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农村失独家庭养老问题研究

2017-05-10李琳

青年时代 2017年11期
关键词:案主社会工作者养老

李琳

摘 要:随着人口老龄化逐渐加快,养老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失独家庭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在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下,衍生了很多独生子女家庭,当唯一的孩子死亡之后,父母的养老问题就成了一大难题,尤其在农村,本身经济发展水平有限,制度体系还不够完善,精神生活较匮乏,信息渠道不畅通,养老问题就显得尤为严重。本文将通过解析生态系统理论,来分析农村失独家庭养老问题产生的原因及社会工作介入策略。

关键词:生态系统理论农村失独家庭养老

一、引言

古语有云:“积谷防饥,养儿防老。”现在农村地区,家庭养老成为主要的养老方式,特别是农村家庭大都以务农为生,没有医疗和养老保险,也缺少养老院,加之农村老人观念较为保守,老了更愿意留在家里,不会选择去养老院生活。因此,子女就成了他们步入老年后的物质和情感寄托。但上世纪80年代国家颁布了计划生育政策,一个家庭只能要一个孩子,那就意味着,一旦这个孩子遭遇不幸离开人世,对父母来说将是毁灭性打击。这时候,很多问题就会突显出来,例如;有没有能力再要一个孩子、将来生病住院谁来照顾、怎么弥补精神打击、人际交往面临问题等。

二、目前我国农村失独家庭的现状

(一)失独家庭的定义及数量

学者王泽宁对于失独家庭是这样界定的:(1)1933 年1 月1日以后出生;(2)女方年满49 周岁;(3)只生育一个子女或合法收养一个子女;(4)现无存活子女。[1]据人口学专家、《大国空巢》作者易富贤根据人口普查数据推断:中国现有的2.18亿独生子女,会有1009万人在或将在25岁之前离世。这意味着不用太久之后的中国,将有1000万家庭成为失独家庭。

(二)中国失独家庭现状

我认为当前我国农村失独家庭的养老问题主要还是集中在经济、社会交往、心理层面。从经济方面分析:青壮年劳动力在一个家庭中是至关重要的,他们的父母面临退休,经济收入下降,或者在农村家庭,父母年迈已干不动农活,这种情况下,家庭的负担就会落在子女身上,如果唯一的孩子死亡,那这个家庭物质生活质量可能就会下降;在社会交往方面,由于很多农村地区思想观念较为传统,失独家庭在他们看来似乎是“上辈子造了孽”或者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很多失去孩子的父母都不愿意接触外面的人,与外界隔绝,他们在社会交往上就会出现问题;心理层面,“白发人送黑发人”,子女离世给他们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创伤,人生失去精神支柱、失去生活的意义。

三、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农村失独家庭养老问题成因

(一)生态系统理论概述

系统理论开创者是bertalanffy,他认为研究者不应只是用物理的方法做研究,也要考虑人和整个世界之间的联系,应去把握研究对象的层级特征,用广泛的视角去考虑问题。布朗分布伦纳提到,个体出于一个环境和几个环境的嵌套之中,每一个系统都与其他系统交互作用,影响着个体发展的方方面面。生态系统理论就是把人放在他所处的系统中去考虑,强调人与环境之间的联系。

(二)从生态系统理论看农村失独家庭养老问题成因

布朗芬布伦纳在其理论模型中将人生活于其中并与之相互作用的不断变化的环境称为行为系统。他主要是对儿童进行研究,列出了儿童外围的几层系统(如下图所示),该系统分为4 个层次: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外层系统和宏观系统。我们将利用布朗分布伦纳的系统结构图,来分析并探讨农村失独家庭养老问题产生的原因:

1.微观层面:家庭结构失衡

首先,核心家庭,即一对父母和一个孩子这样的家庭是一个稳定的结构,孩子是维系婚姻的关键,一旦独生子女死亡,父母难以很快将这种情感依附转移到配偶身上,这会导致他们难以从丧子的悲痛情感中走出来,从而对日后夫妻关系产生影响。其次,家庭系统和其他系统类似,会对其他家庭成员有角色期待,以满足家庭和社会的需求,若一方在丧子之后选择消极避世、逃避家庭责任,则会使另一方无法获得这种满足,以至于双方关系会僵化、已破碎。

2.中观层面:人际交往受阻

中观层面涉及到失独家庭的社会交往方方面面。思想上,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特别是在农村,很多人有“上梁不正下梁歪”的思想。这种观念使得很多失独父母会选择远离周围环境,拒绝与外界交流。在行为方面,父母凭借孩子,会扩大自身的交际网络,因为要满足孩子们的需要,通过会与学校、医院、社区等建立联系,形成较为持久的互动,在互动的过程中,他们扮演者各自的角色,一旦唯一的孩子离世,他们这些角色也会消失。综上,失独家庭的人际交往会受到阻碍,社交圈子在慢慢缩小,所导致的后果就是,他们会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与社会的交集越来越少,逐步远离社会。

3.外层层面:社会政策及服务不完善

“家庭養老”一直是我国的主要养老模式,一旦唯一的孩子去世,失独老人就会面临无人照料的困境,与此同时,社会养老服务政策和相关基础设施又不够健全,在现阶段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失独家庭养老保障并没有形成专项制度。新农保、新农保、五保供养等制度的实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失独老人的生活困境,但缺乏针对性。此外,在现有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实施过程中,由于监管体系的不健全、管理机构的不完善,致使社保资金的发放存在很大的问题,包括农村失独老人在内的受保障群体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根本的保障[2]。

