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课程中传承畲乡文化的研究与实践的初探

2017-05-09张玉梅

关键词:历史课程实践研究

张玉梅

【摘要】历史与我们现在的生活有着很大的联系,我们身边处处都存有历史发展的气息。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进程中,保持、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从而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这是现代教育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我国民族有56个民族,畲族作为少数民族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独特的民俗风情,有着自己文化的独特底蕴。如何在历史课程中充分挖掘畲族文化的特色课程,传承优秀的畲族文化,成为历史课程教育中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历史课程 传承畲文化 研究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8-0115-01

随着我国对多元文化的认同,民族文化的传承在各个学校教育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对于畲族文化来说,传承与创新畲族文化,成为该民族中小学校本课程中重要的内容。在历史课程教学中,将畲族文化与历史课程紧密结合在一起,有利于促进畲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一、畲乡文化的来源

(一)畲乡文化概念

畲族主要以“大分散小聚居”的方式生存,具有鲜明的移民文化特点以及地域特点,畲族文化成为闽东文化之一。畲族文化主要包括地域特色、典型的山地文化以及江海文化因子、文化传承机制以及兼容性的民族文化等。在畲族文化发展中,不断完善,具有历史上畲族的礼仪、历史等。

(二)畲乡文化的习俗

1.节日

竹龙灯会,可以说,竹龙灯会是畲族最具有特色的节日。每年的正月十四日夜晚,畲族人民就开始准备毛竹篾编制成数条三十六排龙骨的大舞龙,然后再用数盏蜡烛点燃龙神内,整条龙都用鲜花装饰而成,巨龙围着篝火,畲族人民围绕着巨龙,边歌边舞,尽情欢乐整个通宵。

盘山歌,每到佳节或者婚丧喜庆的时候,都会用山歌来表达欢乐与悲哀的心情。畲族的青年那女在劳动的间隙,相会在山间对唱山歌,从而表达彼此之间的爱意,传递友情等。

2.古建筑

畲族文化在建筑方面,形成具有明清风格的古朴建筑,建筑一前店后院、石板街面,畲族有“小溪明珠”以及“浙南芙蓉镇”的美称。其中大均畲乡之窗的建设与集中,充分的展现出畲族文化发展历史悠久。古代的时候就有古樟迎客以及龙岗叠翠等旧十景等特征。这个景区的发展以此为依托,结合畲族风情为载体,融合自然山水以及人文古迹为一体的风貌。其中畲族古建筑主要包括石公庙、蓝氏、家庙、天后宫以及客家围屋等。

其中石公庙座落于上杭县庐丰乡下坊村乌石头,是一座清初时期的古建筑物。石公庙大门口种着一堆麻竹,左侧有口井,井不深,但井里的水常年累月不会干涸,再前面是一口大鱼塘。麻子坝围龙屋和敦素堂、素位堂为代表的一座座围屋,作为畲汉先祖的温暖家园,曾安顿过多少漂泊不定、动荡不安的心灵。它们以一种原始之美、简约之美、神秘之美,体现畲族精神和客家精神的和谐融合,透射出传统文化的巨大张力。

二、历史课程下畲乡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对于学校来说,不仅要传承社会共同的文化价值,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呈现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具备跨文化学习的适应能力,尤其是在少数民族的学校教育中。畲族文化发展历史悠久,在历史课程中,如何传承与创新畲族文化发展,成为民族中小学课程中重要的内容。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应该以多种实践活动为主,丰富教学平台,传承和发展畲族文化,让学生能够在人情风俗中,感受到家乡畲族浓厚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达到民族精神教育的最终目的。

不过在历史课程下的畲乡文化发展,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学校对象畲乡传统文化的挖掘过于注重现代文化与当地文化的差异性,导致接受的人群受到限制。就目前中国部分学校教育来说,教学计划以及形式等方面具有统一性的特点。在畲族地区的学校中,主要以主流文化作·为教学的核心,如何将二者有效的结合起来,还需要深入研究与思考。其次畲乡文化的形式传承过于注重内涵,很多学校过于注重畲族传统文化的形式,忽略内在文化。还值得注意是学校教育缺乏科学长远的规划,导致在校领导的更替削弱。加上学校师资队伍的缺乏,导致畲族古村落大量的消失,导致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都会促使畲族民间传统文化体育活动受到一定的影响。

三、畲乡文化历史传承的研究与实践的思考

(一)增强学生对畲族传统文化保护意识

首先,了解畲族传统文化的特点,结合各种畲族民间游戏以及特色小吃,引导学生更好的了解畲族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尤其是在历史课程的教学中,加强学生对畲族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加强学生学习的兴趣。畲族传统文化中,自然就是活的教材以及知识的宝库。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畲族文化的特点,领略畲族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历史教学课程中,教师应该缩短学生与遥远历史事件之间的距离,应该将枯燥无味的教学,转变为身临其境的教学之中。

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学生对畲乡文化的保护意识,充分结合校园里的每一面墙壁、每一棵树等,建立畲族文化保护的长廊以及畲族文化墙等。充分将畲乡传统文化展现出来,结合历史教学楼的知识长廊紧密融合在一起,渗透学校保护历史文化等意识,在孩子心中形成历史文化保护与继承的意识。

(二)树立正确的畲乡文化教学意识

在历史课程中,畲乡文化的学习能够增加学生的历史知识,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学习。笔者认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获得,大部分是来源于书本知识,其次就是社会以及身边的历史。那么在历史课程教育中,树立学生正确的畲乡文化教学意识,深入挖掘畲乡教育资源,让学生更加直观的认识家乡的特点,了解家乡辉煌灿烂的民族文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从学生身边的事情开始,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能够有效的缩短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更好的了解畲族文化的特点。

可以创建特色的教学目标,编辑畲乡文化的校本教材,涉及畲族文化、民间艺术以及民歌等,深入挖掘畲族文化的内涵。可以开展办报刊的活动,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将优秀的畲族文化渗透到日常的历史教育之中,促进畲乡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在歷史课程的教学中,应该从狭隘的“课本就是唯一的教材:理念走出来,从生活环境中探索适合教育的材料与内容,充分为学生创设具有浓厚畲族文化风情的环境,能够在真实的体验活动中感受到畲族文化的特点。对此,在历史课程中传承畲乡文化必须立足于根本,因地适宜、因材施教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将历史课程教育与畲乡文化融合在一起,促进畲乡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韦信宽,《少数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以福建福安为例》,[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29-33.

[2]赵岩,刘冬,《为了畲乡孩子健康成长: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民族中学办学纪实》,[J]中国民族教育2013:15-17.

[3]杨扬《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历史课程实践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中韩历史课程设置比较
谈高中课改下历史课程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