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与教育

2017-05-11张晨璐

教育界·上旬 2016年6期
关键词:心理发展养成教育矛盾

张晨璐

[摘要]由于面临生理的快速发展和心理发展相对滞后的矛盾,中学时代既是个体由儿童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也是最易产生困扰与障碍的时期。中学生将初步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的心理也在这一时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本文分析了初中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初中生 心理发展 矛盾 养成教育

初中生的生理发展急剧而不平衡,心理发展充满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和冲动性、理想性和现实性等矛盾,具有明显的过渡性质。因此,对初中生的教育应从他们心理发展的矛盾人手,采取相应措施。

一、初中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

(一)自我意识迅猛增长与社会成熟相对迟缓的矛盾嗍

初中生随着身体的发育,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智力能力的发展,要求独立自主的倾向日趋明显,追求自由,希望摆脱对别人的依赖,不愿意被视为“小孩子”,反感别人过问或干涉自己想干的“私事”。这种倾向是初中生自我意识成长过程中的正常心理,是他们心理发展的巨大动力,也是一步步走向成熟的标志。但由于初中生不具备完全独立的精神和行为,他们在学习、生活中无法完全依靠自身力量来处理好一系列复杂的实际问题,在许多情况下,常会感到迷惘,对自己做出的选择缺乏信心。

(二)求知欲望强和识别能力低的矛盾

初中生的学业负担比小学生重得多,然而置身于浩瀚的知识海洋之中的他们,学习的兴趣往往不局限于单纯接受书本知识和课堂知识。强烈的求知欲望使他们对一切未知的文化产生探索欲望。但是初中生的社会成熟度低,认识知识的思维方法简单,对真与伪、精华与糟粕分辨能力弱,容易全盘吸收,难免良莠不分。

(三)情绪与理智的矛盾

初中生情感逐渐变得丰富、活跃,富于感染力,容易动感情,也重感情。情绪高亢强烈,充满激情,容易冲动,往往与自己的理智发生矛盾。遇事“跟着感觉走”,较少冷静、理智地思考,沦为自己情绪的“奴隶”,譬如会没由来地对某人“看不顺眼”,或对某事情有独钟,执迷不悟。在思想上追求个性,喜欢标新立异,在行动上常与成人及同伴抵触,形成所谓的“逆反心理”。

(四)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美国心理学家雷斯指出,我们每个人事实上都有六种不同的自我:实际自我、自认的自我、自己希望的自我、他认的自我、他人希望的自我、自认他人希望的自我。这些自我彼此间都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而形成各自的矛盾,而尤以“实际自我”与“自己希望的自我”之间的矛盾为最。许多初中生把“理想的我”抬得很高,轻率地夸大“现实的我”的不足,理想与现实之间产生矛盾时,他们会陷入苦恼和挫折之中。

二、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养成教育

(一)培养个体明确而适当的自我意识嘲

自我意识即人对自己各方面的主观认识,积极正确的自我意识使个体能正确认识自我、认同自我和悦纳自我,形成良好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能力,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不良的自我意识会脱离现实过高或过低评估自我,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不利于初中生身心健康。教育者应从培养初中生正确看待自己,增进积极健康的自我情感体验和进行积极有效的自我控制人手,帮助其形成客观准确的自我定位,树立“做我真好”的健康观念,确定适当的抱负水平,使之逐步达到自知、自尊、自信、自勉和自控,达成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统一,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二)培养现代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

培养现代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的思维习惯,就是通过教育主动自觉地提高科学文化素质,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以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想、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圍,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初中生对学习过程中的角色也应“有所认识而觉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三)培养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人际适应能力

和谐的人际关系往往表现为:乐于和他人交往,不愿独处;与人相处时,肯定的态度(如尊重、信任等)总多于否定的态度(如憎恶、怀疑等);关心集体,积极为集体出力;在生活中有众多的朋友。培养和谐的人际关系应从个体和环境两方面人手:一方面,教育者要熟悉学生的心理,了解他们成长中的烦恼和期盼,在此基础上对症下药,因势利导,耐心地指导学生寻求友谊,学会沟通,鼓励他们积极参与集体活动,从中培养热情、开朗、诚信、乐群等积极主动的心理品质;另一方面,营造良性健康的外部环境,使个体从中汲取人格发展的健康营养。在改革开放、充满竞争的现代社会,合理的人际协作与积极的人际竞争是健康人必备的品质,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个人才能在一个积极开发的环境中得以不断完善和发展。

三、结语

总的来说,初中生正值成长的关键时期,处在心理发展的“危险期”和成长期,遭遇诸多正常或异常的心理问题,教育者应面向全体初中学生,全面、深入地研究青少年心理的规律,自觉认识青少年心理发展过程的各种矛盾,采取正确的解决办法,促使矛盾向有利于心理健康的一面转化,注重“养成教育”,使之获得“在道德、智力、情感、审美、创造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心理发展养成教育矛盾
矛盾的我
“矛盾多发”可怕吗?
网络对农村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策略研究
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
高校学生体育素质养成教育研究
童话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民族高校大学生价值观认同教育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恋爱中能否一直让着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