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时代的风景:竹林之游
2017-05-12程应峰
林语堂说:“一个人过于冒险独进,其险恶征兆常常可以预知。”于是,相当一部分人在忍耐后的冷淡中,变得圆熟通融,显得聪明乖巧,具有了很强的适应性。
忍耐后的冷淡,成为个人“适生”的甲壳,魏晋时期的人文状况就是极好的例证。那个时期,智者与识者对国事漠不关心,意气消沉,文人学士间流行一种风气,纵酒狂醉,抱膝清谈,迷信道家神仙之学说,追求不老不死之药。诸多学者遁入山林,自筑泥屋,不设门户,饮食辟一窗口而授入,如此以迄于死。或则佯作樵夫,有事则长啸以招其亲友。
竹林七贤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们并非脱俗之人,但他们在世俗中挣扎,企求高蹈出世,退出人间纷扰。他们摇曳多姿,各有各的静态舞姿,各有各的青黄季节,各有各的风韵精神。他们异中有同,同中有异,组合成一幅活灵活现的众生图。
他们在文学上颇负盛名,个个好酒。有一幅刻砖壁画《竹林七贤图》,图上人物广袖长衫,衣领敞开,跣足袒胸坐于竹林之中,嵇康抚琴,阮咸摇扇,刘伶捧杯,阮籍、山涛、王戎席地而坐,面前置有酒杯,向秀颓然似醉,七人各具独特情态。由于不满于当朝的统治,他们常纵酒清谈,遗落世事,隐于酒乡,遁世避祸。他们之所以怪诞癫狂,沉溺于酒事之中,目的是以酒来躲避政治上的迫害和人事上的纠纷。
“竹林之游”始于山阳,山阳是浪漫诗人嵇康的地盘,在这里,儒家学说被道家玄学取代,不设规矩,不循礼法,个人的言谈举止不受他人限制。“七贤”在弥漫着“清玄之气”的竹林中聚会,除了饮酒赋诗,就是清淡道家学说。
魏晋时期是纷乱的,这个时期,于竹林中聚集的七贤,奉行着以老庄思想为核心的玄学,返璞归真,率性自然,“放浪于形骸之外”。这种飘逸洒脱的风神气韵,给这个本来以污血为底色的时代,涂上了一层明丽浪漫的色彩,教人眼界一开。这个时期,在老子与庄子之间,人们更偏爱庄子。此前,《老子》一向被视做道家学说中的最高经典,而《庄子》并没有太多的人重视。魏晋名士将庄子的齐物而观、畸人牟天、愤激嫉俗等特色加以“发扬光大”,从而形成了非常独特的魏晋风度。竹林七贤,就是最能彰显魏晋风度的一个群体。
七贤之首嵇康,是那一时期非常有名的美男子,《晋书·嵇康传》中说他“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嵇康的俊朗并非是最重要的,最难得的是,嵇康由内向外透出来的飘然凛异、遗世独立的高贵气质,这是一般美男子难以企及的。更有嵇康的一曲《广陵散》,堪称人间绝响,让人一听倾心,再听止步。
嵇康有打铁的爱好,每到夏天,就领着帮手向秀到一棵枝繁叶茂的柳树下,脱了上衣,露出一身腱子肉在那里“乒乒乓乓”地打铁。一天,司马党徒钟会,有心来探访嵇康,嵇康却头也不抬一下,自顾自地打铁,让钟会好生没趣。就此,也埋下了天大的祸患。时隔不久,因他在一篇文章中表现出对司马氏篡魏的激愤,加上钟会的有心渲染,彻底戳痛了司马昭的嫉恨之心,最终引来了杀身之祸,弹着《广陵散》绝尘而去。
