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景学习理论在高校通识选修课中的应用

2017-05-10蒋春洋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10期
关键词:选修课通识教育高校

蒋春洋

摘 要:随着知识经济与社会形态的发展,情境学习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模式的开发正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对情景学习理论基本观点进行概述,并结合情景学习理论的内在价值及应用性情况,通过结合以课堂教学案例为基础加以分析,具体探究情景学习理论在高校通识选修课程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高校;通识教育;选修课 ;情景学习理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6)10-0054-03

高校对选修课进行设置,目的是为了可以使通识教育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其是课程模块之中的重要组成,对培养大学身提高综合素质,实现个人发展提供了重要帮助。为此,高校中选修课程产生的作用也十分巨大。实现课程功能的核心与关键是促进该类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引导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情景学习理论的应用则是一种新的尝试手段。本研究结合案例加以分析,具体阐述情景学习理论下的教学模式实施效果情况。

一、概念界定

(一)情景学习理论

情境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既是一个个体性意义构建的心理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社会性的、实践性的参与过程,这个过程中注重对差异资源的应用。构建合理情境是根据不同的学习者的角色身份与角色意识,根据实际学习需求创设一个真实的状态,通过这种形式更好地进行知识学习[1]。情境学习理论从知识的情境性角度出发提出:学习的本质实际上是一个对话的过程,在学习的全过程中感受与体会社会协商形式。

情境学习理论强调知识的学习与技能学习要在合理的情境中开展,运用这种学习方式达到学习的目的。换句话说,要学习怎样的知识,这样的知识置于怎样的环境中,就应该在怎样的情境中进行学习,有效提高学习效率,更加明确学习目的,最后达到学习目标。

莱夫和温格认为,学习的过程不是抽象的过程,更不是去情境化的知识学习。学习更侧重的是一个社会性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感受社会沟通和交流,只有在特定的情境中才能体现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情境学习理论提出后,“学与用相融合”的理论被进一步关注和研究,并越来越重视将情境学习理论应用于学校教育环境中。通过对学校不同环境的了解和分析,可以将不同的环境氛围设置成具有不同功能的学习场所,根据实际需求在对应的场所中进行学习和体验,有效提高学习效率,明确学习目的。例如,在花园、在厨房、在温室等等,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真实角色的扮演和学习,对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融合加深认识,提高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效率[2]。

情境学习理论在实践中被不断探索和实践,在未来几年中,学校教育引入情境学习理论将会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模式,对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有着重要作用。

(二)通识教育及含义

1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同样可以被称为普通教育或者是通才教育等。国内外针对通识教育的理论研究也多种多样,但是到目前为止并未能够形成统一性的且具有规范性的表述。我国通识教育思想发展源远流长。在《周易》中就已经有记载,认为“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中庸》之中也强调在研究学问的过程中应当“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3]。相同的西方传统文化中也强调应当如此,例如亚里士多德就倡导应当建立“自由人教育”,倡导对话式、散步式以及讨论式的教学方式,因此,也被称为是“吕刻昂式逍遥学派”。通过借助通识教育可以培养通才,也就是可以培养学生成为具备综合性素质的优秀人才,包括历史、哲学以及道德方面的博学兼修的能力。

早在19世纪时,通识教育的概念就已经产生了,当时主要是指对中小学进行教育的总称。首次针对通识教育与大学教育之间进行关联研究的是当时美国博德学院的帕卡德教授,其倡导学生可以在专业学习中首先学习古典、文学以及科学的知识内容,屬于一种尽可能综合的教学方式。

进入到20世纪,“通识教育”的概念又获得了发展。从30年代开始,大学就回复了关于共同必修课程相关的通识教育。但是有关通识教育方面的统一性的认知并未形成。通过概括可以发现,通识教育概念可以被划分为三个方面:第一,基于性质分析,通识教育属于高等教育的重要因子,针对非专业性教育,其是对所有大学生的教育。第二,从目的性角度分析,通识教育的目标应当是培养学生成为负责任的个体与公民。第三,从内容角度分析,通识教育可以促使学生在自身领域中掌握知识技能。

