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
2017-05-09林金花
林金花
【摘要】在高中学生整体发展中,物理作为基础性学科之一,教师要能够通过组织学生学习各种物理知识来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实现长远发展。受到时代经济的影响,创新型人才逐渐成为提升我国综合实力的后备力量,作为学习教育的主要内容,高中物理教学有著显著的意义。对于物理教师而言,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和推广,其必须要保证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培养,而创造性思维作为其必要的思维能力,更是显得十分重要。
【关键词】高中物理 创新能力 培养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8-0076-01
现代教育学研究表明,思维迁移能力是指一种学科的学习方式对另一种学科学习方式的影响,它也是指学生在一种状态或情境中学习得到知识、技能或情感态度对于在另一种状态或情境中学习能力的影响。对于学生高中物理教学来说学习、迁移和思维它们之间存在着互相渗透、互相促进和互相制约的关系。在新课标的要求中,提出了把高中课程教学的目标分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内容。这种要求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只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方法,把知识的获得过程讲授和展现给学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从中得到发展。这种将思维迁移能力运用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能够提高物理教学效益。所以,教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注重创设良好的迁移条件,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从而提高物理教学水平。
一、高中物理教学的创新必须优先改变教学观念
现阶段的教学改革,尤其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但是以往的教学观念及状况与这样的教学思想明显有着较大的冲突,为此,高中物理要想合理地培育学生物理应用能力,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逐步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思路,并将这些内容合理地运用到教学当中,创设科学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们积极地参与其中,进而加强其应用能力。同时,新课改的教学核心虽然是以学生为主,但是也不可以忽略教师的重要性,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课堂的指导作用,及时了解发现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存在的困惑和问题,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探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他们的知识面。此外,教师可以创设一些科学有趣的教学问题,与学生共同探讨和研究,加深师生间的交流,最有效地带动学生参与到教学当中。比如,在学习加速度和位移时,教师会从主观思想出发,认为教学内容十分简单,进行简单地讲学即可,但是,这些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却是极为陌生、抽象的,为此,教师必须改变教学观念,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选取生活中的一些案例,进行适当地引导性探究讲学,与学生一起探讨加速度的产生及位移的变化,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探索兴趣,还能够切实地为学生的实际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二、积极创建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
课堂教学实际上在在充分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开展的在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思想、知识与情感的深度交往过程。在进展物理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才是进行学习的主体,直接决定了最终课堂教学成果如何,而教师知识课堂教学额组织者以及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学习的引导者。好的教学环境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参与的热忱度,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能否得到更好的启发很大程度上取决了教师能否在课堂中创设好一个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更好的进行探究学习提供环境支撑。
三、设置教学情境
高中物理具有较为复杂的知识体系,其学习具有较高的抽象思维能力的要求,因此学生在对物理问题进行解决的时候,可以将分析方法应用其中,从而将解决问题的关键点找到,对自身对问题进行解决的综合能力进行增强。教师若想将这样的培养目标实现,就需要将教学情境设置出来,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的激发出来,从而对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行提升。在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的时候,如果应用有效的方法,就能够对学生的情感认知进行增强,从而使得学生对学习方法进行更好地掌握,进而对其全面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教师若想将这些教学培养任务顺利完成,就需要对情境创设法进行应用,从而在有价值的场景中将学生引入,将学生的想象力充分发挥,进而对其物理的学习起到推动作用。
四、运用物理模型培养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
在物理科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构建和运用是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在物理教学中运用物理模型进行教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由于物理模型的建立过程,是复杂的思维过程,在构建中要用很多知识来证明,也是一个知识学习的过程。所以,如果学生能学会和掌握物理模型的建立过程,那么与之有关知识都会被学生用来证明或解释其它知识,也就能实现思维的迁移。思维迁移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思维迁移能加深学生对已有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这种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比较而言,运用物理模型教学能使学生较好掌握课本知识,同时还能将知识和学习的思维过程迁移到其它内容或学科上,以有利于对其他物理知识的学习理解。教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要利用物理模型和过程模型进行教学,使学生在物理模型的建立过程中,有效实现正向思维能力的迁移,从而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质量和水平。
五、开展探究性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开展探究性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够为学生创造一种开放和多元化的学习环境,还能够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知识获取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和思考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因此,探究性教学是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方法.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讲“万有引力定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搜集与万有引力定律相关的相关资料,如神舟飞船升空、地球的自转等,然后让学生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并分析这些信息和万有引力定律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充分掌握万有引力定律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而言之,在时代的发展当中,高中物理的教学无论在教学模式还是在教学方法上都必须得到深刻而有效的改革,教师要逐步改变教学观念,不再把整体的教学目标定位为应对高考,并逐步采用全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联系实际,创设多样性的物理实践模块,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进而最为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物理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郑渊方等.探究式教学的模型建构探讨[J].学科教育,2001(5).
[2]吴文胜.高效物理课堂背景下高中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5,09: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