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省青少年体操业余训练发展走向的研究①

2017-05-10胡文武叶燎昆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7期
关键词:体操队业余体操

胡文武 叶燎昆

(昆明学院体育学院 云南昆明 650227)

云南省青少年体操业余训练发展走向的研究①

胡文武 叶燎昆

(昆明学院体育学院 云南昆明 650227)

该文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云南省青少年体操业余训练发展走向进行研究,其中包括青少年体操业余训练队伍规模、招生情况、管理状况、教练员状况等方面,旨在为云南省青少年体操整体水平的提高献计献策。

云南省 青少年体操业余训练 发展走向

1 云南省体操竞技水平基本状况

全国运动会是在我国水平最高,最能够体现各省市体操竞技水平的赛事。云南省竞技体操运动曾经在全运会上取得过很好的成绩,而且云南省为我国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运动员,从早期在第一届全运会上勇夺自由体操桂冠的戚玉芳、获得3次平衡木全国冠军的蒋邵敏,到现在的郭伟阳、朱晓冬,其中体操运动员莫瑞蓉获得过8次全国冠军,而且以运动员和裁判员的不同身份参加了第一届全运会到第十届全运会。这些优秀的运动员都展现了云南省竞技体操较好的实力。

但从第十届全运会开始,云南省体操队就出现滑坡,下面是近4届全运会云南省体操比赛成绩统计表。(见表1)

2 云南省青少年体操业余训练现状

2.1 云南省青少年体操业余训练规模

近几年来,云南省业余训练规模从整体上逐步扩大,经云南省教育厅、体育局联合命名的有44所培养体育后备人才传统项目试点学校,开设业余体操训练的只有1所;市级体育学校15所,省级体育学校1所,开设体操业余训练的有11所,它们是云南省体操业余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

表1 云南省1995—2009年全运会体操比赛成绩

表2 市级体校开展体操项目情况

表3 44所试点学校项目布局情况

表4 教练员制定出训练目标、训练内容和方法的调查(考虑项目特点和运动员竞技能力)(N=47)

从调查统计可以看出,(见表2、表3)云南省业余体操训规模逐步扩大,但由于各项目布局并不均衡,各地项目设置雷同,有些地区项目的设置超越了其经济发展水平,使业余体育训练效益开始下降。

2.2 云南省青少年体操业余训练的管理

在我国,体操业余训练重训练而轻管理的现象比较严重,这不仅阻碍了我国体操业余训练的发展,也妨碍了少儿个体的健康成长。

从训练体制上看,云南省将省体操队的训练和管理纳入学校,这是学校与运动队结合的革新,摆脱了单一的体工大队管理和训练的模式,学院领导下的体操队由省体操队和体职院体操队合并而成,实现了青年组和少儿组集中训练的管理模式。同时,为未来保证充足后备人才的输入,省体育局也要求各地州成立体操队。不过云南体操训练实行的是省体职院直接领导下的总教练责任制,云南省体职院接手省体操队时间不长,省体操队还没有全搬过去,一、二线运动员还有很多在拓东体育馆训练,尚不利于全队的统一管理,阻碍了领导和教练员之间的随时沟通,同时我们可以看出云南省相对其他体操大省尚缺一个体操管理中心,对全省体操进行统一协调和管理。

表5 云南省体操业余训练的场馆统计(%,n=41)

表6 体操训练器材能否满足情况(N=41)

3 青少年业余体操训练的训练

3.1 运动员的训练情况

运动员训练情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其运动成绩,体操业余训练的情况一般可以分为制定业余训练计划、训练形式与次数、参训形式、训练时间几个内容。

图1 云南省体操训练管理体制

3.2 制定业余训练计划

体操训练计划是整个训练过程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对体操训练工作预先做出的理论设计,是描绘体操运动员从现实中向目标转移与发展的控制过程,运动员取得比赛有一成绩的保障。在制定训练计划时要综合运动员技能技巧掌握的情况、身体素质差异等各种因素考虑,同时还需根据不同的运动员的不同状态等情况灵活应变。这是教练员的职责,也是教练员水平的体现。

从表4中可以看出,13位教练员是在完全考虑运动项目特点和运动员竞技能力后制定出训练目标、训练内容和方法,占总人数的27.6%,有95%的可能性在置信区间14.8%~40.4%之间。有28位教练员较多考虑到运动项目的特点和运动员竞技能力后才制定出训练目标、训练内容和方法,占总人数的59.2%,有95%的可能性在置信区间45.5%~73.5%之间,说明基本上教练员都有较多地考虑这些因素。有6位教练员基本上能够科学制定训练计划,占总人数的12.9%,有95%的可能性在置信区间3.3%~22.5%之间,说明只有一少部分教练一般考虑这些因素。

3.3 每周训练次数与时间、训练场地与器材

通过调查和统计结果表明,省体操队的训练时数为9~10次/周,每天训练不少于5个h,每年不少于280个训练日;各市州训练时数为6次/周,每次训练3个h,说明云南省业余体操训练时间基本上符合该省三线运动员训练的标准,训练时数安排基本合理。

在抽查对青少年体操业余训练单位的场地器材情况来看,(见表5和6)云南省体操队及体操训练基地训练场馆虽然都有专用场馆,但分别只有50%和44%的人满意,其他像体校、体操训练点,专用场馆只有10%和20%满意,90%以上的人对场馆不满意。对于器材满足情况来看,有26人的人表示不能满足,占总人数的63.5%,有95%的可能性在置信区间48.8%~78.2%之间,说明大部分教练对器材表示不能满足正常训练需要。

