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智慧城市建设产业的土木工程特色专业建设实践
2017-05-09雷能忠黄蕾周建辉钟瑜隆
雷能忠,黄蕾,周建辉,钟瑜隆
(武夷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福建武夷山354300)
服务智慧城市建设产业的土木工程特色专业建设实践
雷能忠,黄蕾,周建辉,钟瑜隆
(武夷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福建武夷山354300)
以武夷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为例,在人才供需矛盾分析基础上,介绍了服务区域智慧城市建设产业的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目标和建设思路,重点叙述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等3个方面建设任务,以及相应的建设举措与保障措施。展示了专业建设初步成效。武夷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建设实践,为国内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提供一个参考实例。
土木工程;特色专业;智慧城市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总量持续扩大。截止2015年,国内各类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总规模为3 647万人,研究生招生64.51万人,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737.85万人,高等学校毛入学率达到40%,本专科及研究生毕业生超过700万人[1]。与此相反,人才需求市场上出现的产学供需矛盾持续尖锐化,用人单位和产业界专家总是抱怨学校没有培养产业需要的合格人才[2]。与此同时,以毕业生就业为导向的高等教育大环境,使得高校教师和管理者感到前所未有的无以适从[3-4]。为破解产学落差矛盾,从国家到地方都开展了大规模的地方性新建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建设[5-7]。以福建省为例,开展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试点工作,计划力争用5年时间实现建成5所左右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和先进技术转移、应用特色鲜明的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20个左右对接区域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群[8]。武夷学院是福建省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其中土木工程专业是智慧城市建设专业群中的主导专业。详细介绍了武夷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的建设背景、建设目标、建设思路,主要建设任务,建设举措与保障措施,建设初步成效,以期为福建省乃至全国本科高校转型试点建设提供一个参考。
1 专业建设背景
2015年11月13日中国共产党福建省第九届委员会第十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了《福建省“十三五”规划纲要》,《纲要》明确提出加快全省智慧城市、智慧农村建设。南平市作为国务院批准建设的智慧城市,市政府新址武夷新区的开发建设将成为推动闽北社会经济高速发展重要途径。2010年7月15日,福建省政府正式批准《武夷新区发展规划》,2013年南平市委四届三次会议上提出,把智慧城镇作为绿色城乡建设的重要工作,借此打造一个生产生活便捷、城市管理高效、公共服务完备、生态环境优美、人文智慧丰富的现代新都市。“要以智慧城镇为抓手,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积极发展电子商务,以新网络、新服务、新业态,催生新发展模式”。南平市已经进入了智慧城镇发展的快速轨道。
随着武夷新区建设的全面展开,特别是与智慧城市关系密切的智能建筑、绿色建筑、节能环保建材、城市工程灾害与防治、智慧交通等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全面推进,生产一线迫切要求补充大批土木工程专业技术与管理人才。根据调查发现,南平市对绿色建筑、智能建筑、城市工程灾害与防治等方面智慧城市建设相关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很大。以2016年为例,中铁十六局武夷新区城市轻轨项目就从我校土木工程专业招募二十余名毕业生,成批量需求毕业生已经成为常态。武夷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每年的毕业生不足200人,仅仅就满足南平市人才需求看,缺口是很大的,更不用说辐射全省,乃至全国其他城市的智慧城市和智慧农村建设了。
2 建设目标
以学生为中心,以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核心能力为导向,以支撑产业发展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改善为目的,通过正在实施的国际工程教育认证周期性推进,将武夷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建设成为服务我省智慧城市建设产业中的绿色建筑、智能建筑、节能环保建材、城市工程灾害与防治等核心产业,支撑南平市武夷新区智慧城市建设,引领智慧城市建设产业发展的高水平、示范性特色专业。
3 建设思路
3.1 凝练人才培养目标和核心能力
以智慧城市建设产业发展对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需求为导向,凝练人才培养目标和核心能力。智慧城市建设产业涉及的新技术、新业态涵盖范围很广泛,土木工程作为其中最核心的技术,主要涉及绿色建筑、智能建筑、节能环保建材、城市工程灾害与防治、智慧交通等。围绕智慧城市建设产业的新技术需求,依托土木工程专业咨询委员会业界专家、校友代表和用人单位的群体智慧,准确凝炼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核心能力,明确人才培养方向。
