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型中的高师院校通识选修课程应实现综合化

2017-05-10万爱莲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师院高师师范

万爱莲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 武汉 430205)

转型中的高师院校通识选修课程应实现综合化

万爱莲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 武汉 430205)

高师院校走综合化发展之路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自身提高的内在诉求。通过对转型中的E师院通识选修课程的调查分析,发现其与该校走综合化道路的战略目标不太相符。课程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和载体,转型中的高师院校要真正实现综合化发展的目标,其通识选修课程不仅在理念上要跟进,而且其结构、师资都必须综合化,并要设置能实现通识选修课程综合化的管理机构。

高师院校;通识选修课程;综合化

自1999年我国“鼓励综合性高等学校和非师范类高等学校参与培养、培训中小学教师,探索在有条件的综合性高等学校中试办师范学院”以来,中国开放型的教师教育体系逐渐形成。由于生存、发展的需要和自身提高的内在诉求,许多高师院校开始转型走综合化发展之路。他们开办非师范专业,淡化“师范”与“非师范”专业的界限,逐步向综合性大学发展。从全国范围看,大多数师范院校的非师范专业的发展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了师范专业,非师范专业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取得了明显的发展,师范院校综合化己经取得了明显成效。”[1]

E师院也不例外。E师院是一个有着80多年教师教育历史的高校,近几年该校的本科招生专业目录中,只有不到40%是师范专业,其建成具有教师教育特色的综合性大学的目标是很明显的。那么,转型中的E师院是否在实现这一战略目标?课程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和载体,通过对该校通识选修课程的调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些许问题,以期为转型中的高师院校提供一点参考与建议。

一、E师院通识选修课程概况

通识教育一般指本科课程中的宽度,关注作为一个“有教养的人”所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为专业学习提供一个广阔的背景。[2]从课程设置来看,我国高校各专业的课程设置一般分为四大类,即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通识教育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通识选修课程在这种分类方法中对应于公共选修课。[3]

E师院通识选修课分为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教育、文体艺术四大系列,各系列分别开设若干课程。具体情况参见以下表格。

二、E师院通识选修课程调查结果分析

(一)通识选修课程开设比例失衡,综合性不足

从表1我们可以看到,该校通识选修课程开课比例失衡。近三年半该校每一学期开课最多的是经管学院,最多的一学期(2011-2012上学期)是22门次,而有的院系则是0,一门也未开。究其深层原因是2009年1月,一高职学院整体并入该校,其教师和工作人员绝大部分都并入到E师院经管学院,使该院教师相对较多。其最直接影响就是该校通识选修课程开设比例失衡。E师院人文社科系列课程每学期有很大比重是经管方面的,2011-2012上学期该系列课程占到人文系列类开课的69%,占整个开设课程的30%,鲜见中国传统文化、哲学类方面的课程,通识选修课程综合化明显不足。而且开设的课程中,分科课程多,跨学科课程少;理论性课程多,操作实践类课程少。这显然与通识教育的初衷是不相符的,也与该校综合化的战略目标是不相匹配的,“因师设课”比较明显。

表1 E师院2010-2014年通识选修课程开课类别情况一览表

表2 E师院通识选修课各院系正副教授开课情况一览表

表3 E师院通识选修课周一至周五晚、周六开课情况一览表

另外,与此对比明显的是该校教育系列类课程每学期所占比例最少,有一学期(2012-2013上学期)甚至只有9门课供选。而该校是要求本专科生无论什么专业都要选修2学分的教育系列类课程,师范性表现不足,也未凸显该校的“教师教育特色”。

(二) 通识选修课程师资力量失衡,综合性不强

从表2可以看到,E师院开课的教授,每学期固定的就是外国语学院、化生学院的2位教授,其他为数不多的几位教授是有时开课,有时不开课。每学期副教授开课比例最多不超过34%(2011-2012上学期),而每学期经管学院和体育系的副教授就占其一大半,最多一学期占到副教授总数的76%(2010-2011上学期),最少的一学期也占到了47%(2013-2014上学期)。可见,该校通识选修课程的师资力量失衡,没有调动全校教授、副教授开通识选修课的积极性,致使开出来的课程专业性比较强,而综合性较弱。

