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学角度分析音译词
2017-05-09曾芸
摘 要:本文从阐释学角度分析了音译词对两种不同文化的补充作用。首先对阐释学有个大体介绍,然后分别从阐释学的四大步骤:信赖、侵入、吸收、补偿对音译词的不同方面进行了举例分析,使读者对音译词有个系统的了解。
关键词:阐释学;步骤;音译
1阐释学
阐释学是一门对意义的理解和解释的理论哲学,在19世纪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受到关注。
阐释学奠基人海德格尔提出:“只有通过理解才存在的那种存在者的存在方式是什么。”即阐释是作为“实在的”人对存在的理解。故理解是阐释学的核心概念。
所有音译词的翻译都是在对原语意思有了了解才进行的,即便是双语交流很贫乏的清民时期,也是西学东渐,不可能就凭想象随意翻译。
2阐释学角度分析音译词
2.1 阐释的步骤
2.1.1 信赖
首先是原始的信赖,一种信任的投入,以过去的经验为保证。而音译词作为汉语吸收外来词的基本方法,是需要前提的原始信赖的。所以,无意义的音译词最终会被时间淘汰,例如: “international ”起初被译为“英特纳雄耐尔”。 音译词的过长,完全不利于记忆,更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现种种不便。所以,“英特纳雄耐尔”最终还是被“国际的”这个单词所淘汰。
2.1.2 侵入
理解、认知、阐释是一个组合,事实上就是不可避免的侵入模式。圣罗立科认为:所有认知都具有攻击性,所有陈述都是对世界的侵略。音译词的涌入事实上就是一种外来文化的外来语的涌入。对外文化交流的日益扩大,需要有新的词汇的补充,音译词应运而生。而音译词的诞生,并不是完全按照读音翻译就行,需要结合本国文化翻译。例如:把“cool”翻译成“酷”。不仅含义上达到了一致,更让国人更易接受。又如“gene”译成“基因”不仅达到了音译,更加符合中国的构词法,两字为一词语。
在译成语刚进入大众视野的时候,数量是十分庞大的,随着时间和实用性的不断筛选,最终留下来的并不多。“America”的最先的译法“阿美利加”最终还是被更加简单的“美国”所代替。又如日本兴起的“卡拉ok”最后还是被更加简单明了的“KTV”代替。
2.1.3 吸收
译本要对许许多多的成分进行同化,并对新接纳的因素进行安置。将原文的意义吸收到本土文化,而引进的过程,译入语可能变得丰富,也可能被源语同化。音译词的诞生实际上就是对外国文化的一种引进和吸收,更是对本土语言的补充和完整。文化间的相互交流,才有利于各自文化的发展壮大。
译文会对很多成分进行筛选同化,并对新接纳的因素进行安置。任何一种语言在引进新鲜文化的同时都有着被改变的风险。所以,译文会被原语所影响,要么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要么会失去自身的特色。所以,在音译词汇的翻译时,一定要十分谨慎小心,要注意保留自身语言的特点,不要一味迎合原语,而造成对本国语言的一种冲击。
在这种情况下,音译的翻译要考虑到自身语言的特色,这一情况在品牌商标中表现得十分明显。例如:汽车品牌“hummer”的音译被翻译成了“悍马”。不仅在发音上协调一致,更是体现了汽车的 “奔驰万里”的特点。又如:可口可乐最初的中文名字为“蝌蝌啃蜡” ,同样是“coca-cola”音译,但却完全没法打入中国市场,客户甚至没法通过这个名字联想到到底是什么商品。可口可乐公司用自身的教训告诉我们音译词与当地文化交融的重要性。
2.1.4 补偿
译语经过之前的入侵的过程,使得原文和译文间产生了不平衡,只有通过补偿才能平复之间的不平衡。翻译可能是不平衡的,译者的介入,或多或少地会使得翻译有一定的主观色彩,要确保译文对原文的忠诚,只有通过补偿才能达到。
最切实的感受就是在观看美剧的时候,译者在翻译出原文后,可能还会在屏幕上加一些注解。这一原则也适用于音译词。音译词的翻译除了根据读音,更要根据本土文化和语言特色。中国文化色彩极浓的单词“豆腐”,也被音译成了“tofu”;“功夫”也被译成了“kung fu”。文化补偿在音译词当中的应用,可以使得译词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认可。就像偌大的中国,各个地区的风俗也不一样。川渝吃辣,广东喝汤。注重融入当地的民俗文化,才是对文化的最好吸收。又如:“truck”又译成“卡车”,达到了补充含义的效果,简明扼要,读者也能很快理解这种车的用途。又比如:“chocolate”的译语“巧克力”,不仅达到了翻译的效果,更是达到了商业的效果,让人有食用的欲望。
3总结
从阐释学的角度翻译外来词,能丰富本国语言文化,更能达到两种文化的融合。译者翻译外来词时,尽可能与本国语言文化想结合,使得音译出来的外来词有更强大的适应力和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段宗社.解释学浅释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 学报,2003,(12).
[2]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
社。1994.
[3]马克思,恩格斯.费尔巴哈[M].北京:人民出版
社. 1988.
[4]潘德荣,齐学栋.诠释学的源与流 学习与探 索, 1995,(1).
[5]丸山高司.伽达默尔:视野融合[M].刘文柱等 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6]张德讓.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与翻译研究[U].中
国翻译, 2001,(7).
作者简介:
曾芸(1992.1~ ),女, 四川自贡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英语口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