3.2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聚焦产学落差和人才供需矛盾,以支撑产业发展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改善为目的,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目前智慧城市建设产业人才市场供需矛盾除了有明显的数量落差外,还有重要的质量要求。根据本专业咨询委员会各位校外业界专家、校友、用人单位代表的建议,结合智慧城市产业发展趋势,可以分析出,满足智慧城市建设产业发展需求的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除了要具备一般的土木工程专业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外,还必须包括下列能力素质:(1)即时顶岗职业能力与团队合作意识;(2)较强的本行业创新创业能力。
国内外长期的高等工程教育经验表明,要培养上述能力离不开产教融合。产教融合是培养学生即时顶岗职业能力、行业创新创业能力与团队合作意识的唯一有效途径。
智慧城市建设产业发展会涉及智能建筑、绿色建筑、节能环保建材等很多现代土木工程先进技术,客观上要求学生具有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智慧城市建设产业中先进技术的发展,必然滋生大量的创业机遇,要求学生在未来工作中能够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智慧城市建筑产业发展过程中很多实际问题的解决,往往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交叉协作,学生必须具备多领域的团队合作意识。
3.3 突出专业办学特色和行业示范地位
明确土木工程专业在智慧城市建设产业链和创新链中的定位和突破方向,不断深化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突出专业办学特色和行业示范地位。绿色建筑、智能建筑、智能建筑设备与安装工程、节能环保建材、城市工程灾害与防治等是智慧城市建设产业急需的新技术,也是土木工程专业在智慧城市建设产业链和创新链中的服务定位和技术支撑突破方向。学生获得这些新技术的训练和掌握这些新技术的应用能力是土木工程专业核心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核心能力的养成,必须通过各类课程教学环节实现。为此,要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和核心能力,依托智慧城市建设产业界专家、用人单位专家和毕业校友代表的集体智慧,积极推动专业交叉融合,打破原有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模式,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探索国际工程教育界流行的学程学分制,为智慧城市建设产业发展的各项新技术、新业态需求设置相应的学程学分,并保障课程设置持续满足产业发展要求,以此彰显武夷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的办学特色和行业示范引领作用。
4 建设任务
4.1 “产教融合+产学双师”型人才培养模式
土木工程专业的产教融合,要与智慧城市建设产业的本身特点相结合。与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不同,建筑产业中的从业企业不可能一次性容纳很多的学生到业界企业接受专业核心能力训练,这是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中大规模产教融合的一个重要障碍。克服这个困难的主要途径是创新产教融合途径。
“产学双师”是“产教融合+产学双师”教学模式的关键环节[9]。“产学双师”即业界专家协同教学,即采用“双师制度”,以专任教师授课为主,业界专家协同教学为辅,专任教师仍旧全学期主持课程教学,业界专家主要承担设计类、实习与实验课程辅助教学。
武夷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产教融合+产学双师”型人才培养模式从下面几个层次逐次展开:
(1)建立产业界专家参与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专业核心能力制定及有效评估的长效机制。
(2)建立产业界专家参与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规划制定的机制;
(3)产业界专家直接参与课程教学,包括课程教学大纲制订和课堂理论与实践教学,实现课堂与产业的零距离融合;
(4)产业界专家参与专业实习、实验及实训教学,特别是其中的整合性实作课程(Capstone课程)教学,确保这些实作课程都是真题真做,课题任务来自于产业实践,课题解决办法符合业界规范,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估与国际工程教育要求一致。
4.2 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
土木工程专业的核心能力要涵盖全部智慧城市建设产业的新技术需求,每个专业核心能力的训练与养成,都要有相应的课程或课程模块支撑。为确保课程体系持续符合智慧城市建设产业发展需求,必须建立业界专家参与课程设置的机制,并构建符合国际工程教育认证规范的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效果评估方法,以保障毕业生核心能力的持续达成。探索开展学程学分制实践,为智慧城市建设产业新技术建立相应的学程学分模块,推动专业交叉融合,重构课程体系,突出专业的服务产业定位特色,建立复合型工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依照目前智慧城市建设产业需求,可以构建出近期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见图1)。课程体系包括通识教育模块、工程专业课程模块、数学与基础科学三个部分。数学与基础科学部分必须达到国际工程教育认证规范的学分标准。通识教育模块应满足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要求。工程专业课程部分的专业基础课依照国家土木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指导性规范进行设置。专业课、专业方向课及专业选修课则引入学程学分制,近期拟将设立绿色建筑、节能环保建筑材料、建筑智能设备与安装工程、城市工程灾害与防治等5个学程,未来将视智慧城市建设产业出现的新技术、新业态需要设置其它学程。
