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尝试运用家庭治疗的实践案例
2017-05-11王维
王维
【摘要】家庭治疗是以家庭为对象实施的团体心理治疗,其目标是协助家庭消除异常、病态情况,以执行健康的家庭功能。本文尝试使用家庭治疗中的相关理念与技术,收效较好,希望能够在今后的小学生心理咨询工作中继续实践。
【关键词】家庭治疗 小学 心理咨询
一、案例概况
小新(化名),男,12岁,六年级学生。小新在班里的学习成绩属于中等,为人外向活泼,平时喜欢运动。父亲一个人靠经营出租车生意养活全家,整天拼命工作,大约只有睡觉的时候能够在家,母亲则放弃工作照顾全家。小新在家里是老大,下面还有个妹妹。在老师的印象中,他思维活跃,属于坐不住的类型,上课时而开小差说话,时而主动举手回答问题,虽然偶尔会情绪化,但总体人际关系还不错。小新经常因为贪玩而晚回家,假日里外出玩耍却不告知家人去向,父母常为他在外玩耍时的安全感到头痛,近来偶尔因为贪玩和妈妈有激烈冲突。小新也曾为自己的行为管理问题而烦恼,老师或家长教育后,他虽说要积极改正可总坚持不了几天。因为小新好动扰乱课堂纪律的问题,班主任请家长来学校共商小新的教育问题。父母对于小新很关心,双双来到学校,于是,班主任老师决定请学校心理咨询师对这个家庭开展家庭治疗,希望换个角度站在系统的观点上看待和面对小新的问题。
二、咨询过程
(一)运用系统家庭中的“家庭雕塑”方法、位置反应关系,让其自主选择咨询座位
咨询师面对这个家庭,首先在心理咨询室摆了四张椅子,在对着这个家庭的位置,咨询师首先选择了一把椅子坐下。家庭成员自主选择了心目中的座位,家庭座位顺序:爸爸、妈妈、小新。根据唐登华老师的见解,妈妈与小新坐在一起表明母子俩关系更好,而爸爸坐得远,被孤立在一旁,有一种我在外辛苦打拼,在家里孩子就交给你了的意味。根据之后的咨询了解,因为爸爸整日在外工作操劳,小新的日常生活都是由妈妈来照顾的,所以小新和妈妈的心理距离更近一些,决定坐在妈妈旁边。于是,小新的右手边坐着妈妈,左手边坐着老师(心理咨询师)。
(二)采取一种无限好奇心而非专家的姿态,先让每个家庭成员陈述问题与困扰
最先开口陈述的是爸爸。爸爸虽然说自己读书不多,但是说起小新的问题来,思路非常清晰,也常常夹杂着一些“很有道理的说教”。父亲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长得更好,他主要陈述了小新困擾他的一些问题:1.贪玩起来就不顾家里,不能及时告知家长自己的去向;2.养成了着很多不好的习惯,对于好习惯的培养进展缓慢,让家长对他的未来生活学习很担忧;3.在家里不尊重妈妈,常常被说急了之后,对妈妈大喊大叫。
接下来陈述的是妈妈。因为平时照顾小新较多,所以她关注的都是日常生活中的琐事,例如:1.在学校吃早饭后不能自主清洗饭盒,即使带回家后也不主动拿出来让妈妈洗;2.不能自己洗臭袜子与脏内裤;3.冲凉后不会挂好花洒,不擦干净地面的水,不及时开窗透气。小新在家不能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妈妈担心他未来的生活自理能力,屡次提醒还是不见好转。
(三)对于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员,都应该给其充分表达的权利,尽可能保持中立态度,及时给予当下较弱势的成员支持
爸爸妈妈当着老师的面说了自己这么多缺点,小新整个人很紧绷,低着头咬着嘴唇,感觉很难受。咨询师及时对小新表达共情,鼓励他也说说自己的想法。小新诉说时情绪激动,边哭边陈述自己的想法:自己不是不想做得更好,只是希望他们能多给自己一点时间与空间,他会慢慢按照爸妈的要求去做好的。但是如果妈妈反复因为一些家务唠叨他,他是一个很容易着急的孩子,常常会感到很烦而对妈妈进行言语行为上的攻击。
(四)咨询师的弱势,能够激发家庭内部自己观察与解决问题的动力。请孩子和妈妈现场表演一次因为花洒没挂好而产生的冲突,观察其沟通模式
当家庭向咨询师询问怎么解决问题时,咨询师选择了策略性示弱,希望家庭自己去观察其沟通模式。咨询师要求小新和妈妈现场表演一次因为花洒没挂好而产生的冲突。情景再现时,发现妈妈确实对小新的“犯错”很唠叨,一遍一遍重复着孩子的错误,说到情绪激动时还开始数落小新以前犯下的各种错误。
