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语文即学做人

2017-05-11刘雪莲

教育界·上旬 2016年7期
关键词:李时珍德育课文

刘雪莲

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教学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社会主义觉悟和继承人类传统美德的人才,不仅要把德育放在首位,而且在进行智育、体育、美育教育的时候,也要联系德育,把德育渗透到学校的全部教育教学活动中去。

小学语文是基础学科,它在培养小学生的道德精神和文化素养方面有着其他学科不可代替的优势。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人才,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三者的和谐统一。教师教语文首先是教学生做人,学生学语文首先是学做人,语文教学必须始终贯穿道德教育。多年来,我们见到的各种小学语文教材的语言中无不充满了人类丰富、美好的情感。俗话说,文以载道。语文教学中的德育贯穿在语文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它不仅能促进学生的思想成熟,而且会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胜。

语文课不是思想品德课,这就需要教师发掘课文所蕴藏的德育因素,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直接或间接、有意无意地受到“润物细无声”的思想教育。小学语文选定的课文语言规范,浅显易懂;内容丰富,充满情趣;题材多样,渗透思想教育。教师要按照语文教学的特点来进行思想教育。

如何让语文发挥德育的作用呢?

首先,教师要有心。从事多年教学的语文教师一定很熟悉语文教材的单元安排特点,就是每单元安排的课文总是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比如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二单元安排了《母亲的恩情》《沉香救母一》《沉香救母二》和《木兰从军》这四篇课文,是围绕“感恩亲人”这一主题展开的,教育学生孝敬父母,关爱他人。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挖掘德育因素。比如《母亲的恩情》一文中,“密密的針脚”,孟郊母亲送儿到村外深情地叮嘱:“儿啊,你可要早点回来呀!”让学生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从《沉香救母》中学习沉香不畏千难万险,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在《木兰从军》一文中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只要教师将语文的德育牢记在心,就一定能发掘每篇课文的德育因素。

其次,教师要用心。留心到课文中的德育因素还不够,重要的是善于引导学生去感悟理解。这就要求教师或指导分析,或组织讨论,或激情辩论,从而灵活有效地选择最有效的手段方式来强化德育内容。在教学《李时珍夜宿古寺》一文时,我抓住李时珍对庞宪所说的话:“长年累月地奔波,住在破庙里,比在家里苦多了。但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让学生展开讨论:你觉得李时珍苦吗?原因是什么?学生马上联系课文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自然形成了两派:一方认为李时珍觉得辛苦。原因是:“外出查访药材已三个多月,晓行夜宿,饥餐渴饮,错过客栈,投宿破败古寺,啃干粮,喝凉水……”另一方认为李时珍不觉得苦。理由是:“李时珍是笑着说的;他们踏遍名山大川,一边查访药材,一边欣赏美丽风景;他们查访到很多药材,收获很大……”看火候差不多了,我在黑板上写下:值得?!学生的观点是统一的:值得!因为修订《本草纲目》,一人吃苦,万民得福,值!就这样,李时珍不怕吃苦、一心为民的精神就注入学生的心灵之中。

在教学《九色鹿》这篇课文时,学生掌握了字词,并将课文读正确通顺之后,我引导学生抓住调达前后不同的言行进行比较,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调达那副卑鄙小人的丑恶嘴脸,激起了他们对邪恶势力不可容忍的态度;再让学生品读文中描写九色鹿的相关语句,感悟九色鹿是善良、勇敢、正义的化身,大大激发了他们对善良事物的钦佩之情。

再者,在语文教学中知识能力与德育双管齐下,并驾齐驱。在知识传授、能力训练的同时,要有德育的实施,二者相互渗透,巧妙相融。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挖掘课文内容本身蕴含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恰当地体现出来,做到有血有肉,潜移默化。《卢沟桥的烽火》一文中写道:“英勇的中国守军举起明晃晃的大刀,冒着敌人的炮火,在杀声中冲出了县城。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顷刻间刀光闪闪,鲜血四溅。在硝烟和火花中,日寇被杀得哭爹喊娘,狼狈而逃。”文中“举起”“冒着”“冲进”这些词语本身蕴含的情感唤起了学生同仇敌忾抗击侵略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的精神。“深夜”“星光暗淡”“万籁俱寂”“偷偷地”“蓄谋已久”让学生看出了敌寇的狼子野心。“哭爹喊娘,抱头鼠窜”“狼狈而逃、全军覆没”描述了日寇惨败的可耻下场,学生硬是通过朗读把那种正义胜利的痛快展现得淋漓尽致。

还有,教师要借助教材,训练并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定的文章有很大的可行性。比如苏教版第八册《第一次抱母亲》的教学,用饱满的热情,充满真挚的感情,用心去教,尽量用自己的情感感染、激发学生的情感,打开他们的心灵之门,让倾诉成为他们课堂的需要。四年级的学生年龄尚幼,还没有太多的经历,他们依然处于被精心呵护的阶段,要体会母亲的爱意并要学会对母亲感恩存在很大的难度。少儿最大的天性便是模仿,教师何不好好利用这一优势,打造良好的道德行为呢?

学语文即学做人!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语文教学的过程应当将“真”“善”“美”贯穿其中。让我们凭借课本这个载体,用各种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课文去感染学生、陶冶学生,从而增强他们健康的道德意识,激发他们炽热的道德情感,锻炼他们顽强的道德意志,树立他们崇高的道德信念,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行为,让“真”“善”“美”永驻在学生的心灵中。

猜你喜欢

李时珍德育课文
中国药神李时珍
秒变戏精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李时珍问路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