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下对中学地理教材编排的思考
2017-05-09唐福禄
唐福禄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8-0089-01
新媒体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移动互联网等会得到更加广阔的运用。在此社会背景下,笔者对中学地理教材的编排也做了一些思考,既是对现有教材易用性差、表达形式过于单调等缺陷的一种弥补,也是对地理教材在主导性、实用性、趣味性、主动性等方面的一种加强,与时俱进,大胆创新,提高地理教材的效能。
一、正文系统
1.能够提供点多量少的启发式阅读
阅读方式在新媒体时代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其实有相当一部分内容都已经告别“笔头写作一纸质阅读”,走上了“屏幕写作一屏幕阅读”的模式,海量信息的传播方式越来越多元化,人们的碎片化阅读多了。碎片化阅读主要依赖网络的各种终端,阅读不受时间、地点等限制。而微博、微信等各种覆盖面较广的应用程序,使得每个人既是信息的发布者,又是信息的阅读者,碎片化的信息和碎片化的时间催生了碎片化的阅读。碎片化阅读尽管具有观点鲜明、吸引眼球、阅读方便等特点,但其系统性较差,深入思考的空间有限。作为传播知识的教材,不妨取其优点,规避其缺点,通过自我革新,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新媒体时代。从内容方面讲,教材应该提供点多量少的系统阅读,也就是教材内容应该严格落实课程标准所涉及的众多知识点,但每个知识点的文字量又不宜过多;教材应该是能够引发学生更多思考、多问“为什么”、多主动寻找答案的阅读材料,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是什么”的点多量也多的阅读资料。
二、辅文系统
辅文系统主要是指正文以外的课题研究、学习指南、阅读、探索、思考、复习题等供学生课堂学习或课后实践的内容,本文把这些内容统称为“活动”。
1.引导学生乐于“行万里路”
“活动”就是从实践中去学习,是学生课堂学习的重要补充,地理学科更是如此,学生不仅要“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这里的“行万里路”是指走出教室,真正步入大自然-----地理学习的天然课堂,通过实践进行学习,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间题。例如,上表中关于“城市扩张”的地理活动,两者的侧重点不同,前者重在“影响和措施”,后者重在“特点和原因”,很显然,前者的应用性更强些,有助于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并能够开阔思路,提出用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措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地理教材中的“活动”是学习“生活中的地理”的重要途径,但这不应是停留在知识层面的简单“演示”,而是要把知识学活,真正用起来,成为真正活生生的知识,不能“考场有效,学过就忘”。例如,“在户外如何辨别方向”是在刚刚接触地理时就学的知识,可是真正在户外时是否真正用过呢?究其深层次的原因,其实是教学的导向作用所导致的,這使得教学只关注考试而忽视生活。
2.过程融入新媒体技术
由于“活动”具有较强的开放性,而且其是学生实践的重点领域,那么在此过程中就不能忽略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乐于”活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是学生地理活动与时俱进的最好体现之一。在现有的地理教材中,地理信息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已有较多体现,如果能够将其进一步运用到“活动”过程中,并辅之以新媒体技术,让学生将“活动”成果以多媒体形式在线提交、分享,则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活动”效果。
三、图像系统
碎片化阅读时代的典型特征之一就是相对于阅文大家更乐于读图,但是大众化的读图与地理教学中的读图有着显著的不同,碎片化和系统化就是二者的重要区别,地理教学中的图具备相对完整的系统性,能够循序渐进地为学生提供系统性的知识,如何将大众读图引入地理读图就是地理教材图像改进的重要方向。
1.地图部分——配套电子资源共同呈现
虽然地图形象、直观,但受制于教材开本及篇幅,其承载量极其有限。地图是我们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抽象表达,通过纸质地图感知世界是一种方式,通过地球仪上的地图感知世界又是另一种方式,不同的方式给我们的体验是不一样的。目前,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已经相当成熟,教材地图部分完全可以多途径表达。例如,纸质地图可以发挥同一平面上的整体性优势,给读者以整体性认识;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充分发挥其立体呈现、局部放大、虚拟和增强等优势,给读者身临其境、近似真实的体验。
地图部分的“纸一电”一体化编制,不仅可以强化地图在地理教材中的重要地位,还可以为教学资源的丰富和多元化提供基础,并为其他教学配套资源的开发提供借鉴。
2.统计图表、示意图等可以不直接给出结论,仅提供源数据
对于地理教材中利用数据绘制的统计图表、示意图等,可以尝试在配套电子资源中提供相关源数据,然后由学生亲自动手完成绘制。目前,教材辅文中有部分内容即是在书中提供表格数据,引导学生绘制柱状图或曲线图,但是占的比重较小,而且限于篇幅容量,也不可能提供大量源数据。而配套电子资源则可有效弥补篇幅不足等问题,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数据分析的过程,并制作形式多样的统计图表、示意图等,这样既打破了现有教材中形式单一的统计图表、示意图,又可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认知程度,还可锻炼学生的实践分析能力,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有极大帮助。
3.图片部分适当弱化
由于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较多,图片搜集完全可由学生利用网络的搜索功能实现。如果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某部分内容感兴趣,然后通过网络等渠道自发搜集图片,并相互共享,由此而汇总起来的图片不仅在数量上远远超过教材,而且获得的学习效果也是极佳的。总之,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真正提升自身的学习、实践和探索能力,并能够在走出校园之后继续发挥这种学习精神,一起为学习型社会的构建而努力。
总之,新媒体时代对地理教材的发展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地理教材编写者应当吸取原有地理教材的精华,探索地理教材多样化发展的新方向,切实保证教材编写和使用不脱节,不仅要编制出操作性强的实用型教材,还要提供海量的配套电子资源,走出一条新媒体时代地理教材发展的新道路,以更好地为国民地理素质教育的提高提供支撑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