2通识教育课程的含义

高校开展通识教育的核心是开设通识课程,此类文献十分丰富,大多数文献主要是针对通识教育方面的对比研究,通过分析美国以及中国等的教育教学实践情况,探究通识教育目标以及内容等。通过总结与归纳可以对我国高校发展通识教育提供必要帮助。但是因为不同国家及地区存在社会经济方面的差异性,大学组织架构也不尽相同,通识教育课程的研究必然存在差异[4]。

本研究认为,通识教育课程,简称通识课程,是指根据通识教育的目标和所要达到的目标而设计的课业及进程的总称。在高校课程中,它是与专业课程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学校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泛指专业课外的所有课程。它是一个相对的动态概念,如西方经济学这门课程,对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就不是通识课程,而属于专业课程,但是对非经济类专业的学生而言,就有可能成为他们的通识教育课程。

二、基于学生角色认知条件下的情景学习理论内在价值分析 (一)基于传统角色认知条件下的情景学习理论分析

我国高校教育实施过程中需要借鉴与吸收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教学理论经验,冲破传统思维观念的束缚,从而才能够在思想内涵上对自身进行改变与提升,真正意义上实现高等教育情景课堂的构建与创新。结合西方发达国家的情景学习理念分析,西方国家的情景教学模式强调民主化,始终坚持的是帮助学习者认知自身的主体性地位,教师在教学中起到的是引导性作用,促使学生以及教师都能够更好地融合到教学情景之中。由此可知,西方国家情景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向,也表明了我国在教育发展中加以借鉴的必要性。对传统角色进行改变是迎合教育发展浪潮的,学习者对自身进行更加清晰的认知同样十分重要。

(二)基于角色认知条件完成思维认知方向的转变

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观念中,情景学习理论的核心包括对角色认知思维的培养塑造。这对中国教育发展可以起到重要的帮助作用。基于该理论所形成的认知行为具体是指在理论中分析浅层含义,并进行更进一步的分析与认知。认知思维方式形成需要具备透过浅层抓住事物本质的能力。就学习者角度而言,应当具备积极探索的热情与主动性,促使可以借助情景教学激发内在发展动力。其对我国教育的借鉴性意义在于可以引导和帮助学生以及情景构建者的角色认知的清晰化,促使我国高等教育情景课堂认知能力更进一步提升,情景实践能力也可以获得飞跃性发展。

三、坚持社会化、实践化原则,充分借鉴情景学习理论的应用分析 (一)情景学习理论创新

西方先进国家在情景教学理念开发方面,侧重对其功能与价值的深入性探究,并不断完善与扩展其功能性的内容。同时也会对其理论进行创新。理论研究应当强调对功能的完善,这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立足点。情景学习理论中表现出来的内在影响作用应当是探索的方向。除此之外,也需要更进一步总结情景学习理论相关实践价值,促使所有构成要素都能够对学生产生正确的积极的引导性作用[5]。这也是西方先进国家高等教育教学课堂当中采取此类教学实践方法的基础和前提,结合实践情况,可以对所有创新性因素进行整理与搜集,并结合实际情况给予补充,促使情景教学的创新性可以得到必要的保障。

(二)基于社会发展环境,深挖情景教学价值

基于社会发展角度进行分析,高等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所倡导的学习理论目的是为了帮助教育主体可以获得对社会的良好适应能力。情景学习理论基于此建立了理论体系。开展此类教学需要充分遵循的前提要素是实践性活动,应用性价值则是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表现结果。

(三)基于课堂实践价值的情景学习应用分析

从实践效果及功能角度出发,西方发达国家在开展此类教育的过程中十分看重教育对象是否具有实践性能力。由此,会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增强学习对象的主要社会意识,发展学习對象学习在过程中的创新思维。更在知识体系搭建的方面提高针对性,情景学习理论同样也是在知识体系建立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这是高校中的学习对象应用能力获得培养的主要内容,因此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四、情景学习理论下的高校通识选修课程应用研究

开展具体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当倡导情景学习理论的应用。教师与学生之间可以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讨论与解决所有问题。通过创设情景课堂,实现小组学习组织形式[6]。所有学生也能够在此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发现与解决问题,通过开放式的态度接受教师与同学的意见。基于相关意见,组织自身观点,这也是一种创造实践的研究过程。

