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域安全技能对青少年水域高危行为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2017-05-11方朝阳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水域过度问卷

罗 时,王 斌,张 辉,方朝阳,卜 姝,时 勘

(1.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79;2.湖北民族学院体育学院,湖北恩施445000;3.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院,北京100872)

水域安全技能对青少年水域高危行为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罗 时1,王 斌1,张 辉2,方朝阳1,卜 姝1,时 勘3

(1.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79;2.湖北民族学院体育学院,湖北恩施445000;3.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院,北京100872)

为考察青少年水域安全技能对水域高危行为影响的内在心理机制,采用问卷法调查了全国5个省2 840名青少年来验证假设模型。结果发现:1)游泳过度自信对水域安全技能与水域高危行为具有部分中介效应,水域安全技能既对水域高危行为产生直接影响,也通过游泳过度自信对水域高危行为产生间接影响;2)水域风险感知对游泳过度自信的中介作用具有调节效应,水域风险感知调节了中介过程的后半路径,具体而言,游泳过度自信对水域高危行为的影响,随着水域风险感知的增加而降低。因此,水域安全技能对水域高危行为的影响是有调节的中介效应。研究结论中提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同时对降低青少年的水域高危行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青少年;水域安全技能;游泳过度自信;水域风险感知;水域高危行为

1 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青少年水域高危行为呈现出日趋增多的趋势,水域高危行为较多的青少年更容易发生溺水。2003—2012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溺水事故是青少年仅次于交通事故的第2位死因[1]。溺水(Drowning)是指人体在游泳池、自然水域等淹溺或沉没,归属于疾病和死亡的外因中的意外伤害[2]。溺水只是一种现象,且分析和评价存在一定的难度。同时,非致死性溺水的个体可能造成伤残,致死性溺水则无法挽救,所以,在这个阶段对青少年进行干预已经为时以晚。已有的研究主要探讨水域高危行为来解释导致溺水发生重要的前因变量,从而可以对溺水的预防做到更及时有效[3-6]。另外,在众多研究中,学者们一直很关注水域安全技能对青少年水域高危行为的影响,然而水域安全技能影响青少年水域高危行为的背后作用机制却鲜有人关注[7-8]。因此,本研究将探讨游泳过度自信和水域风险感知在水域安全技能影响青少年水域高危行为中的作用机制。

水域高危行为(Water High-Risk Practices)指个体或团体在开放或非开放的水域环境下做出的易于对自身或他人健康和安全产生伤害的危险行为,如“不知深浅的水域跳水或潜水”“无大人陪同下到非游泳区游泳”“在野外池塘/河流等水边或水中游玩”等[9]。从内容描述来看,水域高危行为与游泳活动、天气状况、地域状况、水质条件、水的深浅、身体状况、同伴因素等都有关联。有关水域高危行为的测量主要利用健康信念理论和控制归因理论为主,测量较为全面的为夏文编制的KASP量表,是在Moran的研究工具基础上进行了中国版的本土化验证[10-11]。水域高危行为导致的危害主要从个体层面和组织层面来反映,个体层面最直接导致溺亡,其次导致溺水轻度、中度、重度伤残程度,同时很可能造成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12]。组织层面个体溺水会产生涟漪效应,涟漪效应除了自己身体伤残、甚至死亡之外,还可能直接导致救援人员的伤残或死亡,以及造成失独家庭、社会经济和社会人才的损失[13]。

