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30例

2017-05-11鲁晴王伟明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6年9期
关键词:胆汁反流性胃炎中西医结合

鲁晴 王伟明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口服莫沙必利和泮托拉唑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3%,低于实验组的90.00%,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不良反应低,疗效较好。

[关键词]胆汁反流性胃炎;小柴胡汤合四逆散;中西医结合

胆汁反流性胃炎常见于幽门括约肌功能不全,破坏幽门功能的手术导致十二指肠内容物、胆汁或胰腺液等返流入胃,使胃粘膜受到预害而引起胃粘膜炎症改变。笔者选取30例患者,给予中西结合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4月山东省中医院住院或门诊就诊且经电子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胆汁反流的患者60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成两组。实验组30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16~70岁,平均年龄(43.07±2.3)岁,病程3个月至16年,平均病程(7.57±1.4)年;对照组30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25~73岁,平均年龄(51.33±2.5)岁,病程2个月至18年,平均病程(7.83±3.4)年。两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 诊断标准参照《实用中医消化病学》中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诊断标准拟定。临床症状:主诉上腹部灼热、疼痛,上腹胀,伴有泛酸、烧心,恶心,或呕吐胆汁,食欲不振,口干、口苦;体检:有上腹部或剑突下轻压痛或胃脘部嘈杂不适;胃镜检查:可看到胃黏膜充血、水肿或糜烂,并伴有胆汁反流,胃液呈黄色或黄绿色。

1.3排除标准 不符合上述纳入标准者;胃镜或其它检查有器质性病变者,如消化性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等;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对电子胃镜及药物不耐受者;合并有严重心、脑、肺、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者。

1.4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商品名:新络纳,生产厂家:成都康弘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批号:150722),每日3次,每次1粒,餐前口服;泮托拉唑肠溶片(商品名:潘妥洛克,生产厂家:辽宁诺维诺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150702),每日1次,每次1粒,睡前口服;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小柴胡汤合四逆散治疗,组方:柴胡15g,清半夏9g,黄芩12g,白芍15g,党参12g,枳实12g,炙甘草6g。随证加减:脾胃虚弱者,加黄芪12g,白术15g;泛酸、嘈杂者加浙贝12g,乌贼骨15g;胸骨后疼痛者加乌药12g,海螵蛸18g;暖气呕恶,加沉香9g,竹茹12g;口苦明显者,加丹皮9g,山栀12g;伴有糜烂者加白及9g,仙鹤草12g;幽门螺杆菌阳性者加黄连12g,蒲公英30g;上药水煎取汁200mL,分早晚两次温服。并嘱两组患者饮食上忌酸、甜,忌辛辣及烟酒、浓茶、咖啡,保持心情舒畅,夜问及平卧时反流明显者可用褥子垫高肩背部,与床面呈15。角,2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

1.5疗效标准 临床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定。治愈:临床主要症状消失。胃镜所见胃黏膜正常,幽门无胆汁反流;显效:临床主要症状明显减轻或部分消失,胃镜复查黏膜水肿、充血大面积缩小,胆汁反流基本消失;有效:主要癥状有所改善,胃镜复查黏膜水肿、充血面积缩小,轻微胆汁反流;无效:临床症状及胃镜检查均未达到上述标准甚至加重者。

1.6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l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经4周治疗,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过程中,实验组出现1例便秘患者;对照组出现3例不同程度腹泻,2例口干患者。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西医治疗本病多采用胃粘膜保护剂、促动力药等,枸橼酸莫沙必利为选择性5-羟色胺4(5-HT4)受体激动剂,通过兴奋胃肠道胆碱能中间神经元及肌问神经丛的5-HT4受体,促进乙酰胆碱的释放,从而增强上消化道运动。有研究提示,本品具有促进胃及十二指肠运动,加快胃排空的作用。泮托拉唑是苯并咪唑衍生物,通过与胃壁纤维质子泵的特异性综合、抑制胃酸分泌,其在壁细胞酸性环境下被激活成活性形成,抑制H+、K+-ATP酶,即胃酸分泌的最终环节。二药合用,具有一定疗效。胆汁反流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痞满”、“呕吐”等范畴。《沈氏尊生书·胃痛》曰:“胃痛,邪干胃脘病也,……唯肝气相乘为尤甚,以木性暴,且正克也。”患者可因情志抑郁或暴怒伤肝而致肝气失于疏泄,肝气不疏则胆汁不循常道,上逆于胃,或肝气横逆犯胃,胃虚则通降功能失司,胃气上逆,胆汁随之上行,发为本病。故笔者认为本病基本病机在于“肝失疏泄”,故从“疏肝和胃”入手,以“治木可以安土”的思路辨证施治。《本草乘雅》中言柴胡归肝经,可调达肝木,升提肝气,畅达中焦通路,故方中重用柴胡疏肝解郁,配合黄芩清热疏肝,共奏抑木扶土之功;半夏辛散,主人脾胃经,可健脾、消痞散结,与生姜配则增其和胃降逆之效;芍药味酸亦归肝经,可柔肝缓急止痛;枳实归脾胃,泻滞消积,且能破气;党参、大枣、甘草补中益气,顾护胃气。本方以经方为基础,辨证加减,用药精当,纵观全方,具有调达肝木,理通中焦气滞之效,共奏疏肝泄胆、行气和胃之功。

综上,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不良反应低,临床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胆汁反流性胃炎中西医结合
中药汤剂联合中药足浴及耳穴压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临床分析
肝病与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关系分析
从病因病机病理谈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