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地理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视角
2017-05-09林有凤
林有凤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8-0079-01
高中地理学科是一门兼跨自然和人文的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地理知识的广泛性使地理学科与其他众多学科建立广泛的联系,使学生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形成完整的认识,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视角。新课程注重课程目标要具有完整性。它强调学生们的全面发展,强调重视学生们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记忆,强调要注重提高学生们的基本素质和素养,强调要注重学生们能力的全方位培养。
一、通过地图教学,培养学生空间视角
在教学策略上,高中地理教学中应注意用略图、模式图等直观手段呈现或揭示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格局和规律;培养学生对地理空间格局的敏锐觉察力,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要高度关注有关地球表层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的辨识与评析、空间排列状态的观察与归纳等内容的教学。
1.在地图教学中,针对不同的地理空间位置问题,要确定其讲解与训练的侧重点。例如,对于某区域的绝对位置,着重让学生观察辨别某区域与特殊经纬线的空间关系,辨识某区域所跨的经纬度范围;对于某区域的海陆位置,着重让学生辨识与评析该区域濒临的海洋、距海远近、位于大陆的部位;对于点状要素,如城市,着重评述在它的影响所及范围内的区位特征;对于线状要素,如山脉、河流、交通线等,着重于其空间延展特征的影响等。通过不同类型空间位置的分析,培养学生地理空间分析的视角。
2.针对不同类型的空间分布问题,也要确定观察和分析概括的侧重点。例如,对于地形的空间分布,着重让学生从空間方位、空间排列方法进行观察与分析概括;对于气候类型区的分布,着重让学生观察分析他们的水平和垂直延伸方向上的有序性更替规律,与维度、海陆之间的位置关系等。工农业的区域分布、城市的分布、自然资源的分布等都有其观察分析的侧重点,在教学中都需要加以分析确定。
二、通过归纳演绎分析,培养学生时空视角
在地理教学中对归纳与演绎的应用很多,它对于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发展智力有重要意义。在地理教学中,可以从地理事实出发,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时空视角的培养就可以用归纳演绎的方法。地理事物的动态特点,不仅体现在时间上,也体现在空间上,中学地理中,有许多地理事物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但在教材中的表述并不那么明显,在教学中,可以将这些特征经过对比提炼出来呈现给学生,教师通过示例的方法指出部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可以引导学生自觉地从空间对比角度分析其他地理事物的时空分布特征。
中学地理教学中,有的地理问题在分析时可以引导学生从时空和空间两个维度分析,也有的问题在理解时可以引导学生从这两个维度去理解。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按时空视角归纳地理现象、地理特征或地理成因,经过长期训练,学生就可以将这一视角演绎到其他地理事象的分析和理解上。
三、通过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生态视角
案例教学是为了特定的教学目标,教师和学生以案例为媒介,在课堂上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并对案例所含地理原理进行提升的一种教学方式。呈现案例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安排学生对环境实践中不同角色的身份、行为、观点及行为后果进行行为价值分析,从而让学生了解地理学对待环境问题的生态学视角。
高中地理教学中有很多可以培养学生视角的案例,比如对于西部大开发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西部的自然环境特征,资源、能源和经济优势、存在问题,论证开发项目及其必要性和意义,开发的重点及应注意的问题。还有南水北调工程、三峡工程等,都可以从人地关系角度综合分析培养学生生态视角。
四、通过比较和归类、认知框架的建立,培养学生的区域视角
区域地理特征实际是找出区域间的根本差异,而差异常是靠比较得知的。一般包括区域地理要素现象或本质的比较、类型和结构的比较等。
比较法也是一种常用的思维方法,即把各种事物加以对比,以确定他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比较鉴别,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地理事物的本质特征。通过比较和归类找出地理事物的差异性归类是与比较密切相关的一种思维方法,即按照一定的标准把事物分门别类,使知识形成系统。科学的归类有利于加深理解,巩固记忆,掌握事物的本质属性。地理事物的差异性从根本上说是本质属性和特征的差异,而要把握本质属性和特征又必须对事物进行比较和归类。地理事物常以某一方面特征的不同分为各种类型,如地貌类型、气候类型、河流补给类型、土地类型、工业布局类型等。这些类型又都与区域划分有着密切关系,因而可以通过这些方法分析区域特征。
要帮助学生养成注重空间关系分析、区域综合分析、比较的思维品格。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将地理事物和现象置于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分析区域内的地理要素及其普遍存在的空间关系,区分主导因素,进而把握区域特征;通过与其他区域进行比较,弄清区域差异,以突出区域特征。
区域系统分析视角在理论上主要包括三部分:区域人地关系;区域空间结构;区际关系,在地理教学中对于区域研究可以具体指导学生在分析某一区域时注意分析“它在哪里”、“它是什么样子的(空间结构)”、“他是什么时候发生的(时间结构)”、“它为什么在那里发生”、“它产生了什么作用”、“它对其他区域有什么影响”。
对于区域结构认知视角的培养,可以在教学中给出(或引导学生归纳)出区域认识的范式,然后再引导学生结合具体区域按照认知结构进行分析,学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五、通过系统联系分析,培养学生的综合视角
培养学生综合的视角可以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从综合的视角分析地理问题。比如对于自然地理综合题的分析,可以先从对某一区域地理特征进行分析。通过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的联系关系分析来引导学生用综合的、联系的视角看待地理环境和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关系。
六、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捕捉地理视角
1.巧引文学作品,感受区域差异,培养地理视角
唐宋诗词中的地理描写非常而全面,虽然不少描写是服务于文学创作的需要,而非自觉的地理科学行为,但能够清晰准确、形象生动地表达地理科学内涵的诗作不胜枚举,其中部分诗作还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地理规律,反应了当时社会的地理科学的发展水平,具有很高的地理科学价值。大家多关注的诗词佳句,利用地理视角分析常可以从中得出一些地理现象或规律。
2.通过人文景观,透视自然差异,培养地理视角
文化景观作为自然环境的指示物,在一定程度上指示了地理环境,通过对比不同地区人文景观的差异,进而分析自然地理特征,可以引导学生从地理角度分析事物。典型的事物,比如各地民居与环境。再如各地人民的生活习惯及风俗习惯,也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通过相对性分析,培养学生的“地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