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马克思主义阐释学新话语
2016-02-02
学术专题(中国马克思主义阐释学新话语)
中国马克思主义阐释学新话语
主持人语 本期笔谈聚焦于近年出现的中国马克思主义阐释学新话语,因为它已经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如张江的反“强制阐释”、陈众议的“反世界主义”观念,以及笔者对马克思“世界文学”的新诠释,处处可见马克思主义阐释学在中国的新型话语建构。
我们从两个方面来看这个问题,一个方面是阐释学学科,实际上从海德格尔、伽达默尔之后当代阐释学渐趋萧条,现在却由于马克思主义阐释学发展掀起了新高潮。阐释学是研究经典解释的学科,那么在中国文化语境中,如何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与中国文化经典之间的联系?这种“阐释”有什么价值与意义?这是学术界普遍关心的问题。其实国际马克思主义阐释学已经成为重要学术中心之一,美国詹姆逊与英国伊格尔顿两位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家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至今,联手耕耘“马克思主义阐释学”,成为所谓“后现代”时期的一种批评新潮,似乎证明当年人们匆忙宣告“理论批评的终结”,其实只不过证明“终结”并不是完结,而是为新理论产生提供了土壤。现实是,理论批评正在国际化,中国很可能在新世纪理论批评发展中成为领先者。
另一方面,中国马克思主义阐释学是多元化的,并不只限于某个主题理论讨论,因为在当代理论实践中,我们已经进行多个学科领域的马克思主义阐释学的应用。为此我们特邀华东师范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苏州大学等在马克思主义阐释学领域有一定实践与研究成果的学者,他们也分别是自己专业研究领域相当活跃的学者,跨学科进行笔谈,中心是中国马克思主义阐释学在近现代中国文化语境中的进入契机、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理论儒学的马克思主义阐释——“马儒”的建构、中国的莎士比亚学研究中的马克思主义阐释等,这是中国学术领域的新见解,也具有国际对话性。同时也有青年学者介绍了詹姆逊等人的马克思主义阐释学观念,以资借鉴。如果可能,我们将继续推进这一重要方向的研究。
本专题主持人:方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