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澄江迈山铸就海南唯一千年不变的古县名

2017-05-12陈家传

岭南文史 2017年1期
关键词:澄迈县陵水万安

陈家传

澄江迈山铸就海南唯一千年不变的古县名

陈家传

在海南,西汉元封元年(前110)设置珠崖郡、儋耳郡二郡,辖16县,始纳入祖国版图。始元五年(前82),罢儋耳郡,入珠崖郡。初元三年(前46),元帝采纳贾捐之议,罢弃珠崖郡,立珠卢县,入合浦郡。之后今海南境内县级政权机构设置极其不稳定,有时只能在广东省徐闻县境设立政权机构遥领。至南北朝南朝梁大同间(535-546),原西汉儋耳郡千余峒归附洗夫人,设置崖州。政权落地建立,架起海南与中央朝廷的紧密联系。[1]随着统治范围逐渐扩大,县级政权机构也扩建。隋大业三年(607)改崖州为珠崖郡,统领义伦、感恩、颜卢、毗善、昌化、吉安、延德、宁远、澄迈、武德10县。从此,海南县级以上的政权机构设置基本稳固。

但是,从隋大业三年(607)至2015年,共1408年间,今海南县级行政建置从不间断、县名从无更改过的古县只有澄迈县。

一 西汉至南北朝南朝齐期间的海南行政建置

西汉“元封元年,置朱崖、儋耳二郡,共领玳瑁、苟中、紫贝、至来、九龙五县。《贾捐之传》又曰山南县反,又曰合十六县,又曰九县反,则县不止五。”[2]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二册有关海南西汉郡县标注有:珠崖郡、儋耳郡二郡,县有瞫都县、紫贝县、苟中县、儋耳县、至来县、九龙县、临振县7县。[3]新编第一轮《海南省志·建置志》记述西汉在今海南境内设置珠崖郡和儋耳郡2郡、16县。儋耳郡领5县,可考为儋耳县、至来县、九龙县3县;珠崖郡领11县,可考为瞫都县、玳瑁县、苟中县、紫贝县、颜卢县、山南县、临振县、乐罗县8县。[4]由此可见,西汉在今海南境设立2郡16县中,可考县数有争议。但第一轮《海南省志·建置志》列入西汉可考县有儋耳、至来、九龙、瞫都、玳瑁、苟中、紫贝、颜卢、山南、临振、乐罗11个,在可考县份中“苟中县”作为今澄迈县的前身不存在争议。

二 南北朝南朝梁至清代海南行政建置

南朝梁武帝大同年间(535—546),设立“崖州,治义伦。”[5]南朝陈朝沿梁建置。隋大业三年(607),据《隋书·地理志》载:“珠崖郡梁置崖州。统县十,户(一万九千五百)。义伦(带郡)、感恩、颜卢、毗善、昌化(有藤山)、吉安、延德、宁远、澄迈、武德(有扶山)”。[6]大业六年(610),析出珠崖郡一部分,增置儋耳郡、临振郡2郡,同时增设临川县、陵水县二县。至此,在今海南境内有珠崖郡、儋耳郡、临振郡3郡、12县。珠崖郡领澄迈县、武德县、颜卢县3县;儋耳郡领义伦县、毗善县、昌化县、吉安县、感恩县5县;临振郡领宁远县、临川县、延德县、陵水县4县。[7]隋代今海南有3郡12县,为后来海南县级政权机构的设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唐代在今海南设5州22县:“崖州县三:舍城、澄迈、文昌。琼州县五:琼山、临高、曾口、乐会、颜罗。振州县五:宁远、延德、吉阳、临川、落屯。儋州县五:义伦、昌化、感恩、洛场、富罗。万安州县四:万安、陵水、富云、博辽。[8]从唐代海南行政建置看,郡改州,州改郡反复,县级政权机构的设立和废止、更名频繁。如武德五年(622),改武德为平昌,改颜卢为颜城,改毗善为富罗,省吉安县,增置临机县。贞观元年(627),颜城改为舍城县、平昌县改为文昌县、新置琼山、吉安、吉阳3县。贞观五年,析置万安、富云、博辽3县,增置琼州。贞观十三年(639),置颜罗、曾口、容琼3县。显庆五年(660),置乐会县。龙朔二年(662),增置万安州。乾封元年(666),琼州与琼山、曾口、颜罗、容琼、乐会5县一起被土人攻陷。开元元年(713),临机县改为临高县。开元九年,省舍城县。天宝元年(742),增置洛屯县。至德二年(757),万安县改为万全县。乾元元年(758),省吉安县,置洛场县。贞元元年(785),万全县改为万安县。贞元五年(789),岭南节度使李恢收复琼州及琼山、曾口、颜罗、容琼、乐会5县,罢崖州都督府,新置琼州都督府,领琼州、崖州、儋州、振州、万安州5州、23县。海南称“琼”自此开始。[9]贞元七年,省容琼县。咸通五年(864),置忠州。整个唐代海南县级建置从唐初的3州12县至唐末的5州22县,变化较大。其中新置的县有临机、琼山、吉安、吉阳、万安、富云、博辽、颜罗、曾口、容琼、乐会、洛屯、洛场13个。撤销建置的县有容琼、吉安、舍城3县。改名的县有舍城、文昌、临高、万安4个。与隋代大业三年(607)所辖的10县相比,从隋大业三年至唐代行政建置不断、没有更改县名的有义伦、感恩、昌化、延德、宁远、澄迈6县。

