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在南疆三地州执政的历史考察

2017-05-11李晓江

党史文苑 2017年8期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李晓江

[摘要]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带领新疆各族人民在南疆三地州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建立和巩固新生政权,建立和发展新型民族关系,领导开展社会主义各项建设。回顾和考察党在这一时期的执政历史,认真总结党在新疆执政的基本经验,对我们进一步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以及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南疆三地州 执政历史

新疆喀什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及和田地区(以下简称“南疆三地州”),位于天山南麓、喀喇昆仑山北缘、塔里木盆地边缘,辖3市2l县,面积占全新疆的近28%,人口占全新疆的30%,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在南疆三地州采取一系列执政措施,巩固人民政权,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建立和巩固新生人民政权

1949年10月,为了巩固新疆和平解放的成果,尽快粉碎帝国主义把新疆从祖国怀抱分裂出去的图谋,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命令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火速进军新疆,把五星红旗插遍天山南北。经过艰苦行军,第一兵团第二军第四师于11月26日进驻喀什,第五师于12月22日抵达和田,及时剿灭了敌特分子的武装叛乱。五星红旗终于第一次插上了昆仑山和帕米尔高原,使南疆三地州真正置于人民政权统治之下,从此中国共产党开始在这片热土上执政,带领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1.成立各级党委和行政专署。和全国一样,南疆三地州解放以后,面临着巩固革命成果和进行各项建设的艰巨任务,旧的政权已消灭,新的政权急需建立。1950年1月3日,喀什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实行军事管制。1月24日,中共中央批准以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党委为基础,建立中共喀什区委员会,下辖喀什、阿克苏、莎车、和田4个地委。1951年2月,喀什区党委改称中共南疆区党委。1954年8月21日,新疆省人民政府南疆行政公署成立,南疆行署是省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管辖阿克苏、莎车、和田三个专区及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南疆行署成立后,喀什专署撤销,其所辖各县市及专区直属单位划归南疆行署直接管辖。克孜勒苏境内的阿图什县、乌恰县当时属于喀什专区,阿合奇县属于阿克苏专区。1950年初,中共喀什地委、阿克苏地委派驻阿图什、乌恰、阿合奇3县工作队中的党员(均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干部、战士),在克孜勒苏境内先后成立党支部,接着在本地区发展党员,逐步建立起3县的黨委。1954年7月,中共克孜勒苏地方委员会成立,3县合并成立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首府设在阿图什。同年9月,阿克陶县成立,划属自治州管辖。1949年12月22日,第二军第四师第十五团抵达和田,先后进驻各县,接管了喀喇昆仑山口的边卡防务。1950年1月7日,对全地区实行军事管制,当月成立了中共和田地方委员会,6月,成立了和田专员公署,各县县委、人民政府也随之成立[1]。

2.开展减租反霸、土地改革及剿匪斗争。党在南疆三地州的各级组织以及人民政权的迅速建立,标志着我们党在这一地区开始有效执政。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新生的人民政权面临着残余敌对势力、封建恶霸势力和民族分裂势力的破坏阻挠,不少群众对新政权颇多观望,缺乏信任。为了巩固新生政权,保障革命成果,打开工作局面,三地州党委和政府领导人民进行了减租反霸、土地改革以及剿匪斗争。

1951年9月至1952年4月,喀什、莎车专区开始进行减租反霸工作,共斗争恶霸1623名,判处死刑76人,斗争果实折合小麦2800余万公斤,分给近25万户农民。1952年9月至1953年10月,喀什和莎车专区土地改革工作顺利完成。和田从1952年开始进行减租反霸,并同时开始了土地改革运动。没收了地主富农的土地53.43万亩、耕畜9310头、大车104辆、家具7.5万件、房屋6.6万间、粮食85.8万公斤,将这些土地和财产分给了102405户贫雇农。1953年7月底,全地区土地改革运动结束。减租反霸斗争和土地改革运动,极大地激发了广大群众的革命热情,调动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党在群众中的威望极大提高,人民群众由衷地拥戴党的领导。这一时期的典型事例有:喀什疏附县帕哈太克里乡全体农民给毛主席写信,表达自己对翻身获得解放的喜悦心情;和田于田县的农民库尔班·吐鲁木骑着毛驴进北京见毛主席,最后终于见到了毛主席。这些事例充分证明,我们党开展的工作卓有成效。

