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课“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思考
2017-05-09夏金华
【摘要】传统政治课课堂教学模式呈现出学生个性要求与教师共性化矛盾、手段认同与目的导向性矛盾、时空有限性和求知欲望无限性的矛盾。在现代教育规律下,必须遵循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建构,以课堂教学为主体、实践教学为基点、网络教学为互动建立新型的政治课教学模式,进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关键词】教学 教师 学生 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项目:本文是南京晓庄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重点项目《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的维度分析——基于“三位一体”构建的思考》阶段性研究成果 南京晓庄学院重点教改课题《思想政治理论课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构建的理论与实践》阶段性研究成果 南京晓庄学院重点学科《政治学》阶段性研究成果 南京晓庄学院教改课题《专业课教学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行为》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8-0170-02
2016年12月7日到8日,习近平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这不仅仅是对高校的要求,事实上也是对我们从事政治课教学的教师的要求。对于政治课教师来说绝非为了教学而教学、绝非为了知识传授而传授,政治课教师核心解决的是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解决的是基于知识载体的价值观人生观塑造的图景。由于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政治课教师在政治课授课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瓶颈和困难,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模式越来越不受学生欢迎,所以政治课课堂必须添加一些新的元素和构造。本文就基于此种情况的出现提出自己的理论和思考。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矛盾
传统教学主要是“讲台式”教学,一间教室、一只粉笔、一张嘴,教师主要的功能教学活动策划、组织、协调,创造课堂气氛、创设课堂环境,利用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技能引领学生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但是这种教学模式主要存在着下列不足。
1.学生个性要求和教师共性化的矛盾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互通成为了社会的普遍共识,一方面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越来越多元化、多维化,学生的私人领域的空间在不断地延伸或者弹性在不断地扩大,学生个体的思想行为越来越具有个性,又由于现代中国家庭对孩子过分“呵护”,甚至纵容,学生的个人本位主义越来越浓重,只考虑个人的感受、只依赖个人的喜好、只强调个人的价值,强调个人价值的感受和增值,忽视群体价值和社会价值,忽略社会价值对他们的教育和支撑。而作为社会价值、主流意识形态社会化渠道的重要承载者政治教师,除了传授基本原理的知识外,秉承和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需要,如何在学生个性多元的基础上培养他们共性的理想观、价值观,使学生的内部知识结构进行重新分化、组合,使他们的认知结构和价值结构不能偏离或者违背主流的社会理想、社会道德、社会规范以及社会意识就成为悬挂在教师头上的“达克摩斯之剑”。
2.手段性认同和目的性导向的矛盾
当代的很多学生包含一些教师把政治课看作是党和国家为了占领思想文化领域的制高点而做出的强制性安排,是为执政者或者政府服务的工具和手段更为重要的是很多教师也认为政治课是推行国家政治意识形态的重要力量和手段,是为国家服务的社會化的重要表达方式,而自身只不过是实现国家意志的一步棋子而已。然后政治教师开始把本属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认知计量化了,把塑造学生目的性导向的工程变成了精于计算知识化的测量方式,其结果,学生听课认真度和学习的积极性都有所下降,甚至有些学生对政治课有逆反心理,认为政治课都是为党国服务,为意识形态服务,而教师往往也是叫学生看书、划重点、背知识,把本应属于生动活泼的政治课堂变成了抽象说教的工具,把本应属于先知般的智慧人生观的导向变成了疲于应付考试的工具,不仅不能体现政治课强大的生命力,反而在学生中销蚀了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和爱好。
3.时空有限性和求知欲望无限性的矛盾
传统教学模式中传授知识和价值的主要阵地在教室,师生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进行知识的交流和传授。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师容易组织、控制和管理,特别是对于人数众多的班级来说,任课教师更喜欢接受这种教学模式。但是这种特定的教学模式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这样的教学模式基本上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为辅或者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特征。这样教师的个人魅力包括教学知识、口语表达、教材组织等教学技能对学生上政治课的影响较大,没有经验的教师或者教学技能差的教师上课往往不受学生重视;另一方面,学生的求知欲望被压缩在课堂上,难免束缚了他们的眼界和对世界的认知,我们知道“理论是晦涩的,生活之树常青”,理论不经过实践的检验或者实践的挖掘难免成为空洞的教条和说教,由于社会的发展,再加上学生认知年龄适当提前,新闻、媒体、社交等各种方式的反复冲击,学生求知欲望摆脱时空限制更有现实需要了。
二、“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构建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推进,科学技术不断地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而教师教学也逐步掌握多媒体和互联网的技能,开始运用这种科技手段为教学服务。但是世界上很多学校把网络教学引入教学改革中也存在学生主动地学,弱化了教师的主导性作用,淡化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所以必须建立“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1.以课堂教学为主体,理顺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和情感价值建构。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处于主体地位,处于居高临下的态势,教师俨然成为评判一切标准的裁判者,真理的尺度掌握在教师手中。传统课堂教学学生接受信息和知识的方式是被动的、外来的和消极的。因此,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很难调动对知识真理探求的热情,较难塑造他们的灵魂和价值。而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并非把三者孤立起来,而是把三者融合起来,立体交互引导学生知识和情感的构建。在三位一体教学模式中,课堂教学是主体,因为课堂教学最能体现教师中“解惑”这一环节,“解惑”并非单向的说教,而是通过肢体、形象、语言、动作等能够更好地表达和理解,这样学生易于理解和消化。在三位一体教学模式中,如果不分主次,等量传授,很可能演变成为政治课秀。课堂教学教师也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在课堂上把知识、情感传递给学生。通过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把疑难点最终回归到课堂教学模式中给予解决。当然三位一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摆脱了传统的“一言堂”、“教学目标僵化”、“学生被动学习”、“主客体错位”等弊端,已经是一种变异化的课堂教学,它纳入了学生的实践体验,融合了学生网络猎遇和疑惑。这种课堂教学要求教师以更开阔的视野、更宽广的胸怀,以一颗宽容、开放的心情去猎取学生的视域。