五代十国时期“南汉琼州省颜罗、曾口二县。儋州省富罗。万安州省富云、博辽。省宁远郡及所属延德、洛屯、临川三县。”[10]南汉时今海南的行政建置缩为5州14县。其中琼州领琼山、乐会2县,崖州领舍城、澄迈、文昌、临高4县,儋州领义伦、昌化、感恩、洛场4县,万安州领万安、陵水2县,振州领宁远、吉阳2县。南汉14县名与唐朝县名对照,唐朝都设有。与隋大业三年对照,县名完全相同的县名有义伦、感恩、昌化、宁远、澄迈5县。这5个也是从隋大业三年到五代十国南汉时,行政建置不断、没有更改县名的县。

北宋时今海南有1州3军领10县2镇。“琼州领县四(原文为“四”县数为五,疑为校对失误):琼山、澄迈、文昌、临高、乐会,南宁军领县三:宜伦、昌化、感恩,万安军领县二:万宁、陵水,吉阳军领镇二:临川、藤桥。”[11]南宋时今海南有1州3军12县:琼州领琼山、澄迈、文昌、临高、乐会5县,南宁军领宜伦、昌化、感恩3县,万安军领万安、陵水2县,吉阳军领宁远、吉阳2县。[12]

从北宋开宝五年(972)的1州3军10县2镇至南宋的1州3军12县,县级政权机构名称变化大,县改名,县降为镇,废军入县,州改为军等行政建置作较大的调整。如开宝五年复置舍城县,省洛场县。太平兴国初改义伦县为宜伦县。熙宁五年(1072),省舍城。熙宁六年,废儋州、崖州为昌化、朱崖军,省昌化、感恩县,吉阳县降为藤桥镇,宁远县降为临川镇。熙宁七年,废万安州为军,降陵水县为镇。元丰三年(1080)复置昌化县、陵水县。元丰四年,复感恩县。崇宁五年(1106),复置延德县。大观元年(1107),置镇州和镇宁县,改延德县为军,置通远县。政和元年(1111),废镇州和延德军,废通远县为镇。政和七年,改珠崖为吉阳军。绍兴六年(1136),废昌化、万安、朱崖3军入宜伦、万安、宁远县,复置吉阳县。绍兴十三年,复万安、朱崖2军,万宁县改为万安县。绍兴十四年,复昌化军。端平二年(1235),改昌化军为南宁军。考察宋代的行政建置,南宋与南汉相比,县名相同的有澄迈、琼山、乐会、临高、宁远、吉阳、文昌、昌化、感恩、万安、陵水11个,但昌化、感恩、吉阳、宁远、通远、陵水6县的行政建置曾被撤销,降为镇。后来虽复置,但已失去意义。义伦改为宜伦,万宁改为万安。宋代未改名的县份有澄迈、琼山、乐会、临高、文昌5县。其中琼山、乐会、临高(唐临机改为临高)为唐代所设置,文昌县原为隋武德县,唐朝改为平昌,又改为文昌,新置和曾经更改县名的均失资格。所以与隋大业三年(607)县名对照,从隋大业三年至宋代,今海南行政建置不断、县名没有更改过的只有澄迈县。

澄迈万福长寿药师佛塔

元代今海南境内设有乾宁军民安抚司(宋故琼管安抚都监)和南宁、万安、吉阳3军领13县。其中“琼管安抚都监领县七:琼山、澄迈、临高、文昌、乐会、会同、定安,南宁军领县三:宜伦、昌化、感恩,万安军领县二:万安、陵水,吉阳军领县一:宁远。”[13]至元二十八年(1291),改琼州路安抚司为琼州路军民安抚司,省吉阳县,增置定安、会同2县。天历二年(1329),升定安县为南建州。与宋代相比元代行政建置变化不大,元与南宋县名相同的有琼山、澄迈、临高、文昌、乐会、宜伦、昌化、感恩、万安、陵水、宁远11个。与隋大业三年县名相同的有澄迈、昌化、感恩、宁远4县。因宋代昌化、感恩、宁远3县有被裁撤的记录,故从隋大业三年(607)至元代行政建置不断、没有更名的县份只有澄迈县。

