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批注式指导策略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2017-05-10吕保奇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阅读应用

吕保奇

[摘要]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之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利于学生在考问题时获得知识,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就目前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形式来看,存在着较多问题,如教师注重教学基础知识,忽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广泛阅读文章却难以理解其中的主旨与含义,阅读水平提不上去。为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本文特对批注式指导策略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研究。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 阅读 批注式 应用

前言

批注式指导策略应用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是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学生在现有的生活感知下理解文章,使用简洁的文字对文章进行注解,学生以此阅读方式与文章及其作者进行对话,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与记忆,领悟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批注主要包括旁批、总批、夹批、眉批等形式,批注式阅读具有促进学生自主互动性的特点,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文章进行批注,发挥主观能动性,形成自身独特的理解,并在开展阅读活动的过程中加强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互相启发,进一步加深对文章内涵的感悟,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一、批注式指导策略应用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必要性

1.促进学生在阅读教学活动中的自主互动性

目前较多高中语文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不注重文章的开放性,学生对文章的理解集中标准化,无自我与创新的见解,这主要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这样的局限性下,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保证,只能被动的接受教师单方面的灌输,对文章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如词句、段落的分析等。在语文阅读中运用批注的方式,能有效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章之间的互动,通过深层次的交流,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内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由于学生对文章的的理解不够深入,对知识的储备较少,写作时无丰富的素材可以运用,对写作水平有一定的影响。使用批注的方式阅读文章,集中学生的阅读注意力,在进行批注的同时可以将优美的句子与阅读感想记录下来,逐渐累积知识素材,形成语感,有利于写作时更清晰地表达文章主旨,提高写作水平。

3.有利于提高高中语文的教学效率

教师通过将学生的阅读范围从课堂拓展到课外,将批注式指导策略从课堂教学的运用扩展到课后阅读,将课内学习方式与知识迁移与课外,不仅巩固了课内所学知识,还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散与开阔,激发了学习的兴趣,使得教学双收益,教学效率在无形中得以提升。

二、批注式指導策略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示范指导,引领学生自主批注

教师可通过一篇文章将自己的批注体会、理念展示于学生,让学生对文章进行自主批注,形成自己的感悟与见解,教师以此为依据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如向学生讲解《雨巷》这篇文章时,教师利用横线或波浪线的形式将描绘“雨巷”与“丁香”的句子批注出来,并投影于黑板,向学生介绍自己的批注理念、技巧,然后指导学生进行另外文章的自主批注,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对文章的精彩句子、写作特色、内容结构等方面进行自由批注,教师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从学生的自主批注中发现亮点与问题,指导学生完善其批注思维与技巧。

2.加强沟通与交流性的批注

由于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不相同,对一篇文章的批注结果与感想也不尽相同,教师应为学生建立一个交流平台,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批注,取长补短,相互促进,提高阅读质量。例如教学《荷塘月色》一课中,教师要求学生对文章的段落与语句进行评点、批注,让学生发表对描写荷塘景物进行批注的地方,概括景物的特征,并相互讨论作者为什么对荷塘的景色进行着重描写,是否只是想躲避烦恼,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互相交流见解,使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加深对作者思想情感的了解,完善各自思考的不足之处,更好地理解与掌握课文,发挥多重效果。

3.开展课后批注阅读活动

批注指导策略不仅可以应用于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还应拓展到课外乃至全校园中,营造一个良好的批注阅读氛围,使批注理念深入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学以致用。例如,可通过挑选爱好与批注阅读技能强的学生组建“批注阅读爱好小组”或“批注阅读协会”等,利用多种批注阅读活动教授批注理念与技巧,使学生在课堂内外共同学习,互相促进。

总结语

批注式阅读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水平行之有效的方式,教师应引导、鼓励学生自主互动阅读,在课堂内外学习批注式阅读,互相交流、互相促进,学以致用,从而提升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教学阅读应用
关于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解析与研究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