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互联网,打造e+教育
2017-05-10马书丽
马书丽
在当今这个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下,探索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学习方式变革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能把e+教育做实做精,相信教育的共赢将超过任何基于互联网的产业。而这,将是能够改变教育基因的一次革命,将是影响孩子一生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次革命。作为一名学校的教学管理者,近年来笔者一直在思考如何将学校已有教育教学经验与互联网教育无缝对接,打造e+课堂,并努力付诸于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收效。
一、课题研究,带动e+课堂的开发
校班子认真思考、充分讨论、精心设计,确立了立足互联网时代、促进学校课程发展的“十三.五”校本课题:《互联网环境下经典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每位一线的任课老师,围绕课题选择所任学科中最感兴趣、最有经验、最具梳理价值的课型,精心思考后确定要研究的小课题。小课题确定以后,引领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经验、形成策略、随时梳理成案例、论文。做好课题行动研究过程材料的积累。生成在课题引领下的“e+教育”的一系列教育教学成果。
整个课题研究,结合学校经典教育的开展,推动教育教学的变革。
二、深度研修,提升师生的整体素养
开展有实效的团队研修和集体备课、磨课、研课活动。带动全校教师树立互联网思维,变革传统教学理念,优化教学结构,不断创新教学与学习模式。让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分层教学、个别教学等教学形式在课堂中真正得到落实教师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引领学生在学习中进行深层次的信息加工,让学生在对话和互动中建构和转化知识,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真实问题,从而实现有效的知识迁移和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网络环境下掌握学科的核心知识,理解学习过程,把握学科核心思想与方法,形成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成为随时随地能学习会学习的优秀学习者。
三、找准路径,让e+成为工作新常态
1.夯实e+校本研修
电教主任和和培训部都坚持组织各项培训,提升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老师教育教学实践做好技术理论支撑。
研修组的研修内容地位:在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主题研讨等系列研修中,以电子备课形式,设计教学思路、生成教学资源、创新学习模式。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能更好的学。随时随地能学习、会学习。
2.生成e+课堂
在常规教学中,重点通过主题式教学设计,面向真实问题重组教学内容,采用主动的、探究式的、理解性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培养学生应对复杂情境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打造精彩的e+生本课堂,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鼓励教师在备课中触发自身的教学灵性,从而引领孩子们,在课堂学习实践中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空间,启迪他们的灵性。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习惯和能力。引导学生能在网络环境下自主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和综合学习能力。
3.关注实践性课堂
引领广大教师树立学科问题生活化、情景化、社会化的意识,对于一些可以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验证的教学内容,教师要绝对放手,“开放性、创造性”的备课。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到如何关注学生的学。保证“体现实践性特点,让堂课充满活力”,让每个学生在亲自动手操作,积极参与探究实践、社会实践、生活实践的活动中,知识得以丰富,能力得到培养,逐渐成为乐探究、会学习的阳光少年。有效利用学校的各个实践性功能室,并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组织学生在各个科室学习、体验、交流。
4. 完善学校微信公众平台
学校的微信公众平台已经成分利用。通过功能强大的学校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给学生、家长、教师提供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学习空间、提升空间,展示学校互联网环境下的各项教育教学成果,通过这个开放的窗口,对学校办学做宣传,赢得更好的社会口碑,促进学校良性发展
四、完善管理,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
1.充实完善校园信息化硬件设施
学校拥有完备的互联网教育教学系统。常规工作充分利用各个办公室的电脑设备,通过飞鸽系统以及学校QQ群,微信群,把老师的各种教学资源达成共享。各个教学班的一体机,老师们在逐步强化功能的開发和利用,让其成为常规教学的必需品。
2.开展电子书包研发
电子书包,为老师和学生提供了一种高效的教与学的教育模式。电子书包里面可以存放电子课本,轻便。实现师生都有独立的个人空间、保存所有学习过程数据。课堂教学数据能够自动上传智慧教学平台保存,方便统计查询复习。有很多优势!学校充分发挥学校信息技术中心的作用,研发或采购电子书包,以保证学生学习的需求。
3.充分利用好公共资源平台
使用好省市两级信息化办公、培训、师生互动平台,发挥平台的优势和作用为学校所用。
五、取得的工作成效
首先,本校目前已经是长春市级数字校园示范学校,校园互联网功能相对强大,建有“信息化未来学习中心”能够为学生开展更有效的学习,生成智慧精彩课堂提供有效的支撑。
第二,全校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能够利用计算机进行电子备课;熟练使用班级教师的“一体机”设备;能够利用网络检索、下载和使用各种数字教育教学资源;很多中青年学科骨干教师能够设计、开发微课程资源等。
第三,具备开放、灵活、多功能、丰富资源支持的学习空间,每个班级配备的“一体机”设备,支持教师讲授、小组讨论、探究学习等多元化的学习方式;能够有效地支撑老师们能够根据课堂需要随时变换教学方式。老师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在信息技术平台职称下的有效、优质、高效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经验。
第四,两个ipad实验班已经初见成效,老师在课堂上开展“深度学习”、“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实践探索。适时适度地利用教师端和学生端的交互功能,体现生本、学本、个性化的课堂;生成大容量、大数据的教学,达成课堂的提质、增效。
第五,全校三空间两平台已经建立并开展应用:“三空间”——学生、教师、班级空间;“两个平台”——长春市基础教育资源云平台、吉林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老师们通过空间以及平台的功能来实现教育教学的多元化学习、反馈、交流形式。
放眼实验小学的未来发展,在信息技术、互联网的支撑下,在e+教育的探索和实践中,校园形态和教学形态必将呈现一个前所未有的变革。老师和孩子们定将收获满满,在各个方面实现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