明“洪武元年(1368),琼州路改为琼州,改南宁军为儋州,万安军为州,进阳军为崖州;改南建州仍为定安县。三年升琼州为府,改属广东;以儋、万、崖为属州,仍各领县。九年,属布政使司海南道。琼州府领县七:琼山、澄迈、临高、定安、文昌、乐会、会同。儋州领县二:宜伦、昌化。万州领县二:万宁、陵水。崖州领县二:宁远、感恩。正统四年,以州治宜伦省入儋州,万宁省入万州,宁远省入崖州。琼州府领三州十县。”[14]明末的10县级行政建置与元代13县对比,县名完全相同的有琼山、澄迈、临高、定安、文昌、乐会、会同、昌化、陵水、感恩10县。与隋代大业三年(607)的县名对照,只有感恩、昌化、澄迈3县相同。因感恩、昌化2县在宋代被撤销县建置降为镇的记录,因此,从隋大业三年(607)至明代行政建置不断,从未更改过县名的今海南只有澄迈县。

清光绪三十年(1904)前“琼州府领县七:琼山、澄迈、临高、定安、文昌、乐会、会同,儋州领县二:宜伦、昌化;万州领县二:万宁、陵水;崖州领县二:宁远、感恩。正统四年,以州治宜伦省入儋州,宁远省入崖州,琼州府领三州十县。国朝因之。”[15]光绪三十一年(1905)四月,升崖州为直隶州,降万州为万县,“琼州府领州一县七:琼山、澄迈、定安、文昌、会同、乐会、临高和儋州。崖州直隶州领县四:感恩、昌化、陵水、万县。”[16]清代的11县与明代的10县相比,从明代到清代县名完全相同且中途未更改名的县有琼山、澄迈、临高、定安、文昌、乐会、会同、感恩、昌化、陵水10县。与隋大业三年(607)的县名对照,县名完全相同的有澄迈、感恩、昌化3县。因此,从隋大业三年至清代,行政建置不断、县名从未更改过的也只有澄迈县。

三 民国时期海南行政建置

1912年废除琼崖道、琼州府、崖州直隶州,恢复崖县,撤销儋州,改设儋县。1914年,改会同县为琼东县、昌化县为昌江县、万县为万宁县。1926年12月,设立海口市政厅。[17]1928年4月,成立广东省南区善后委员公署,统领阳、交、雷、钦、廉、琼、崖7属28县3市。其中琼崖有琼山、澄迈、文昌、定安、临高、儋县、乐会、琼东、万宁、陵水、崖县、感恩、昌江13县和海口市政厅。[18]1935年3月,增设乐东、保亭、白沙3县。[19]1949年1月,设立海南特别行政区和海南建省筹备委员会。管辖琼山、文昌、临高、崖县、陵水、万宁、定安、儋县、澄迈、昌江、乐会、琼东、感恩、乐东、保亭、白沙16县。领域包括海南岛、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等群岛及其附属岛屿和海域。[20]1949年8月,成立海口市政筹备处。民国时期海南县级行政建置与清代相比,废除了道、府、直隶州、州,设立崖县、儋县,增设乐东、保亭、白沙3县和海口市政筹备处。改会同为琼东,改昌化为昌江,改万县为万宁。与清代县名相比,完全相同的县名有琼山、文昌、临高、陵水、定安、澄迈、乐会、感恩8个。与隋大业三年(607)比,县名相同的民国时期县名只有澄迈县和感恩县。但感恩县在宋代曾被撤销县级建置,所以,从隋大业三年至民国时期,县行政建置不断、县名中途未更改、撤并过的县,只有澄迈县。