水域安全技能(Water Safety Skills)是指游泳技能训练,如游泳技能、自救技能、救溺技能和急救技能等程序性知识[8]。夏文通过在KAP理论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KSAP模型,验证发现水域安全技能对水域安全态度影响不显著,但对水域高危行为有正向影响,水域安全技能越强,水域高危行为越多[9-10]。Petrass和Blitvich指出,安全知识和技能对可有效防止青少年溺水[14]。交通事故和溺水事故都是全球导致意外伤害事故的前2位,他们有一个共同点是技能主导对问题行为的影响。他们的研究都发现,具备高技术的个体容易出现风险行为、违规行为[15-16]。一般认为,游泳技能水平较高的个体发生溺水的可能性会越低。但郭巧芝等指出,游泳技能较高的个体喜欢在危险的水域活动,进而增加了个体危险暴露的机会,导致溺水事件的增多。古人云“善水者溺于水”,解释的意思就是淹死的都是会水的。关于这个问题,我们研究小组通过对游泳水平较高的爱好者、游泳教练、救生员进行访谈发现,这些优秀游泳者和教育者有一个错误的理念和认知,认为学习游泳及相关技能就能够预防溺水。仔细思考和类比这个问题,如果学会开车或驾驶技能非常熟练,就不会发生交通事故吗?答案是否定的。同时研究小组还通过Haddon因素-阶段理论模型,得出水域活动过程的两阶段说[17]。第一个阶段,当个体随着技能水平的提升,在使用技能的过程中无可避免地增加了遭遇危险的机率,也增加了水域高危行为发生的可能性,水域安全技能在这个过程中属于风险因素。第二个阶段,当个体处于溺水危险之中时,个体的游泳技能水平、自救技能、救溺技能、技能熟练度对应对危险产生作用,水域安全技能在这个过程属于保护因素。由于学者在分析溺水过程中阶段的差异,导致探讨技能与溺水结果上的不一致。因此,在水域活动的第一个阶段,水域安全技能的提高很可能触发水域高危行为;在水域活动的第二个阶段,水域安全技能又能在遇到溺水时起保护作用。基于以上推导,本研究的假设是:

假设1:在第一个阶段中水域安全技能正向预测青少年水域高危行为。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已有学者指出水域安全技能培训可以为青少年溺水提供保护,减少溺水发生。也有学者研究指出,水域安全技能较好者可能会导致更多水域高危行为。由此我们可以进行推测,水域安全技能影响个体的水域高危行为和溺水结果,但这种影响必须借助于个体本身的内在心理因素,来解释相关研究结果的不一致[18]。换言之,水域安全技能的提升是应对溺水事件的保障,技能的熟练程度、正确树立认知等是减少水域高危行为的发生必须要做的。我们可以探索相应变量,对可能的机制加以检验。

谢海东认为过度自信(overconfidence)是指“由于受到诸如信念、情绪、偏见和感觉等主观心理因素的影响,人们常常过度相信自己的判断能力,高估自己成功的概率和私人信息的准确性”[19]。有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将过度自信分为过高估计和过高定位,两个概念体现能力对过度自信的影响,同时通过信息加工偏差说和误差判断的无偏效应来解释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20]。大多数早期的研究者发现过度自信是信息搜寻策略和动机造成的,由技能作为信心的“驱动”因素,水域活动中的行为具有反复性的特点。人们首先搜寻自己行为成功的经历,相信他们判断的过程是无偏差的,进而增加了这种判断的自信心。同时,行为还具有比较性,当个体发现对比对象的能力不如自己,会做出更具挑战的行为,这种攀比心理的动机促使了无偏差判断错误。行为决策领域的研究表明华人在过分自信的表现与传统的“中庸”“谦逊”刻板印象大相径庭,亚洲人在常识问题中的表现还更优于欧洲人。所以,测量的过度自信也需要考虑不同情境下,不同能力对过度自信影响的差异。本研究的游泳过度自信主要是由水域安全技能所影响的,用一般性的常识问题来测量过度自信,也许会影响研究结果,因此,我们研究小组通过自编量表并结合过度自信的方法来测量这种特殊环境的自信心水平。在很多领域观察到专业人士在行为决策时表现出很大程度的过度自信,例如,临床医生、投资银行家、律师等。过度自信让个体决策建立在实证的假设上,而无法做出理性决策。王大伟等研究显示,先前情绪和过度自信的交互作用影响灾难事件的风险决策[21]。Malmendier和Tate发现,市场对过度自信CEO的风险决策做出了强烈的负反应[22]。吴梦等对个体投资者的研究发现,高自我效能的投资者在短线情境下更容易出现赌徒谬误[23]。因此,本研究的第二个假设是:

假设2:游泳过度自信是水域安全技能影响水域高危行为的中介变量。

风险感知(Risk Perceptions)是用来描述人们对风险的态度和直觉判断,在人类的安全行为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也有学者将风险感知界定为作为一种情境风险意识,个体对外部环境潜在危险的主观认知和评价,以及相应的准备行为,受个体特征和情境特征的影响[24]。水域风险的感知主要体现在溺水严重性、溺水易感性、游泳技能的重要性与感知障碍上[25-26]。在突发性灾害应急管理、食品安全应对行为研究等众多领域,关于风险感知对安全行为的重要影响已有较丰富的研究成果[27]。风险感知也是影响青少年在危险情境中心理和行为反应的重要变量,能够帮助青少年在今后面对危机突发事件时做好心理准备,提高青少年生应对风险的能力。Wojciech认为通过风险的识别、评估,提高人们识别风险的感知能力,达到减少水域高危行为的目的[28]。王斌等通过构建风险发生的层次结构模型,来有效地预防溺水事件的发生[29]。其他相关研究也指出,风险感知可以调节动机、认知偏差、自我效能感等变量对行为的影响[30-32]。高风险感知能够理性判断所处的危险程度,并看到过度自信所产生的不知道深浅的地上跳水、在没有设置安全保障的野外水域游泳等消极后果,是健康行为的保护因素之一,可调节过度自信的作用效果。因此,本研究的第三个假设是:

假设3:水域风险感知会调节游泳过度自信对青少年水域高危行为的影响。

综上所述,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水域安全技能、游泳过度自信、水域风险感知对水域高危行为的影响,以及这些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图1)。通过对已有研究的梳理和分析,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1)检验游泳过度自信对水域安全技能与水域高危行为的关系是否具有中介效应;2)检验水域风险感知在该中介模型上是否具有调节效应。该模型深化了水域安全技能与水域高危行为的直接关系,不仅可以回答水域安全技能“怎样”影响水域高危行为,而且可回答这种影响“何时”更强或更弱。

图1 安全技能、过度自信、风险感知与青少年水域高危行为关系的假设模型

2 方法

2.1 被试

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选取全国北部(黑龙江省)、中部(湖北省)、西部(广西省)、南部(福建省)、东部(江苏省)5个省为代表,每个省选择3个城市为调查城市,共15个城市。每个城市分城乡中小学各1所和农村中小学各1所作为调查地点,年级分布为小学三年级到初三,共计60所中小学。补充说明一、二年级的学生由于太小,无法填答问卷,因此年级的学生样本选择也与已有的学者取样一致。采用现场匿名调查的方式施测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当场发放并回收问卷。本次调查共计发放8 000份问卷,小学发放3 200份,中学发放4 800份,剔除无效问卷后总共获得7 485份,有效回收率93.6%。删除不会游泳的样本,本研究有效样本为2 840份。

2.2 研究工具

2.2.1 水域安全技能与高危行为问卷 该问卷是在Moran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夏文编制的《学生水域安全知信行量表》。基于学生水域安全知信行(KSAP)的理论框架,将水域安全知识、技能、态度和高危行为作为4个分量表。根据本研究的目的,选取水域安全技能和水域高危行为分问卷作为施测工具。水域安全技能分问卷主要调查学生水域活动技能、水中踩水、水中漂浮、水中自救和救助的技能等内容;水域高危行为分问卷主要调查学生在过去一年中发生的水域高危行为,例如在不安全水域游泳、在水情不清楚的情况下贸然下水、不安全跳水等内容。水域安全技能测试题目为9题,水域高危行为为10题。分量表中技能和行为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64和0.934[7,10]。

