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职业指导工作,提高中职生就业质量
2017-05-10曹凤忍
曹凤忍
摘 要:本文主要借助自己在招生就业部门工作的实际经历,针对目前学生就业中的问题,提出从职业指导课程设置的系统化、教学渗透、学生顶岗实习等诸多方面有效推进职业指导工作,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就业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职业指导 中职生 问题 措施 就业质量
职业指导不但是为了求职者就业,更侧重于就业稳定、职业的可持续发展性、转岗升迁等与企业、行业发展息息相关的内容。在高就业率,低就业质量的今天,中等职业学校从就业指导过渡到职业指导将是中职学校就业工作的必然趋势。
一、职业指导工作面临的问题
1.中职生职业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大部分将直接走向职场,而现状是企业大多对刚毕业的学生不是很满意,因为学生自我意识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换时间较长、主人翁意识淡薄、流动性大、稳定性不高。因此,职业素养方面薄弱成为影响学生顺利就业的瓶颈之一。职业学校是向企业输送员工的重要基地,必须将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作为重要的工作来抓。
2.就业、择业过程中,忽视职业发展
多数学生往往是工作时间不长,还没有度过实习期,新鲜感就过去了,总觉得自己干的活最多,挣得钱却很少。由于没有职业目标,对自己职业生涯没有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所以不去想自己在这学到了什么,在哪些方面得到了锻炼,对以后职业目标的实现有没有帮助。盲目跳槽,有时一年跳1—2次槽,工作3年了还在拿实习期工资,这种情况往往会给学校带来不利影响,致使學校毕业生就业稳定率不高。
3.中职生年龄小,文化基础薄弱
中职生年龄大多处于17—20岁的年龄阶段,这种年龄段的学生思想还未成熟,责任意识淡薄,受外界因素影响波动较大。同时,现在重学历教育的现实也导致了中职学生入学门槛的降低,致使学生质量层次不齐,生源文化素质大幅下降。与现在的高科技时代背景相比,中职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相对较薄弱,工作后升迁困难,有时会一直处于初级工状态,很难上一个台阶。最终导致工资福利不到位,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跟不上。
4.缺少劳动经历,吃苦耐劳意识淡薄
2016年,利用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授课机会,分别对正定和赵县两个教学点共150名农民学员进行调查,调查农村家庭教育中,有没有意识让孩子跟随家长做些力所能及的农业生产劳动或者是家务劳动。调查显示,70%左右青少年学生缺乏劳动经验,家长反映孩子们大多没有时间参与家庭劳动,多数孩子小学毕业后就开始住校,而在学校里亲手劳动的机会又比较少。由此可见,这种以学校为主的培养方式,淡化了学生劳动习惯的培养。致使中职生很难顺利就业,有的就是暂时就业了,往往经受不住艰苦劳动的考验,而放弃工作或跳槽
5.对就业形势的认识不足
中职生中约有70~80%的学生来自农村,就业观念滞后,认为拥有中专学历就可以从事一份体面的工作,可以留在大城市,另一方面,中职生年龄偏小,还没有接触社会,只是靠报纸、书刊和道听途说等间接方式了解社会。因此,中专毕业生在就业前,往往比较容易出现目标不明确、依赖思想过重、不太务实等情况。
二、有效推进职业指导工作的措施
1.职业指导工作要全程化
一个人职业素养的形成不是短时期就可以达到目标的,所以职业指导工作要从入学到就业纵向开展,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去认识,逐步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念。
(1)重视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一年级阶段,学生刚刚步入学校的大门,对即将学习的专业、以及专业与职业的关系一无所知,对于就业与自身的关系更是一片茫然。这个阶段的职业指导工作主要是陶冶职业意识,增强趣味性,让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
①开设职业指导方面的课程。如《职业生涯规划》、《创业、创新教育》等,这些和职业指导有关的课程从入学就要开设,并作为一年级重点课程来抓,以培养学生职业意识,为了增加趣味性,可以阶段性开展职业指导课知识竞赛活动,促进职业意识的养成。
②要经常性的组织学生参观企业。通过观察和老师讲解对企业形成初步的认识,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和体验,对专业所对应的职业群有初步的了解,激发学习积极性,明确今后的学习目的和方向。
③加强专兼职结合的职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职业指导不能只靠就业指导部门,可吸纳任课教师、班主任协助作职业指导工作,把学生分组,每个教师带十几名学生,负责指导学生身心健康,常和学生做友谊联络,并辅助学生解决其学业上、家庭上、职业上的种种困难问题。在联络中要观察学生的性格、特长、爱好、理想等,鼓励学生尽早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并努力付之于行动中。