(三) 通识选修课程时间安排不很合理,难以实现课程的综合化

从表3可以看到,E师院每学期公选课程安排在晚上9-10节和周六的比例基本上是逐学期在下降,但截至2013-2014上学期,比例还达34%,在其他各学期都接近50%。看课表上的安排,有的教师如果只开一门选修两个班级,也要占用两个晚上的时间或周六的半天。如果开设两门课四个班级,就得四个晚上或周六一整天,致使教师开课积极性不高。即使在2013年5月,该校出台政策鼓励教师积极申报通识选修课,并将其纳入各院(系)教学管理绩效考核,也没有多少教师申请开课。

三、E师院通识选修课程实现综合化的路径

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E师院在战略上是要转型走综合化发展之路,但其实在战术上还没有紧紧跟上。这就像我们开车,头脑中想着要转弯了,但实际上却没有行动。因此,要使改革步伐跟上改革思路,E师院的通识选修课程设置必须实现综合化。

(一)实现通识选修课程理念向综合化的转变

几乎没有例外的,中外的大学教育都以“全人(total person)”教育为愿景。[4]中国高校通识选修课程的初衷同样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勇于探索、创新的人。E师院通识选修课程的设置与培养目标有偏差,缺乏的正是对这样的教育理念与认识。在实践过程中,如果教师和学生一旦形成“通识选修课程就是跨学科的课程”的错误印象,就会使得教师按自身专业设课,学生随便选择一门跨学科课应付完事。同时,E师院通识选修课程时间的安排,也易让师生产生“选修课没有专业课重要”的思想。台湾通识教育学会名誉理事长黄俊杰教授认为通识教育在于“回归人本身”,经由“深化”了的课程,而唤醒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使教育的功效从功利主义转而回归并落实到受教育者自身的生命,创造受教育者的德性福祉。[5]57-60因此,E师院应在全校开展通识教育理念宣传活动,把通识教育理念烙印于每一位教师与学生心中。让教师和学生都知道通识选修课程的综合化绝不仅仅是几门课程或学科的简单结合、交叉那样简单,而应是基于人类对整个世界的重新认识,对科学技术、人与社会、环境及其相互作用的再思考才设置的课程,这样整个学校的通识选修课综合化的水平才能有实质性的提高。

(二)实现通识选修课程结构的综合化

师范性,是高师院校的本质属性,综合化是高师院校的必由之路。转型中的高师院校如何避免其通识选修课师范性不足,综合化不明显的尴尬,体现其教师教育特色的综合化大学之质,可在通识选修课程结构的综合化方面做文章。

很多高师院校在走综合化道路的过程中,“不是借用综合学科的优势来加强师范专业,而是抽调师范专业的教师去充实其他新建学科,将有限的教育经费、教育资源优先用于发展非师范专业,从而弱化了师范院校的特色与优势”[6]。因为,转型中的高师院校一般文理各科已经都有,缺少的只是应用性学科、新兴学科与交叉学科。因此,E师院在设置通识选修课时,应强化自己80多年教师教育的特色与优势,多开设与时俱进的综合性教师教育类课程,服务基础教育。如可开设联系物理、生物和化学的综合理科选修课程,既可满足新课改综合课对学生的要求,又能不断夯实自身综合化发展的根基,从而确保自身在引领地方基础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处于优势。