图1 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框图Figure 1 Course system block diagram of civil engineering specialty
4.3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以整合性实作课程体系作为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核心任务,全面构建涵盖大部分专业核心能力训练的整合性实作课程体系。
整合性实作课程,又称为Capstone课程,是指大学高年级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所学专业课程知识,解决复杂且整合性工程设计问题的教学过程[10]。Capstone课程目前已经得到国际工程教育界的广泛重视,包括美国ABET、台湾的IEET、加拿大的CEAB、韩国的ABEEK、澳洲的EA等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机构在内,都明确提出把整合性实作课程作为必修课程[11-12]。在国内土木工程本科教育中,Capstone课程难觅踪迹。一些类似的设计课程,如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核心课程的课程设计等,从教学组织模式、课程评量方法,以及课程对实现教育目标和专业核心能力的检视方面,这些课程还不能算是真正的Capstone课程,很多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在充分论证基础上,依托产业界专家,采取课程改造途径,从人才培养方案中挑选若干实践课程,建立从Cornerstone课程到Capstone课程的一整套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递进式整合性实作课程体系(见图2),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和核心能力,开展Capstone课程体系创新教育实践。借鉴国际工程教育界通用的Capstone课程开课模式,探索符合智慧城市建设产业需求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Capstone课程教学模式。开展Capstone课程的现代评量机制实践,以国际工程教育认证规范为参考,探索Capstone课程教学成效检视办法,科学确定Capstone课程对人才培养目标与核心能力培养的贡献。
图2 土木工程专业整合性实作课程体系Figure 2 Capstone course system of civil engineering specialty
5 建设举措与保障
(1)建立了土木工程专业咨询委员会,参与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目标与核心能力制定,保障人才培养目标、核心能力、课程规划持续符合智慧城市产业发展的新技术要求。按照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惯例,专业咨询委员会一般应当包括业界专家、毕业校友代表和用人单位代表组成,其中智慧城市建设产业界一线精英工程师和项目经理人应占相当比例,委员会总人数在9-10人。
(2)根据国际工程教育认证规范要求,建立规范的学生核心能力评量方法与运行机制,持续确保学生在毕业时具备相应的专业核心能力。国际工程教育一般做法是,采取工程专业课程评量、应届毕业生核心能力问卷调查、Capstone课程评量三种方法评估毕业生核心能力达成程度。
(3)建立专业教学委员会定期检视学生核心能力评量方式的机制。
上述无论是Capstone课程评量,一般课程评量,还是应届毕业生问卷调查,这些方法的有效性取决于评量方式的准确性、公正性。必须建立针对这些评量方式定期检讨机制。建立专业教学委员会,定期检讨上述评量机制的准确性、公正性,持续保障学生在毕业时具备智慧城市建设产业要求的核心能力。
(4)实施“产学双师”计划,搭建产业界专家参与课程教学的互动平台,实现专业教育与产业界的零距离对接。产业界专家不仅要参与人才培养目标、核心能力的制定,还要直接进入各个教学环节参与课程教学。引进产业界专家担任专职教师,承担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聘任产业界专家担任兼职教师,与校内专职教师共同承担一些课程的辅助教学。聘请产业界专家到校开展短期讲座教学,邀请产业界专家担任整合性实作课程、实习课程的指导教师,为学生体验产业界提供便捷途径。委派专职教师到产业界锻炼,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
6 专业建设初步成效
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改善,不断满足智慧城市建设产业发展人才需求。毕业生近三年初次就业率提高到94%以上,年终就业率保持99%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表现问卷调查的满意度保持在90%以上,毕业生核心能力问卷调查认同度达到95%。
实现智慧城市建设产业界深度参与人才培养目标、核心能力制定,以及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建设。服务智慧城市建设产业能力明显增强,专业特色更加鲜明,示范带动及辐射作用更加明显。土木工程实训中心获批福建省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闽北山地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心也批准立项建设,这些平台开始为行业标准、工艺的设立,技术创新与推广利用提供服务,年职业技能培训与职业资格鉴定达到150人次。
