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论关照下英汉新闻翻译的归化与异化
2017-05-10赵珊
赵珊
摘 要:为更好地实现英语国家与中国进行信息传递、文化交流、互通有无的目的,借助英汉新闻翻译这一重要路径,结合数则新闻报道实例,以目的论为理论依据,探究新闻翻译过程中归化策略及异化策略的运用,尝试对英汉新闻进行有目的的归化和异化翻译,以期达到更精准的翻译效果。
关键词:目的论;新闻翻译;归化策略;异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6)10-0116-03
新闻报道是读者了解最新信息及文化动态的重要手段,它用最迅速、精确的文字向公众提供新闻资讯。通讯技术的发展、各国间联系的加强、公众全球观念与国际意识的增强等因素对信息全球化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信息全球化则要求各国间达到新闻资讯的顺畅传递,并被新闻读者所理解。
英语是国际通用语言,因而英语新闻便成为新闻读者关注国际信息与文化动态和各国进行信息传播和沟通的媒介。无论对中国民众还是以英语为母语的读者而言,通过对新闻的英汉翻译而达到信息传播和文化交际的目的变得尤为重要。
一、目的论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现代化通讯技术的广泛运用,不同语种之间的交流沟通变得越来越频繁,也促成了翻译实践活动及翻译理论的跨越式发展。翻译家们不再仅仅追求译作与原作的对等,而是倾向于更多地从译语读者的要求出发,“根据源语文化和译语文化的特点、原作读者和译作读者的阅读习惯、原作的创作目的和译作的翻译目的等,进行翻译实践活动。”[1]
这种注重跨文化传播和交际的全新理念,催生出一种新的翻译理论——目的论(skopostheory),该理论由德国功能派翻译家塔林娜·赖斯及汉斯·J.费尔梅尔提出,“skopos”一词源自希腊语,意为“目的”或“意图”。“目的论”这一翻译理论出自1984年由赖斯和费尔梅尔合著的专著《普通翻译理论基础》,该理论推翻了“等值论”“相似论”“信达雅说”等以原文为中心的翻译理论,而是将翻译的中心定位在译语读者身上。“目的论”认为决定翻译过程的主要原则是整个翻译行为的目的,即结果决定方法[2],要求翻译必须首先对译语读者负责。译者可根据具体的翻译目的决定对原语文本的忠实程度。目的论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译者的地位,译者可根据译文读者的需求、接受度及文化背景等对原语文本进行一定的处理,以期翻译的结果不仅能够达到信息传播的目的,更能在不同语言、不同文化背景下做到文化传播和交际。
二、新闻翻译的归化和异化策略
美国翻译家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在其1995年出版的《译者的隐身:一部翻译史》(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A History of Translation)中提出归化和异化的概念。按韦努蒂(Venuti)的说法,归化翻译(domesticating translation)是“谨遵译语文化当前的主流价值观,采用保守的同化翻译手段,使译文更贴近译语的典律、出版风潮和政治需求”[3]。归化法更倾向于译语读者,选择使用译语读者熟悉的表达风格和文化风俗来翻译原文。而异化翻译(foreignizing translation)则是“偏离本土主流价值观,保留原文的语言和文化差异”。异化法更偏向于译者,运用译者习惯的表达方式来传递原文内容。
新闻报道翻译应有明确的目的,无论是英译汉,还是汉译英,首先都应整体理解原语文本,采用灵活的翻译方式,使译文达到实效;其次,要尽可能地克服译文中的难字难句,使译文明白易懂;最后,在翻译时要着重注意中国和英语国家之间不同的文化特色,尽力解决两种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
1归化策略的运用
奈达(Nida)可谓是归化法的代表人物,他曾将翻译的定义总结为:“翻译是指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自然的对等话语复制出原语信息了”[4],这即是典型的归化翻译策略。归化翻译能很好地处理翻译中可能出现的语言表达和意义传达的问题,能使译文更接近译语读者的阅读习惯,使译语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原文所表达的意思。
归化派认为,使用归化翻译有如下理由:(1)归化翻译使译文更贴近译语读者,使译文读起来更加通顺、流畅;(2)翻译的目的是进行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交流,但不同国家、种族之间存在的文化冲突会导致各种误解,适当地使用归化翻译,使译文符合译语读者的文化特色,能够有效地避免文化冲突;(3)译者不应强求译语读者必須理解源语作者的世界。例如,《三国演义》里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一句,按照归化翻译的要点,译为: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而异化派则将其译为:Man proposes, Heaven disposes.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天”被认为是至高无上的,古有皇帝自称“天子”、造反者号称要“替天行道”等表述。但这种虚无缥缈、不可明确解说的概念,很难被西方读者理解。在西方哲学和固有的思维模式中,“天”即是“上帝”,因此将“天”译为God更为符合译语读者的文化背景,更易被读者理解。
在新闻报道的翻译中,恰当地运用归化翻译能帮助译语读者更准确地接收信息。例如:
(1)Why North Korea will inevitably strike again, and soon.
