(LPS)”计划指导下进行建成项目景观绩效的量化—以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和唐山南湖生态城中央公园为例[C]//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3年会论文集(上册). 2013.

SUN Nan, LUO Yi, LI Minghan. Quantification of Landscape Performance for Built Projects through LAF's Landscape Performance Series—Case Studies of Beijing Olympic Forest Park and Tangshan Nanhu Eco-city Central Park [C]// Proceedings of the Annual meeting of Chines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2013.

[9] YANG B, BLACKMORE, P., & BINDER, C. Cascade Garde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Foundation Case Study Briefs [M]. Landscape Architecture Foundation Case Study Briefs. 2013.

[10] 李明翰,布鲁斯•德沃夏克,罗毅,等. 景观绩效:湿地治理系统和自然化景观的量化效益与经验总结 [J]. 景观设计学,2013,(4): 56-68.

LI Minghan, Bruce DVORAK, LUO Yi, et al. Landscape Performance: Quantified Benefits and Lessons Learned from a Treatment Wetland System and Naturalized Landscapes [J]. Landscape Architecture Frontiers, 2013, (4): 56-68.

[11] 塔纳尔•纳尔奥兹迪尔. 城市景观的社会价值:美国德克萨斯州两个典型项目的绩效研究[J]. 景观设计学,2016,(2):12-29.

Taner R. OZDIL. Social Value of Urban Landscapes: Performance Study Lessons from Two Iconic Texas Projects [J]. Landscape Architecture Frontiers, 2016, (2): 12-29.

[12] 李文渊. 空间绩效视角下的山地住区户外休闲空间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1.

LI Wenyuan. The Study of Mountain Residential Outdoor Leisure Space Under the Performance Vision [D]. Chongqing: Chongqing University, 2011.

[13] 颜文涛,萧敬豪,胡海,等. 城市空间结构的环境绩效:进展与思考 [J]. 城市规划学刊,2012,(5): 50-59.

YAN Wentao, XIAO Jinghao, HU Hai, et al.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and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Review and Thought [J]. Urban Planning Forum, 2012, (5): 50-59.

[14] 刁星,程文. 城市空间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践[J]. 规划师,2015,(8):110-115.

DIAO Xing, CHENG Wen. Urban Spac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J]. Planners, 2015, (8): 110-115.

[15] 彭坤焘,赵民. 关于“城市空间绩效”及城市规划的作为[J]. 城市规划,2010,(8):9-17.

PENG Kuntao, ZHAO Min. Urban Spatial Performance and Urban Planning Efficiency[J]. City Planning Review, 2010, (8): 9-17.

[16] Coordination UNDFP, Development S. Indicator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ramework and methodologies [M]. United Nations, 1996.

[17] 安超,沈清基. 基于空间利用生态绩效的绿色基础设施网络构建方法[J]. 风景园林,2013,(2): 22-31.

AN Chao, SHEN Qingji. Method of Constructing Network of Green Infrastructure Based on Ecological Performance of Space Utilization [J]. Landscape Architecture, 2013, (2): 22-31.

[18] THINH N X, BEHNISCH M, ULTSCH A. Examination of

Several Results of Different Cluster Analyses with a Separate View to Balancing the Economic and Ecological Performance Potential of Towns and Cities [M]. 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 2007.

[19] 杨惠. 海口市土地利用生态绩效评价[J]. 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6):00290-1.

YANG Hui. The Ecologic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the Land Use of Haikou City [J]. Engineering Technology Magazine, 2016, (6): 00290-1.

[20] 安超. 城乡空间利用生态绩效的内涵、表现及内在机理探析 [J]. 城市发展研究,2013,(6):16-24.

AN Chao. The Connotation, Performance and Internal Mechanism of Ecological Performance of Urban and Rural Space Use[J]. Urban Development Studies, 2013, (6): 16-24.

[21] 高相铎,张树森,张勇,等. 天津市都市区生态绩效与规划对策 [C]// 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2011.

GAO Xiangduo, ZHANG Shusen, ZHANG Yong, et al. The Ecological performance and planning countermeasures of Tianjin urban area [C]// Proceedings of the 2011 Annual meeting of Chinese urban planning, 2011.

[22] LOVELL S T, JOHNSTON D M. Designing landscapes for performance based on emerging principles in landscape ecology[J]. Ecology & Society, 2009, 14, (1): 1698-1707.

[23] 郑昕.自然保护区绩效评价研究[D]. 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08.

ZHENG Xin. Research o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Nature Reserve[D]. Haerbin: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2008.

[24] 王敬,王全凤. 水利生态绩效分析[J].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 28(1):75-78.

WANG Jing, WANG Quanfeng.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Ecosystem[J]. Journal of Huaqiao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2007, 28(1):75-78.

