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

2017-05-10吴爱萍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10期
关键词:教学体系转化

吴爱萍

摘 要:要提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教学实效性,必须做好这门课程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工作。教材是教学体系构建的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师可以通过整合教材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等路径,实现这门课程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

关键词:教材体系;教学体系;转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6)10-0048-03

一、问题的提出

根据中宣部、教育部2005年改革方案,全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设置调整为本科院校开设四门必修课,并统一使用统编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简称“概论”)是大学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大学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最重要的课程,承担着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大学生头脑的重要历史使命,旨在帮助大学生识别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帮助大学生加深对党和政府制定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理解和認同,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统编的“概论”教材于2007年出版,在进行了2008年1月、2008年8月、2009年5月和2010年5月的四次修订之后,2013年,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重要精神,中宣部、教育部对“概论”课教材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订。 此次修订后不久,从2015年1月28日起,“概论”教材又进行了新一轮的修订。

修订后的2013版“概论”教材以2010年5月版为参照系,这也是2007年“概论”教材出版以来最大的一次修订,涉及框架结构、相关章节顺序和内容的调整。与2010年5月版“概论”教材相比,除前言和结束语两部分外,2013年修订版将教材体例从十五章调整为十二章,把十八大和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和理论观点充实到了新版教材中,并使用了一些新概括和新表述,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等。同时,还新增加了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此外,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内容有了增加,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相关内容融入到了第六章的教学中;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变动较大,将2010版教材中的五章内容整合为一章,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个方面介绍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布局。第十二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内容也有所增加,新加入党的纯洁性建设等内容。对比2010版“概论”教材,修订后的2013版新教材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最新进展及党的理论创新成果。

最新修订后的2015版“概论”教材也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修订,在保持2013版“概论”教材十二章的基本结构不变的情况下调整了部分节和目。其中节的总数增加了一个,目的总数也增加了一个,并对两个章的标题、五个节的标题和二十二个目的标题进行了修改。与2013年“概论”修订版教材相比,2015年“概论”修订版教材修订的重中之重则是对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精神,特别是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行了比较系统的阐释,并贯彻到了全书的前言和各个重要章节之中。尤其在第一章第三节新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这一目中,更是集中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进展和党的思想理论成果的发展。

好的教材是好的教学的开始,但是,好教材要真正发挥作用,还存在向教学体系转化的问题。换言之,教材的功能和作用能否彻底发挥出来,还有赖于教学体系的设计和运行。吃透新教材的基本精神,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新教材并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这是贯彻落实“概论”课程新教材的关键,也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必然要求。

二、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必要性

就教学活动而言,有了一本好的教材,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取得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作为“概论”课程的任课教师,怎样才能让学生学有所得呢?这里的关键就是要处理好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的关系,要根据教材修订的精神和教材编写的主旨进行合理的教学活动设计。既不能脱离教材,又不能照搬教材;既要遵循教材大纲的规定,又要将教材体系与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的重大思想观点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相结合并融会贯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合理转化。

一般而言,教材都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的,是从理论体系本身的逻辑出发的。“概论”课程教材的编写也是如此,是紧紧围绕“概论”课程的教学目的展开的,即“帮助学生系统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发展、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1]。鉴于此,教材体系必然是教学设计的根本。我们知道,现在高校通用的“概论”统编教材是由教育部组织国内数十位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编写而成的,具有相当的权威性。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概论”教材内容具有涉及面广、知识点多、理论性强等特点。如果在课堂教学中依照教材体系从纯理论体系出发进行讲授,学生可能不易接受,不易理解。教学体系则恰恰能弥补教材体系的不足,前提当然是做好从教材体系到教学设计的转化,这也是解决教材统一性与学校及学生差异性矛盾的重要举措。当然,从“概论”课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对任课教师的挑战极大,要求教师对教材大纲进行能动的再加工。简言之,教学体系是教师基于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情境等诸多要素对教材体系的再设计,涵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环节,其核心是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二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教材体系主要是解决“教什么”与“学什么”的问题,教学体系则是围绕“怎么教”与“怎么学”展开的。就二者的转换而言,教材体系必然是教学活动构建和设计的基础与根本;教学体系也不可能是教材体系的简单重复,而应该是教师在教材体系基础上结合本校学生具体情况等诸多因素形成的创造性成果,是基于教材的整合与重构。无疑,这种转换有助于将课程目标和教材内容内化为学生学习的自觉。

三、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路径

研究新教材,领会新教材修订的背景,吃透新教材的基本精神,积极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是贯彻落实2015版新教材的关键。教师需要着力抓好以下三项工作,努力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