译文:朝鲜不会罢手。
此例是一片新闻报道的标题,按照字面意思翻译的话,译文应是“为什么朝鲜必定会反击,而且很快就会反击”。然而这样的译文并不符合汉语文化中对新闻标题特点的要求,中文习惯中,新闻标题应清楚、简单、明了,故译者在翻译此新闻标题时,适时地运用了归化翻译,而译文不仅准确地阐述了原文的意思,更符合中文读者的阅读习惯。
(2)I do not have a crystal ball. I cannot predict how long it will take.
译文:我不能预见将来的情况,所以不清楚会谈将持续多久。
单从字面意思看例2,大部分人会将其翻译为“我没有水晶球,我无法预计它会持续多久”。其实,这句新闻有其特定的背景:斯里兰卡政府与其国内反政府组织泰米尔猛虎组织之间局势紧张,斯里兰卡也因该组织而内乱19年之久,政府与该组织达成一致意见,同意在泰国曼谷举行谈判以期结束内乱,例2则是报道中,当被问及此会谈会持续多久时,一名政府官员的回答。他所说的“crystal ball”确是水晶球,其在西方文化中的作用是占卜或预测未来,因此在翻译时应考虑到源语国家文化特色,使用归化策略,使译文能被译语读者理解,而不至于出现因表述不清导致的误解。
(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创新型国家建设进展良好,自主创新能力有较大提高。
此段的译文是典型的归化策略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原文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被译为“build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作为名词词性出现的“建设”,在译文中被翻译为动词的“build”,“社会主义”和“新”在译文中对应的位置出现了前后颠倒;第二,“区域发展”被译为“development among regions”,而此句译文译为中文时,应该是“区域间的发展”;第三,“创新型国家建设进展良好”一句被译为“The endeavor to make China an reformatory nation registered good progress.”而单就此句英文进行翻译的话,对应的中文应该是“使中国成为一个创新国家的努力记下很大进步”,这与原中文版本完全不同。而翻译时出现的这几点变化,正是因为译者合理采用归化翻译策略,从而使译文更符合译语读者的说话和阅读习惯,使原语国家不同的表述方式能够被译语读者理解,从而更清楚地传达原文的意思。
(4)二胡演奏家周维,演奏了《二泉映月》、《赛马》等曲目,忧伤哀喑,悲愤激昂;紧张激烈,欢快活泼。
此段中文的新闻稿是典型的中文表达方式,用四字词语,铺陈排比的方式突出修饰效果。但英语的表达不会像汉语一样,出现很多的修饰语。因此,要使译语读者理解原文的意思,此处翻译就应采用译语读者习惯的、能够接受的表达方式。例如,在翻译原文中的“忧伤哀喑,悲愤激昂;紧张激烈,欢快活泼”时,译文中只用mournful和delightful表示,且按照英语国家习惯的表达方式,译文将这两个形容词分别放置在被修饰的两支曲名之前,而原文中四字并列的修饰词是放置在被修饰的曲名之后的。
2异化策略的运用
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是异化派的代表人物,异化派强调在译文中突出源语的“异国情调”,要尽量保留原文的文化特色、语言形式及艺术形象。异化翻译能够极大地促进不同语言国家之间的交流,丰富译语国家的语言,并通过不同文化的传递,丰富译语国家的文化。
郭建中曾归纳过异化派主张在翻译中使用异化翻译的理由是:首先,读者阅读译作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异国文化;其次,译者应相信读者有足够的能力去理解异国文化的特别之处;第三,在译语文化中渗入原语文化更能丰富译语的文化及其语言表达方式;第四,翻译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不同文化之间能够相互交流;最后,译文要能传达原语文化中的现象,否则就不能算是“忠实于原作”[5]。事实上,在汉语中有很多词汇也是由英语词汇异化翻译而来的,它们保留了英语本身的特色,又能够在中文层面上传达出原词的意思,例如克隆(clone)、沙发(sofa)、苏打(soda)、高尔夫(golf)、维他命(vitamin)、黑客(hacker)、麦克风(microphone)等等,不仅单词翻译如此,新闻报道的翻译中也同样能够通过合理的异化翻译,达到既“忠实于原作”,又能为译语读者传达准确信息、交流异国文化的目的。
(1)Job Offers Rising As Economy Warms Up.
译文:经济回暖令招聘升温。
例1是一篇英语新闻报道的标题,此处的Rising和Warms up指工作机会的增加和经济的再增长,这是英语语言国家在描述经济增长或工作机会增多时所采用的典型表达方式,译文将Rising译为“回暖”,将Warms up译为“升温”,是典型的异化翻译。
(2)A collector and auctioneer himself, Mr Cai announced in Beijing that he had made the winning 31.5m ($40m) bid for the bronzes but was refusing to pay — in effect sabotaging the auction.