2.以实践教学为基石,通过学生亲身体验型塑自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人生观。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只有在实践基础上才能对理论观点进行深刻地洞察,分析和把握整体尺度。自客体世界到主体世界、自在世界到自为世界,实践把它们有机地联系起来。实践教学分为自我型的、团体型的、社会型的。自我型的实践教学主要是教师指导学生个体性的实践,个体通过实践佐证课堂教学理论知识的对与错,这种实践属于自我体验型,教师需要一对一进行辅导、帮助、解疑、释惑。团体型的实践教学主要是协作性的,实践之前,教师布置实践任务、提出实践要求、达到实践目的。社会型的实践教学要求学生对实践爱国主义基地、博物馆、科技馆、生物馆、社区、政务机构、场馆等进行有的放矢地考察,经过考察,再结合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悟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形成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情感态度人生价值观等。
实践教学中教师扮演的角色极其重要,如果教师在学生的实践中采取无为的态度,那么实践教学起不到应有的效果,甚至起到相反的作用。所以,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采取积极有为的态度,深度介入到学生的实践中去。实践教学结束后,教师一定要把学生在实践教学的成果、感受等带到课堂教学中来,进行分析归纳总结,进行甄别优选等等,把实践教学中积极健康的一面及时有效地展现给同学们,进而型塑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实践教学的“身临其境”的感受,学生能够获得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践教学要求从课堂教学的知识理论出发,让学生真正成为实践的主体,从学生自身感受出发去揭示生命的蕴意,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达到生命活动的情感态度的合成和依归,因此,实践教学的终极归属是使学生具备符合自身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特别是符合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他们社会主义的理想道德,使他们坚定社会的理想信念,以后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洪流之中。
3.以网络教学为渠道,经由网络探讨、网络互动、网络共识,培养学生的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普及,网络慢慢地变成了人的生存体验和人与人之间交互活动的重要方式。网络教学中,师生之间通过互动、交流、探讨,学生予以自身的体验方式以他者得口吻与教师进行交流、认知,进行理解、掌握。特别是现在社交网络的快速发展,教师通过微信、QQ等快捷互动的方式进行师生交流。通过网络教学,一方面学生能够快速地得到知识答案以及影响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另一方面也对教师的知识结构、劳动强度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网络教学进行对话和辩论,再利用课堂教学和书本上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回忆和联想、重现和延展,进而再现知识、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实现他们人生观价值观的再造和升华。
网络教学要注重网络资源库的建设,包括网络视频、网络提问、网络课件、网络题库以及动态链管理和互动等等,网络教学实质上进行无缝连接,而不是网络问答等简单的方式,如果采取你问我答的方式,很快学生对网络教学就会失去兴趣。动态链管理和无缝对接是政治课网络教学的生命所在。动态链管理要求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要及时有效,师生之间的问题要有回应力,并且针对学生网疑要分类、归纳、总结。无缝对接要求网络教学的资源库要与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紧密相連,相互映衬、互为涟漪,这样网络教学才能有召唤力、生命力。网络教学主要以自学为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要防止教师和学生说假话、空话和套话。教师在进行网络教学时要了解学生的体验、感受,要尊重、理解与关怀学生,要有一颗包容和忍耐的心,要平等待人,对待问题要相互切磋、共同探讨,进一步引导学生思想,使其产生思想共鸣,把知识说理过程转化成师生间情感态度价值观共同形成的过程。网络教学中要信赖和信任学生,相信他们网络学习的求知欲、相信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防止越俎代庖、代替学生思考和判断。教师要把网络学习中的理论知识等引向学生实践生活。教师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状塑造具有自己知识观、人生观、价值观。只有这样,学生才不会自我孤立、自我孤赏,而会加速自己和社会的融合,才会塑造有实践生命的鲜活的个体,学生身心会感到非常愉悦,会更加希望政治课,甚至把政治课作为他人生发展的良师益友。
三、思考
越来越多的学校重视政治课程中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的开发和运用,特别是互联网思维深入到社会各个方面,政治课教学的改革也势在必行,惟有此,政治课教学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三位一体的构建,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的水平,充分调动教师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克服以往课堂教学中的不足。运用实践教学反思和重构课堂教学,运用网络教育平台改进课堂教学。通过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建构,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展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大大提升教学的实效性。
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构建围绕“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变单一型教学为多维型教学,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认知观、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教师、学生、社会人士等众多主体参与了学生的健康成长。网络教学中,学校负责学生政治课各相关部门的网络与政治课网络教育平台实现即时链接,解决师生实现由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进一步将教学体系转化为学生的知识体系和信仰体系。由此,将教学中的一些理论问题进一步转化为实践教学中的项目或学生生活实际中的实践行动,真正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到知行做合一。
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构建,充分调动和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导性,实现政治课由教学主导向教学引导的转变,实现多维度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多方面智力方面的发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构建三位一体教学模式过程中,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角色地位发生重要的转变,教师不再是单纯知识的传授者、知识的解惑者,而是学生学习主题和讨论的搭建者,教师主要是对学生的知识和价值起到引导的角色,而教学成为学生展示舞台的图景。
通过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构建,学生带着教师分配任务的角色担当进入以个体为主体的独立思考、然后交流形塑个体。通过“三位一体”的研究和实践,拓展学生理论思维和形象思维,真正达到政治课教师遵循现代教育发展规律,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感染力,达到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的互补互融、互通互动。
作者简介:
夏金华,男(1971年8月-)硕士,副教授,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政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