[25] 赵成章,贾亮红. 黄河源区退牧还草工程生态绩效与问题[J].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45(1):37-41.

ZHAO Chengzhang, JIA Lianghong. Ecological Performance and Sustainable Problems with the Grazing Forbidden Project in the Resource Regions of the Yellow River [J]. Journal of Lanzhou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s), 2009, 45(1): 37-41.

[26] 王云才. 基于风景园林学科的生物多样性框架 [J]. 风景园林,2014,(1): 36-41.

WANG Yuncai. The Framework of Biodiversity for Landscape Architecture [J]. Landscape Architecture, 2014, (1): 36-41.

[27] PRIEMUS H, NIJKAMP P. Multifunctional Urban Land Use: A New Phenomenon? A New Planning Challenge? [J]. Built Environment, 2004, 30(30): 269-273.

[28] RODENBURG C A, NIJKAMP P. Multifunctional Land Use in the City: A Typological Overview [J]. Built Environment, 2004, 30(4): 274-288.

[29] CAIRNS J. Protecting the Delivery of Ecosystem Services [J]. Ecosystem Health, 1997, 3(3): 185-194.

[30] DAILY G C, ALEXANDER S, EHRLICH P R, et al. Ecosystem Services: Benefits Supplied to Human Societies by Natural Ecosystems [J]. Issues in Ecology, 1997, (1), 1-18.

[31] 谢高地,肖玉,鲁春霞. 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进展、局限和基本范式[J]. 植物生态学报,2006,30(2): 191-199.

XIE Gaodi, XIAO Yu, LU Chunxia. Study on Ecosystem Services: Progress, Limitation and Basic Paradigm [J].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2006, 30(2): 191-199.

[32] Boyd J, Banzhaf S. What are ecosystem services? The need for standardized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units [J]. Ecological Economics, 2007, 63(2-3):616-626.

[33] Board M E A. Mille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 -Ecosystem and human well-being: synthesis [J]. Future Survey, 2005, 34(9):534-534.

[34] COSTANZA R. Ecosystem services: Multiple classification systems are needed [J]. Biological Conservation, 2008, 141(2): 350-352.

[35] 董全. 生态功益:自然生态过程对人类的贡献 [J]. 应用生态学报,1999,10(2):233-240.

DONG Quan. Ecosystem services : the biological conditions and ecological supports necessar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ies [J].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1999, 10(2): 233-240.

[36] 阎水玉,王祥荣. 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进展 [J]. 生态学杂志,2002,21(5):61-68.

YAN Shuiyu, WANG Xiangrong. Advances on research of ecosystem service [J]. 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 2002, 21(5): 61-68.

[37] BAI Y, ZHUANG C, OUYANG Z, et al.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Biodiversity and Ecosystem Services in a Human-Dominated Watershed [J]. Ecological Complexity, 2011, 8(2): 177-183.

[38] HOOPER D U, III F S C, EWEL J J, et al. Effects of Biodiversity on Ecosystem Functioning: A Consensus of Current Knowledge [J]. Ecological Monographs, 2005, 75(1): 3-35.

[39] LAUTENBACH S, KUGEL C, LAUSCH A, et al. Analysis of historic changes in regional ecosystem service provisioning using land use data [J]. Ecological Indicators, 2011, 11(2): 676-687.

[40] LOREAU M, NAEEM S, INCHAUSTI P, et al. Biodiversity and ecosystem functioning: current knowledge and future challenges [J]. Science, 2001, 294(5543): 804-808.

[41] SHAW M R, PENDLETON L, CAMERON D R, et al. 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California' s ecosystem services [J]. Climatic Change, 2011, 109(1): 465-484.

[42] 欧阳志云,王如松.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评价[J]. 应用生态学报,1999,10(5): 635-640.

OUYANG Zhiyun, WANG Rusong.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heir economic valuation[J].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1999, 10(5):635-640.

[43] COSTANZA R, D'ARGE R, GROOT R D, et al. The value of the world'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l[J]. World Environment, 1999, 387(15): 253-260.

[44] DAILY G C, S DERQVIST T, ANIYAR S, et al. Ecology. The value of nature and the nature of value[J]. Science, 2000, 289(5478): 523-528.

[45] 欧阳志云,王如松.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价值与可持续发展[J].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00, 22(5): 45-50.

OUYANG Zhiyun, WANG Rusong.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heir Economic Valuation[J]. World Sci-Tech R & D, 2000, 22(5):45-50.

[46] 欧阳志云,王效科.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的初步研究[J]. 生态学报,1999,(5):607-613.

