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道高三检测试题的命制、解法和教学建议

2017-05-12安徽省合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许晓天

中学数学杂志 2017年9期
关键词:命制合肥市高三

☉安徽省合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许晓天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吴建平

一道高三检测试题的命制、解法和教学建议

☉安徽省合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许晓天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吴建平

合肥市2017年第二次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于3月25日至26日进行,理科数学第21题第(2)问引起了教师在各类教研群内广泛讨论.普遍认为此问题的题面与去年高考新课标I卷21题第(2)问相似,但按照高考题提供的解答方法,无法完成此检测试题,这也是此次检测合肥市没有学生完整解答此题的重要原因.下面就此题的命制、解法以及对解题教学谈谈笔者的拙见.

一、试题命制

(一)考题研究

已知函数f(x)=(x-2)ex+a(x-1)2有两个零点.

(1)求a的取值范围;

(2)设x1,x2是f(x)的两个零点,证明:x1+x2<2.(2016年新课标I理科试题)

解:(1)(解答略).

(2)不妨设x1<x2,由(1)知,x1∈(-∞,1),x2∈(1, +∞),2-x2∈(-∞,1),(fx)在(-∞,1)上单调递减.

所以x1+x2<2等价于(fx1)>(f2-x)2,即(f2-x2)<0.

所以(f2-x2)=-x2e2-x2 -(x2-2)ex2

.

设g(x)=-xe2-x-(x-2)ex,则g(′x)=(x-1)(e2-x-e)x.

所以当x>1时,g(′x)<0,而g(1)=0,

故当x>1时,g(x)<0,

而g(x2)=(f2-x)2<0,故x1+x2<2.

研究结论:(1)试题的题目简洁,函数零点、不等式和取值范围都是学生熟知的概念和内容.(2)可以推广为:若f(x1)=f(x2)(x1<x2),证明:x1+x2<2.证明:f(x1)>f(2-x2),也即f(x2)>f(2-x2),即(x2-2)ex2 +a(x2-1)2>-x2e2-x2

+ a(1-x2)2,即-x2e2-x2 -(x2-2)ex2

<0,以下证明相同.

(二)试题命制

命题要求:1.题面尽可能与高考题一样简洁,可以是指数或对数与多项式函数的线性组合;2.第(1)问有分类讨论渗透其中;3.第(2)问命制与题干相关的问题,类似高考题中等函数值点或零点,但要求解法不可以直接仿照高考的方法,要用其他解法,旨在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4.第(2)问不设难度系数,启示教师在二轮复习后期注重学生解题思维和方法的引导,避免按照“题型+方法”的套路进行教学.几易其稿后,最后呈现试题如下:

已知f(x)=ln(x+m)-mx.

(1)求f(x)的单调区间;

(2)设m>1,x1,x2为函数f(x)的两个零点,求证:x1+ x2<0.(2017年合肥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二、问题解答

针对第(2)问,命题组提供了两种解答,参考答案只给出了解法一:解法一:(1)(解答略).

构造函数g(x)=emx-x,则g(x)=emx-x与y=m图像有两交点,交点横坐标为x1,x2,g′(x)=memx-1.

即证明f(-x1)<0,即ln(-x1+m)+mx1<0.又f(x1)=ln(x1+m)-mx1=0,所以ln(-x1+m)+ln(x1+m)<0,即ln(m2-x21<1.1)<0.所以0<m2-x2

所以g(x)在(1,+∞)上单调递增,故g(m)>g(1)=0.

故x1+x2<0成立.

三、教学建议

检测考试结束后,合肥一中吴建平先生提供了第(2)问另外一种证明的方法.

不妨设x1<x2,则

令m+x1=t1,m+x2=t2,则lnt1=m(t1-m),lnt2=m(t2-m).

此时欲证明x1+x2<0,只要证明t1+t2<2m.

因为lnt1+lnt2=m(t1+t2-2m),且m>1>0,

所以只要证明ln(t1t2)<0,即0<t1t2<1.