四 1950年至2015年海南行政建置

1951年4月,成立广东省人民政府海南行政公署,管辖海口市和琼山、文昌、琼东、乐会、万宁、定安、新民、澄迈、临高、儋县、陵水、崖县、昌感、白沙、保亭、乐东16县。1952年4月,恢复琼中县,新设东方县。6月,新民县改为屯昌县。同年7月,成立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区(专署级)。1957年5月,设立那大县。1959年3月20日,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搬到海口市,同广东省海南行政公署合署办公(对内一套人马,对外两个牌子)。1959年3月22日,国务院第86次全体会议决定,对海南市、县行政区划进行调整,调整结束后,将海南原有19个市县合并为1市9县的行政建置。即海口市、文昌县、琼海县、定昌县、澄迈县、儋县、东方县、琼中县、崖县、乐东县1市9县。[21]这是海南行政建置史上调整合并较大的一次,原19个市县调整完成后设立1市9县。此后海南市县行政建置又陆续恢复设立。1962年2月,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委员会从海口市搬回通什办公。从这以后海南县级政权机构建置相对稳定。[22]

1984年5月17日,撤销崖县,设立三亚市(县级)。5月31日,撤销广东省海南行政区公署,成立海南行政区。1986年5月,海口市升为地级市。6月,设立通什市(县级),通什市由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领导。1987年9月,三亚市由县级市升格为地级市,同时成立海南建省筹备组。12月,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停止对外办公。1988年4月,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海南省管辖海口市、三亚市、通什市(县级)、琼山县、文昌县、琼海县、万宁县、定安县、屯昌县、澄迈县、临高县、儋县和陵水黎族自治县、乐东黎族自治县、东方黎族自治县、昌江黎族自治县、白沙黎族自治县和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以及海南省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办事处。[23]

1990年11月,海口市设立新华区、振东区、秀英区3区(县级)。此后海南部分县撤县建市。2002年撤销琼山市行政建置,区域并入海口市,海口市设立秀英、龙华、琼山、美兰4区。2012年设立三沙市(地级)。2014年三亚市设海棠、吉阳、天涯、崖州4区。2015年,儋州升地级市。从1950年后海南的行政建置变化来看,新设昌感,琼中,东方,那大,定昌,琼海,通什市和海口市新华区、振华区、秀英区、琼山区,三亚市海棠区、吉阳区、天涯区、崖州区13个。改名的有改新民县为屯昌县。撤销派出机构海南省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办事处,设立三沙市。撤销建置后又复设的有琼山、万宁、定安、屯昌、临高、白沙、保亭、陵水8县。撤销行政建置未恢复的有昌感、琼东、乐会3县。撤销行政建置后,重新组建新的行政建置的有琼山市,海口市新华区、振华区、秀英区。升格为地级市的有海口市、三亚市、儋州市。与民国时期相比,1950年至2015年县名相同、且中途未更改县名只有澄迈县。与隋大业三年(607)的县名对照,县名相同只有澄迈县。

综上所述,今海南从隋大业三年至2015年止,1408年间,历经隋、唐、五代十国南汉、宋、元、明、清、民国至今,县级行政建置不断、从未更改县名,一直保留县级行政建置的县,海南省只有澄迈县。

五 县名的来由和驻地变迁

西汉元封元年(前110),置苟中县,县治所“苟中始于那舍都”,[24]即在今澄迈县美亭乡东南隅。西汉初元三年(前46),废苟中县,入朱卢县。这是澄迈县境内设立最早的县级行政建置,为后来县级政权设立提供依据。“苟中”县名的来由,因郡县志均未做记载,后人多有推测,目前有三种说法较为集中:一是黎语汉译,意为“已立好的篱笆桩”。[25]二是“西汉时期,真珠、玳瑁、苟中、紫贝等特产皆盛产于珠崖郡,黎人闲时常捕苟中,故县名”。[26]三是“琼北地平,土腴泉甘,民风淳厚,犹若中原,故命县名苟中。其含义:苟即犹若也。中即中原耳。…县治在那舍都(今美亭乡东南隅)”。[27]“今有一说:县治遗址在今美亭乡能文英、雅新、雅颂3村之间,其理由是文英、雅新、雅颂3村在清代属那舍都,附近有王市寸市,又称官市。编者认为其说证据不足,同存待考。”[28]

隋大业三年(607),置澄迈县,县治所在今澄迈县老城镇境内。因老城西南方有澄江,东边有迈山,故县名为澄迈县。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是海南现存最早的地方志书——明正德《琼台志》卷五:“澄迈山,在县境,隋以名县。”[29]“澄江,在县前。源自东安仁都,流出达海,四时澄澈。隋以名县。”[30]后府志、县志多有采纳。清康熙《澄迈县志》(康熙四十九年(1710)本)载:“隋因澄江迈山置澄迈县,属珠崖郡,此澄迈名县之始。”[31]