2.2.2 水域风险感知问卷 该问卷是将Orapin编制的水域风险感知问卷作为参考材料,访谈相关专家,自编问卷拟定为溺水易感性、溺水严重性、游泳技能益处、感知障碍4个维度,并对问卷进行检验和验证[26]。例如“溺水是导致个体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每个学生都会处于溺水危险之中”。采用Linker 5点计分法,分值为1=“完全不赞同”,2=“不太赞同”,3=“不确定”,4=“比较赞同”,5=“非常赞同”的水域风险感知初始问卷,总分越高表示水域风险感知在该条目上的认同度越强。最终问卷包含了13个条目,划分为4个维度:溺水易感性、溺水严重性、游泳技能益处、感知障碍。从四因素模型的拟合度看,CFI、IFI、NNFI、GFI均>0.90,RMSEA<0.08,说明四因素结构模型拟合较好。本次测量中溺水易感性、溺水严重性、游泳技能益处、感知障碍α系数分别为0.703、0.788、0.746、0.720,总问卷的α系数为0.839,均达到了可接受水平,说明水域风险感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

2.2.3 游泳过度自信问卷 自编《游泳过度自信问卷》,问卷包含10个题目,内容是关于水域安全知识的常识问题。例如:游泳时通常哪些属于不当行为?A、跳水;B、私自游泳;C、潜水;D、以上皆是。每一题目后有4个选项,每个选项要求被试在5点量尺上对自我做出这一选择的自信心水平进行选择,其中1代表50%~60%有把握正确完成这一题目,5代表90%~100%有把握完成这一题目。本次测量中该问卷的Cronbach’α系数为0.870。

2.3 数据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 20.0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统计方法包括频数分析、描述性分析、相关分析和分层回归分析等。

3 结果与分析

3.1 各个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

将研究变量的相关矩阵如表1所示,水域安全技能、游泳过度自信与水域高危行为显著正相关,说明其均是青少年水域高危行为的风险因素。水域风险感知与水域高危行为呈显著负相关,说明水域风险感知可能是青少年水域高危行为的保护因素。

表1 各研究变量的平均数、标准差及变量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N=2 840)

3.2 水域安全技能与水域高危行为的关系: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温忠麟等研究认为检验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需要满足以下4个条件[33-34]:1)模型1中水域安全技能对水域高危行为的效应显著;2)模型2中水域安全技能对游泳过度自信的效应显著;3)模型3中游泳过度自信对水域高危行为的效应显著;4)模型4中水域风险感知与游泳过度自信的交互项对水域高危行为的效应显著。除性别、城乡外,先将所有变量标准化处理变化成Z分数,然后将水域风险感知与游泳过度自信的Z分数相乘,作为交互作用项分数[35,36]。所有预测变量方差膨胀因子(variance inflation factor)均不高于1.20,因此,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

表2 青少年水域高危行为模型检验(N=2 840)

表2研究结果表明,模型1中青少年的水域安全技能对水域高危行为具有正向预测作用,说明水域安全技能对水域高危行为具有促进作用(β=0.73,t=14.629,P<0.001)。模型2中青少年水域安全技能对游泳过度自信具有正向预测作用(β=0.65,t=10.164,P<0.001)。模型3中青少年游泳过度自信对水域高危行为具有正向预测作用(β=0.20,t=15.550,P<0.001),说明游泳过度自信对水域高危行为具有促进作用,水域安全技能对水域高危行为的影响仍然呈显著性水平,说明游泳过度自信在水域安全技能和水域高危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因此说明了水域安全技能不仅直接影响水域高危行为,而且还可以通过游泳过度自信对水域高危行为产生间接影响。假设1得到验证。模型4中游泳过度自信与水域风险感知的交互项对水域高危行为具有负向预测作用(β=-0.05,t=-5.144,P<0.001)。水域风险感知对游泳过度自信与水域高危行为的关系具有调节效应,调节效应的△R2=0.02,额外解释了2%的变异,使得解释率从24%提高到26%。假设2得到验证,水域风险感知是游泳过度自信中介水域安全技能与水域高危行为之间关系的调节变量。具体而言,水域风险感知调节了中介过程水域安全技能→游泳过度自信→水域高危行为的后半路径。

