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如何看待学生的提问

2017-05-11李小明

教育界·上旬 2016年7期
关键词:探究性思维教师

李小明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更关注教学的综合效率,不仅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要开发学生的思维。提问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教学手段。从教学实践看,提问对促进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有积极的作用。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应该如何看待学生的提问呢?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 提问

语文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更关注教学的综合效率,不仅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要开发学生的思维。《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就是要调动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积极性。著名教育家布鲁巴克说过:“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问题。”美国教育专家肯尼思·H_胡佛说:“整个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任何时候都应鼓励学生提问。”我国传统的学习理论非常重视学者学习中的质疑问难。《尚书》说:“好问则裕。”《论语》中,孔子把“疑思问”作为君子“九思”之一。汉代董仲舒在《执贽》中说:“不知则问,不能则学。”宋代以后,质疑问难更受学者推崇。

现今,素质教育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教会学生求知,凡是有益的学习方法,都让学生掌握、运用。鼓励学生自己提问题,正是教会学生学习的实际措施。

提问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教学手段。从教学实践看,提问对促进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有积极的作用。鼓励学生自己提问题,可以改变被动学习的状态,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自己要对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负责,要想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就要积极参与学习過程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自奋其力,自致其知”(叶圣陶语)。学习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了需要解决的问题,才需要思考,学习才主动。学习中提不出问题,是学习不够深入的表现;能提出问题的学生,是肯于动脑的学生。

北宋著名思想家张载说:“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这就是说:不仅要在“可疑”处求疑,还应从不疑中求疑。所以,教师要启发学生善于发现问题,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

当前,中小学的语文教学仍以教师提问为主,“问答式”的教学模式普遍存在。据实际课堂观察,学生在课堂上少提问,不提问,提不出问题;或是问得压抑、犹豫,缺乏自信。导致提不出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没时间提问;二是不敢提问;三是不习惯提问;四是不善于提问。而所有这些,实际上都跟我们的教师有关。教师对如何引导学生“怎样问”问题不够重视,缺少指导和训练,就会导致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未能够质疑问难,不敢提出问题共同探讨。在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再进行讲授、指点或讨论,才能结合实际,有的放矢,收效显著。从这个意义上看,学生好说好动、敢想敢问,正是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积极因素。他们能够提出问题,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说明他们确实动了脑子,敢于探索真理,应当积极支持与鼓励。

因此,教师不仅不要害怕学生提出问题,而且要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哪怕是他们提出的问题不全面,甚至错误。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帮助学生“解惑”。如果教师上完一堂课,学生提不出任何问题,倒不一定是好现象,不是教师讲得太浅显,学生不用努力就可以学会,就是教师讲得太深奥,学生莫名其妙,也提不出问题,至少说明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还没有充分发挥,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没有形成。

为什么不敢大胆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也许有这样的思想问题:怕学生提出“节外生枝”的问题,打乱教学计划;怕学生提出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把自己问倒。这样,自然不能让学生大胆思考,畅所欲问。所以,不树立“教学相长”的思想,就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当然,教师都希望学生把知识学活,但有的教师又怕学生发出“怪问”。是不是“怪问”,这得具体分析。学生把知识学活了,就会提出一些新颖的、值得深思的问题。他们闯进了知识的新天地,发现了新的问题,问教师“无恃有恐”。教师答不上来,这没关系;被学生“问住”了,应该高兴,因为这正是教师培养学生探索精神的结果。在《两小儿辩日》这则故事中,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圣人不也有不能判断两个小孩儿所争论的问题究竟谁是谁非的尴尬时候吗?尽管“孔子不能决也”,被两小儿讥笑:“孰为汝多知乎!”但是孔子的态度是实事求是的,他没有“强不知以为知”。教师一旦被学生问住了,可以请教学生,也可以付诸讨论,还可以查阅资料,问题解决了,教师的水平也就提高了。

我们应该想到,那些喜欢“怪问”的,往往是敢想敢说、勤学好问的新苗,必须爱而护之,精心培育。如果只让学生亦步亦趋、人云亦云,只能踩着老师走过的脚印走,那还能培养什么探索精神呢?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学生受学识水平和认识能力的限制,所提问题常常带有简单、幼稚、片面的一面。因此,教师既不能把学生勤学好问的精神,看成是调皮、捣乱的表现,又要善于把他们的敢想好问引到正确的方向;既要提倡学生大胆提问的精神,又要教导学生不要不动脑筋,信口开河,瞎提乱问,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他们的探究性学习能力。

猜你喜欢

探究性思维教师
探究性学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变革的应然诉求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基于生物学核心素养的探究性拓展实验
由一道习题引发的探究性学习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如何开展化学教学的探究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