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语义可视化突破“词语含义”考题

2017-05-10沈飞

课外语文·下 2017年3期
关键词:高考语文可视化思维

【摘要】语义指向法能穿透表层意义,发掘出词语深层的含义和隐性含义;通过可视化的方法,将凌乱的、隐性的、模糊思维显性化,从而捕捉学生思维的错误点,矫正其思维的方向性和精准度。培养学生用语义指向的立体化思维方式,提升其学习力,从而有效地突破高考“词语词义”类题目,包括文言实词类考题。

【关键词】语义指向;思维;可视化;词语含义;高考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高考现代文“含义”类题型,看似简单,却是让考生最不知所措的题目,历年的得分率都较低。主要原因是学生的思维路径不清楚。那么,如何培养思维的明确性,方法就是教会学生运用“语义指向法”,实际教学中,让隐性思维变成显性思维,让学生的思维可视化,从而更好地检点矫正学生思维的精密度。

一、什么是语义指向?

语义指向分析法源于语用层面的动态语法分析理论,通过对句中成分之间的语义指向關系来解构语言的多层次结构,从而解构语言的语法结构。语义指向法是语法分析的一个重要手段。

语义指向是指句中成分的语义不是线性,既可以是向后指,又可以向前指,也可以双向指。如“我在桌子上涂颜料”中“桌子上”既向后指“涂颜料”,也向前指“我”——可以理解为“我在涂颜料,我在桌子上”“我把颜料涂在桌子上”。

二、“语义指向教学法”的本质是什么?

《考试说明》“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词语含义”是指具体语境中的意义;“文中”既可指内部语境,也可指向外部分语境。

这是高考常见的题型,许多考生遇到这种题型,有的凭经验答题,有的不知所措。老师们指导这类题,无非是“语境法”“修辞法”“指代法”,具体方法就是到语境中“找”;教学模式基本上就是题海战术。

这种高耗低效的教学长期存在于各地的高考教学中,让许多学生费时费力而最终的收效却寥寥。如何高效地实施教学,让学生在极短的时间突破“词语的含义”题型呢?在近几年的高考教学中,我探索出了一种非常有效的突破方法:用语义可视化来突破“词语含义”考题。

可视化语文把学生有限的精力从低效能的“机械重复”中解放出来,使学生掌握高效记忆、高效阅读、思维导图、解题模型等高效能的学习方法,不但可以减轻课业负担,还能在学习过程循序渐进地提高思维能力。

语义可视化教学法的实质是:抛弃以“知识传授”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代之以“思维训练”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高效教学模式强调思维训练,因此其课堂必然是以“激活思考—引导思考—碰撞思考—享受思考”为主线,让隐性的思维变得可视可感,其核心是持续提升学生的“学力”;其操作路径是语文学习的可视化思维。

三、语义法突破“词语含义”考题的方法与路径

(一)定位句中“词语”及其语义指向

第一步,定位主题。教学中要训练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的来源途径非常简单,就是题目,审清楚题目,问题就定位了。这类考题中“词语”,就是确定要解决的主题。因为,词语是“文中”的,所以必须考虑这个词语的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

(1)内部语境:是指文本的前言后语所构成的交流的一个整体语言场。

第二步,是确定其内部语境的语义指向,确定词语的上位概念之关键词。然后确定语义方向:前指?后指?双向指?近指?远指?例如:

再如浙江考题《在山阴道上》,“好久以来,‘故乡就在吸引着我”,句中“故乡”一词的含义是什么?

第一步定位“故乡”为问题,第二步确定关键词“住所”,内部语境语义指向“山阴道上”——近指,鲁迅的家(鲁迅的故乡);远指,“今天我决定要去瞻仰磨剑的圣地”(作者向往的精神家园)。

(2)外部语境:是指文体具象以外的传统文化所蕴含的语言交流场。

第三步,“文中的词语”除了内部语境的语义指向外,还可能指向外部语境的哪里?