(一)基于知识构建下的情景学习目标的确立

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科学性的知识体系十分重要,其可以在教学活动中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这对于提高我国高校教学实际效果可以起到重要作用。情景教学的关键是应当形成基于目标的科学规划,通过情景实践活动帮助高校实现教学目标。高校在确立整体目标的基础上可以更好地实践教学理论中提倡的教学目标,促使高校制定短中长期目标,由此可以实现知识体系构建的完善性、系统性以及综合性的提升,最后可以实现知识构建的科学发展。

(二)基于学生本位下的民主化建设

结合相关经验分析,在高校通识选修课程中融合情景学习理论,需要体现出民主化的特征,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成为情景课堂之中的主体,确保学生可以激发出主观能动性。中国高等教学的出发点是坚持以人为本,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其表现出来的是西方国家与我国高校教育的共性特征。民主化则是学习理论具有人本思想的前提,因此具有借鉴价值,并能够对我国高校在情景学习理论下课堂构建起到良好的借鉴作用。充分发挥情景学习理论所具备的社会发展价值,也对我国高校课堂的全面发展起到积极作用[7]。

(三)基于心理引导下的情景课堂技能学习

心理引导具体是指结合情景学习理论与实践教学模式,对学生内心产生情感触动,促使环境因素可以感染学生的情绪,引导学生能够形成学习主动性以及探索性。西方发达国家的情景学习理论的关键是针对环境进行改善,从而可以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产生启发作用,促使其能够成为学生实现心理引导的重要环节。我国在进行情景课堂的建设过程中也应当充分借鉴此思想,促使学校课堂相关活动不单纯拘泥于课堂,还应当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结合学生的切身感受,针对相关知识的吸收与获取的过程,更加应当根据心理需求确定。这样可以更进一步提升主动性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意义上摆脱传统学习方式的束缚。

(四)基于客观条件的情景学习理论教学技能分析

在高校通识选修课程教育中,建立情景教学方式应当基于理性的角度作为切入点,并引导学生学习感性思维。理性思维可以完成对事物的准确分析,进而也能够实施可行性的研究活动,促使认知水平获得全面提升。理论构建需要建立在理性思考基础上进行,情景课堂的开展则需要心理引导,且能够真正体现心理引导产生的价值。我国高校开展教育实践活动需要从理性角度出发分析先进国家的先进经验,并结合实际情况应用在本国当中,促使情景学习理论思想可以真正意义上被贯彻落实。结合当下知识技能等内容,在科学分析的过程中同样也应当融合感性思维,促使两者之间相互综合,促使情景学习理论及实践活动的构建角度可以更加综合与全面,真正意义上达到创新目标[8]。其也是我国高等教育课堂开发与建设的重要前提,体现出的是理性以及感性思维有效搭配的全新特征。

通识教育课程是实行通识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实践探索中了解到实行通识教育还需要设置一些特别设计的通识教育课程,但就这种针对性的课程设置的实际作用来看,相对于通识教育仍只是局限在某一方面。在高等院校中专业课程设置是核心的教学任务,也是占据学生主要时间的部分,若以这些时间对某个专业领域进行学习,很难达到通识教育目的。

综上所述,通过在高校通识选修课程中采用情景教学方式,融合情景学习理论内容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一些学生具备创新与独立的思维方式,可以通过情景教学环境培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以辩证的思维方式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但是在具体细节方面仍然存在缺陷,例如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方面仍然需要进一步培养和提升。

参考文献:

[1]杨艳玲.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干部培训中的应用研究——以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高校突发事件新闻发布会模拟演练”课程为例[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1):57—61.

[2]宫丽艳.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情景教学[J].经济师,2013,(4):152—153.

[3]常晖.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英语专业翻译语境教学——以吉首大学为例[J].学理论,2013,(23):326—327.

[4]唐土红,陈勇.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教学模式与方法初探[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2):94—96.

[5]李曼丽,杨莉,孙海涛.我国高校通识教育现状调查分析——以北大、清华、人大、北师大四所院校为例[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1,(2):125—133.

[6]黄岑.美国高校通识教育中的艺术素质培养[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62—167.

[7]李定国.美国高校通识教育的实施对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湖北社会科学,2008,(12):177—179.

[8]蔡则祥,张维.高校通识教育的演变与课程改革创新——以南京审计学院实施“通识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为例[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0,(3):89—94+99.

(责任编辑:侯秀梅)

猜你喜欢

选修课通识教育高校
高职英语视听说选修课多元考核手段
通识教育与自由教育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