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少教多学”的研究和实践

2017-05-09张立新

关键词:少教多学语文课堂文本

张立新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8-0121-01

“‘少教多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和研究”,已经被批准立项为国家“十二五”规划课题,这个课题的立项,为广大有志于投身教学研究的教育工作者搭建了一个较高水平的平台,我借助这个平台,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语文教学的规律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索,力求为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做一些有益的事情,为学生的发展做一点实实在在的事情,下面就我个人的研究和尝试与大家进行一下交流。

一、“少教多学”与语文教育的优秀传统具有一致性

在国际上,“少教多学”以新加坡叫得最响,并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其实“少教多学”与我国语文教育的优秀传统是一脉相承的,与课程改革的节能理念也是一致的,是对优秀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教任何功课,最终的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这种“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实质则是学生的多学,自主地、主动地学。叶圣陶先生还指出: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和最大之成功在于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而这种“自能”式的学习能力的获得是建立在“多学”的基础之上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本质上讲,《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正是“少教多学”所追求的境界。

二、阅读教学的两个转向暗合了“少教多学”的规律

近几年的语文教改实践,使阅读教学出现了两种转向,第一个转向就是从关注教学方法到关注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否正确,何以有效,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对不对,学生是否有所得,有所收获。第二个转向就是从关注教的活动转向关注学的活动,有效的教学设计应该是对学生的学习有效。“少教多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就是从原先的以教为主,转向有限的时间内促进学生更快、更好提升语文能力和素养。阅读教学的这两个“转向”使语文教学的重心发生重大转移,阅读教学要通过“少教”来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多学”。

三、语文课堂“少教多学的具体操作模式

少教多学高效课堂分为五个基本步骤:

(一)读书自学,自主探究;2、完成学案,训练应用;3、分组合作,讨论解疑;4、展示点评,总结升华;5、清理过关,当堂测评。

具体操作:

(二)教学内容方面:20﹪的知识通过自学完成,70﹪的知识组内或组间合作完成,10﹪的知识由老师指导完成。

(三)学生组成方面:每个学习小组由三个层面的学生组成,20﹪的学生是特优生。这部分学生智商很高,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一味讲解,忽视了这部分学生的创造性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潜能,禁锢了他们的成长和发展。70﹪的学生是优秀生。10﹪的学生是待优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就体现在如何有效地组织这部分学生通过不同的形式和方法,互帮互学,达到全面发展、共同进步的目的。

(四)课堂模式的时间分配及内容安排:课堂的45分钟,时间分配比例为“271”大致是20﹪的时间(约9分钟)用于教师指导、点拨、答疑。70﹪的时间(约32分钟)用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展示。10﹪的时间(约4分钟)用于学生小结、巩固、检测、当堂过关。

四、语文课堂“少教多学”要关注三个重点

我们在课堂上,应该根据语文教学的类型特征和“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但是千万不要失去了语文本身的味道,因此要关注以下三个重点:

(一)以丰富个体的审美体验和精神世界、探求形象美为重点。

上戴望舒的《雨巷》时,在指导学生读后,就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丁香是怎样一个姑娘?她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怎样理解这个形象的?”三个问题连成一起,又不断递进,带动了全诗的教学。这个问题的设计很有价值。它指向文本和作者的精神世界,又跳出了文本,學生可以依据文本信息谈自己的阅读体验。事实上学生是这样做了,最后对丁香的形象意义的理解虽然没有完全统一到教参上来(实际上也根本没有必要统一到一个答案上来),但学生却学会了如何在解读文学作品中去体验感受文学作品的形象意义和作者的精神世界。

再如,《林黛玉进贾府》的“半旧”一词。——“半旧”一词,平常不过,但平常之下看出“奇崛”指出,看到了背后的匠心所在。

这两个问题的设置重在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或者相关经历来感悟文本内容,问题设置不大,但是引发学生的思考,调动多种思维,正所谓一石激起千重浪。我们还要注意:“少教多学”要求教师在语文课堂上的问题设置要遵循四个要领,即宜小不宜大;宜少不宜多;宜简不宜繁;问题要问文求道。

(二)以概念知识的认知和运用为重点。

任何学科如果没有概念知识就不是学科,新课改以来有一个误解:语文要有人文性就要消解知识,不再系统教学知识。这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少教多学”应该教在紧要处要教给学生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然后在把课堂还给学生,指导学生去运用知识。在教学《劝学》中的比喻论证法时,教师就应该系统的讲解比喻论证的形式和特点,然后在让学生自选一句,用例证法替代喻证法仿写,去证明学习的作用,这既可使学生更深入理解喻证法的效果,又可让学生立足于实践之中,举一反三,体会学习的意义,少教也一定要把该教的教到位。

(三)以“探究”的方式解决问题为重点。

“少教多学”要达到的境界之一是以学生发问,问题引领,对话交流的教学策略组织教学。教师设置情景让学生自己提问,面对文本,学生能够生长疑问,提出一两个像样的问题,那说明学生学得很不错了。而提不出问题,就很难走进“少教多学”的境界。如《荷塘月色》这篇美文既承担落实本单元模块教学重点的任务,又承担对学生进行文学审美教育的责任。而这些深层次的东西,是不能靠老师枯燥的讲解来完成的,需要调动学生自己的情感因素和生活阅历,作为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字里行间蕴含的感情,方能潜移默化,慢慢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完成新课改赋予语文的“人文教育”和“审美教育”的双重任务。

总之,“少教多学”要求广大语文教师应该通过自己的“教”,让学生在有温度、广度、深度的课堂的浸润中日渐茁壮;要求我们的课堂要使学生通过在一块石头里看到风景,在一粒沙子里发现灵魂。这就是我们语文课“少教多学”所追求的境界。

猜你喜欢

少教多学语文课堂文本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