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说弄堂里的“花样经”

2017-05-11上海市普陀区回民小学徐如云

少先队研究 2017年2期
关键词:弄堂活动课少先队

□ 上海市普陀区回民小学 徐如云

说说弄堂里的“花样经”

□ 上海市普陀区回民小学 徐如云

我校致力于以少先队活动课为载体,构建民族文化教育的“第二课堂”,使之成为培育少年儿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分年段设立了不同的主题和目标,将核心价值观细化为贴近队员的具体要求和实际行动。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萌芽阶段,需要在体验中加深认识,在实践中进一步内化。根据《少先队活动课指导纲要》中关于培养少年儿童“成长取向”的具体要求,我校开设了一系列以“寻访身边的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以小队实践活动为依托的少先队活动课程。

我们中队许多队员的家大都在长寿路、江宁路、澳门路一带,一说起弄堂心中就无比亲切。然而,针对我中队队员的实际情况,有不少外来子女,他们对上海弄堂文化完全不了解,就算是上海本地的孩子,很多连上海话都说不好,更不用说了解弄堂文化了。因此 ,队员们提议可以在少先队活动课上开展寻访上海弄堂文化的活动,让队员们更加了解和热爱自己生活的大上海,传承上海弄堂文化。这一提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

于是,我们决定以“弄堂里的‘花样经’”为主题开展活动,让大家自由组合成四个小组,分别为“走街串巷组”、“美食美客组”、“绘声绘色组”、“趣味游戏组”,以小组为单位,在辅导员老师和家长志愿者的指导下,以调查采访、资料收集、实地体验等形式进行寻访活动。并确立了课程目标——感受上海的民风民俗,体会传统文化的多姿多彩;培养队员爱普陀、爱上海、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第一,分享经历,了解游戏。

队员们在课前已经收集了不少关于上海弄堂游戏的资料,初步知道了弄堂游戏的起源、发展、变化。我们请来了学生家长和退休老教师,给孩子们上了一堂“微型课”,讲讲自己孩提时代玩弄堂游戏发生的有趣故事,一起讨论传统游戏与现代游戏的异同,队员们还学唱了一首儿歌。大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了解了不少儿歌中的知识,激发了队员们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第二,走街串巷,体验游戏。

为更好地让队员们体会到弄堂游戏的乐趣,在中队辅导员和家长志愿者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苏州河畔的九子公园。“九子”源于旧时上海孩子在弄堂里常玩的九种民俗游戏——打弹子、滚圈子、造房子、跳筋子……这些游戏看起来容易,玩起来可不简单。队员们邀请到了许多热心居民共同参与,一边玩一边了解游戏规则,真切地感受弄堂文化。欢乐的游戏体验不仅让大人们回味了童年,也为队员们搭建了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

第三,回归校园,创编游戏。

在体验的基础上,如何把弄堂游戏带入校园、使之成为引导少年儿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在最后一课时中,队员们把课堂挪到了操场上,每个小队都向大家推荐了一种能够在校园里玩的弄堂游戏,并适当改编了游戏规则,展示了游戏的玩法。中队里的少数民族队员们还根据回族游戏“打木球”,创编了一个全新的弄堂游戏。课后,队员们填写了活动评价单,并将活动照片和微视频发在朋友圈里,征集家长评语,评选出了大家公认的“弄堂游戏小达人”,还为他颁发了“最透花样经”奖章。

活动实施的过程,主要体现了三大亮点。

1. 少先队员来掌舵——激活学生的内在潜能

活动中,有的队员担当起了“小导游”,从联系车辆,到绘制路线图,再到现场的引导与解说,彰显了能力,展示了才干;有的像模像样地做起了“摄影师”,拍摄上海弄堂的风土人情和队员们活动的有趣片段;有的负责对外联系、寻求支援;有的负责图文资料的收集与整理。队员们人人有活干,个个是能手。

2. 教师家长来参与——奏响心灵的华彩乐章

为了开展好本次活动,除了中队辅导员的全力支持,队员们也聘请了大队辅导员陈老师、音乐沈老师和几位家长志愿者,共同进行了一番思考与研究。陈老师在民俗文化的知识层面为队员提供帮助,给予他们面对面的答疑解惑。沈老师结合学校的唱游课,教授了队员们弄堂游戏歌谣,激发他们主动探索弄堂文化的兴趣。家长们也热情地参与到活动中来,有的担任“技术顾问”,指导学生使用相机、拍摄视频、制作课件;有的分享了自己美好的童年经历。辅导员成为了孩子们的贴心伙伴。

3. 热心居民来互动——追寻城市的集体记忆

在这一活动中,街头巷尾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们,也成为了队员们的临时“校外辅导员”。老师和家长鼓励队员们与生活在弄堂里的居民互动起来。在游戏体验的环节中,队员们邀请到了不少附近的居民,抽陀螺、踢毽子、跳橡皮筋、老鹰捉小鸡……这些弄堂游戏唤醒了居民们共同的记忆,活动结束了,大家还意犹未尽。

猜你喜欢

弄堂活动课少先队
“弄堂”一词的由来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加入少先队
不老的少先队
让少先队走向校外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实践探索
弄堂里
活动课
弄堂
弄堂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