4 影响云南省青少年体操业余训练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4.1 管理体制的滞后

云南体操训练实行的是省体职院直接领导下的总教练负责制,相对其他体操业余训练发展较好的湖北湖南等省,云南尚缺一个体操管理中心,对全省体操进行统一协调和管理,这样体校与体工队训练的衔接上出现盲点,其所产生的许多弊端越来越突出,结果导致云南省青少年体操业余训练的发展出现了“各自为利”的不利局面。

4.2 财政投入少,筹资渠道单一

从调查业余训练场馆器材现状来看:全省重点业余体操训练基地体操训练馆基本上能满足训练的需要,但不能完全满足,普通体操训练网点大多数是场馆和器械简陋或缺乏。目前云南省体操训练场馆设施情况不容乐观。

4.3 教练员的聘用和培训的不合理

通过对云南省青少年体操教练员队伍调查中得知,各市州体操教练员聘任情况不理想,主要是都以单位内大龄运动员实习、内聘为主,外部学历高、专业基础扎实的体操教练人才很难进入,而且教练员一旦上岗,就属于各单位内部工作人员,属于事业单位编制,很难有解聘的压力,缺少竞争,单位领导也不会轻易辞退执教能力差、不合格的教练员。

4.4 训练手段单一,不能创新

云南省的业余教练应多考虑在训运动员的个体差异,不能按一个标准要求每一个在训运动员,应因人而异,科学安排训练量和强度。同时,教练员的训练方法单一,依然延用老教练的方法,没有创新。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为运动员打好竞技能力和潜力培养创造了规划上的可能,但要想将这种可能转化为现实还必须不断创新训练手段,提高每次训练课的质量与效率。

图2 影响体操业余训练的训练因素

5 云南省青少年体操业余训练的发展对策

5.1 改革现行的管理体制,增加融资渠道

针对云南省青少年体操业余训练管理体制的一些弊端,我们应该有所改变,云南省应尽快设立体操管理中心,对己经远远落后于竞技体育发展需要的一些竞赛规章制度进行必要、科学、合理的修改和完善。

5.2 完善教练员聘用制度,提高教练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针对云南省体操教练员要来源于退役运动员的情况,除上面委派的方式外,可以适当地增加公开选拔、外地引进等方式。针对该省业余体操教练业务水平现状,必须做到积极探索多种培训形式,完善培训内容,延长培训的时间,扩大培训途径。同时可以以省体操中心或基地为本,办特辅班、讲座、研讨会等多种形式。

5.3 完善运动员文化教育体制,加强运动员的文化教育

长期以来,文化学习和运动训练在青少年课余训练中一直是一对矛盾,始终没能得到很好的解决,是困绕青少年体操业余训练工作中的老大难问题。着手解决学、训之间的矛盾是问题的根本出路。这样才能使青少年运动员文化教育回归普通学校教育这个教育大环境,提高训练质量,使运动员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和更充足的精力进行文化课的学习。

5.4 激发青少年运动员的主动学习意识,培养运动员的学习能力

必须利用一切机会和场合向广大青少年运动员宣传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激发青少年运动员的主动学习意识。在想办法激发青少年运动员主动学习意识的同时,也要重视青少年运动员学习能力的培养。

5.5 进行科学选材,制定符合项目发展的人才培养规划

在科学化训练不断发展的今天,必须大力加强科学选材工作,筛选出符合项目发展规律和要求的选材指标,制定切合实际的选材评价标准,提高青少年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的成功率,以切实推动和促进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

6 结论与建议

(1)建立科学的体操后备人才体制,从体制入手理顺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关系,明确国家体育总局与国家教育部在实施素质教育与培养特长人才的职责,保证青少年按照正确的规律去发展。

(2)建立专门的体操教练员培训班,聘请全国优秀教练和专家授课培训;建立并完善有关选材法规,依靠已有的信息技术成果,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实现科学选材;对退役运动员给予必要的经济补偿,推荐送入高等院校学习深造,以解除后顾之忧;不断扩宽资金来源渠道;充分利用各种融资渠道建立新的体操训练馆;开发和引进科学训练方法,不断提高体育训练的科学化程度。

(3)在发展青少年运动员的运动技能时,还要培养青少年运动员的“再就业”的生存技能,新时期把青少年的健康放在第一位;其次是培养青少年对体育的兴趣,在促进青少年更健康、更全面地发展这个平台上培养、发现竞技体操后备人才。

(4)云南省要明确利益归属,以人为本,充分培养全面发展的青少年运动员;政府通过政策的调控,以具体的“体教结合”形式发掘青少年的天赋和潜能;充分利用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规则,实现各业余训练单位的竞争;提高教练员的专业理论知识、科研能力、敬业精神。

[1]夏端阳,殷晓峰.对湖北省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8(1):101-105.

[2]赵建.山东省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

[3]袁林.吉林省田径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

[4]关峰.湖南省业余体操训练基地的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

[5]左成.我国竞技体操科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中国体育科技, 2001,37(8):18-20.

[6]樊散孜.集中训练体制的利与弊[J].体操,1992(4):24.

G633.96

A

2095-2813(2017)03(a)-0153-04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07.153

胡文武(1985,8—),男,汉,湖北天门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叶燎昆(1964,10—),男,回族,云南大理人,本科,教授,研究方向:学校体育学。

猜你喜欢

体操队业余体操
体操队留影
第50届体操世锦赛中国男子体操队成绩分析
思维体操
思维体操
为业余棋手诊脉
头脑体操
头脑体操
遮荫有方等
业余棋手错觉
业余棋手的错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