译文:作为一位收藏家和拍卖商,蔡先生在北京宣布,他以3 150万欧元(合4 000万美元)的价格成功拍得青铜像,但拒绝付款——这实际上破坏了此次拍卖。
对比原文與译文可以看出,译文与原文的句子模式几乎一致,然而此译文并不完全符合中文语法。在英文中,同位语时常出现,通常出现在句子开头,但它在中文中并不常用,若按照中文语法和习惯,应翻译为“蔡先生是一位收藏家和拍卖商,他在北京宣布,他以3 150万欧元(合4 000万美元)的价格成功拍得青铜像。但他拒绝付款,这种做法实际上破坏了此次拍卖。”然而在新闻翻译中,原始译文对读者来说并不难理解,此类型句式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新闻翻译中,且这种异化翻译如今已完全被中文读者所接受。
(3)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
原文中的“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体现了典型的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在译文中,“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被译为“political consultation”和“democratic oversight”,“参政议政”被译为“participation in the deliberation and administration of state affairs”,采用的是几乎一对一的对等翻译,虽然“参政议政”的译文不像前两组词的译文一样与其原文对等,而其译文更像是对原文的解释说明,但也并非是完全脱离中文特色。若要完全按照中文的习惯翻译的话,“参政议政”应译为“participate in the management of state affairs”或“participate in the government decision-making process”,而这种译法则太“中文化”。可以看出,译文采用的异化翻译策略如实地再现了原文的意义,同时保留了中文特色。
(4)我们必须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原文中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在内容意义和句子组成结构上都富含中国文化特色,而译文对这些词句的翻译也是模仿了中文的形式,将其翻译为近乎同原文对等的内容,译文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翻译为“patriotism-centered national spirit”“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译文为“the spirit of the times centering on reform and innovation”“社会主义荣辱观”被译为“the socialist maxims of honor and disgrace”,而“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的译文是“characters of practice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of the times”。这样的译文显然是通过异化翻译策略来再现了原文的意义和文化。
3归化异化策略的结合
上文中,通过列举英汉新闻互译的实例,分析得出适当的归化或异化均能帮助译文达到更优的效果,但同时需要注意一点,无论是归化还是异化,均不能过度使用。过度归化,会导致译文忽略原文民族文化特征,而只顾译文通顺,甚至使译文读起来像译语作品一样,失去了原文的文化、语言特色;同样,过度异化,会导致译文晦涩难懂,给读者的阅读造成障碍,使译文失去价值。
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应恰当、适度地使用归化、异化策略。不论英译汉还是汉译英,要保证译文在如实地传达意义和内容的同时,保留异国特色,并实现文化层面上的交流和沟通,就应在翻译过程中,适时地将归化策略和异化策略结合起来。两种翻译策略的恰当结合,能够使翻译效果最优化。
(1)Jimmy Carter is a president of the Spartan habit.
译文:吉米·卡特总统就像古希臘神话中的英雄斯巴坦,严于自律,简朴节约。
此例要翻译,首先要知道Spartan是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他的特点就是自律感强,生活简朴节约。如若此例翻译只使用归化翻译,则译文很可能是“吉米·卡特是一位自律感强,生活简朴节约的总统”,如果单纯使用异化翻译,那么译文很可能是“吉米·卡特是一位具有斯巴坦习性的总统”。归化翻译的译文没有传递出原文的文化特点,译语读者并没有通过此译文感受到异国文化,而异化翻译的译文则容易使不了解“斯巴坦”的译语读者摸不着头脑,无法理解原文真正的含义。此时只有将归化与异化两种翻译策略结合起来,才能译出意思最贴切,同时又传递异国文化的译文。
(2)Paul, the oracle octopus who shot to fame in the World Cup this summer for his uncanny ability to predict the results of Germanys soccer matches, has died at this home in Oberhausen at the age of two.
原文出自2010年10月26日路透社的一则新闻报道,原文中的“the oracle octopus”“shot to fame”“his uncanny ability”及“at the age of two”在译文中均未完全按照字面意思翻译,也并未单纯使用归化翻译或异化翻译,而是非常灵活地将“shot to fame”译为“一举成名”,将“at the age of two”译为“享年两岁”,“the oracle octopus”和“his uncanny ability”也分别译为“这只神算章鱼”和“准确”。在翻译时,译者实则是将归化策略及异化策略结合起来,才使得译文显得如此生动、贴切。
三、结束语
新闻报道翻译的大量实践说明,新闻报道翻译的目的不仅仅是信息内容的传达,更是异语文化、译国特色的沟通与传递,这要求译者在翻译时应适时地使用归化、异化的翻译策略,精确地转达原文中的意义和文化,但在使用时应把握尺度,切勿过度使用,且必要时应将两者结合使用,以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维中.“目的论”——翻译理论的新视角[J].首都外语论坛,2013,(0):288.
[2]Reiss, Katharina & Hans J. Vermeer. Goundwork For a General Theory of Translation[M].Tubingen: Niemeuet, 1984:101.
[3]Laurence Venuti. The Translation Studies Reader[M].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 2001:240.
[4]Nida Eugene A and Taber Charles R.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M].E.J.Brill Leiden, 1982.
[5]郭建中.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异化与归化[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8,(2).
(责任编辑:刘东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