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题筛选与产学研合作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新机制
2017-05-12罗勇杨二冰
罗勇+杨二冰
(1. 郑州大学 电气工程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2. 郑州大学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摘 要: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产学研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课程设置、课题选择、产学研管理等方面出发,提出通过企业反馈优化课程设置、基于熵权决策法的科学选题,以及产学研合作的项目组管理和双导师制,对工科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过程进行优化。
关键词: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产学研;课题筛选
0 引 言
我国研究生教育分为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学术型以理论创新为目标;而专业学位以应用创新为目的,主要面向社会需求[1]。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求不断加大,相应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所占比重正逐渐加大。我国从1991年开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前期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对象主要针对在职人员。2009年,教育部對研究生教育体系结构进行重大变革,在学术型研究生教育的基础上,增加了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2]。
产学研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一种有效模式,全国高校都广泛开展了实践,取得了一定效果[3-4]。产学研能够让学生接触企业和实际项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然而从实施过程来看,基于产学研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也存在较多问题:
(1)课题选择盲目性。简单地将导师承担的企业项目作为研究生课题,也不管课题是否存在创新,是否符合专业的培养目标,很多课题是重复性的。
(2)产学研合作松散。虽然课题从企业中来,但研究过程未真正深入企业,缺乏广泛的调研和交流。
(3)项目结题过于理论化,只能给企业一种宏观指导,难以真正解决企业问题。
(4)缺乏真正产学研合作成果,包括实物成果、发表文章、申请专利、鉴定项目、获奖等。
(5)对研究生能力培养贡献有限。很多研究生只是依葫芦画瓢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缺乏独立承担项目和规划项目的实践锻炼,因此,研究生的技能可能有所提高,但项目管理等工作能力的培养效果有限。
1 培养新机制的总体方案
工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年限为3年,学生入学后,需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导师的研究方向,设定符合工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培养方案。方案包括课程选择、实践环节、论文工作、答辩等,应以专业应用性课程为主、专业理论课为辅,突出实践环节,注重应用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产学研培养一般在第一年安排课程学习,第二、三年参加企业项目实践,第三年下学期撰写硕士论文。第一年采用学校导师管理。第二年至第三年上学期,采用双导师制从事项目研究。最后半年,研究生主要在学校完成硕士论文和答辩,并继续参与项目的后续工作。
课题筛选要紧扣工程实际,导师应和研究生一起挖掘实际工程项目存在的科学问题。工科专业学位研究生课题选择应坚持应用性、创新性、先进性原则,要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课题选定后,研究生将在企业和学校同时工作,企业和学校组成项目组,由学校导师牵头,企业导师负责指导学生在企业的研究工作。项目结项后,完成结项报告,整理相关研究成果,发表论文,申报专利,并进行鉴定报奖。研究生在项目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硕士论文,并完成答辩和学位申报工作。
2 课程设置
在产学研合作模式下,通过问卷调查、双向选择见面会、用人单位走访等方式,与控制工程专业的用人单位建立用人效果反馈机制,听取用人单位的需求意见,主要是对学生技能的具体要求。在此基础上,对控制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体系进行调整。控制工程专业具有应用领域广、涉及知识面宽、专业性强、知识更新换代快、创新应用多等特点,而河南省的相关用人企业主要集中在制造、能源、化工等行业。结合控制专业特点和河南省用人企业实际需求,在原有控制专业课程基础上,增加了物联网、机器视觉、仪器仪表技术、嵌入式系统设计等课程。在教材选择和内容上,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增添大量实际案例。在某些课程上(如仪器仪表技术),以具体实例设计作为考试内容。针对某些课程设置大量动手实验(如嵌入式系统设计),并将实验成绩作为最后成绩的一部分。
课程体系设置以企业需求为源头,每年进行动态优化调整,目的是提高研究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
3 课题项目筛选
产学研合作中筛选理论联系实际的项目,是工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关键。为此,需要对企业科研项目的特征深入分析,同时结合工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特点,以及理论创新和工程实践的需要,从项目内在属性和外部影响两个角度对项目特征进行全面衡量。我们筛选出以下10个可比较的项目评价指标,并据此作为具有理论创新深度和实践应用潜力项目的评价基础。
(1)资金投入:项目资金量确定了项目工作量,也可作为衡量项目难易程度的指标。
(2)技术难点:项目技术难点或深度决定了其理论技术水平,是项目实施的关键,也是项目理论创新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重要指标。
