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教学中用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
2017-05-11孙丽华
孙丽华
【摘要】在历史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掌握正确的记忆方法,并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关键词】创新思维 历史教学 记忆能力
本人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提高历史教育教学效果,记忆力是不可缺少的能力。许多学生感到历史并不太难,只是记不住。要提高学生理解和记忆能力,关键在于要设法增强大脑对事物识记的痕迹的保存能力。
通过这几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我在培养学生记忆力方面采用了以下办法,见了成效,并得到学生的好评,现提供给大家参考。
一、激发培养学生学习本学科兴趣是提高记忆力的前提
在历史教学中,学生对教师所讲的知识感兴趣,认为重要,注意力就能集中。集中注意力对提高记忆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强化历史教学语言的生活性与形象性,构建逼真的生活情景,以丰富的情感感染学生,以生动的形象吸引学生。如讲《毒品输入危害性》时,可通过适当描述毒品输入对社会的毒害,展示受毒害人的悲惨遭遇,进一步讲述毒品输入对社会的危害,并把它形容为“黑的进来,白的出去”,然后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引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提高教学效果。
第二,科学、准确地提问,设计适当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索学习心理。讲《中国边疆新危机》,可以“现危机”为切入点,提问:“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什么?”这种设计问题的角度也更新颖、更直观、更有趣。历史教材中这种内容很多,关键在于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其三,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渲染课堂教学氛围,烘托课堂教学气氛,把学生的兴趣调动到最大值。如,讲述红军长征时组织对毛主席《沁园春·雪》的吟诵;讲述中国解放战争时辅以讲述解放军英勇战斗的故事;讲述辛亥革命时放映《袁世凯》影片……這些多媒体教学素材,一旦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应用、重点体现,就能激发起学生学习历史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二、指导学生理解掌握几种常见的记忆方法,在培养记忆能力上狠下功夫
第一,运用比较法,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通过比较,就是将同类事件、人物、现象,地点,性质进行鉴别,找出异同点,分清存在这些差异的思维方法。历史教学中的比较法可以有多种,比如横向比较、纵向比较等。
横向比较,通常是对同一时代不同国家间同类性质的事件或人物的比较。如对俄国彼得一世与美国的华盛顿总统的比较,对英国、法国、美国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差异的比较,对中国的戊戌变法与日本的明治维新的比较等。了解人类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和不平衡性,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从而加深对各种史实的性质、特点的认识,提高设计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纵向比较,即对同一国家或地点先后出现的同类事件、人物的比较分析。如对近代史上的五次侵华战争的原因分析,得出不同的结论,和学生共享,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能力,使学生从宏观上把握历史发展的趋势,加深对历史现象的理解,开阔学生的视野,发挥历史“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作用。
历史学习离不开记忆,然而如果只注重单个历史概念的死记硬背,忽视对整体的历史发展规律的宏观把握,这样的记忆方法往往事倍功半,效果不佳。运用比较法,抓住重点,理清线索,将历史知识按专题进行有机的排列组合,就能增强记忆,需要时可信手拈来,驾轻就熟。运用比较法进行历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历史的发展,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潜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让学生对历史事件有节奏地复述,是提高记忆力的捷径。时间、地点、事件是历史基础知识的三大要素,不少学生采用机械记忆方法,死记硬背,收效甚微,因此培养学生有节奏地复述记忆是很重要的。例如戊戌变法的时间:“1898,戊戌变法”,如此有一定的节奏感,就能记得住,记得牢。
第三,利用简单图框图表记忆。利用图框,可以化繁为简,连横合纵,有利于提高综合空间识记能力。简图绘制速度快,直观性强,效果佳,绘完后教师略加分析,适当演示学生便可记住,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三、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在记忆的基础上加强理解
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的过程中,要使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在记忆的过程中加以理解。这不仅有利于掌握历史基本记忆要点,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记忆能力,最后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育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必须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显,抓住课堂中心环节,解决难点,掌握难点。讲述时板书力求简洁、纲目明了,课堂问题设计有理有据。板书繁杂,问题过多、过简、过繁,反而不利于理解和记忆。
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参与课堂设计,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加深理解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这样才能提高学生记忆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