(五)站在咨询师的角度,帮助其家庭发现:爸爸妈妈还在用对待小孩子的方式对待一个已逐渐步入青春期的少年
青春期的少年不再像小孩子那样对父母的说教听之任之,而逐渐对他不喜欢的方面进行反抗与对抗。小新表示,如果父母不再那么唠叨自己,让自己很烦,他会一点点按照自己的节奏改掉坏毛病,他也希望自己变得更好,与家人少一些冲突。
(六)家庭约定,布置作业强化:小新退一步,父母也退一步
咨询师帮助小新制订计划,每一周尝试改掉三个小毛病,用便笺纸贴在醒目的地方提醒自己。每当自己认真做好一次便做一个已完成的记号,当好习惯慢慢养成时父母对小新给予一点小小奖励。自己逐渐能够做好小事,才能赢得家长的信任。
父母也答应让一步,每当小新再犯错时,尽量不唠叨,点到为止,不再数落他以前犯的错误。如果父母再次开始唠叨,小新可以有礼貌地提醒妈妈:“妈妈,您点我一下,我就会去认真做好的。”
(七)位置的改变,是对家庭关系的扰动,也可增加家庭系统内感情的流动
咨询快结束时,咨询师建议小新坐到爸爸妈妈中间来,小新很害羞。由此可以看出这个家庭平时表露感情应该是比较少的。让小新感受一下自己坐在父母一旁和坐在父母中间的差别,并分别询问每个人的感受。
(八)继续扰动,促进孩子理解爸妈的爱
建议小新拉起爸爸妈妈的手,感受一下手的触感与温度。小新说,还是妈妈的手比较软,有点怀念以前向妈妈撒娇的日子。好久没有摸过爸爸的手了,爸爸的手很硬很粗糙,手掌上还有老茧,原来那是因为长期手握方向盘磨出来的。
引导小新通过拉爸爸妈妈的手,来认识父母的辛劳与不容易,理解爸爸妈妈对自己的希望和要求。哪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变得优秀呢?世上最爱自己的就是自己的亲生父母啊。
(九)结束时,一家人能够带着笑容,有说有笑地离开学校
后续的回访得知,小新回家和家人商量后,每周坚持改掉一个坏习惯。希望他能够越来越好,赢得父母对他的更多信任。
三、案例反思与启发
(一)反思
对于家庭治疗,总体的感觉是它拥有了更加宏观的资源取向,可以站在家庭系统的角度考虑问题,在扰动和家庭作业方面可以处理得更加灵活。因为是首次尝试新方法,案例中存在不少問题,希望通过今后更加系统的学习家庭治疗或个案督导活动来使自己更快地成长。
家庭是一个系统的整体,对于系统家庭治疗需要进行整体而综合性的分析。
1.我们需要着眼于整个家庭。对于学校的心理老师来说,按照个体治疗的咨询师的理念,个案的咨询对象应该是学生本人;而按照家庭系统治疗的理念,咨询的对象就是学生本人以及他所生活的家庭。
2.关注家庭成员的互动模式。在现场个案中,咨询师借助来访家庭的座次、诉求、家庭成员交流模式以及扰动其家庭后所反映出的家庭模式等来判断其家庭的互动模式。例如在个案中,妈妈讲话时孩子会表现出稍许不耐烦,而在爸爸讲话时孩子却表现出尽量克制自己的“不遵守纪律行为”。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父亲的角色可能会更具有力量与教育效率。
3.观察家庭功能是否健全。在问题解决、沟通、角色、行为控制、亲密感、适应性等方面判断其家庭功能是否健全。例如在个案中,父亲整日在外工作养家,只有母亲与孩子的沟通交流较多,父亲的功能基本是缺失的,家庭功能的缺失也是造成孩子目前症状的原因之一。
(二)启发
在开始心理辅导的过程中,家庭系统治疗给了我们很多新启发。
1.系统治疗是一种理论也是一种方法,它提供了许多整合的观点。在这种整合的观点下,可以进一步结合系统论、后现代主义思潮、建构主义、认知行为疗法的一些方法和家庭作业等发掘新的思路。
2.系统思维并不是尝试从行为元素的内在性质中孤立地解释各个行为元素,而是着眼于它们之间的联系。对心理治疗来说,这意味着精神障碍和构成与心理治疗的各种现象(比如治疗动机、抵抗终止治疗)并不是集中于来访者,而是相互作用的结果(在来访者、家庭和治疗者之间)。当我们在个案治疗时陷入僵局时,可以更多从系统和家庭的角度考虑资源,继续推进心理辅导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