OUYANG Zhiyun, WANG Xiaoke. A Primary Study on Chinese Terrestrial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heir Ecological- economic Values [J]. ACTA ECOLOGICA SINICA, 1999, (5): 607-613.

[47] 谢高地,鲁春霞, 成升魁. 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进展[J]. 资源科学, 2001, 23(6):5-9.

XIE Gaodi, LU Chunxia, CHENG Shengkui. Progress inevaluating the global ecosystem services[J]. Resources Science, 2001, 23(6): 5-9.

[48] FISHER B, TURNER R K, MORLING P. Defining and classifying ecosystem services for decision making[J]. Ecological Economics, 2009, 68(3): 643-53.

[49] BOARD S T. Valuing ecosystem services: toward better environmental decision-making[M]. The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2005.

[50] GROOT R S D, ALKEMADE R, BRAAT L, et al. Challenges in integrating the concept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values in landscape planning, management and decision making[J]. Ecological Complexity, 2010, 7(3): 260-272.

[51] FAGERHOLM N, K YHK N, NDUMBARO F, et al. Community stakeholders' knowledge in landscape assessments—Mapping indicators for landscape services[J]. Ecological Indicators, 2012, 18: 421-433.

[52] GULICKX M M C, VERBURG P H, STOORVOGEL J J, et al.Mapping landscape services: a case study in a multifunctional rural landscape in The Netherlands [J]. Ecological Indicators, 2013, 24(1): 273-283.

[53] 邴振华,高峻. 景观服务: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的新进展[J].生态经济,2015,31(11):27-31.

BING Zhenhua, GAO Jun. Landscape Service: New Discovery in Ecosystem Service Assessment[J]. Ecological Economy, 2015, 31(11): 27-31.

[54] 刘文平. 基于景观服务的绿色基础设施规划与设计研究[D].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14.

LIU Wenping. Planning and design of green infrastructure based on landscape services[D]. Bejing: Chinese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14.

[55] 邴振华. 自然保护区景观服务及其价值评估研究[D]. 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3.

BING Zhenhua. The Research on Natural Reserve Landscape Services and Values Assessments[D]. Shanghai: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2013.

[56]刘文平,宇振荣. 景观服务研究进展 [J]. 生态学报,2013,33(22):7058-7066.

LIU Wenping, YU Zhenrong. A research review of landscape service. ACTA ECOLOGICA SINICA, 2013, 33(22): 7058-7066.

[57] Assessment M E. Ecosystems and Human Well-Being: Current State and Trends [J]. Journal of Bacteriology, 2005, 90(5):1387-1404.

[58] 张宏锋,欧阳志云,郑华.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空间尺度特征[J]. 生态学杂志, 2007,26(9):1432-1437.

ZHANG Hongfeng, OUYANG Zhiyun, ZHENG Hua. Spatial Scale Characteristics of Ecosystem Services[J]. 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 2007, 26(9): 1432-1437.

[59] HEIN L, KOPPEN K V, GROOT R S D, et al. Spatial scales, stakeholders and the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J]. Ecological Economics, 2006, 57(2): 209-228.

[60] SCHAICH H, BIELING C, PLIENINGER T. Linking Ecosystem Services with Cultural Landscape Research [J]. 2010, 19(4): 269-277.

[61] TERMORSHUIZEN J W, OPDAM P, MUSACCHIO L. Landscape services as a bridge between landscape ecolog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J]. Landscape Ecology, 2009, 24(8): 1037-1052.

[62] KIENAST F, BOLLIGER J, POTSCHIN M, et al. Assessing Landscape Functions with Broad-Scale Environmental Data: Insights Gained from a Prototype Development for Europe [J].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09, 44(6): 1099-1120.

[63]吕一河,马志敏,傅伯杰,等. 生态系统服务多样性与景观多功能性—从科学理念到综合评估 [J]. 生态学报,2013,33(4):1153-1159.

LV Yihe, MA Zhimin, FU Bojie, et al. Diversity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landscape multi-functionality— from scientific concepts to integrative assessment[J]. ACTA ECOLOGICA SINICA, 33(4): 1153-1159.

[64] BOLLIGER J, B TTIG M, GALLATI J, et al. Landscape multifunctionality: a powerful concept to identify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change [J]. Regional Environmental Change, 2011, 11(1): 203-206.

[65]陈奕凌,王云才. 基于生态视角的城郊村镇宜居社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C]//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4年会论文集(上册),2014.

CHEN Yiling, WANG Yuncai. The Discussion on Evaluation Indicators of Rural Livable Community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y [C]// Proceedings of the Annual meeting of Chines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2014.

[66] 张彪,谢高地,肖玉,等. 基于人类需求的生态系统服务分类 [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6):64-67.

