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出假话泥潭?唤醒写作真情

2017-05-10唐进乐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假话真情引导

唐进乐

摘 要:当作文变成了“谋求分数的敲门砖”时,作文教学住往带有较强功利色彩。学生作文注定无法抒发真情,只能炮制出没有创意的仿制品。学生作文所表现出来的种种问题,折射出来的是作文教育的理念和教学上出现了某些偏差。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走出“假大空”泥潭,回归写作本真。

关键词:作文 假话 引导 真情 创新

作为语文高考的半壁江山,高考作文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近期,学生作文假话连篇,说真话反而拿不到高分,继续引发人们热议。确实,为了应付考试,学生在写作时绞尽脑汁搜刮素材,存在假、大、空的现象,这种现象甚至还有扩大之势,让人们深感忧虑。作文“假大空”,是灵性的缺席与创意的贫瘠。“我手写我心”的个体经验性描摹,让位给了离奇情景的虚构;合理的想象,也被僵化的“照葫芦画瓢”所取代。在许多高考作文里,真情实感极度贫乏,而矫揉造作、路数呆板,却成了典型性特征。深感压抑的学生心中也满是委屈,不少考生也在网上大倒苦水:写作文时从不敢直抒胸臆,也不敢文思飘逸,因为那样虽会让自己的性情得到真正的释放,却会使作文卷面的分数大打折扣。在蹒跚中前行,在小心翼翼中探路,生怕自己妙手偶得的狂言或不甘平庸的妙语,令判卷老师大跌眼镜。在痛斥“假大空”现象时,也应该冷静的分析原因。既不能听之任之,也无须如临大敌。

学生作文中的假话,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虚构故事。这些故事有些是荒诞的,虽然想象丰富,但看不出究竟根植于什么样的现实土壤。有的发挥电视或书本上的故事,作文时凭着一点模糊的印象和临场随意发挥,信手写出来,没有什么寓意或主题。有的任意演绎爱情故事,表达他们对爱情的理解、渴望和憧憬。其二,抒情的虚假。有的学生在作文中抒发的是与自己的生活关系不大或不该有的情感,如愤世嫉俗、怀疑一切的偏激态度,尝遍世态炎凉的貌似深沉和冷漠,看破红尘、超然物外的故作消极或洒脱。这些情感不是源于自己的生活,自己的親身体验,抒发起来就给人以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生硬虚假的感觉。存在这种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一、社会原因,信息时代,媒体多,信息量大,真实的少,虚拟的多,很多孩子因此失去了用童心观察事物、用作文表达心声的灵性和能力。二、老师原因,忽视方法,引导不到位,作文教育的模式化、政治化、非生活化。三、学生原因,年龄、阅历、生活都决定他们遇事懒于动脑,情绪化,依赖性强,事非耳闻目睹,情不发于心,无真情实感可言。作文“假大空”,无疑与学生真性情的干枯关联甚密。个性受压抑,真实情感自然难以纾解。那么,如何让学生能“我手写我口,我口写我心”呢?

作文本来就应该是个性化的产物,它是作者宣泄情感、释放心灵、外化思想、展示艺术美的结晶,要让学生写出“真我”,就要解放学生的心灵。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都有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要创设好情境,引导他们倾吐心声。

一、引导他们从原生态生活中选择自己的精彩故事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生活故事,这些事,不是预设的,而是自然产生的,唯其自然,才最真实。如果仔细检视十几年的人生路程,肯定有让自己难以忘怀的事情,这些事,写出来,就是生活的本真。

二、引导他们重视情感的积蓄,“缘情而造文”

如果你对生活的态度是平平淡淡、冷冷冰冰,自然难写出饱含激情的文章。文章不是生活的简单记录,有生活积累,还得有情感积累,如果内心没有郁闷,却装着多情,那只能靠铺锦列绣来眩惑世俗。庄子说“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会写文章的人,内心往往隐藏着强烈的创作欲望。文章不是无情物,感情是一切写作活动的动因。作文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传情达意。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机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可以说,情感是作文的灵魂。可以设想,一个人如果没有高尚的情怀,怎么能写出崇高的作文?一个人为虚情假意所充斥,又怎么能写出真挚动人的作文?如果没有亲情,没有友情,没有爱他人爱社会之情,又怎能写出情真意切激情四射的作文呢?

三、鼓励学生创新

自由、创新,是作文作为一种独立“精神创造”活动与生俱来的天性!学生作文“假大空”表现在程式化、模块化严重,模仿痕迹明显。“假大空”的文风,掏空了学生的想象力与率真品性,造成套话假话的泛滥。 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要摒弃清规戒律,鼓励学生放开心灵,放开笔墨。一篇好的文章,总有一些新颖独到的东西,给读者一点新鲜的内容和见解,让读者品出一些不寻常,不同流俗的韵味来。 巴尔扎克有一句名言:“第一个用花形容女人的是天才,第二个是庸才,第三个是蠢材。”可见,不步人后尘,作文才有生命力。要使文章体现创新意识,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尝试。

1.选材新鲜

古人云:“文章合为时而著。”要尽量选取生活中新鲜活泼、充满时代气息的题材,或是作者自身体验、观察、发现的,或是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事件、现象等。如:低碳生活、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公平教育等。这些材料,要力求“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材料新鲜是吸引读者眼球的一大招数。读者往往会置身于新材料的环境中不能自拔,非得看个究竟,使读者产生“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念头,一根无形的情感之线就会时时牵着读者那颗刨根问底的心。

2.见解新颖

有些题目很容易写出似曾相识的老面孔或老腔调,特别要注意不能沿袭别人或自己走过的路,要另辟蹊径,搜寻富有创意的材料和观点,写出富有个性特征的文章来。 写旧时代农民形象的作品很多,但在《阿Q正传》中,阿Q的“精神胜利法”却是鲁迅独特见解的表现,这也正是此作品能产生永久艺术魅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3.构思新巧

常言道:“文有法而无定法”。有了法,灵活运用,方可进入无定法的境界。同样的素材,由于构思新巧,常能使写作进入一片新天地。 写记叙文,就贵在一个“曲”字,曲径通幽,尺水兴波。写议论文,就贵在一个“缜密”。写散文,就贵在一个“自然”,散文如果写得做作,不真实,就没了感染力 。小说构思最讲究的就是要“巧妙”,出人意料,情理之中。

学生其实是有灵性的,只要教师善于引导,就能让学生走出“假大空”的泥潭,走出“模式化”的套子,让学生的作文重新感情丰富、思维灵变、语言丰润,让学生作文重现孩子灵气!

猜你喜欢

假话真情引导
假话在狂欢
我用真情守护你
以心换心见真情
假话种种
真情扶贫见实效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
关注48个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