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2017-05-11陈军莲
陈军莲
[摘要]通过阐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分析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功能,揭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深入研究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从而探索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民族精神 时代精神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精神品格,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動力。当代大学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力军。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必须把民族精神教育和时代精神教育结合起来,引导他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在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中汲取营养,培养爱国情怀、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一、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及功能
(一)民族精神的内涵。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生活和实践中形成的、为社会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的总和[1]。民族精神的具体内容主要包含四个方面:(1)旺盛的民族活力;(2)积极的价值取向和社会信念;(3)健康的民族意识;(4)体现个性的民族性格[2]。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江泽民同志曾指出:“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史中,形成了以爱国者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3]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人们在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形成、发展、巩固起来的一种对自己的祖国极其忠诚和热爱的深厚情感。它渗透在中华民族精神的一切领域。
(二)时代精神的内涵。时代精神是一定时代的精神主流和基本价值取向,它是一个社会在最新的创造性实践中激发出来的反映社会进步的发展方向,引领时代进步潮流,为社会成员普遍认同和接受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是一个社会最新的精神气质、精神风貌和社会时尚的综合体现[4]p187。进入新时期,在当代中国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我们不断培育、积累和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时代精神[5]p260。改革创新是历史发展、社会进步的基础,任何一个时代的时代精神中都渗透着改革创新。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多方面内容,其中理论创新是前提、是关键。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4]p189。
(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相生相融。民族精神是一定社会时代精神的基础和源泉,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体现和延续,两者相辅相成、相生相融,共同构成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精神品格,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发展,就必须把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统一起来。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包括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民族优良传统;包括了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优良传统;包括了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优良传统;包括了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的创业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青藏铁路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北京奥运精神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中国人民在未来的岁月里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强大精神动力[5]p261。
(四)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功能。有学者概括民族精神的五大功能,即支撑功能、凝聚功能、导向功能、教育功能和激励功能[6]。另有学者概况了时代精神的五大功能,即教育功能、导向功能、凝聚功能、动力功能、约束功能[7]。综合起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所共有的、最突出的功能是凝聚功能、支撑功能、导向功能和教育激励功能。
1.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凝聚功能。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凝聚着一个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社会心理、价值取向、生存方式。一个国家只有经济发展是不够的,必须伴之一种具有凝聚力的文化认同力量,这种凝聚人民、激发人民创造力的文化力量,就是我们所说的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它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4]p192
2.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支撑功能。江泽民同志曾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3]胡锦涛同志也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8]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文明绵延不绝,虽然曾遭遇种种劫难,但能衰而复兴,根本原因就在于民族精神发挥的重要支撑和维系作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核心理念和灵魂支撑,它能够强化该民族在文化价值信仰、心理习惯、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共同性,由此产生出一种对于本民族的内在感召和纽带连接,促使社会成员产生向心力和民族认同。
3.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导向功能。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被社会成员所认同,以一种无形的力量渗透到人们的心理和观念之中,指引着人们的行动。民族认同首先是一个民族所有成员对自己民族的自觉认可和自觉归属。人们要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总要有崇高的精神为导向[9]。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对于一个民族来说,爱国主义等民族精神一旦衰竭,就会导致国家精神的崩溃;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一旦消弭,国家就不可能持久地发展繁荣下去[4]p193。
4.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教育激励功能。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教育激励功能,是指作为社会成员共同遵循的生活准则和价值取向。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对一代又一代人起着教化、统摄作用,已成为我国文化价值体系的模式,发挥着“生活和精神教科书”的作用,感染和教育广大人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力量,它可以激励人们为崇高而远大的目标和理想而努力奋斗[9]。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1.外部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首先,市场经济及社会多元化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巨大的挑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体主义价值观的价值导向作用被减弱。经济上的独立自主,使得大学生发展个性、追求个人利益的愿望日益强烈,如果对此缺乏必要的指导和调节,就可能导致整体和全局观念淡化,甚至导致极端个人主义、个人利益至上。其次,在多样化社会,容易导致偏重物质追求而忽视精神追求,注重个体目标追求而忽视社会目标追求。这势必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和内容带来冲击。再次,现代科技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网络信息不确定性与多元性导致部分大学生在行为选择上无所适从,自主判断与选择的难度增加。另外,网络的虚拟性弱化了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10]。
