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寄宿制不是法宝,家庭教育不可缺少

2017-05-10黄翔

关键词:寄宿制学校家庭教育

黄翔

[摘要]在寄宿制学校急剧发展的新形势下,“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已逐渐成为寄宿制学校力不从心的宣言。现有家庭教育责任的转移已经使教育责任的应有平衡遭到严重破坏,教育的整体效益也在这种失衡中减退或消除,寄宿制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处在这一问题的旋涡中心,正在忙乱中接受考验。

[关键词]寄宿制学校 家庭教育 责任转移

当前,激烈的社会竞争和精细的社会化分工导致作为社会基本细胞的家庭的种种功能不断萎缩,家庭成员中家长的社会角色功能得到强化,家长角色功能逐渐弱化。越来越多的家长因工作和社会压力,精力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而社会对个人素质的高要求,必定要求孩子受到更好的优质教育。在这种情况下,寄宿制学校教育便成为社会化大分工历史背景下迅速扩张的一种教育形式。寄宿制学校在保证学习时间,培养独立自主精神,促进人际交往和发展孩子自控能力方面有着不言自明的优势,但它试图将本应该由家庭、社会、学校三者分担的教育责任全面消化,这在教育实践中已暴露出种种弊端。就当前而言,学校教育用简单化管理直接取代部分教育职能是不可避免的,但在寄宿制学校大包大揽的教育形式下,家庭教育职能出现明显的转移和缺位,学校只能从管理要“效益”。这种教育责任过重或过轻的极端分化,已经使教育责任的应有平衡遭到破坏,教育的整体效益也在这种失衡中减退或消除,寄宿制学校正在忙乱中接受考验。

家庭教育的責任转移,是指学生家长把本应由家庭承担的教育子女的责任转移到学校和教师身上的现象。出现这一现象,不能说家长不重视孩子教育,实际上,家长也表示乐意在孩子教育上花钱。问题是不少家长在支出教育经费时把家庭教育责任也转移了出去。在寄宿制学校就读的孩子家长身上,这种教育责任的转移尤为明显和彻底。家长们普遍认为,孩子生活和学习都在学校这个封闭的环境中,自觉脱离了与社会、家庭的接触,学校应该全权负责孩子方方面面的问题。造成这种认识的原因,一方面是学校本身从不说“不行”的“自信”形象让家长很“放心”;另一方面是家长们普遍感到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庭教育力不从心,加之精力有限,只能寄希望于学校。这样,家庭教育责任的转移乃至缺位就自然的发生了。

家庭教育的责任转移必然造成社会对学校教育过度期待和过度依赖,这种过度依赖可从事物的一体两面来看:一方面是对学校的依赖。“所谓学校依赖,就是社会、家庭将学生发展、培养的重任完全交付给学校,认为学校足可以挑起这一重任,以为学校能培养身心既善且美的全面发展的完人。的确,学校是应该值得信赖的,学校也正因其应该值得信赖而不断突显出自身的价值,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其价值得以不断提升。然而,信赖不是依赖,特别是目前我们大多数学校还没有足够的条件来承载外界给予的重负。学校的作用虽然很大但并非无限,学校并非在任何时空内、任何条件下都能发挥积极影响。正是人们由对学校的过于信赖而导致对学校的过分依赖,以致于总自觉或不自觉地赋予学校本身不切实际的期望和要求,甚至不能容忍学校本可谅解的缺陷。为应对家长和社会对学校的过于依赖的“学校批评”,多数寄宿制学校都会通过给学生购买各类保险来规避人生安全和意外经济风险。但作为一所学校,社会道德风险又如何规避呢?

另一方面是对教师的依赖。家长把孩子交给教师就意味着把孩子发展与进步的责任完全交给了教师。对寄宿制而言,教育空间和时间的限定是家长转移家庭教育责任的一个很好的借口。从学习到生活,从身体到心理,一切都是教师的责任,教师成了无所不包的人。当家长把家庭教育的责任完全转移给教师时,就意味着教师必须肩负起教育、培养、监管、服务“一条龙”职责,寄宿制学校教师实际上承担了对学生全部的教养和监护责任,直接造成了教师社会责任的被动扩展,从而给教师增加了超负荷的工作压力和精神负担。这种并非来自理论或法律界定的教师职责扩大化,使教师承担了不该也无法承担的重任。还应指出的是,超出教师职业职责的社会责任,并不仅仅意味着更多的精力投入,更包含较多在教师执行这些责任时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或行为过失及由此引发的法律责任、道德责任和其他社会责任,给教师造成的心理压力或思想负担更不难想象。而今“误人子弟”一词对寄宿制学校教师而言绝不仅仅是指责你对学生学业知识性的误导,它已经包含了对未成年人所有成长问题的负重。这种负重让学校和老师都难以承受。

在寄宿制办学形式中,相对于对学校的影响而言,家庭教育的责任转移给教师带来的冲击或负面影响尤其应引起重视,因为教师要直接面对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的压力,因家庭教育责任转移而引发的教师社会责任被动扩展所造成的教师身心受到前所未有的重压已经是不争的现实。更让人忧心的是,人们对学校、教师的过分依赖使得人们只习惯于注意学校和教师问题,而忽视学校问题的背后极有可能也是社会问题,而且往往正是这类问题阻滞了教育的发展与改进。这样一来,不仅有碍于学生的教育与培养,而且导致教育责任的失衡而妨碍着教育整体功能的正常发挥。

不容否认,在“科教兴国”的大背景下,寄宿制学校和教师社会责任的功能性扩展带给学校和教师的影响及其所引起的变化,既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从积极方面看,这种社会责任的功能性扩展体现出“学习型社会”的特点,对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维护社会的稳定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问题是就目前看来这种扩展是被动的。笔者以为受我国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制约和影响,在寄宿制办学模式中,未成年学生家庭教育责任向学校和教师转移的“现实”将长期客观地存在,因家庭教育的责任转移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或问题也将越来越凸显。希望寄宿制学校快速扩张的形势下,大家能对其有一些冷静地思考,特别是相关的家长们。

猜你喜欢

寄宿制学校家庭教育
寄宿制学校软硬件资源改善对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影响
对高三体育教学的几点反思
农村小学寄宿制学校班主任工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之我见
论犹太人的金钱观教育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寄宿制学校的班级管理更需要“以人为本”的心灵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