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多元问题”情境构建的思考与实践

2017-05-09周就贵

速读·中旬 2016年11期
关键词:思考与实践小学数学课堂

周就贵

摘 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感受疑惑,并在思考中获得真知,是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十分有效的教学手段。基于上述背景,本文提出了“多元问题”情境的理念,以理论结合课例的形式,详细阐述了“故事化”“生活化”“开放式”问题情境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建构的思路,并对课例的教学效果进行了评价,肯定了“多元问题”情境构建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价值。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多元问题情境;思考与实践

问题,是引发数学思考的关键。当代美国数学家哈尔斯曾经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的发展与问题息息相关。”而我国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由此可见,问题对于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理应创设高效的问题场景,引导学生进入数学的王国,然而,传统的问题教学模式,以直接性的“发问提问”为主,缺乏趣味性、实用性和思维性,新颖性不足,对数学课堂有效性的激活能力十分有限,因此,探求多元化的问题情境创设和实践方式,对小学数学教学来说更为重要。以下,我将结合多年的教学经历,详细谈一谈“多元问题情境”教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构建策略。

一、数学课堂“多元问题”情境教学案例分析

(一)在故事化问题情境中营造趣味性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大多对故事有着浓烈的兴趣,尤其对神秘故事、探险故事更具兴趣,在日常的教学中,倘若教师能够结合教学内容,引入故事化的问题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还能够提升课堂的有效性,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教学思路。例如,在进行“数字”教学时,我引入古人的故事,构建了“诗词+故事”的问题情境,效果显著。首先,我介入主题:“同学们,我们古人对数字的敏感性就已经十分高,甚至在日常的作诗作词中,也不忘引入数字增色添彩。”我的一番话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其次,我利用多媒体屏幕,展现宋朝数理学家邵雍的《山村咏怀》:“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在为同学们展现该诗句后,我引出问题:“大家从这首词中看出了什么奥秘吗?”“好聪明的诗人,居然把1~10这些数字暗藏在诗中啦!”全班同学都发现了端倪,问题情境创设的意图初现,此后,为了进一步激发大家对数字问题的兴趣,我为大家讲解了邵雍创作这首诗的年代背景,以故事的形式引出了“数学与诗词之间的奥秘”,将全班同学的兴趣引至高潮。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引入了一个古代人创作诗词的故事,将数字的奥秘点出,为大家揭示了数字与诗词的关联,并以此创建问题情境,激活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整个教学过程可谓独具匠心,有利于学生进入学习的状态。

(二)在生活化问题情境中凸显实用性

数学问题情境的创建,还要注重引入生活化的气息。在多年的教学中,很多同学曾向我抱怨:“老师,很多数学问题显得过于高大上,让我们摸不着头脑。”诚然,在课堂教学中,通过问题情境这一手段,拔高数学的难度十分有必要,但应深知,拔高难度不是创设问题的唯一目的,小学数学问题也不是“象牙塔中的神秘物”,并不需要过难、过深,以至于脱离学生的理解实际能力,才能显出它的魅力。换句话说,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时,注重问题的“接地气”、“生活化”更为重要。例如,在教授《比的意义》这部分内容时,我首先创设问题情境:“请问各位同学,我们班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是男生多还是女生多?”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了问题。其次,我对同学们的回答进行了总结,指出:“我们班呈现男多女生的局面,从全国范围看,这种男多女少的比例态势也十分明显。”接着,我通过多媒体大屏幕,展示了几张图片,分别为2013—2016年间,江西省新生儿男女比例、全国成年人口男女比例等数据,并指出:“这些比例数据,都是真实的数据,国家统计这些数据,就是为例掌握一手的人口比例情况,制定相应的计生、经济、民生发展政策。”在我的问题引导下,大家渐渐明白了比例的重要性,最后,我以问题导出教学主题:“同学们,想不想从数学角度去深入认知比的含义呢?”“想!”再一次的异口同声。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没有生搬硬套地引入“比例”这一数学概念,而是通过生活化的问题诱导,让同学们逐渐明白比例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如此一来,大家都能够更好地接受比例这个数学概念,认知到数学学习的实用性,在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中培养学习的兴趣。

(三)在开放式问题情境中渗透思维性

開放式问题指的是:解决方案众多,且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该类问题对于培养学生们的思维能力,有着积极的价值。众所周知,小学生思维活跃,他们的脑海中常常会冒出一些新鲜的点子,在数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发挥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并通过创设合适的开放式问题情境,让他们能够体验到思维活跃与数学学习之间的关系,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思维性。例如,在《合理存款》一课教授结束后,我突然提出一个开放式的问题:“假如你现在拥有10万元,你如何通过存款这种方式,去让它实现增值?”这一问题的开放性十分强,同学们纷纷跃跃欲试。课后,在家长的帮助下,很多同学都拿出了自己的方案,并以作业、图表、计划书等形式提交给我,在开放型设问,又无标准答案可参考的问题情境激发下,大家的方案可谓五花八门,十分具有创意,有的同学采用“余额宝存款”、有的同学采用“微信理财通存款”、有的同学则采用“传统定期存款”。可以说,多元的方案让同学们活跃的思维找到了用武之地。

二、结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场景的创设模式切不可一成不变、循规蹈矩。教师应善于营造多元化的问题情境,通过百变的问题创设途径,去激活同学们的创造性思维,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用问题这把金钥匙,为同学们开启数学知识的大门!

参考文献:

[1]李吉林.为儿童快乐学习的情境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13(2):3-8.

[2]栾庆芳,朱佳生.数学情境教学研究综述[J].数学教学通讯,2006(3):1-4.

[3]李安鹏.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18.

猜你喜欢

思考与实践小学数学课堂
浅谈北方冬季初中体育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利用电子白板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应用分析
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有效预习,助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文言文教学进行思维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数学解决问题策略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小学语文“研学后教”课堂教学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