为了进一步探讨水域风险感知在游泳过度自信与水域高危行为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趋势,结合调节作用的图形来进一步分析。具体做法是,分别取水域风险感知的Z分数为0和正负1,绘制交互效应的图形。从图2可以直观地看出游泳过度自信对水域高危行为的影响如何受到风险感知的调节。游泳过度自信对水域高危行为的影响大小可以看直线斜率,它衡量了游泳过度自信每变化一个标准差,水域高危行为变化多少个标准差。简单斜率检验表明[37],在水域风险感知较低时(风险感知的标准分等于-1),随着游泳过度自信的增加,高危行为表现出很显著的上升趋势(β=0.39,t=4.90,P<0.001),游泳过度自信增加1个标准差,水域高危行为会增加0.39个标准差;在水域风险感知处于一般水平时(水域风险感知的标准分等于0),随着游泳过度自信增加,高危行为仍表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β=0.25,t=4.02,P<0.001),游泳过度自信增加1个标准差,水域高危行为仍会增加0.25个标准差;在水域风险感知较多时(风险感知的标准分等于1),随着游泳过度自信增加,水域高危行为依然表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β=0.21,t=5.01,P<0.001),游泳过度自信增加1个标准差,水域高危行为仅增加0.21个标准差,相对于水域风险感知较少时,增加幅度减少将近一半。换一个角度也可以解释,游泳过度自信对水域高危行为的影响,随着水域风险感知的增加而降低。也就是说,水域安全技能通过游泳过度自信对水域高危行为的间接影响随着水域风险感知的增加而减弱。

图2 水域风险感知对游泳过度自信与水域高危行为之间关系的调节

4 讨论

4.1 水域安全技能与高危行为的关系

水域安全技能越高的青少年在水域活动中很容易出现高危行为方面的问题。交通事故和溺水事故在某些方面具有共性,都是以技能主导导致的高危行为,具备高难度驾驶技术的人更容易出现风险驾驶行为。具备水平较高的驾驶技术者,就会出现超车、超速甚至漂移等高危行为。同时,需要具备这种危险场景来提高自己的驾驶技术,所以高危行为就会增多。夏文也通过KSAP理论来验证水域安全技能与态度和行为的关系,发现水域安全技能对安全态度影响不显著,而对水域高危行为是正向预测关系。本研究发现,水域安全技能对水域高危行为有正向预测作用,水域安全技能水平高的青少年的水域高危行为更高,与前人的研究结论一致。探究其原因:第一,会游泳的学生感觉自己游泳技能不错,则容易忽视危险,觉得自己抗风险能力强,但并没有掌握自救技能、逃生技能以及了解自己的体能情况等。第二,技能需要反复多次训练才能熟练,由于技能的操作水平不规范,就会触发各种水域高危行为,自然而然个体暴露危险的可能性增加了。第三,技能水平较高的个体喜欢享受深水区或者高难度动作带来的刺激与乐趣,比如跳水、漂流、潜泳、水下定向、冲浪、划水等,当青少年没有准确判断自身水平和水域环境的时候,就容易导致水域高危行为,最终导致溺水。第四,水域安全技能水平升高,确实能更多应对某些风险因素,但往往忽视了风险的广度和深度。随着技能水平增加,面对的风险因素更多复杂化,同时风险因素之间相互交互作用,从而导致危险大多数不是因为单因素来进行破坏。风险程度往往不是简单加法式递增而且带有速度快的特征,溺水伤害程度从轻度到重度3个等级,淹溺到死亡的时间一般为5~6 min。