“至成化元年(1465),海寇繁兴,邑内外尽为一炬。丘文庄公(丘浚,明代大学士,琼州府琼山县人,即今海南省海口市人)以县治海滨,预防不测,欲徒于保义之北畔。时为举人李宣所阻。”[32]至嘉靖二十五年(1546),知县秦志道选定县治新址,因经费拮据筹建停止。清光绪十七年(1891),知县李德重在金江创建金江行署,至光绪二十一年(1895)建成。“光绪二十一年,知县薛贺图将县署从今老城墟迁到金江镇金江行署办公。历经426年的迁治与保治之争,以“迁治派”的愿望实现而告终。”[33]

1912年后,澄迈县政府驻地为金江镇。1939年4月13日,日本侵略军占领金江镇,县政府迁到澄二区西坡乡南味、乐蕉园一带山区办公。1945年春,县政府迁驻在西坡乡坡口村。9月,县政府迁到瑞溪墟,次年,迁回金江镇,县署驻澄迈县达才小学(今澄迈县金江镇解放路新华书店、县委招待所地段)。[34]1950年4月22日,澄迈县国民党政权瓦解。4月23日,中共领导的澄迈县民主政府从六芹山迁入金江镇。5月1日,改称澄迈县人民政府。

1959年3月22日,国务院第86次全体会议决定,撤销临高县,将其行政区域全部划归澄迈县,县政府驻地为金江镇。澄迈县驻地从隋大业三年(607),在今老城镇到清光绪二十年(1894)都在今老城镇,县治驻地1287年不变。光绪二十一年,因海寇侵害,县治所从老城镇迁至金江镇办公。县政府驻地至2015年不变。

注释:

[1]中共海南省委党史研究室(海南省地方志办公室)编著《海南史志宣讲文集》第213页。

[2]海南地方志丛刊《正德琼台志》卷二沿革志第27页。点校:彭静中,海南出版社,2006(下同)。

[3]《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二册第30-31页,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编辑组编辑、中华地图学社出版,1974。

[4]《海南省志·建置志》第35-36页,海南省地方志办公室编,南海出版公司,2006。

[5]海南地方志丛刊《正德琼台志》卷二沿革志第29页。

[6]《隋书》卷三一·志第二六·地理志下·珠崖郡,《二十五史中的海南》第43页,海南出版社,2006。

[7]《海南省志·建置志》第44页。

[8]二十五史6《新唐书·四三上·地理志》第122页,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编,1986。

[9]《海南省志·建置志》第二章行政区划,第48页。

[10]海南地方志丛刊《正德琼台志》卷二沿革志第32页。

[11]二十五史7 《宋史上·九〇·地理志》第315页,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编,1986。

[12]《海南省志·建置志》第62-71页。

[13]二十五史9《元史·六三·地理志》第182页,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编,1986。

[14]海南地方志丛刊《乾隆琼州府志》卷一地舆志·沿革·第43页。点校:赵华富,海南出版社,2006。

[15]海南地方志丛刊《道光琼州府志》卷首第13页沿革表。点校:李琳琳,海南出版社,2006。

[16]二十五史11《清史稿上·七三·地理志》第317页,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编,1986。

[17]《民国时期广东省政府档案史料选编》第一册第63-65页,广东省档案馆编,1987。

[18]海南地方志丛刊《海南岛志》。校点:郑行顺,海南出版社,第159-162页,2004。

[19]《民国时期广东省政府档案史料选编》第四册第221页。

[20]王家梧:《海南近志》下篇,第196页,1993。

[21][22]《海南省志·建置志》第377-378页。

[23]《海南省志·建置志》第464页。

[24][32]《澄迈县志》(清康熙十一年本),卷一沿革志第三县治,第21、22页,陈鸿迈点校,海南出版社,2006。

[25]高泽强《黎语地名初探》《琼州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

[26][28][34]《澄迈县志》卷一建置区划第三章第131、133页,转述王家梧的《海南黎人考》一书。海南省澄迈县史志编纂委员会编,海南出版社,2008。

[27]王明恩:《苟中县 曾口县》。载《海南史志》1996年第3期第86页。

[29][30]《正德琼台志》卷五山川上,第92、94页。

[31]《澄迈县志》(清康熙四十九年本)卷一疆域志沿革志第310页。

(作者单位:海南省地方志办公室)

猜你喜欢

澄迈县陵水万安
澄迈县令丁斗柄及其《〔康熙〕澄迈县志》考述
陵水17-2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落物风险分析
到澄迈县调研海南省关工委主任陈玉益
浙江万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苏万安
苏万安 藏石欣赏
澄迈县热带特色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体系建设探讨
在陵水错把大风吹过的地方当成故乡
圣诞节的那双手套
陵水共青团组织青年学习红色书法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