ZHANG Biao, XIE Gaodi, XIAO Yu, et al. Classific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Based On Human Demand [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0, 20(6): 64-67.

[67] MASLOW A H. 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 [J]. Psychological Review, 1943, 50(1): 370-396.

[68] ALDERFER C P. An empirical test of a new theory of human needs[J].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 Human Performance, 1969, 4(2): 142-175.

[69] MCCLELLAND D C, BURNHAM D H. Power Is the Great Motivator [J]. 2008, 81(1): 117-26.

[70] 胡海明.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绩效评价—以南太白山生态旅游区为例 [D]. 西安:长安大学,2008.

HU Haim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tourism Performance Evaluation— take the ecotourism zone of south Taibai Mountain as an example [D]. Xi'an: Chang' an University, 2008.

[71] 樊雪梅,庄云翔. 沈阳地区乡村景观评价分析[J]. 经济研究导刊,2014,(32):38-40.

FAN Xuemei, ZHUANG Yunxiang.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logistics on the development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Taking Liaoni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J]. ECONOMIC RESEARCH GUIDE, 2014, (32): 38-40.

[72] 王茜,任建兰. 耕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类型划分及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7(4):55-59.

WANG Qian, REN Jianlan. Farming Ecosystem Service Function Type Division and Its Evaluation Index System[J]. Journal of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2012, 27(4): 55-59.

[73] 姚荣,刘玉虹,贾志斌,等. 景观文化服务研究现状及发展对策 [J]. 上海环境科学,2016,(1):17-25.

YAO Rong, LIU Yuhong, JIA Zhimin, et al. Current Status of the Study on Landscape Cultural Services and Measures for Their Development[J]. Shanghai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16, (01): 17-25.

[74]刘滨谊,王云才. 论中国乡村景观评价的理论基础与指标体系[J]. 中国园林,2002,18(5):76-79.

LIU Binyi, WANG Yuncai. Theoretical Base and Evaluation Indicator System of Rural Landscape Assessment in China [J]. Chines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2002, 18(5): 76-79.

[75] 王云才,陈田,郭焕成. 江南水乡区域景观体系特征与整体保护机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15(6):708-712.

WANG Yuncai, CHEN Tian, GUO Huancheng. Mechanisms in Conservation Oregional Landscape System For Ancientwater Towns in The Southern Yangtze River Area [J].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the Yangtze Basin, 2006, 15(6): 708-712.

(编辑/刘昱霏)

The Framework of Landscape Spac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with the Orient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

What kind of landscape space is good or better? For a long time it cann't be answered by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he reason is not only the lacking of general evaluation system , but also the lacking of stable value orientation and specification of landscape space performance. The question which puzzled landscape space performance has been a key point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s an evidence-based discipline and the systematic and quantifiable landscape performance can provide a quantitative method and instrument for evidence-based research of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However the relative assessing system now we using cann't satisfy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landscape space which with multi-scales and multi-functions. This research thinks that a stable reference system is necessary for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landscape space which ecological system service is very important character to operate. Based on the theory of ecological system service and bridging it to landscape scap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scales, multi-functions and measurability, this paper build a framework composing of ecologi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performances, which includes 12 evaluation criteria and 33 evaluation indicator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landscape space; performance assessment; ecological system service; landscape service; evaluation framework

A

1673-1530(2017)01-0035-10

10.14085/j.fjyl.2017.01.0035.10

2016-12-1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传统文化景观空间图式语言及其形成机理—以沪宁杭地区为例”(编号51278346)

王云才/1967年生/男/陕西人/博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生态智慧与生态实践研究中心/同济大学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图式语言与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教学、科研和工程实践(上海 200092)

WANG Yun-cai/ 1967/ Male/ PhD/ Department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Ecological Wisdom and Practice Research Center/ Focusing on Pattern Language and Ecological Planning and Design/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Tongji University/ Deputy director, Professor (Shanghai 200092).申佳可/1991年生/女/吉林人/同济大学建筑院城市规划学院风景园林系在读硕士研究生/威尼斯建筑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上海 200092)

SHEN Jia-ke/1991/Female/Master student/Department of Landscape Studies/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象伟宁/1957年生/男/北京人/博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系/生态智慧与生态实践研究中心国家千人计划同济特聘教授、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社会生态系统与生态实践研究(上海 200092)

XIANG Wei-ning/1957/Male/PhD/Department of Urban Planning/Ecological Wisdom and Practice Research Center/Focusing on Socio-Ecological system and Ecological Practice Research/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

修回日期:2017-01-18

猜你喜欢

风景园林绩效评价景观
欢迎订阅2023年《风景园林》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风景园林工程施工技术中常见问题思考
GIS相关软件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
探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构成艺术的应用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