4.2 游泳过度自信的中介效应

在证实水域安全技能与水域高危行为之间关系后,探讨水域安全技能如何影响水域高危行为的问题就显得很关键,即有必要探讨水域安全技能影响水域高危行为的作用机制,来解释两者间关系的心理机制,中介变量是水域安全技能影响高危行为的内在和实质性原因。学生自认为游泳技能不错,有信心去应对水域环境所带来的风险[38]。本研究探讨了游泳过度自信在水域安全技能与高危行为之间关系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游泳过度自信这一变量可以增加青少年水域高危行为,这也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前人为什么在水域安全技能与水域高危行为之间研究结果的不一致,可能是未加入这个变量来进行解释说明。尤其重要的是,在水域安全技能对高危行为产生正向促进作用的过程中,游泳过度自信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部分中介的效果。水域安全技能对水域高危行为的影响,首先是通过直接的途径影响高危行为,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影响游泳过度自信这一间接途径来影响,因此,水域安全技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通过游泳过度自信影响水域高危行为。所以,游泳过度自信起到了“桥梁”的中介作用,既体现了与水域安全技能的关系,又反映了与水域高危行为的关系。人们通过日常活动中对自身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所受到的信息进行评估,产生过度自信的倾向。在经验性环境下,人们对自己的判断一般都过度自信,从而导致出现错误,当错误的结果重复自己的面前时,各种行为便会出现反应过度或者反应不足。因此,游泳过度自信在水域安全技能与水域高危行为中所起的作用是高水平的水域安全技能会提升学生在水域环境中的自信心,在环境判断中可能出现偏差,导致水域高危行为的增多。

4.3 水域风险感知的调节作用

青少年的健康行为发展是个体多个人格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本研究运用游泳过度自信×水域风险感知交互作用探讨了对水域高危行为发挥作用的影响。具体而言,验证了水域风险感知对游泳过度自信与水域高危行为之间的关系是否具有调节效应。结果发现,游泳过度自信是青少年水域高危行为的风险因素,与前人的研究结果相一致[37]。更重要的是,水域风险感知调节了水域安全技能通过游泳过度自信对水域高危行为影响的中介过程,对游泳过度自信与水域高危行为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水域风险感知是保护因素。水域风险感知在游泳过度自信对水域高危行为的促进作用中具有“缓冲”效应。相比与水域风险感知水平较低时,在水域风险感知较高时,游泳过度自信对水域高危行为的促进作用会减弱。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游泳过度自信水平较高者比游泳过度自信水平较低者的水域高危行为仍有显著的增加。根据该理论模型,减少青少年的游泳过度自信水平最能使水域风险感知较低的青少年受益,增加水域风险感知能力最能使青少年水域高危行为水平较高青少年从中受益。如何增加水域风险感知水平,是利用理论模型来指导实践教育的核心点。郑素丽等结合了基于知识的动态能力理论模型,通过知识的获取进行转化、整合,使风险感知在感知溺水严重性、溺水易感性等方面的水平增加,进而调节游泳过度自信对水域高危行为的促进作用[39]。在水域安全教育中,单方面提高水域安全技能的水平,提升了自信心,还有可能降低了水域风险感知的水平,因为个体认为随着自己能力的提升,发生危险的可能性也会降低。因此,在水域安全教育中,同时提升安全知识与安全技能水平,才能达到溺水预防与干预的效果。

5 结论

1)游泳过度自信对水域安全技能与水域高危行为的关系具有部分中介效应,换言之,水域安全技能可直接影响水域高危行为,也可通过游泳过度自信对水域高危行为产生间接影响。

2)水域风险感知是水域安全技能与水域高危行为之间关系的调节变量。水域风险感知调节了中介作用的后半路径,具体而言,游泳过度自信对水域高危行为的影响,随着水域风险感知的增加而降低。

[1]刘伟,贾士杰.2002—2011年中国1~14岁儿童伤害死亡率水平和变化趋势[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4,22(10):1095-1098.

