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初中生物教学中课堂导入的方法

2017-05-10尹启香

南北桥 2017年8期
关键词:导入法课堂导入初中生物

尹启香

【摘 要】初中课堂教学是有多个环节共同组成的一个整体,而“课堂导入”是整个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也是重要环节。当前的初中生物教学中,课堂导入的形式有很多种,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进行灵活的安排,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迪,使学生更为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关键词】初中生物 课堂导入 导入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8.167

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一堂好课的开头是十分重要的,生物教学也是如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首要任务就是,用三到五分钟的时间,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学生迅速从课堂外的松懈状态切换过来,快速地进入到课堂教学状态之中,绷紧神经、集中注意力,随时等待着教师进行知识的传授。因此,教师要精心的对课堂导入进行设计,用精彩的导入一下子将学生的目光吸引过来,这对整堂课来说是极为重要的。本文就对初中课堂导入的几种方法进行简单的介绍。

一、漫画导入法

學习兴趣是整个学习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个因素,也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把握的首要因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对生物学习产生了兴趣,才能让学生有对生物进行持续学习的动机,从而在内部给予学生一种潜在的驱动力,驱使学生去对生物进行不断的探索、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激起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生物的内在乐趣,使学生在生物学习中乐在其中,才是教师需要进行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生物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同时,教师还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年龄时期的学生对事物认知能力和水平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其能够从生物学习中获得的乐趣也有所不同。

就初一阶段的学生而言,其刚从小学毕业,初初进入到中学进行学习,心理特征尚且停留在少儿时期,对新鲜的事物表现出极强的好奇心,且生性活泼好动,思维方式还没有从形象思维的模式中走出来。在此阶段的学生,对一些较为抽象生物概念不太感冒,只对具体、直接的新鲜事物有较为浓烈的兴趣。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充分的运用学生对具体形象的事物感兴趣的特点,采用一些巧妙的教学手段,将知识进行合理的转化,把生物课本中原本比较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化、形象化,然后再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这样就容易被学生所理解了,也能轻松的引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了。

在对学生进行“种子的萌发”这一小节内容的教学时,直接将种子的萌发过程告诉学生,学生是不太容易理解的,甚至还会感觉到这部分知识是枯燥乏味的。这时,教师不妨换一个方法来将知识予以呈现,用漫画的形式来将一颗小小的种子拟人化,让种子在漫画中以自述的形式向学生们接受自己萌发的整个过程,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被吸引过来了,从而提起了对该部分知识进行学习的兴趣。这个时候教师再进行进一步的诱导,让学生在看完漫画后,来扮演这漫画中的种子,来对自己的萌发过程进行介绍,这样一种新奇的教学方式能够在瞬间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相应的学习活动之中。然后教师再向学生提出相关的问题,种子的萌发条件是什么?

二、实验导入法

生物学科的基础就是实验,初中生物课本中涉及了大量的实验。就当前的生物教学而言,实验和观察是两种最为有效的学习方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年龄尚小,因此教学的内容安排均比较浅显,主要侧重与一些关于生命现象的基础知识,这就使得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时候,使用观察与实验就能很好的对新课进行导入。教师在对课堂进行导入时,由于方法选择为观察与实验,因此教学的手段比较直观,不光让学生感到十分生动,还让学生觉得方法极为具体,也这是这种生动且具体的教学方法,能成功的将学生对生物现象的观察兴趣进行迁移,从而让学生对生物理论学习也产生一定的兴趣,这样就做到了直观感受向抽象思维能力的递进。同时,也正是这种直观到抽象的思维跃迁,使得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到了一定程度的培养,且分析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从而使学生的科学素质得到了显著的提升。通过大量的初中生物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只要合理的对学生的好奇心进行利用,就能通过精心设计的实验来对新课进行导入,这样才能在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被激发出来,促使学生的学习态度变得更为主动积极。

三、诗歌导入法

在初中生物课堂的导入中,语言的运用也是极为重要的,学生只要运用好了课堂导入的导语,就能对顺利地将学生导入到课堂教学之中。而在课堂教学开始前,使用大量的优美语言,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导入方式。教师通过对语言的驾驭,在课堂导入的过程中引用一段古诗,也是可以很好的导出将要进行教学的内容的,而且多采用一些学生熟悉的古诗,能够从古诗脱口而出的那一刻起,就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起来,让学生的思维能够跟着教师转。

例如,教师在对“被子植物的一生”这一章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对古诗进行大量的运用,以古诗来对生物课堂教学进行合理的导入。在教师进行这一章的教学前,教师先在黑板上写下了这样的诗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样学生能够一下子就把注意力放到了这句诗上面,这个时候教师再告诉学生,这个诗写的是野草的生长规律,是野草一生的故事,而我们今天要讲的是“被子植物的一生”,被子植物有一岁一枯荣的,也有数载一枯荣的,学生的好奇心就被勾起来了,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学生就能保持注意的高度集中,等待教师进行相关的知识讲授。

又如,在进入到该章的第一小节“种子的萌发”的教学时,教师吟出了诗句:“春种一粒粟,秋成万颗子。”这样一下子就将本次课堂教学的主题进行了点明,瞬间就将课堂教学的气氛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让学生在这课堂上活跃了起来,也使得学生产生了对该部分知识学习的兴趣,并将本堂课堂的教学重点突显了出来。

初中生物课堂导入可以说是一门艺术,它自始至终的贯穿了整个生物课堂教学,自然的引出了随后的教学内容。虽然一次成功的课堂导入仅有短短的三五分钟,却拥有无比巨大的能力,能够启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情趣,引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情感,诱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因此,生物教师必须把握好课堂导入的具体设计,让课堂导入具有较强的可行性,且具备一定的知识深度,同时教师要把握好课堂导入的具体实施细节,从而完成课堂导入对学生进行必要引导的使命。

“施教之功,贵在诱导,妙在转化,要在开窍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一场成功的课堂引导,是一堂课的良好开端,可以激起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兴趣,可以促使学生对即将进行学习的内容进行思考,可以让学生带着疑惑去对知识进行探索,可以将学生引入到生物知识的海洋徜徉。

猜你喜欢

导入法课堂导入初中生物
浅析导入法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谈中职数学课堂导入的技巧
英语课堂教学导入方法初探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