2.内部主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从领导主体看,党和国家对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当重视。在实际工作中,绝大多数高校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重要战略地位,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但同时也有部分高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认识不到位的问题。伴随着高校扩招和大学生就业压力日趋加大,部分高校存在着重知识教育、轻思想政治教育的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果。从教育主体看,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随着知识的快速更新,教师掌握的知识就显得有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知识权威优势的失去,给其带来很大压力。从大学生主体看,参与意识淡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大学生自身的积极参与,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然而,当前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环境中,一些大学生没有认识到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是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更谈不上自觉地把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到专业学习中去。这就使得目前一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停留在表面,没有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1.教育机制和管理体制方面存在的问题。第一,在高校评价机制中,注重学业成绩,忽视道德、行为规范,存在功利性。第二,高校在教学活动中,重视专业课教学,忽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课程等基础课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第三,在高校教育管理体制方面,管理者对出现的问题习惯于用行政手段处理,重“围堵”而轻“疏导”,在心理上拉开了与大学生的距离。第四,高校辅导员队伍年轻化,对年轻辅导员的教育和培训不到位,给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不利影响。第五,高校的校园文化缺乏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缺乏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的针对性和深刻性。
2.大学生主体方面存在的思想问题。改革开放在推动我国经济大发展的同时,也使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在这一点上,青年大学生表现得尤为突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带来的多元文化,一方面满足了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另一方面也使他们暴露出浮躁、急功近利以及自我中心主义等不良倾向[11]。大学生主体方面存在的思想问题,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功利化取向;(2)淡化政治;(3)崇尚多元;(4)信仰缺失。有的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有的社会责任感不强,团结协作意识较差;有的艰苦奋斗精神不足,心理素质脆弱;有的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影响较深。“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12]p634
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引导和激励当代青年牢记使命、奋发有为的先进文化[11]。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动力。当代大学生总体上能注意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其爱国主义情怀、社会责任感和团体协作精神呈现增强的态势。但也有一部分大学生存在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扭曲,其思想政治素质不符合国家和时代的要求。大学生素质能否全面提高,关系到国家及民族能否实现国富民强的目标。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通过其教育激励功能及导向功能,对大学生意识观念和精神追求起着积极的导向与引领作用,成为推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动力[13]。
2.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塑造大学生精神风貌的准则。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目标,是把大学生教育成符合国家发展需要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青年。当代大学生的主流是合格的,但也有一部分大学生存在着功利主义、精神空虚、理想信念缺乏、学习得过且过消极应付等现象。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还具有约束功能,它能借助于社会良好气氛的熏陶、群体行为的诱导和集体精神的感染,使人们的行为遵循规矩[7]。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所形成的这种文化氛围,具有无形的习惯性的约束力和促进力,所以它是塑造大学生精神风貌的准则。
3.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进方向。随着时代的变迁,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发生了变化。党的十六大确定的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对“全面发展”作出了十分精辟的概括,“德、智、体、美”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融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以真实的优秀人物事例为榜样,有利于推动大学生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与时俱进。所以它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进方向[13]。
4.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激励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创新能力、自立自强精神的力量源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我国经济带来了大发展、大繁荣,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这种状况显然在民族心理上造成了巨大压力,这种压力的长期存在很容易导致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减弱[14]。因此,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立自强精神至关重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方式和各种教育内容中,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是激励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创新能力、自立自强的精神的最根本的力量源泉。
(二)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15]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振奋全民族的精气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激发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国人民开始富裕起来,走上了民富国强的发展道路。中国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第一大贸易国、第二大经济体。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数千年延续不断的文明古国,中国的文化又重新焕发出新的活力。然而,随着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有经济发展是不够的,必须伴之以一种具有凝聚力的文化认同力量[4]p2。况且,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仍然有很大差距。对于心理素质不成熟、可塑性强的当代大学生来说,中国能否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强国,有可能产生自信心不足。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激发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振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理想。
