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在新课改下如何体验学数学

2017-05-09洛桑曲珍

速读·中旬 2016年12期
关键词:分母长方形分数

洛桑曲珍

摘 要:《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用“经历,体验、探索”等过程性目标动词刻画学生的数学活动水平。可见变数学教学过程为小学生体验的过程已刻不容缓。而我们知道体验是一种情感真正投入的学习活动,它需要学习者设身处地地去感受客观事物,这样才能达到一种自我感悟、自我认识、自我升华的内化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体验学习

一、让小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体验学数学

课程指出:教师对于教材的使用,更多地应该强调把教材作为课程资源来使用,根据自身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体现个性化的风格和特点,而不是生搬硬套地教教材。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本人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实践证明,学习者不实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例如教授“分数化小数”一课,由于学生已经学过小数除法,并掌握了分数与除数的关系,所以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把分数化成小数,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找出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分母的特点,总结出分数化有限小数的规律。再如学完了“圆的面积”,出示:一个圆,从圆心沿半径切割后,拼成了近似长方形,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大6厘米,求圆的面积。乍一看,似乎无从下手,但通过讨论、演示等教学手段和学生自主探究,便能想到:长方形的周长不就比圆周长多出两条宽,也就是两条半径,一条半径的长度是3厘米,问题迎刃而解。

二、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说数学

这里的“说数学”指的是数学交流。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地经历探索事物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的过程。

例如学习“分数化成小数”,首先让学生把分数一个个地去除,得出1/4、9/25、17/40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可以先让学生猜想:这些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是什么原因?可能与什么有关?开始,学生好像无从下手,几分钟后有学生回答“可能与分子有关。因为1/4、1/5都能化成有限小数”。马上有学生反驳:“1/3、1/7的分子同样是1,为什么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另有学生说:“如果用4或5做分母,分子无论是什么数,都能化成有限小数,所以我猜想可能与分母有关。”“我认为应该看分母。从分数的意义想,3/4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有这样的3份,能化成有限小数;而3/7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7份,也有这样的3份,却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老师再问:“这些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分母又有何特征呢?”学生们思考并展开讨论,几分钟后开始汇报:“只要分母是2或5的倍数的分数,都能化成有限小数。”“我不同意。如7/30的分母也是2和5的倍數,但它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因为分母30还含有约数3,所以我猜想一个分数的分母有约数3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我猜想如果分母只含有约数2或5,它就能化成有限小数。”

三、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做数学

数学学习应强调实践性。实践活动是围绕要解决的问题创设具有趣味性、挑战性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经历思考与策略,自主探索再创造的学习过程。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在美国也流行“木匠教学法”,让学生找一找、比一比、量一量、试一试……因为你做了,你才能学会。传统教学的特点,就在于往往是口头讲解,靠背、靠记进行接受知识,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让学生动手做数学。“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操作,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如:一张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纸,在它的四个角上各剪去一个边长5厘米的小正方形后,围成的长方体的体积、表面积各是多少?学生直接解答有困难,若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体验长方形纸是怎样围成长方体纸盒的,相信大部分学生都能轻松解决问题,而且掌握牢固。

四、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体验用数学

一切数学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生活的现实。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就强调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把教材内容与具体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体会数学、领悟数学、应用数学、体验快乐。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有问题。而学生对这些身边的物体比较熟悉,容易辨别,所以从生活入手,可以使学生很轻松地掌握所学的数学概念。如认识了“1千克”后,让学生猜想1千克鸡蛋大约有多少个?1个西瓜大约重多少?再动手称一称,证实谁的猜想更精确些?由于学生在对现实生活的观察、比较中,对1千克的实际重量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又如创设贴近生活的“找朋友——长方形”活动中,学生发现黑板、门、桌面、数学书等都是长方形。这时他们体会到原来“长方形”这个朋友就藏在我们每个小朋友的身边。再如学习了“圆的认识”后设计游戏:学生站成一排横队,距队伍2米处放一泥人,大家套圈。学生体会到不公平,应站成一圆圈或站成纵队才公平,更好地体会“在同一个圆内半径都相等”。

总之,体验学习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创造。尽量还知识发展过程的本来面目,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使用性,使学生发现数学、喜欢数学,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使其数学能力、数学应用意识、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丽丽.小学数学体验学习导入新课的技巧[J].学科教学探索,2001(09).

[2]林明福.略谈体验小学数学教学的新课导入[J].广西教育,2010(11).

猜你喜欢

分母长方形分数
“去括号与去分母”检测题
小长方形找朋友
找回“丢弃”的分母
一种快速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
把握物理难点,分数更上一步
巧替换,妙解答
寻找图形中的比
……的近似分数的若干美妙性质
动手实践,寻找规律
快速求最小公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