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生活资源为载体,培育物理核心素养

2017-05-11杨敬满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7年3期
关键词:培养核心素养生活

杨敬满

【摘 要】物理教学离不开生活资源,以生活资源为载体,可以有效培育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培育物理核心素养的关键是要让学生掌握物理学科特有的思维方法,内化带有物理特征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生活;核心素养;培养

物理核心素养是指通过物理学习逐步形成和内化的带有物理特征、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主要由“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这四个方面构成。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关键是要让学生掌握物理学科特有的思维方法,内化带有物理特征的思维品质。 教学实践表明,初中物理教学离不开生活资源,以生活资源为载体,可以有效培育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一、注重源于生活现象的问题分析,促进学生“物理观念”的形成

物理观念是指从物理科学出发,人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意识,是一个人认识物理概念及其与其他概念联系的整体背景和基础,它潜存于人们认识和处理事物的方式中,组成人们科学素养的一部分。物理观念,是学科教育的培养目标,也是學生物理核心素养的一部分。

在学习密度知识过程中,有些学生根据ρ=m/v,得出物质的密度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跟物体的体积成反比的错误观点,他们只考虑公式的表面意义,而忽略了密度的本质特征——它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每种物质都有特定的密度,与这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大小是无关的。可以列举生活中的物质来说明,比如,铜这种有它自己的密度:8900kg/m3,,这是铜特有的,是铜与其它物质区分开来的一种特征,与铜的质量及体积的多少是无关的,通过多种生活中物质的对比,促进学生形成一定的“物理观念”。

理解物理现象的本质,用物理的思想来考虑和分析生活中的问题,是培养学生物理观念的重要途径。

二、利用身边的物品做实验,激发学生的实验探究热情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天生有很强的探究欲。而充分利用身边的物品做实验,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实验探究热情,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科学素质的基本途径。

引导学生利用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品做实验,体验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把所学知识应用在实际中,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可以通过课后小实验小制作,开发更多的课程资源,到达激发学生实验热情的目的。在物体浮沉条件的教学中,尽量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做实验,比如:用牙膏盒、橡皮泥等做浮沉实验就可以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牙膏盒、橡皮泥由沉底变成浮在水面,在学生看来是很“神奇”的,正是这种“神奇”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实验探究热情;在质量教学中,让学生测量100 mL牛奶的质量和量取100g食盐,还可以让学生利用“累积法”测量一枚大头针的质量等等,既练习了量筒和天平的使用,又有利于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质量形成感性认识。

三、联系生活实际,提升学生科学应用素养

科学应用方面的核心素养表现为有应用所学知识、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学生通过物理课程的学习,不仅要能够解析“模型化”的物理试题,更要有解释生活中物理现象的意识,利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遇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始终存在心理障碍,原本通过他们的自主实验探究出的物理规律,大部分学生还得靠死记硬背来记住成像规律,可是时间一长总是遗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生活中真实的照相机与投影仪进行演示,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思考回答凸透镜应用中的简单问题,即照相时物距和像距的关系,物体大小和相机中像的大小关系;投影时物距和像距的大小关系,使用投影仪的目的等问题,通过前面问题归纳出物远像近是照相,物近像远是投影,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首先就可以通过比较物距和像距确定参照照相机或投影仪,轻松确定像的特点及其规律。又如在学习了眼睛的知识后,学生们往往都知道近视眼的成因是晶状体变厚,折光能力变强,焦距变短,所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前面。这个实例其实可以当做一种模型来解决其它类似的问题。比如教材有这么一道课后习题:一位同学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先用焦距为20cm的透镜甲进行实验,在屏上得到了清晰的缩小实像。接下来他想改用焦距为10cm的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如果不改变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该向哪个方向移动?可以联系近视眼的知识,焦距由20cm变为10cm焦距变短,相当于正常眼变成了近视眼,问题很快得到解决。

实践发现这种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达到提升学生科学应用素养的目的。

四、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态地观察、体验社会生活,为将来适应社会、参与社会、解决社会问题奠定基础。通过学生进行实地调查,将活动中引发的思考及时地反馈给老师或有关部门。从而使学生自觉地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关注时事、关注生活,从而建构起一定的社会责任感。

组织课外综合实践活动“电池的危害及回收”,通过活动的开展,学生充分了解电池对人体和自然的危害,也体验到电池回收的各种困难,从而培养了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意识。

猜你喜欢

培养核心素养生活
生活感悟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无厘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