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克拉玛依第七中学学生成长导师制实施现状调查分析
2017-05-12王雅琼
王雅琼
摘 要: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元化的课程结构逐渐为社会熟知,传统班级管理制度逐渐弱化。本文对克拉玛依市第七中学实施的成长导师制进行分析探索,希望能够为学生成长导师制的实施提供相关借鉴。
关键词:成长导师制;现状;调查分析
成长导师制的新型班级管理制度能够有效调动教师资源,履行教师职责,并为学生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从而避免学生因为盲目而造成的不恰当选择,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
一、学生成长导师制
所谓“导师”,一是指高等院校或者科研机构的教师和科研人员;二是指在大运动、大事件中指示方向、掌握政策导向的人等。学生成长导师制中的“导师”出发点在于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和个性需求,注重学生心理结构、个性特征以及不同能力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因材施教,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成长导师制主要是指学校选择较为适宜的教师担任学生导师,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个别化教育。
二、克拉玛依第七中学学生成长导师制调查现状
1.调查对象
本研究选取2017届、2018届两届学生中的875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2.调查方法
(1)文献法,主要是指利用图书、档案、资料以及问卷等资料进行分析研究,论证、说明和解决问题。
(2)问卷法。本文立足于克拉玛依市第七中学学生成长导师制的发展现状基础上,设计相关调查问卷,以探索学生成长导师制的实施现状、存在问题和改进策略。
3.问卷发放
本次问卷调查最终发放教师问卷52份,回收52份,有效问卷48份,有效问卷率92.3%。学生问卷875份,回收867份,有效问卷825份,有效问卷率94.3%。家长问卷发放300份,回收273份,有效问卷251份,有效问卷率83.7%。
4.调查结果
(1)认可程度。大部分学生都比较认同学生导师制的制度建设。从年级层面可以看出来,初一、初二年级存在明显差异。76.89%的初一学生认为学生成长导师制会有效果,初二年级的学生比例占91.78%。也就是说还有接近四分之一的初一学生对学生成长导师制实施效果存在疑问。原因或许并不复杂,初二年级学生、家长已经接受成长导师制一年时间,而初一年级学生刚刚入校,对学生导师制度建设尚未完全了解。
(2)指导内容。教师、家长和学生认为在成长导师指导内容层面存在差异。从教师角度层面可知,教师认为成长导师制应该关注学生思想方面和心理方面的辅导,比例分别占26.92%和30.77%,成绩方面则位列第三,21.15%。访谈中教师同样谈道:“学生只有自己意识到学习的基本意义,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家长和学生的态度较为明朗,在他们心中成绩是第一位的,比例分别占44.78%和57.65%,仍然秉持中考主要以分数为主的观点。
(3)辅导方式。93.6%的教师、98.7%家长和84.6%学生都赞同与导师以朋友的身份进行沟通。或者说,学生普遍希望得到教师的认可,希望别人理解自己。从这方面而言,师生之间建立和谐、平等、尊重的关系直接关系着成长导师制的实施效果。笔者在实际辅导过程中发现,双向信息交流,能够让导师更加直观明确地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措施。
(4)实施效果。具体到学习方面,91.37%的学生表示,导师的辅导对自己学习有较大的促进作用;85.23%的学生表示,自信心较之以前明显增强;83.46%的学生则表示成长导师主要发展了自己的个人特长;还有85.64%的学生表示,自己与同学关系更加融洽。具体到道德修养方面,91.27%的学生表示导师对提升自我道德修养大有裨益,选择“有点帮助”和“一般”的学生总人数比例仅为8.73%。可以说,在学生成长导师制的实施下,克拉玛依第七中学涌现出大量的道德典范,学校多年被评为“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具体到家校联系方面, 86.06%的家长表示家校联系更加紧密,这对于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帮助家长树立正确教育理念非常重要。
三、克拉玛依市第七中学学生成长导师制改进建议
1.继续完善学校相关管理制度
一方面,搭建师生相互选择的平台,建立广泛的信息交流渠道,便于师生双方有效交流。另一方面,强化导师工作监督管理,从导师自我评价、年级评价、家长评价以及学生评价四个角度进行衡量,建立科学合理的监管机制。
2.加强师资管理队伍建设
首先,学校可以聘请校外各学科教育能手、专家学者入校进行讲座,对学校导师进行培训。其次,学校充分利用本校資源,采取老教师带新教师的方法,挖掘学校内部资源,在教师层面形成“导”与“学”,尽快提升年轻教师的指导经验,帮助新导师尽快进入角色。
3.学生强化自我主体意识
课程改革要求赋予学生主体地位。以克拉玛依市初中阶段学生为例,学生必须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合理规划生活学习。在与导师沟通交流之前,学生自己必须准备功课,了解自己的阶段性困惑和收获,并与导师进行分享。只有如此,导师才能够明确了解学生的问题所在,学生也能够在与导师的交流过程中产生思维火花,确保提升自我,发展自我。
参考文献:
黄秋兰,吁影录.试论中学“导师制”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J].现代教育论丛,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