如2014江西考题《饮一口汨罗江》,结合文意,概括“汨罗江”的两种主要含义?一是确指那条江,实指屈原的葬身之处;二是虚指,具体是:①忧国忧民者的精神寄托;②忧国忧民者苦难的象征。

(二)提取“词语”的语义指向的关键词

思维可视化,就是要将看不见的混沌散乱的思维,用图呈现出来。思维导图的核心是关键词。关键词对于我们的知识管理、思路整合方面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如何围绕主题来确定关键词呢?第一步就是将与主题相关的上位、下位概念进行筛选,确定一个有利于思维展开的概念作为第一级关键词,然后再确定第二级第三级关键词。几个层次的关键词,总体趋向是由大到小,由抽象到具体,关键词的层级就是思维由抽象到具体的思维路径;所有的关键词都是概念,都是名词。

因高考现代文篇幅都太长,我们选个短的文言来例说思维导图关键词提取的方法。

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不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

“齐威王之时喜隐”的“隐”含义是什么呢?

“齐威王之时喜隐”的“隐”的意思,不仅仅是指语言的“隐晦曲折”之“谜语”“隐语”,还包括各种各样的“隐”的技术,语义更可能指向人物性格。同时,齐威“喜隐”还指向他的治国方略。

思维导学的主题(问题)是“隐”;第二级关键词是“词性”;第三级关键词“名词、动词”;第三级关键词是“语义指向”(事物、动作)。作为主题同一级的关键词还可以是“反义词”(不隐)。

明确:这几个次级关键词的都是名词;由主题到最下级的关键词,是个线性的由大到小、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每个次级关键词都上位关键词的真子集。

(三)确定“词语”的修辞和语境色彩

第四步,因为词语是处于“文中”,语义极具临时性,所以,必须确定其在文中的修辞和语境色彩。

修辞,若是比喻,找其本体;若是双关,找其两个相关的意义;若是隐语,找其弦外之音;若是象征,找其抽象义……色彩,文学文本中感情色彩,确定其感情色彩,是为了准确地解答“词语的含义”。例如北京高考题《给书虫当夫人》: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在本文里的特定含义。

①连电视对面的沙发上也常常堆满了书,于是吾家有电而无视久矣。

②“东西”已经被我变乱了,他找不到,便自嘲道:“看来我这是‘意识先于存在。”

③“书虫”是我母亲送给我先生的雅号,他敬受不辞。

从修辞角度看,“有电而无视”属拆字,也可说是粘连,“东西”是双关,另处无明显修辞。从感情色彩角度,分析感情色彩一定要有整体感,还要从作者的角度,不能从读者或其他人的角度。如“书虫”,从母亲的角度是嘲笑,从丈夫的角度是中性的,但从作者的角度却是褒义的。这几个词语的思维导学图如下:

(四)规范“词语”答案

最后一步,是答案的规范化。其基本思路是:运用了什么手法(修辞),意思是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如《一日的春光》“我给一位远方的朋友写信,曾说我要尽量的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这里的“吞咽”的含义是什么?

“吞咽”的含義:运用了通感(或夸张)的修辞手法,意思为“尽情的享受”;表达了在寒冬中对春天强烈的期盼之情。

综上所述,语义可视化教学法,就是借助思维导图来展示学生思维的过程,经过反复训练和校正其思维的混乱点,培养其思维的精准度和深刻度,从而提升学力。解决“词语含义”类题型,只是可一个小小的示例。因为考虑到杂志社排版的方便,本文删除了许多思维导图,有点小遗憾的。

参考文献

[1]王红旗.论语义指向分析产生的原因[J].山东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1).

[2]刘濯源.思维导图高效学习模板[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0.

[3]李莹.魏晋南北朝“嫠妇”赋研究[J].语文学刊,2009(12).

[4]刘濯源.思维可视化:减负增效的新支点[J],中小学管理,2014(6).

作者简介:沈飞,1977年生,浙江杭州人,本科,中学一级,语文教学方向。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高考语文可视化思维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基于Power BI的油田注水运行动态分析与可视化展示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探索
高考语文快速辨析病句的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