[2]农全兴,杨莉.儿童溺水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中国公共卫生,2006,22(3):363-365.

[3]宋秀玲,马文军,徐浩锋,等.连平县农村中小学生非致死性溺水认知和行为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8,29(10):900-902.

[4]张辉,王斌,罗时,等.湖北省大学生溺水高危行为调查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6,35(4):300-303.

[5]McCool.J.P,Moran.K,Ameratunga.S,et al.New Zealand beachgoers’swimming behaviors,swinmming abilities,and perception of drowning risk[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quatic Research and Education,2008,1:7-15.

[6]Morrongiello.B.A,Cusimano.M,Baton.B.A,etal.Development of the BACHIE questionnaire:Ameasure of children’sbehaviors,attitudes,cognitions,knowledge,and injury experiences[J].Accident Analysis and Prevention,2010,42:75-83.

[7]夏文.小学生水域安全教育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8]夏文,牟少华,王斌,等.小学生水域安全教育知信行模型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4,24(4):136-141.

[9]夏文,王斌,赵岚,等.不同教育模式对小学生水域安全知信行的影响[J].体育学刊,2013,20(2):76-81.

[10]夏文,王斌,张馨文,等.小学生水域安全知信行问卷编制及信效度检验[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2,22(12):3-9.

[11]Moran.K and Stanley.T.Parental perceptions of toddlerwater safety,swimming ability and swimming lesso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jury Control and Safety Promotion,2006,13(3):139-143.

[12]司法部,公安部,安全部,等.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第一版)[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3.

[13]Yin chaozhu,Xia Jiang,Hui Li,et al.Mortality among drowning rescuers in China,2013:a review of 225 rescue incidents from the press[J].BMC Public Health,2015,15(1):1-8.

[14]Petrass.L.A,Blitvich.J.D.Preventing adolescent drowning:Understanding water safety knowledge,attitudes and swimming ability:The effectofa shortwater safety intervention[J].Accident Analysis&Prevention,2014,70:188-195.

[15]庄明科,白海峰,谢晓非.驾驶人员风险驾驶行为分析及相关因素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4(3):475-482.

[16]Reason.J,Manstead.A,Stranling.S,et al.Errors and violations on the roads:A real distinction?[J].Ergonomics,1990,33(10-11):1315-1332.

[17]李静,于一丁.基于Haddon模型的政府灾害应急管理研究[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2):63-69.

[18]郭巧芝,徐浩锋,宋秀玲,等.农村中小学生非致死性溺水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10,21(2):200-203.

[19]谢海东.基于过度自信理论的公司购并行为分析[J].现代财经,2006,26(10):37-40.

[20]黄健柏,杨涛,朱学红.基于过度自信的相关研究及应用综述[J].预测,2007,26(3):1-7.

[21]王大伟,胡艺馨,时勘.先前情绪和过度自信对灾难事件后继风险决策的影响[J].心理科学,2014,37(2):383-387.

[22]Malmendier,U.,Tate.G.Whomakes acquisitions?CEO overconfidence and themarket’s reaction[J].Journal of Finance Economics,2008,89:20-43.

[23]吴梦,翁学东,孙铃,等.个体证券投资者自我效能感对赌徒谬误的影响[J].心理科学,2013,36(1):175-182.

[24]Cho.J and J.Lee.An integrated model of risk and risk-reducing strategies[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06,59:112-120.

[25]Morrongiello.B.A,Cusimano.M,Barton.B.K,et al.Development of the BACKIE questionnaire:A measure of children’s behaviors,attitudes,cognitions,knowledge,and injury experiences[J].Accident Analysis and Prevention,2010,42:75-83.

[26]Orapin.L,Jiraporn.K,Ratana.S.Drowning risk perceptions among rural guardians of Thailand:A community-based household survey[J].Journal of Child Health Care,2014,18(2):168-177.