①若0<t1<t2<1,则由g(t)在(0,1)上单调递减知,(*)式成立,此时0<t1t2<1.

②若t2>t1>1,则由g(t)在(1,+∞)上单调递增知,(*)式不成立.

故原命题成立.

其实,证明还有其他方法,这里不再赘述.那么为什么学生在考试的时候,思路就“堵塞”了呢?从学生试卷卷面上发现:许多学生套用去年高考题的做法,终因证得不等式,其不等号方向与欲证明的目标不等式x1+x2<0的方向不一致而无功而返.这也是许多教师研讨的重点:直接利用原函数证明不行,参考答案提供的是把对数型函数转化为指数型函数,从而顺利解决,为什么这样就可以了呢?针对以上疑问,对今后的教学,特别是高三解题教学提出几点建议:

1.注重内容的本质

由于教师在教学中过度使用“题型+方法”的解题教学方法,特别对高考试题中出现的问题,解题方法的归纳和训练更是细致到位,乃至学生熟练到了“自动化”的程度.因而,考试的时候,学生拿到问题,没有仔细分析,就按照套路做,导致中间过程出现了与套路不同的结果时,考生就无所适从,只好放弃.主要原因是教师教学中没有抓住核心内容的本质,例如,解决此题的主要工具是导数,而导数的本质是判断函数增减性和增减速率.此题抓住了后者——增减速率,此问题就容易解决.本题转化为指数函数的目的:改变定义域上极值点左右的速率,使得极值点右边增加速率大于左边减少速率,从而使得不等号方向改变,达到与所求证不等式x1+x2<0的方向一致,再证明极值点为负值即可.不仅解题教学需要抓住问题的本质,其他教学,如概念、法则、公式和原理等课型,也要抓住其最本质的要素,这样才能够事半功倍,显著提高教学效率.

2.注重问题的多解

从此题的解答也可以看出,考生利用自己的“经验”在解题,出现了困难时,考生没有办法“另辟蹊径”.也就是说,教师在平时的解题教学中,一题多解做得不够,特别是难度大的问题,一题一解讲清楚就不错了,甚至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放弃了难题的解决,这也许是考生在考试中难题丢分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实,一题多解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能力,而且也是教师解题能力的重要体现.同时,难题的多解产生的思维及方法对容易题的迁移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历练自己的解题能力,在高三后期的复习中,例如,全国课标卷I的第12、16、20和21题,至少给出两种以上的解法,这样就可以培养学生对问题进行全方位思考的习惯,学生便可以对问题生成多种思考的方式,在一种方法不能够解决时,就立马用另一种方法尝试解决,而不至于出现一种方法受阻就束手无策的现象.

3.注重解题的路径

所谓解题就是在条件和结论之间架起“桥梁”的过程,是由“因为”和“所以”连接起来的逻辑关系链,也就是解题的路径.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体悟解决问题的三种思考方式:较容易解决的问题由条件直接推导至结论的“直接法”、较难解决的问题由结论寻求结论成立充分性直至题目条件的“分析法”和由条件推到中间结论与寻求结论成立的中间结论的“两头凑”的方法.对难度较大的问题,大都利用“分析法”或“两头凑”的方法才可以解决.本文的解法二和解法三就是利用“分析法”和“两头凑”寻找解题路径的典范.因此,在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学生利用三种思考问题的方式,以期寻找合理的解决路径,直至完整解决问题.

以上是合肥市2017年高三第二次检测理科数学试题21题的命制、特别是第(2)问解答和教学建议,旨让教师在培养学生终生受益的“智力”上下工夫,而非“题型+方法”的机械训练.

猜你喜欢

命制合肥市高三
醒狮
高三一轮复习检测题(选修3—1、3—2)A卷
送你一盆小多肉
例谈不等式题的命制方法
2020年高考物理试题命制趋势探究
“素养立意”的化学试题命制探索与实践——以高三质检有机化学选考试题的命制为例
高三·共鸣篇
合肥市美术教师优秀作品选登
关注差异,提升试题命制质量
我把高三写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