剿匪斗争方面,这一时期比较有影响的是平息1954年发生在和田的反革命暴乱。新中国成立后,各地的民族分裂分子一直没有停止分裂祖国的活动。1954年,他们认为时机成熟,以墨玉县依禅教头目阿不都伊米提大毛拉为首的民族分裂分子暗中串联,成立地下的“斯拉木政府”,选举出“政府”委员,制定了组织纲领、行动计划、施政方针。1954年12月到1957年4月,他们先后在墨玉、洛浦、和田三县纠集数百名至上千名暴徒举行了4次较大规模的反革命暴动,先后杀害共产党员、公安干警16名。在平息暴乱中,击毙反革命暴乱骨干21名,抓获骨干分子356名,头目阿不都伊米提大毛拉被处决。

二、建立和发展新型民族关系

南疆三地州是新疆少数民族的最主要聚居地之一,少数民族约占全疆的一半。因此,处理好各民族之间的关系相当重要,它直接决定着其他方面的工作能否顺利开展。

1.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新中国成立前,在国民党反动派统治时期,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导致各民族间不和睦,甚至仇视,不仅民汉之间不和睦,各少数民族之间也是如此,这给民族分裂分子提供了挑拨民族关系的借口。伴随着新生人民政权的建立,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也得到了根本改变,平等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逐步确立。我们党从建政伊始就注重培养少数民族干部,1951年仅喀什专区和莎车专区就培养提拔基层少数民族干部近1万名,这为我们党正确处理民族关系、更好地开展民族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干部基础[2]。在民族关系问题上,我们党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基本国情,创造性地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为我国的民族关系处理奠定了根本的大政方针。

2.建立各少数民族区域自治机关。南疆三地州的少数民族主要是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其他少数民族较少,其中维吾尔族占绝大多数。在中央确定新疆建立省一级的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自治区以后,新疆境内的其他少数民族的区域自治问题也得到了妥善解决。在南疆三地州,主要是柯尔克孜族和塔吉克族的区域自治问题,由于柯尔克孜族主要分布在牧区,集中在乌恰县和阿合奇县,人口总数也不多,当时约4.3万人。既要建立柯尔克孜族自治区,又要照顾到其将来的发展,这就需要从附近的维吾尔族农业区划出一块并入,比较合适的就是喀什的阿图什县,而此地以维吾尔族为主,这就引起了当地维吾尔族的不满。经过党和政府的各方协调、耐心说服,事情终于顺利解决。1954年7月14日,克孜勒苏柯尔克孜族自治区(1956年改称州)正式成立,它集中了我国柯尔克孜族人口的70%,是柯尔克孜族的最大自治单位[3]。1954年9月17日,在原蒲犁县基础上成立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塔吉克族人民也实现了区域自治。1955年10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正式宣布成立,各级维吾尔自治政权也迅即成立。1956年6月30日,南疆区党委、南疆行署和莎车地委、莎车专署同时撤销,所辖地区划属新成立的喀什专区管辖,喀什专区、和田专区以及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直接领导。各民族区域自治机关的成立,不仅实现了各族人民当家做主的愿望,而且极大改善和疏通了各民族间的关系,实现了各民族大团结,新型的平等民族关系开始在南疆三地州形成。

3.动员大批汉族干部和技术人员支援南疆建设。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召唤下,大批汉族干部和技术人员遵照毛主席关于“你们到新疆去的主要任务是为各族人民多办好事”的指示,听从组织调遣,远离自己的家乡,来到南疆为少数民族服务,诚心实意地帮助他们发展经济、文化、教育、科学事业。他们认真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尊重当地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努力学习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同当地人民建立了深厚情谊,并为当地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受到了当地人民的爱戴。被柯尔克孜族尊称为“白衣圣人”的汉族医生吴登云,以及魂系和田山水的水利专家王蔚就是他们的代表人物[4]。