另外,当前国家出台的制度较为单一、模糊,在实施的过程中缺少灵活性,政策与政策之间的联结不够,导致实施效果欠佳,这些都是失独家庭养老成为问题的原因。

4.宏观层面:传统意识形态的影响

宏观方面,就涉及到整个大环境的意识形态和文化、亚文化的层面。就失独家庭而言,首先是受到传统观念的制约,很多父母有这种“养儿防老”的思想,辛辛苦苦把子女拉扯大,为了自己老了能有人照顾,失去独生子女之后,很多老人精神上会陷入崩溃、抑郁,不想说话,害怕别人谈到子女的话题,害怕别人的闲言碎语,因此选择逃避社会等,这会使得他们的精神问题加重,看不到生活的希望。

四、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农村失独家庭养老问题的社会工作介入

(一)生态系统影响模式概述

美国威斯康星—怀特沃特大学社会工作系教授查尔斯·扎斯特罗提出了有关社会工作的生态系统影响模式,他认为社会生态系统影响模式反映了各种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及相互影响。专业社会工作者的工作不仅要与案主、而且是要与许多同案主相关的其他大系统一道解决案主的问题。更确切地说,系统影响模式强调,社会工作者必须代表他们的案主,经常与现行的机构和组织协同工作,其目标常常是去改变或改进服务的提供和资源的分配方式。这是一套生态系统理论指导下的社会工作介入模式,下面将此模式为指导简要叙述失独家庭社会工作介入的具体策略。

(二)社会生态系统影响模式指导下农村失独家庭社会工作介入

1.引入专业社工

我们知道,物质帮助对于失独家庭都是暂时的慰藉,真正能帮助他们走出来的只有他们自己,而社会工作者的理念是“助人自助”,是通过专业的工作方法和技巧帮助他们走出阴霾、重获自信,而不仅仅是给予他们物质支持,社会工作者能够通过心理辅导,比如个案治疗、小组工作等鼓励失独父母发泄情绪、勇敢的面对今后的人生,激发起他们对未来生活的热情。从这方面讲,社会工作者的作用是尤为重要的,政府应该重视社会工作的职业发展,给予他们工作和晋升空间,让更多的学社会工作专业的人能够参与到社会服务中来,帮助社会上的弱势群体解决他们的复杂问题,维护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2.恢复案主自身功能

案主自身是问题的核心,社会工作介入后,重点要放在帮助案主建立正确的认知、实现案主自身增能的方向上,本着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相信案主有能力依靠自己解决问题,重新站起来,社会工作者可通过对失独父母一对一的个案辅导帮助案主疏泄情绪、觉察自身的非理性认知,从而引导案主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学会调节自身的情绪,发展出更多的可能。

3.强化组织系统支持网络

社会工作介入的过程中,要注重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比如发动志愿者对失独家庭开展入户帮扶,在生活上给予他们物质照料,精神上给予他们心灵的慰藉;比如可以组织大家自发捐款,为经济困难的失独家庭提供资金赞助;还有,社会工作者也可以联系相关的儿童服务机构,对于那些物质相对宽裕、有领养意愿的老人,可以帮助他们联系领养一个一个孤儿,然后定期对老人的领养情况进行回访等等。

4.增强社会服务功能

在社会服务方面,社会工作者可通过建言献策等方式,倡导政府开办专门面向失独家庭的养老机构,把具有相同经历的老年人组织到一起尽心照顾,这样也可打消老人的顾虑,相对愿意去到福利机构接受照料;在社区里,可组织有能力、行动较方便的失独老人参加红色旅游,走出家门到外面的环境下散散心,放松心情,让他们逐渐明白,除了子女,他们的人生还有很多意义,还能做什么事情,从而重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

5.引导正确的价值观念

社会工作者还可以通过发放宣传册、开办讲座等形式,让更多的人知道目前社会上还有很多问题,有很多有需要的人期待着我们去理解、信任和帮助的。我们应让自己挣脱传统不良观念的束缚,以一种积极理解的态度对待身边的人和事。

五、小结

失独家庭之所以会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是因为在这样的家庭背后会突顯出很多复杂的社会现象,我们在思考的时候不能仅仅想到“只是一个家庭失去了孩子而已”,问题没有那么简单,我们要想到,为什么这个家庭失去了孩子之后会面临重创、整个家庭为什么会因此而垮掉,这跟我国传统的“养儿防老”的思想、当前的社会保障政策、社会工作专业发展不成熟等等都是密切相关的。我们应该以系统的眼光看待问题,而不仅是着眼于一个人,要联系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大的历史背景去考量。需要社会工作者、政府、福利机构、社区等都相关系统通力合作,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持久而有效的帮扶。

参考文献:

[1]王泽宁,王琼雯.关于失独家庭法律援助机制的思考.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4.

[2]赵晓晗,赵鹏程.农村失独老人养老问题研究[J].华北水力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6,第32卷第3期.

猜你喜欢

案主社会工作者养老
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与组织认同对职业流动影响的研究——基于对广州市社会工作者的调查
论我国人口促进社会工作者核心能力的培育
养生不是养老
个案:发挥“家一校一社”联动作用实现全方位的关注与支援
浅析实施案主自决的困境及其对策
重掌生活主导权
——认知行为治疗介入精神障碍康复案例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社会服务机构中社会工作者激励因素研究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
养老之要在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