(2)职业意识强化,职业道德行为养成
二年级,学生已经进入专业课的学习阶段,这个阶段要通过各种授课方式如:参观企业、现场感受人才招聘现场、邀请企业人士及优秀毕业生做专题演讲座谈,使学生了解企业、了解企业文化,明白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员工,职业人应该具备什么知识和能力。同时结合学校的德育工作、社会实践活动,要求学生付之于行动。
(3)形成正确就业观,做好就业准备
三年级学生即将走出校门,通过前两年的渗透和指导,学生已经认清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个人意愿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这个阶段的就业指导工作要通过讲座、就业前咨询及个别谈话等方式,完成下列指导工作:
①使学生了解就业政策和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先就业、后择业、再立业”的就业观念,树立就业信心,主动去适应社会,调整期望值,转变角色,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正确作出就业选择。②帮助学生了解有关就业程序,做好就业前的准备工作,掌握应聘、应试沟通技巧,注意就业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接受创新与创业的思想理念等。③为毕业生多渠道收集、整理、筛选就业信息,每一次企业招聘前,都要指导学生了解具体的企业信息、企业文化、注意事项等,在应聘学生中做小范围的动员和就业前指导,帮助学生成功就业。④为毕业生提供个性化的咨询辅导。
(4)就业后的跟踪指导
学生就业后在企业还要经过试用阶段,这段时间是一个从学生向社会人转变的关键期,也是学生的心理波动期,容易出现离岗离职的情况,导致就业稳定率降低。在这个阶段,学校要派出就业指导老师对学生通过网络电话及亲临学生工作单位进行巡回跟踪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工作和生活上的实际问题,以及心理出现的波动;帮助学生和企业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提高就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力争做到“扶上马送一程”。
2.职业指导工作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
中职课程大多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不论哪门课程都有意识地围绕职业指导工作去开展。例如基础课的《职业道德》课,可以针对现在用人单位对员工的要求,以及成功人士具备的自身素质来讲;专业课教师要重点指出教材中与就业、创业关系密切的知识点;如涉农专业的《蔬菜生产技术》课中的育苗、配方施肥、种子农药化肥的使用和购买、植物病虫害诊断等这些内容都渗透着学生就业、创业的机会,教师讲到和创业、就业有关的知识点后,除教会学生应有的理论和技能外,还要结合实际给学生传授每一个就业、创业点内容所涉及的目前市场效益,就业岗位的需求,在行业中的位置,生产中存在问题、市场需求情况等。如学生从事这方面工作,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和素质等。让职业指导工作在多学科中的横向发展,帮助学生树立职业方向。
3.重视职业指导在顶岗实习中的作用
顶岗实习期间,可选派专业课教师为指导教师或聘请实习单位技术骨干、能工巧匠为兼职指导教师,要求指导教师每周至少1—2天和学生同吃、同住、同工作,除辅助学生解决生活工作中的问题外,还要引领学生与企业的技术部门进行交融学习,一方面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促使学生圆满完成实习计划,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并达到预定的质量要求;另一方面也增强专业课教师的实践能力。作为学校一定要重视顶岗实习期的指导工作。让学生稳得住,且能快速接触企业的技术核心问题,顶岗实习制度不要只停留在文字上,学校要做到实处、把好事办好。
4.建立職业指导服务网络,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对于中等职业学校来说,仅凭自身的就业指导机构远不能满足日益膨胀的市场需求。同时,企业或用人单位在招聘季节,来回奔波于各学校之间,也加大了招聘费用。建立一个沟通学校、学生和企业之间的网络平台,及时宣传国家政策,发布就业实时资讯、传递就业信息、分析就业趋向等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就业指导服务体系,解决当前学生、用人单位信息交互问题,满足人才供需问题。但一定要加强网络信息可信度的建设,对用人单位情况,学校要进行必要的参观、考察并筛选,以免学生上当受骗。
5.依托毕业生回访确定职业指导方向
对毕业生回访相当于做市场调查,具体内容包括学生对当前工作的适应程度,对学校教学、管理、专业设置、课程结构及内容的看法,学校毕业生参加工作后的优势和困惑,企业对员工的要求,薪酬等。这些信息不仅会影响在校生对自己的定位,还将对学校的教学、管理等产生直接影响。
学校对毕业生要认真回访,每届毕业生回访3年,每年至少一次,并填写回访记录,通过对回访记录的总结、分析、研究,指出学校目前存在问题及优势,以此推动学校的专业设计、学生管理及教学工作等的开展,充分发挥职业指导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