[27]李华强,范春梅,贾建民,等.突发性灾害中的公众风险感知与应急管理——基于汶川地震的研究[J].管理世界,2009(6):52-60.

[28]Wojuciech.W,Marek.R.Risk management in swimming educ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of Aquatic Research and Education,2014(8):157-167.

[29]王斌,卜姝,罗时,等.游泳运动策略:青少年溺水风险管理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6,32(2):18-26.

[30]Spurrier M,Blaszczynski A,Rhodes P.Gambler risk perception:A mentalmodel and grounded theory analysis[J].Journal of Gambling Behavior,2015,31(3):887-906.

[31]程宏宇,王进,胡桂英.教练员领导行为与运动员竞赛焦虑:运动自信的中介效应和认知风格的调节效应[J].体育科学,2013(12):29-38.

[32]王斌,罗时,刘炼,等.体育彩民购彩意向与购彩金额的关系:购彩满意度的调节作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3,37(6):28-33.

[33]温忠麟,刘红云,侯杰泰.调节效应和中介效应分析[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34]温忠麟,张雷,侯杰泰.有中介的调节变量和有调节的中介变量[J].心理学报,2006,38:448-452.

[35]温忠麟,侯杰泰,Marsh.H.W.结构方程模型中调节效应的标准化估计[J].心理学报,2008,40:729-736.

[36]张潮,秦钊,韩晓伟.运动心理坚韧对排球运动员运动投入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效应[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6,35(3):53-58.

[37]Dearing.E,Hamilton.L.C.Contemporary advances and classic advice for analyzing mediating and moderating variables[J].Monographs of the Society for Research in Child Development,2006,71:88-104.

[38]唐国宪,赵少雄,杨烨.游泳意外溺水事故原因探析[J].邵阳学院学报,2007,4(4):115-118.

[39]郑素丽,章威,吴晓波.基于知识的动态能力:理论与实证[J].科学学研究,2010(3):405-411.

责任编辑:刘红霞

Effect of W ater Safety Skills on W ater High-Risk Practices for Adolescents:M oderated M ediating Effect

LUO Shi1,WANG Bin1,ZHANG Hui2,FANG Chaoyang1,BU Shu1,SHIKan3
(1.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Wuhan 430079,Hubei,China;2.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Hubei Inst.For M inorities,Enshi445000,Hubei,China;3.Department of Psychology,Renm i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872,China)

The study explored themechanism of perceived water safety skills in predicting water high-risk practices through amoderated mediation model centering on sw imm ing overconfidences.A total of 2840 Adolescents from five provinces completed a questionnaire survey.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1.Overconfidences played partialmediating effectbetween water safety skills and water high-risk practices.Water safety skillnotonly has a direct influence on water high-risk practices,but also promote water high-risk practices indirectly by increasing overconfidences.2.Water risk perceptionsmoderate this mediation effect.Risk perceptionsmoderate the second path of the mediation.W ith water risk perceptions increasing,the effect of water high-risk practices reduces.Therefore,the effect of water safety skills on adolescents’water high-risk practices hasmoderated mediating effect.These findings have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value to reducewater high-risk practices.

adolescents;water safety skills;sw imm ing overconfidences;water risk perceptions;water high-risk practices

G804.8

A

1004-0560(2017)01-0066-07

2016-10-25;

2016-11-2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4YJC890017);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3&ZD155);国家体育总局全民健身研究领域项目(2015B054);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2013092);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2015GA025);华中师范大学优秀学位论文培育计划资助项目(2015YBYB050)。

罗 时(1986—),男,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人力资源管理与体育心理学。

王 斌(1971—),男,教授,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运动心理学,E-mail:bwang@mail.ccnu.edu.cn。

猜你喜欢

水域过度问卷
过度情绪反应的背后
提升水域救援装备应用效能的思考
过度保护会剥夺幸福感
柳江水域疍民的历史往事
问卷大调查
过度教育易使孩子变笨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