七贤中的刘伶,平日少言寡语,惟以饮酒为乐事,常纵酒狂饮,累月而不醉。他时常赶着鹿车,揣酒在怀,命人拿着铁锹跟在后面,嘱令说,“我如果醉死了,就地把我埋掉。”刘伶的妻子看不过去,常对他苦苦劝说。刘伶不加理会,还说:“要我戒酒可以,但是我自己下不了决心,只能借神鬼的力量才能戒掉,你快去置办酒肉敬鬼神吧!”妻子信以为真,高高兴兴准备好酒肴,要刘伶对鬼神起誓。哪知刘伶在神前祝道:“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不可听!”说罢,取过酒肉大吃狂喝,顷刻,便喝得烂醉如泥。
刘伶性情旷达,不为礼教所拘束,常常喝醉了酒,把身上衣服脱光,裸体在室内一边喝酒,一边晃来晃去。一天,有人去访刘伶,见他如此模样,实在看不下去,就讥讽说:“你也是礼教中人,似这等行径实在有失体统。”刘伶听了,醉眼一翻说:“我以天地为房屋,以房屋为衣裳,你怎么这么贱,跑到我裤子里来了?”客人听后,负气而去。
竹林七贤,莫不嗜酒。阮籍为了逃避混乱政局的滋扰,常借酒避祸。据传,晋文帝司马昭为其子司马炎求婚于阮籍女,阮籍不敢直接回绝,只好一醉六十余天,天天酣睡,使司马昭始终找不到开口的机会。听说步兵营厨人善酿酒,储酒数百斛,阮籍竟主动找晋文帝要求补步校尉之缺,此举让刘伶不快,阮籍笑对刘伶说:“校尉府中有美酒300石,够我们享用一番了。”从此二人躲在校尉府中日日酣饮,直到把酒喝光,阮籍又毫不含糊地提出辞职。司马昭的谋士钟会,每欲加害阮籍,但阮籍天天烂醉如泥,使钟会无法罗织罪名。阮籍靠酒的掩护,躲过一场又一场灾祸。
另一诗人阮咸,常与婢女私通,一日,至友人处宴饮,宾客满座,其妻即于此时伺隙遣此婢女离去,阮咸听说后,索骑追踪,载与俱归,不避宾客,可谓放诞。阮咸不喜与人结交,只喜与亲族一起饮酒弦歌取乐,尤其与从子阮修意气相投。曾与族人群聚饮宴,不用普通的酒杯饮酒,而是把酒盛在大瓮里,几个人围坐在瓮前捧酒而饮。此时有一群猪也来寻酒喝,阮咸便挤在猪群里共饮。
俗不可耐的阮咸,却是当时的琵琶大师,他的弦音凝结着透人的灵气,清澈、圆润、典雅,在云水相伴的竹林幽世中,将尘世的悲喜化作秋叶的宁静,秋水的清凉。
清淡之外,竹林七贤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为“另类”的一群人,和严酷的政治发生过惊心动魄的撞击。他们饮酒嗑药,裸衣散发;不事权臣,鄙薄圣贤;寻仙访幽,吟啸山阿;放浪形骸,琴瑟为友……他们第一次大声地喊出了:人要为自己活着,而不是圣人!他们“另类”的表现,让芸芸众生意识到了人类尊严的存在,并就此拉开了全新的人性帷幕。他们身上,注定烙印着一个动荡时代的痕迹,一段不平凡的历史踪影。
对于竹林七贤,当时的民众并不以为忤,相反,尊称他们为智者达人。那时的所有文人,流风所披,或则极端粗野,或则极端荒淫,或则极端超俗。他们把酒作醉,尽饮风流,原本是时代造就的。也許,个人的际遇放在时代洪流中,无足挂齿,微不足道。但重要的是,我们从中看见了他们作为贤能达人不平凡的举动,也窥见了他们作为普通人鲜活生动的人生印记。
竹林是庸常的,但一当和贤人达士融合为一脉,便有了灵气,有了风骨,有了教人不能放下的意味。竹林七贤就像七棵青翠的竹子,参差散立在岚气笼罩的山野竹林之中,肃肃潇潇,清心涤尘,蓦然之间,就以溯古通今之势,成为一个时代独特而靓丽的风景。
程应峰,湖北省作协会员,《读者》《格言》等刊签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