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文物保护之我见

2017-05-10潘洁莹

神州民俗 2017年4期
关键词:保护意识开发利用

[摘 要]历史文物遗产,可分为移动和不可移动。由于经济发展,社会更新,生活改变,古建筑的消失比我们想象中要快,但从化广裕祠的修复成功,重放异彩的经验告诉我们:物质的经济发展虽势在必然,但与历史文物的保护并无矛盾,本文着重谈文物遗址的保护 。

[关键词] 文物遗产 保护意识 修旧如旧 开发利用

一、增强保护意识,落实保护措施是保护文化遗产的根本保证和当务之急

历史文化遗产,可分为移动和不可移动,本文着重谈文物遗址的保护。由于各级领导重视,经过几次文物普查,我市对境内的文物遗址已基本摸清了底细,到目前为止,全市共发现和登记有价值的文物单位3321处(含古村落14处,古建筑162处),其中有1处于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单位,有 1处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6处被列入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其余为我市文物保护单位。可喜的是通过文物普查,发现了地处吕田的狮象岩,经考古专家多次实地勘察论证,确认为新石器时代人类居住遗址,印证了从化是岭南人的发祥地之一,无疑使广州地区人类居住的历史延长了数千年这久。狮象岩后惨遭日寇劫难和当地人为损坏,洞中不少石钟乳、石笋被盗,奇观被毁。文化大革命“三线”建设。又曾在洞内设置油库,景观再三被破坏。改革开放初期山区发展经济,险被当作采石加工场,幸好吕田镇政府及时下禁令,否则整座石山荡然无存。与它一山之隔的马鞍山,也是座由石灰岩形成的石山,山形极似马鞍,山中岩洞奇观处处,素有从化的“七星岩”之称,后来成了采石场,而今已夷为平地,令人伤感,叹息。

值得庆贺的是我市太平钱岗广裕祠,这座宗祠始建于明朝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它和北京故宫同年兴建,距今600多年。祠堂至今先后经8次修缮,其中前5次在帝王朝时代维修,每次维修年代均清楚地刻记在祠堂的脊梁和碑记上,为全国祠堂维修史上所罕见。(最近一次维修记录,连同联合国授奖证书一并交由档案部门作永久保存)。正因为祠堂保护完好,修旧如旧,记录清楚,价值无期,所以于2003年荣获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亚太地区文物遗产保护杰出项目奖第一名,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我国我市的文物保护在世界文明史中增添了崭新的一页。

当地干部群众自觉维修、长期保护文化遗产的例子还有很多,尤其是对宗祠、古村落和名胜古迹等。在“文革”破“四旧”期间,不少地方对祖祠等古建筑中的壁画、浮雕、碑铭等重要物体进行破坏,当地有心人就知道偷偷地用泥巴、石灰浆或砖板等将其掩盖伪装,才免遭破坏失却而保存下来。被称为从化“小延安”的吕田塘基村,革命烈士巢德麟家的小楼,曾是当年我地下党经常活动的地方,也是中共从化县委成立的地方,由于当地群众自觉长期维修保护,加上后来县里拨款修缮才保存至今,而且办成小小革命文物馆,成为旅游景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地处吕田墟的“流溪尚义社学”是清代兴建的地方学堂,抗战期限间中共地下党曾在此兴办“从化县第二小学”。在此边办学培养当地民众弟子学文化边暗中培养革命进步人士和中共地下党员、革命骨干。解放后曾划拨被卫生院使用。有过一段时间,當时卫生院某些领导由于文物保护意识不强,试图将社学拆毁用作医院扩建之用,幸好给吕田镇政府及时察觉制止,并作了保护性的简易维修,才得已保存至今。

二、坚持修旧如旧,保留“原汁原味”是体现历史文物价值的重要依据

作为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需求为目的的传统建筑,由于建造年代和使用年代的差异和岁月变迁,导致服务对象的更替、使用模式的转变,外界条件的演化以及人们鉴赏取向的改变,使用者必然会根据现实需要和建筑寿命的客观规律,在传统建筑中不断加入新的时代信息和生活烙印,这就必然导致历史传统建筑风格、型制、形式和人文环境、建材、技术工艺等方面与现实要求拉开距离。

因此,在传统建筑修复工作中,不可避免地要陷入“旧”与“新”,“赏”与“用”,“意境”与“现实”的矛盾之中,为了提高和体现历史文物价值,恢复保留历史文物和传统建筑的本来面目就显得非常重要,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修旧如旧”。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及后人鉴赏到原来的建筑风格、建筑材料和技术工艺,“品尝”到古建筑的“原汁原味”,而达到参观学习教育享受之目的,也为今后研究中国古建筑的历史文化提供真实的原始资料,这正是历史文物价值之所在。此前我们发现一些古村落、古建筑,尤其是古祠、古墓在维修过程中,总是处理不好历史与现实的矛盾,只凭我们自己的主观猜想、主观意志进行鉴定、制定方案和施工,用的是水泥钢筋琉璃及陶瓷画等现代建材、现代工艺,表面看来美观实用,实则修旧如新不伦不类,让人啼笑皆非。例如,离广裕祠不远的太平屈洞村钟氏祠堂,无论是建造时间还是建筑规模,都比广裕祠要早要大,但为什么就没能获认可呢?原因除没有广裕祠那样清楚的维修记录外,主要是维修时用的都是新材料新工艺,未经专家鉴定与决策这两道关键环节就自作主张施工维修,使祠堂古建的历史文物价值大打折扣,如今再翻工重修,劳民伤财。广裕祠最近一次维修则绝然不同,他们首先争得从化市委政府的重视支持,由市里出面请来对古民居颇有研究和实践经验的华南理工大学陆元鼎教授等优秀的古建筑专家前往实地认真考察、鉴定。经反复研究论证后,才作决策和制定修缮方案。修复方案严格遵循《威尼斯宪章》和《奈良文书》原则,严格分析和遵从文物的各个属性切实保留文化遗址中材料与实体、形式与设计、传统与技艺、功能与用途、周围环境与文脉等各方面的真实属性。对用料、工艺、施工方法、工作流程等也都作了严密、科学的研究论证后才允许施工操作。在修复过程中还派出专家亲临现场指挥监督,发现难题及时研究解决,务求恢复原貌、“延年益寿”。经过多次维修的广裕祠,确实保留了明、清以来不同时代的特色,被誉称传统建筑的“活标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评委对广裕祠获奖的评审意见指出:“广裕祠的修复是一个地方遗产保护的杰出范例”,“陆氏祠堂不仅成为钱岗村历史活的记录,同时也可捕捉到中国从宋代直到今天绵延的历史进程。”走进广裕祠,使人仿佛游历了数百年的沧桑,区区600多平方米的古建筑,却折射出如此灿烂的中华文化和时代信息,着实让人叹为观止,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大奖的确是实至名归。endprint

