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教师驾驭课堂纪律之我见
2017-05-11闭丽斌
闭丽斌
新课改理念下的师生关系注重以人为本,关注生命,共同构建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做到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其中严抓课堂纪律是教学工作的关键。怎样成为一名善于驾驭课堂纪律的舵手?对于一名教师,尤其是普通班的科任教师,这确实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下面本人就工作16年以来的一些个人经验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教师要树立全新的学生以观改变课堂教学
学生喜欢某个教师的课,就证明要么是该教师课上得精彩,要么是该教师善于与学生交朋友,师生关系较为和谐。讲授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打破陈旧的教师观念。在陈旧的观念中,教师是居高临下的“满堂灌”的权威者,学生只是课堂的听众,被动地接受知识,只动手、动口,不动脑,机械地学习。这样一来,整个课堂气氛就比较沉闷、呆板,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学习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厌學、倦思的心理。随着对该教师的新鲜感逐渐退去,学生上课搞小动作、起哄、开小差等扰乱课堂秩序的行为就显露出来。因此,教师要大胆地冲破陈旧观念,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和课堂主人的意识。教师要把学生作为自己平等交流的益友,把学习和思考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就像一个交响乐团的指挥者,他的手里好像拿着一条无形的指挥棒一样,让授课过程像一支支优美的曲子在他的手下演绎得淋漓尽致,学生们就像欣赏音乐的如痴如醉的观众一样,完全被教师的一举一动陶醉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迸发出思维和创造的火花,课堂上师生的关系才能融洽、活跃,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意犹未尽中感受到课堂教学的魅力,整个课堂纪律都会表现得很好。
二、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多变心理对症下药
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心理和生理还是处在孩童与大人之间,他们好动,思维敏捷,对新的知识好奇,喜欢挑战,求知欲强烈,不喜欢呆板、单调的教学方式。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除了要认真钻研教材以外,还要考虑到初中生这种普遍心理。在备课中,为了上好每节课,增强每节课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眼球,教师要花费心思,博览群书,掌握大量的历史典故。如读课外读物《中华上下五千年》,将中国成语典故如“围魏救赵”“约法三章”“草木皆兵”“纸上谈兵”“破釜沉舟”等等这些有趣的故事巧妙地与所教科目有机地结合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语文课上,我也常常将一些小故事、小笑话融入所教授的内容中,并且适时地运用幽默的语言调侃一翻。如上到元杂剧和散曲时,我还运用自己的音乐特长在课堂上“露上一手”,让他们品味到中国戏曲艺术的巨大魅力。渐渐地,很多学生开始爱上了语文课,有时学生捧腹大笑,欢乐的课堂气氛感染着每一个学生,不知不觉中,一节课就这样结束了。有的学生还极不情愿地说:“老师,再来一个,先别下课了!”我听了暗暗高兴,谁说这些普通班的学生都是捣蛋鬼,不爱学习呢?教师有意地创设课堂情境,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得以尽情地发挥,不但激活了课堂,而且还促进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搭建了师生和谐的交流平台。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教授的两个班级的语文课在段考、期考中均荣得优异成绩,名列前茅。
三、以诚挚的情感、平等的交流感染学生
在每个班级中,或多或少都会有几个思想较为活跃、爱吵闹甚至爱捣乱的“问题学生”。这类学生常常让很多老师感到头痛不已,对他们的教育无从下手。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情感的教育作用。初中阶段的学生感情纯真、热烈而又稚嫩脆弱,更需要来自各科任教师的爱护、尊重与理解。在面对这类学生时,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与他们谈心、交流,让他们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如我所带的083班爱捣乱的学生小A,通过和他的谈话我了解到,他的父母长年在外打工,从小他就寄宿在外婆家里,缺乏父爱与母爱,外婆对他的溺爱使他形成了“小霸王”的性格,上课爱起哄、讲话、走动,甚至逃学出去上网的现象时有发生,所有的老师都认为他是朽木不可雕,无可救药了。我抱着尽老师责任的心理,用一颗慈母之心关爱着他,发现他有一点小进步就及时地表扬他,鼓励他;发现他闹情绪了,跟他谈谈心,了解他为什么不开心,慢慢开导他;发现他逃课了,告诉他父母在外打工的艰辛;天凉了,告诉他要多加衣服,有好的点心、水果还让他来家里吃。慢慢地,这孩子对我产生了信任,也愿意把他的心里话和我说了,他变得越来越遵守纪律了,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好了,而且他还自愿请求当班里的纪律委员,带动了全班同学共同遵守纪律,那年的中考他还考上了我县的重点高中,接到他打来的电话,我的眼睛湿润了……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在平凡而繁忙的工作中不断学习,努力实践,大胆创新,让自己的课堂充满生机,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教学工作艺术,让自己成为一名善于驾驭课堂纪律的教师,为培养出优秀的学生贡献我们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