产学双师计划初步开展,专职教师中“双师双能”型教师比例达到65%,综合素质更加全面,为“产教融合+产学双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可持续的师资保障。
实验、实习教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核心工程专业课程的实验、实习项目60%来自于业界实作课题。
首次经过国际工程教育认证,获得有效期3年的认证许可。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5-05-06)[2016-07-06]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3/s180/moe_633/201607/t20160706_270976.html.
[2]朱高峰.中国工程教育的现状和展望[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1(6):1-5.
[3]刘春生,马振华,张宇.以就业为导向发展职业教育的理论思考[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21(2):1-4.
[4]李勇齐,陈有禄.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的高等教育改革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2(16):1-3.
[5]蒋平,张继华.从三角协调关系嬗变透析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政策指向[J].职业技术教育,2016,37(9):26-31.
[6]王亚龙.教育部引导地方高校转型发展[EB/OL].(2014-12-08)[2016-06-25].http://edu.ce.cn/xw/201412/08/t20141208_215 1574.shtm l.
[7]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Z].教发[2015]7号,2015.
[8]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财政厅.关于开展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试点工作的通知[EB/OL].(2015-12-26)[2016-08-13].http://www.fjedu.gov.cn/html/xxgk/zywj/2015/12/26/45473740-a29f-4888-b1ed-292a63971087.html.
[9]张丽丽.基于产学合作的“产学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J].文教资料,2011(26):167-169.
[10]张佩华,WILLIAM PW,LOWELL TM.美国高校总整课程概况及启示[J].中国农业教育,2014(5):21-24.
[11]何倩,美国ABET工程类与技术类专业认证标准比较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6,37(1):74-79.
[12]陈国铁,王健.台湾地区IEET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现状及启示[J].中国建设教育,2014(1):50-54.
(责任编辑:叶丽娜)
Practice of Characteristic Specialty Construction of Civil Engineering for Serving Smart City Construction
LEINengzhong,HUANG Lei,ZHOU Jianhui,ZHONG Yulong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Wuyi University,Wuyishan,Fujian 354300)
Take civil engineering in Wuyi university for example,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gap of supply and demand for professional,itwas introduced thementality and goal of characteristic specialty construction,construction tasks and measures of personnel trainingmode,course system and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were describedmainly.Characteristic specialty construction alreadymakes the preliminary effect.Practice of characteristic specialty construction of civil engineering in Wuyi university,can be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ransformational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newly-built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civil engineering;characteristic specialty;construction of smart city
G642.0
A
1674-2109(2017)03-0082-05
2016-09-17
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2014Y0040);南平市重点科技计划项目(N2013X01-1)。
雷能忠(1969-),男,汉族,教授,主要从事工程地质灾害防治与国土资源勘查的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