2.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改革开放所产生的多元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冲击,加上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对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倡导不力,致使社会上有些人在西方价值观的冲击下无所适从,陷入迷茫,甚至出现“全盘西化”的浊音。这种思潮不利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同时也侵蚀和影响了高校大学生的思想。由于他们思想认识、价值观念尚不成熟,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影响、相互激荡,往往容易产生思想上的困惑和迷惘。加强对大学生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树立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的远大志向。
3.培养大学生自立、自强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中华民族是一个艰苦奋斗的民族,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就是一部劳动人民的艰苦奋斗史。从当前一些大学生的思想行为来看,当代大学生普遍缺乏艰苦奋斗和劳动创业精神。他们中很大一部分是独生子女,从小处于安逸的环境中,遇到挫折就灰心丧气,缺乏自立、自强的精神。长此下去,他们将很难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所以,必须在当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以培养大学生自立、自强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使他们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4.激发大学生的各种潜能,提高大学生的竞争力、适应能力和发展潜力。高校教育的宗旨在于培养高级专门人才,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标志就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当代大学生正处在成长阶段,一方面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另一方面在多元文化和不利因素的影响下,他们时常又会出现困惑,不知所措。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够引领大学生从崇高的精神、先进的文化中吸取营养,培养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并激发大学生的各种潜能,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竞争力、适应能力和发展潜力。积极引导大学生从传统的“理论型”“知识型”人才向“创造型”和“复合应用型”人才的转变,真正适应并完成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重任[16]。
四、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的有效途径
采取什么样的宣传方式方法,就会有什么样的相应宣传效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要根据大学生群体的特性采取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和途径。
1.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加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学校教育担负着重要职责。普通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是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和基本环节,对于大学生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学内容方面,应注意把握与以下三个方面内容的融合:一是开展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教育,二是开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三是开展国情教育。在当代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所以要引导大学生系统全面地了解我国的现状,了解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步骤,从而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努力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高校校园文化对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要根据学校的实际和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学术、艺术、文化、体育、娱乐等校园文化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可以开展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活动,增强大学生的参与意识。可以通过学报、宣传栏等载体,反映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可以引导、促进大学生对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进行理论研究。从而产生润物无声、知行合一的育人效果。
3.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要发挥大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使大学生以学校主人翁的精神在教育活动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特别要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注重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社会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是拓展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的重要领域。引导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三下乡”、志愿服务、社会调研、专业实习、参观学习和生产劳动等社会实践活动,从而了解国情、认识社会、增长才干,培养他们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精神。
总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是一项关系民族兴旺、国家富强的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有相适应的高校教育机制、管理体制、教育者和大学生主体的协调配合,才能形成教育合力,使当代大学生真正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荆惠民.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6.
[2]龔学增主编.民族精神教育读本[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
[3]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02-11-18.
[4]韩震主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5]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09年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6]肖君和.试论中华民族精神的功能作用[A].见:中华民族与民族凝聚力[C].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4.
[7]孟凡强.时代精神产生的依据基本内涵及功能作用[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8(11).
[8]胡锦涛.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J].求是,2003(1).
[9]段美,欢佩君.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价值选择作用[J].前沿,2010(11).
[10]王晓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
[11]陈再生.高校加强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教育的思考[J].思想工作探索,2008(4).
[12]胡锦涛.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A].见: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篇(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13]都月.时代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D].兰州商学院,2012.
[14]丁雪辉,黎万和.论民族精神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
[15]中共中央宣传部编.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6.
[16]柯昌盛.当代大学生时代精神弘扬与培育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
责任编辑/张荣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