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货币错配风险研究
2017-05-09魏欣怡
魏欣怡
(兰州财经大学 金融学院,甘肃 兰州 730020)
我国商业银行货币错配风险研究
魏欣怡
(兰州财经大学 金融学院,甘肃 兰州 730020)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由于我国人民币尚未实现自由兑换成为世界性主导货币,故货币错配现象必然存在.本文首先运用JZ模型分析了货币错配情况下商业银行风险的传导路径,证明明显的货币错配加剧了商业银行风险,并在此基础上选取外汇风险敞口、汇兑损益两方面测度商业银行货币错配风险,最后提出政策建议.
商业银行;货币错配风险;浮动汇率
1 引言
在一个经济体(国家、金融及非金融机构、家庭)的收支中,因资产负债结构不同而导致净资产对汇率变化十分敏感,故而引发货币错配.当一国货币在国际中不是主导货币时,货币错配风险就不可避免,所以在新兴发展中国家中,货币错配现象尤为严重.
2005年,出于对我国经济发展前程的高瞻远瞩,我国进行了完善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汇率制度开始实行更富有弹性、市场化程度更高的、不再单一盯住美元换而参考一篮子货币、根据市场供求关系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政策的调整无疑会加剧我国商业银行货币错配风险.
2 文献综述
当本国货币未成为世界货币进行国际信贷时就会产生并增加货币错配(McKinnon,2005[3]).如若银行有大量货币错配的资产或负债,且被债权人察觉,有可能出现挤兑(陈晓莉,2006[4]).在国际经济贸易中以美元等货币作为计值,必会引起一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或企业资产负债表出现货币错配问题(刘少波和贺庆春,2007[5]).估值效应和货币错配两者具不同的经济意义(贺力平,2015[7]).一些学者衡量了货币错配指标并测算:如原罪(OSIN)指标体系,从最初的OSIN1指标、INDEXA指标发展后来的INDEXB指标和OSIN3指标,目前已形成了较完整的原罪指标体系(Bary等,2005[8]).后来又有Goldstein和Turner提出的实际货币错配总额指标(AECM)、MIS-MATCH指标、Mismatch指标等测度货币错配的多因素多维度的宏观指标.
3 商业银行货币错配风险的传导路径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出口导向型战略和强制结售汇制度,导致我国有大量的外汇储备规模,因此在经济存在净外币资产情况下,我国存在债权型货币错配.
3.1 商业银行货币错配风险传导路径
下面笔者将分析货币错配下商业银行风险的传导路径.在Jeanne和Zettelmeyer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一个由人民币贬值导致银行资产负债表中资产和负债出现偏差而导致货币错配的模型,进而分析货币错配如何导致银行净值缩水,引发风险.
假设JZ模型分为两个时期,分别表示为t=1,2,为简化模型,不考虑外汇汇率之间的联动,外币以美元代替表示.若非抵补的利率平价(UPI)成立,则
其中,在直接标价法下,St表示第t期汇率,S2e表示预期第2期汇率.i*和i分别表示美元资产和人民币资产的无风险利率.
为简便起见,本文将银行存款以人民币计值,而贷款分别以人民币和美元计值,假设美元贷款占总贷款的比例为δ,人民币贷款占总贷款的(1-δ),贷款(或存款)在第二期全部要收回(或偿还).假设银行资产净值为W,银行贷款为L,银行负债为D,存贷款利率为r.在不考虑期限错配的情况下,商业银行资产净现值W可表示为:
如果净美元收入、净人民币收入、净美元资产、净人民币资产分别用NFI、NDI、NFW和NDW表示,则上式可以简化为:
由式(2)和式(3)可知,人民币贬值时,预期第二期汇率S2e上升,NFW和NFI>0且用人民币表示的价值上升,资产净值W增加.故货币错配的传导路径为:汇率波动→资产负债表不匹配→净资产增加→引发货币错配风险.
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与资本市场的活跃,我国企业和居民在资本市场上的行为模式发生了较为显著的改变,主要表现为“存款短期化、贷款长期化”,出现较为明显的期限错配.故在明显期限错配的基础上,不断增加的货币错配无疑加大了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
4 商业银行货币错配风险度量
本文选取外汇风险敞口、商业银行汇兑损益两个代表损失发生可能性的指标来测度商业银行货币错配风险.