三、领导开展社会主义各项建设

在领导人民进行减租反霸斗争和土改运动后,南疆三地州各级党委和政府又带领各族人民群众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高潮。

1.农业方面。驻喀什解放军第一兵团第二军在广袤的荒原上兴修水利、开荒造田,掀起了大生产运动,后组建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三师,屯垦戍边建立起大规模的农垦团场。1956年2月,喀什专区全面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任务。5月,莎车专区基本完成农业合作化任务,建立農业合作社2272个,入社农户128523户,占全区总农户的89%。耕地面积逐年增加,粮食和其他农作物产量也逐年增长,1957年粮食总产量达到37.56万吨、棉花1.05万吨、油料0.99万吨。1956年春,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基本实现初级农业合作化,并办起一批高级社,牧区58.8%的牧户加入了互助组和牧业社。全州农牧业和其他各条战线都取得了好成绩,尤其是农业生产1956年获得大丰收,当年粮食增长9.4%、棉花增长50%。1956年秋,和田地区也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经济公有制成分占了优势。农业生产和畜牧业也取得持续协调高速发展,1957年粮食总产量达16.1万吨,牲畜存栏达到173.9万头(只),农业总产值为14327.3万元。

2.工业方面。从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在人民解放军的支援下,喀什地区先后兴建八一面粉厂、皮毛及肠衣加工厂、陶瓷厂、印刷厂、水泥厂、棉纺织厂、食品厂等企业,为工业发展开创了良好的开端。1957年底,喀什地区企业发展到277个,工业总产值达4140.9万元。其中工矿企业37个,总产值2021.1万元,较1949年的664.2万元增长了3倍。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在解放前几乎没有工业。1950年初,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了遭国民党军破坏遗弃的康苏煤窑,成立了康苏煤矿,这算是克孜勒苏境内的第一家国营企业。和田地区到1957年底先后建立了火电厂、轧花厂、杜瓦煤矿、印刷厂、酒厂、农具修配厂、食品加工厂、火电站等17个大小厂矿,工业总产值为1455.8万元。

3.文教卫生方面。1956年,喀什地区先后成立了水利学校、卫校、财校、矿业学校。1962年,喀什师范专科学校成立,结束了喀什没有大专院校的历史。和田也相继成立了师范学校、农校、卫校,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师范学校也于1958年12月正式成立。到1957年底,南疆三地州大部分县市均成立了中学,根本上改变了新中国成立前“巴依子女上学堂,穷人子女放牛羊”的教育状况。新中国成立前,喀什只有3所医院,和田只有1所,且设备极其简陋。新中国成立后,南疆三地州都建成了一些比较大的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各县市、乡村也都建立了卫生院、卫生所,极大地改变了当地长期落后的医疗卫生状况,人民群众的医疗健康得到有效保障。

四、结语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在全国人民的支援下,新疆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开拓进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新疆各族人民从切身体验中深刻地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疆各族人民的翻身解放,没有新疆团结稳定的政治局面,没有新疆各民族的发展繁荣。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只有在祖国大家庭的怀抱中,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疆才有光明灿烂的前途[5]。

由于各种原因,当前新疆仍然有许多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还比较困难,主要分布于南疆三地州。当地许多农村基础设施条件薄弱,自我发展能力较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南疆是新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如果说新疆是一盘棋,那么南疆就是“棋眼”。确保南疆三地州困难群众与全疆各族人民一道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新疆民族团结进步的基础保障。回顾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在新疆南疆三地州执政的历史,对于我们认真总结党在新疆执政的基本经验,进一步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以及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新疆历史大事记[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

[2]喀什地区志[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

[3]中国共产党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简史[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8.

[4]和田简史[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2.

[5]朱培民.中国共产党与新疆民族问题[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马永义

猜你喜欢

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四卷本)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