或许有人在经济大潮中哀叹,古建筑的消失可能比我们想象中要快,但广裕祠修复成功,重放异彩的经验却告诉我们:物质的经济发展势在必然,但与历史文物的保护并无矛盾,历史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时代进步,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决不能以牺牲历史文物为代价,也不可使我们走出很多年的路或者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后才回头感到后悔。

三、适度开发利用,资源利益共享是保护文化遗产的最终目的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文化生活享受的迫切需求,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步伐也随之加快。据我们入村走访调查,发现农民最喜欢和最具人气的地方是村中的祠堂,据说过去如此,看看现在也是如此。这是中国传统、民间风俗和农村习惯所致,充分体现了祠堂文化的魅力和重要性。地方政府也认识到这一点,所以早几年市政府就下决心,由政府主导,村民捐资,社会赞助等办法,筹集资金对宗祠修复利用,兴办文化室。市政府对修复行动积极主动的项目实行资金补贴。到目前为止全市共划拨资金 数百万元,修复宗祠 73 间,其中利用祠堂兴办文化室 73 间。如今,这些祠堂已成为当地村民的文化娱乐中心、科学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阵地,文化室内设有图书、台椅、棋类等文娱体育设施,有条件的还设有电脑室,供村民上网、学习交流农业种养科技及进行农产品销售交易等,深受群众欢迎和喜爱。村民婚宴、寿宴都喜欢在祠堂进行,新郎新娘在此拜天地,拜祖宗,婚礼隆重热烈。这一做法不仅使宗祠这一古文化遗产受到有效保护,而且得到合理、适度开发利用,资源共享、两全其美。象广裕祠自从修复获奖后,几乎每天都有游客前往观光学习或取经,几年来就先后接待海内外游客近十万人次。广裕祠由村民、政府和学者三结合,走出了一条文物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成功之道,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文物普查显示,从化拥有保存较好的古村落数百个,其中保存完好又具有珍贵价值的14个,尤以太平钱岗古村落、钟楼古村落,城郊街的殷家庄古村落和江埔街的大江埔古村落最為突出。钱岗古村落始建于宋代,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比从化建县还早200多年,村内有大小不一的泥砖瓦房一千多间。“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在一片茂密的荔枝林和一泓碧水的环绕之中,钱岗古村简直就象一幅迷人的历史画卷,给人启迪,给人睱想。可悲的是农舍多成危房,不少已经坍塌,四周荒草繁盛,显得荒凉,古村衰老加速。可喜的是古村中没有就地拆旧建新的高楼,近日已有海源公司投资重修开发成旅游景点,好让游客尽享岭南古村文化的风采。

吕田狮象岩,是一座近两平方公里全由石灰岩构成的天然岩洞,山里溶洞奇观处处,石笋、石钟乳琳琅滿目,传说是“神仙洞府”素有从化“七星岩”、“小马坝”之美称。抗战前曾有外地著名坤士在此开办过旅游业,山洞内配有庙祝,设有神坛,香火鼎盛,还刻有无数名联言诗画,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兴旺一时。民国时期,广东名人梁培基也曾游过此地,并在岩洞石壁上留下“特凿石级,以记游踪”几个大字。后因日寇入侵,遭受劫难而歇业。象这样的名胜古迹,如果能重新开发利用,恢复昔日的辉煌,既保护了几千年的人类遗址,人文景观,又能供人们参观游览,又可获取经济效益,解决部分遗址保护的经费,一举两得,乃不失为一个双重发展的项目。

参考文献: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2.11.19发布;

〔2〕从化市文物管理编撰委员会.从化市文物志.岭南美术出版社,2002(06);

〔3〕从化市地方志编篡委员会.从化市志.广东人民出版社,2010(07);

〔4〕从化区文物普查汇编编篡委员会.广州市不可移动文物遗产普查汇编-从化区卷.2015(09)。

作者简介:潘洁莹(1978--),女,大学本科,助理馆员,研究方向:文物的保管和展览的讲解技巧。现任广州市从化区博物馆文物保管部主任。endprint

猜你喜欢

保护意识开发利用
大学生对陌生人的信任感与自我保护意识*
浅谈如何提高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审计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审计成果利用探析
天台县忍冬科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及开发利用
云南食用花卉开发利用浅析
档案的开发利用在供电公司全面管理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