4.1 商业银行外汇风险敞口
由于汇率波动而暴露在汇率变动风险中的导致银行资产负债表中外汇资产和负债不匹配产生的差额以及表外业务中无法自然或人为抵消的外汇头寸增减值差额形成了外汇风险敞口.
2013年,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全年累计升值1886个基点,升值幅度为3.09%①,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国有商业银行面临较大的净值损失风险.根据中国银行估算,就2013年来讲,当其他项目不变时,美元相对人民币贬值1%时,中国银行的税前利润将减少3.48亿人民币②.故我们可以看出,尽管大部分商业银行通过衍生工具对冲风险,降低了外汇风险敞口,但其仍然存在较高的货币错配风险,会给商业银行当期收益或经济价值带来损失.
4.2 商业银行汇兑损益
汇兑损益主要包括外币货币性资产和负债折算产生的损益以及外汇衍生金融工具产生的已实现损益和未实现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汇兑损益是衡量商业银行货币错配风险的较直观的指标.
在预期人民币贬值、汇率上升的国际大背景下,货币错配现象较严重的国有商业银行的汇兑损益也出现了较大波动.中国银行作为外汇风险敞口最大的银行同样是汇兑损失最严重的银行,尤其是2013年,中国银行汇兑损失高达90.51亿元人民币,占其当年净利润的7%③.可见,无论从潜在或已发生的货币错配风险损失来看,银行部门已成为货币错配的重灾区.
通过上文对外汇风险敞口、汇兑损益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货币错配风险普遍较高,汇率波动对货币错配风险的影响也十分明显.但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商业银行通过自主运用衍生金融工具对货币错配风险进行了一定的控制.
5 政策建议
5.1 深化审慎性监管
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商业银行货币错配风险的审慎性监管,不仅需建立一整套详细而明确的审慎性监管法规,还需要建立和不断完善一系列不仅能为商业银行提供检测自身货币错配风险的服务,并且可对外汇资产负债头寸不匹配的商业银行实行严格信贷控制的货币错配风险系统.监管部门应详细而客观地检测商业银行货币错配风险,并及时而全面进行风险预警及控制,防范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存在的直接及间接货币错配风险.
5.2 发展外汇衍生品市场
当前我国的金融市场工具并未满足经济主体通过衍生工具对冲货币错配风险的要求,不利于银行转移风险头寸,从而导致银行累积了大量风险敞口.因此,我国应降低外汇市场的交易门槛,鼓励更多的非金融机构参与外汇交易,进一步发展衍生品市场,积极鼓励金融创新,为银行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对冲保值工具,减少外汇风险敞口.
5.3 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货币错配本质是由人民币汇率波动引起的,近年来,由于中国调整外汇结算方式,外汇负债总量结构与外币资产不匹配,造成债权型货币错配,且直接和间接的货币错配叠加,加大了货币错配的风险.因此,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促进人民币自由兑换成为世界货币体系中的“关键货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汇率波动带来的压力,从而减少货币错配风险.因此,我国应采取积极灵活的货币政策,鼓励企业在国际贸易和资本结算中使用人民币,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货币错配带来的风险.
5.4 转变出口导向型的发展模式
出口导向的发展模式在我国建国初期做出过重要贡献,但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其弊端不断凸显,已不再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故我国要由出口导向型的发展模式转变为开放型发展模式,对贸易结构、投资结构、产业结构、消费结构以及失衡的国际收支进行调整,降低商业银行的货币错配风险.
注 释:
①数据来源:中国农业银行2013年年报.
②数据来源:中国银行2013年年报.
③数据来源:中国银行2013年年报.
〔1〕Goldstein,Morris,Philip Turner.货币错配:新兴市场国家的困境与对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16-27.
〔2〕李雪莲.货币错配的宏观经济影响及对策研究——基于中国1985-2009的统计数据[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23-30
〔3〕王中昭,等.汇率与货币错配协动性及其传导机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3.6-12.
〔4〕曾诗鸿.金融脆弱理论——银行不良贷款生成的监管机制与最优动态路径研究[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5-8
〔5〕王毅.我国商业银行货币错配风险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9.6-13.
F832.2
A
1673-260X(2017)04-0100-02
2016-12-09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71203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