(3)研究基础条件:项目开展的软硬件基础研究的条件。
(4)组织管理:企业的组织管理是否完善、周密。
(5)存在风险:包括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影响。
(6)人才培养效果:对研究生培养的支持作用,研究生在项目研究中取得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的概率。
(7)对学科新知识的贡献:是否涉及先进的学科知识和技术,是否具有知识的创新性。
(8)经济价值:通过技术革新或新产品研发,项目所能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
(9)市场前景:项目技术或产品的推广应用范围和未来可能产生的经济利益。
(10)社会效益和影响:项目实施对国计民生、工人福利、环保等方面的影响。
在以上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利用可信度分析和熵权决策法,对企业项目进行优选。为克服专家的主观性对评估结果的影响,我们以选举中常用的波达计数法为基础,构造了一种新型的可信度计算方法,对专家评估的可信度进行量化。首先,利用已有项目样本测试专家,对测试结果进行可信度分析,可计算出各专家的可信度值。然后,针对待评估项目,由各专家给出主观权值和主观评分值,再将其与对应专家的可信度值相乘,即可获得各专家对待评估项目该指标的可信权值和可信评分值。将多个专家对待评估项目该指标的可信权值和可信评分值取平均,即可获得待评估项目该指标的可信权值和可信评分值。再将该指标的可信权值和可信评分值输入熵权决策模型,由其计算出待评估项目的综合权重及最终得分。根据最终得分,对多个待评估项目进行排序和优选,评出项目的优劣,据此作为专業学位研究生课题筛选的依据[5]。
基于以上10项指标(每项指标满分为100),对拟开展的项目“卷绕头热牵伸辊温度智能控制系统”进行衡量和筛选。对专家打分的可信分值和可信权值分析如表1所示。
表1中,可信权值Pn表示第n个指标项在整体评价中所占权重,可信分值xmn表示第m个项目的第n个指标得分值。基于熵权决策法,将表1中项目各指标的分值和权值相乘,并求累积和,可得第m个项目整体筛选分79.2,这表明项目整体情况中等偏上,尽管资金投入偏少,在社会影响、市场前景、人才培养效果、风险等方面略有不足,但在技术难度、经济效益等方面良好。总体来说,该课程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是合适的选择。
4 产学研合作
4.1 项目研究管理
产学研项目都是企业的实际项目,必须在企业现场进行需求分析、数据采集、设备选型、硬件安装、系统调试等各项工作,需要企业全力配合。整个研究包括需求分析、总体设计、初步设计、软硬件详细设计、系统联调、实验测试、系统部署、现场测试等过程。因此,需要给研究生创造学习和工作条件,支持研究生在企业和学校同步开展研究工作。
企业相关技术骨干人员将作为研究生的企业导师,参与研究生培养。企业导师应具有工程师以上职称,具有丰富的企业现场经验,直接参与项目工作。企业导师将负责研究生的企业基本培训、工作指导、生活管理等。
项目组采用周报表和周会议的形式,开展项目工作。项目组每周召开一次项目汇报会,总结本周的研究工作,同时讨论改进的地方,以及未来的工作方向。
4.2 项目总结及成果
项目经过现场测试,达到合同规定的要求,经过企业同意,即可进行结项。项目结项需要撰写总结报告,包括研究工作总结报告、技术报告等。可在此基础上,申请项目鉴定。研究生应将研发过程中遇到的关键技术问题和所应用的创新性方法进行总结,整理成论文,选择合适期刊发表。对于创新性技术和发明创造方法,可整理成专利申报。
研究生应按照工科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和论文规范,撰写硕士学位论文。论文应注意结合项目的实际内容,突出自己所完成的创新性工作,包括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对于别人做的工作要说明,对于涉及企业核心商业秘密的内容要进行脱秘处理。
5 改革效果
本文所提出的工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新机制在实践中取得良好的效果。笔者指导的电气工程学院的10名专业学位研究生分别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常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河南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发表EI期刊论文1篇,核心期刊论文4篇,教研核心期刊论文1篇。2015年10月,2名专业学位研究生分别获得由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颁布的第二届“全国工程硕士实习实践优秀成果获得者”称号。该成果的取得,证明了本文所提新培养机制的有效性。
基金项目:郑州大学研究生教育研究项目(YJSJY201434);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项目(2015GGJS-148);河南省产学研合作项目(152107000058)。
第一作者简介:罗勇,男,教授,研究方向为检测技术和智能仪表、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PLC控制系统、供应链管理和EPR等,luoyong@zzu.edu.cn。
参考文献:
[1]孔媛媛, 邓艳. 专业学位研究生协同创新培养体系与实践研究[J]. 学理论, 2015(36): 116-118.
[2]郑冬梅. 产学研相结合探索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J].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2009(6): 46-47.
[3]季仁东, 张宇林. 产学研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江苏淮阴工学院为例[J].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5, 29(6): 64-67.
[4]胡娟, 徐亮, 王超.“产学研”合作专业学位教育模式探索——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为例[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2011(2): 51-53.
[5]罗勇, 朱波. 基于熵权决策法的项目选择比较模型研究[J].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4, 35(2): 60-64.
(编辑:彭远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