1加强对教材基本内容的研究,把教材研究透,准确理解和掌握教材的逻辑结构

这也是使“概论”课程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基本前提。教材是教学的重要依据,所以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及相关原著,学习中央领导关于教材编写的一系列批示精神,吃准吃透新教材中的新内容、新理念,体会理论内在的精神实质,把握各章节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以及新旧教材在结构安排和概念表述等方面的联系和区别。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目标的一致性,才能在转化过程中进行科学整合,才能把握住理论体系内在的逻辑结构,以及重要理论观点之间的起承转合,才能把新知识、新理念准确传授给学生。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概论”课承担着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头脑的重大使命。因此,在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过程中,必须首先牢牢把握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这个“概论”课的总纲,既要向学生传授新教材的知识点和知识体系,又要让学生接纳和认同“概论”课所传达的价值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学生的认知体系向信仰体系转化。这也是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前提和基础。

2以重点难点为突破口,選好切入点,明确课程的教学思路,这是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重要环节

“概论”课是面向所有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同时也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实现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必须做好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体系的设计涉及怎么处理教材的问题,必须遵循以教材为根本、以教学目标为导向的基本原则,合理安排教学顺序。

教师要在教材体系的框架下去选择切入点,把握住教学重点,突出每章每节内容的重点,做到层次分明,而不是“撒胡椒面”似的平均使用力量。不能仅仅停留在教材有几章几节几个问题的一般介绍上。只有重点突出,才能使学生对这门课留有深刻印象。在教学内容方面,应该围绕2015版教材的最新修订内容,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即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精神进课堂的工作,其中特别要突出强调“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前言开始就要强调“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第一章总论部分则要总体介绍“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部分的各个章节中需要结合各章节具体内容分别具体讲解。

“概论”课理论性强,学生一般对理论性很强的知识或是与现实联系不紧密的知识不太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做好调研,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学习该课程的情况,切实了解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和学生的困惑,找到教材重点与学生关注点的结合,并以此为突破口。在教学体系的设计中,教师要从学生政治理论水平的实际出发,结合能够体现时代脉搏的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精选教学案例,进行有针对性的解读,着重从正面进行释疑、解惑和明理。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感知到教材和课程对其自身成长和发展的意义与作用。

3创新教学方法,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这是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必然要求

无论是2013年“概论”修订版教材还是2015年“概论”修订版教材,二者都从新的高度提出了教和学的新要求,怎样落实?如何实施?这还是需要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找到落实新教材精神的支点。创新教学方法,进一步完善教学手段是为了更好地为教学内容服务,这也是实现从“概论”课程教材体系到教学体系转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创新教学方法要求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更要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把外在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这就要求任课教师读懂学生,以学生为中心,积极确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通过积极的师生互动形式引导学生去关注、去感受、去认同、去接受。只有这样,才能既消化吸收教材体系的精神实质,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功能。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更是如此,如果学生能够把课堂上获得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就会觉得特别有成就感。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一个好的参与者和引导者,要针对当代大学生的思维特点和需求特点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挖掘学生的各种潜能,把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起来。因为教育的真谛恰恰是应该以人为本,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索兴趣,“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2]

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方面,要结合每章的核心内容,精选若干针对性更强的视频,如《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伟大的历程》等,让学生在先学习理论的基础上,观看讨论并撰写心得体会;进一步精选学生外围阅读书目,鼓励学生多阅读有助于掌握理解课堂知识的相关书籍。在阅读的基础上,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专题研讨,针对学生研讨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教学。同时进一步扩大专题研讨选题的范围,让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同时,要丰富学生课外实践教学环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学习。

创新教学方法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既不能照本宣科,也不能天马行空。同时还要注意教学语言的使用,在讲授概念、阐述理论观点时避免平铺直叙。长期以来,教师在教改过程中实践的诸多成功探索如案例教学、研究式和启发式教学等均可运用在“概论”课程的教学中。可以在了解和掌握学生思想实际和关心的热点问题的基础上,以问题为中心,结合教材知识点和现实社会中一个个鲜活案例的分析,展开课堂讨论,通过恰当巧妙的设问来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习运用理论来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适时导入和穿插实际案例并加以分析,一方面可以活跃教学气氛,淡化说教成分;另一方面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使教学更直观,理论更丰满。

参考文献:

[1]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3年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1.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231.

[3]第斯多惠.德国教师培养指南[M].袁一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4]帅松林.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知识体系向信仰体系转化的教学探索与实践[J].思想教育研究,2012,(9).

Abstract: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the course of An Introduction to Mao Zedong Thought and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e must make great efforts to transform the teaching material system to teaching system. Teaching material is the basi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ystem, and therefore, teachers can achieve the transformation through the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s, innovating teaching methods, establishing the teaching idea with students as the main body, and so on.

Key words:teaching material system; teaching system; transformation

(责任编辑:侯秀梅)

猜你喜欢

教学体系转化
芭蕾基训对中国古典舞教学体系形成的影响
基于CDIO模式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
虚实结合和科教融合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
数字媒体技术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浅谈年画中人物的变化与人的自我意识觉醒
浅谈问题学生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