同时,转型中的高师院校大多处于经济不发达地区, 获得优质外部资源的竞争力远不能与地处中心城市或经济发达地区的综合性大学相比。因此,这些学校在设置通识选修课时,应密切结合自身条件,结合学校所处地方经济、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与走向,有针对性的开设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多样化的、综合性强的通识选修课程。在设计课程时应关注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动手实践为主,而不能以理论教学为主;寓人文教育于科学教育之中,实现学科之间的整合,形成知识的“整体观”,以实现课程的综合性,而不是“因师设课”,课程杂乱的堆积。如可开设统合政治、经济、社会的综合课程,或开设融合科学、技术、社会的综合化课程等,并在综合课程中选出一两门作为核心课程,要求学生必修,以确保学生对人类文明、知识有一个总体的把握。“美国各大学,通识教育实施成绩卓越者,均有全校性核心课程之规划”[5]149。

(三)建设具有综合素养的通识选修课师资队伍

转型中的高师院校走综合化道路,兴办“非师范”专业,本身就“底气不足”。底子薄,基础差,起步晚,再由于学校名气、地缘、待遇等方面的因素,很难吸引优秀人才落户。因此,E师院应将建设能满足学校特色化、综合化发展的综合型师资队伍作为首要任务。第一,积极鼓励和要求不同院系教授、副教授合作,结合前沿,开设交叉型通识选修课;第二,学校可鼓励本校中青年教师到国外国内大学、公司或企业跨专业进修、学习,扩宽视野,增强教师开综合课程能力;第三,教师自身也应从思想、态度、行为等方面积极转变,努力创设出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学校发展定位、促进学生发展的综合化通识选修课程;最后,学校也应创造条件,积极引进一批交叉学科、新兴学科的领军人物,使学校能稳步走上综合化兴校之路。

(四)设置能实现通识选修课程综合化的管理机构

E师院通识选修课程的安排、实施与管理,基本上是由教务处负责。由于教务处负责全校的教学计划与实施,一是精力有限,二是只是简单的把各个院系开设的课程累计统整起来,没有专门去设计、建构学校综合化发展的通识选修课程。“美国大学推动通识教育均设立专责单位负责课程之规划及考核等业务。”[5]146因此,E师院可在教务处下设立一个通识选修课程办公室,或单独设立一个与教务处平级的通识课程管理机构,专职负责全校通识课程的设计及评估等,为不断改进通识教育课程努力,从而确保学校通识选修课在本质和形式上都实现综合化。

课程是实现学校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转型中的高师院校要实现战略目标的转变,课程一定要随之调整。各高师院校通识选修课程的设置应实现综合化,这既是时代对高师院校的要求,也是高师院校自我提升的内在诉求。

[1] 张斌贤.论高等师范院校转型[J].教育研究,2007,(5):24.

[2] 李曼丽.今日美国大学的道德和公民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2004,(3):100.

[3] 万爱莲.两所高校通识选修课相关政策对比研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9):80.

[4] 熊思东,等.通识教育与大学:中国的探索[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14.

[5]黄俊杰.全球化时代的大学通识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6] 顾明远.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反思[J].教师教育研究,2006,(11).

责任编辑:彭雷生

General Education Elective Course of Transforming Normal Universities Should be Comprehensive

WAN Ai-lian

(School of Educational Science, Hubei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Wuhan 430205, China)

Taking the road of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for normal universities is not only the requirement of the times, but also the inner appeal of self-promotion.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general education selective courses in E Normal University, we found it is inconsistent with the strategic objectives of E Normal University. Curriculum is the main channel to accomplish the goal of education. To achieve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goals for the transforming normal universities, the selective courses should follow up the idea and structure, and teachers should be comprehensive and set up related administration.

normal university; general education selective courses; comprehensive

2017-02-08

湖北省教育厅2016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6Y202);湖北教师教育中心开放基金一般项目(jsjy2016007)

万爱莲(1976-),女,湖北新洲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师教育、高等教育管理。

G642.3

A

1674-344X(2017)3-0094-04

猜你喜欢

师院高师师范
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哈尔滨新区师范附属小学校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品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作品
师院学人
商丘师院教授风采
精彩兴师院
献给玉溪师院的歌
对高师钢琴教学模式创新问题的思考
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