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历史趣味性教学

2017-05-08黄锦洺

祖国 2017年7期
关键词:教学主体主观能动性创新意识

黄锦洺

摘要:处于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不再是刻板的僵硬的模式,而是使学生成为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主体,充分发挥高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高中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教学主体 主观能动性 创新意识

在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要求老师在教育教学上转变观念,改变思路。改变这种“传道”“授业”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师生间积极的互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这种情感的交流和平等的关系,拉近了师生距离,营造了快乐、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放松心情,带着愉悦的情绪去感受学习的乐趣。教学就是教与学的统一,发挥老师课堂教学主导作用,科学合理地组织好历史的课堂教学,积极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己去认识知识,获取知识,把课堂的主角让给学生,给学生广阔的空间去思考,让同学们利用自己所学知识,看待问题,分析问题、使同学们认识事物有着强烈欲望,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自己在积极地参与教师的课堂教学,让学生感到自己就是课堂的主人,让学生们上历史课感觉不是一种负担,而是种欣赏,互动的课堂教学,乐在学中,学在学中。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高中历史的氛围

有不少高中学生认为:历史需要死记硬背一些历史人物、年代、事件的起因和结果,乏善可陈,是一门比较枯燥无味的课程。鉴于此,我们作为高中历史教师就首先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善于营造学习高中历史的氛围,为学生在高中历史课堂上展开自主学习创造条件。例如,我们在学习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14“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时,我把全班首先分成四个学习小组,其中一个小组负责我国不同年代、不同地域的男女服饰的各自特色,以及怎样随时代地发展而变化,并能够对“西式服装能够被中国人接受并且得以流行”做出合理的解释;一个小组负责我国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饮食有什么特色,又怎样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地变化,并且能够比较详细地说出“四大菜系的特色和招牌菜各是什么?以及各地的风味小吃都有哪些?”;一个小组负责我国的居室建筑在不同年代、不同地域各有什么特色,并且能够将“西方居住理念传入我国之后,我国的居室建筑和家具陈设又发生了哪些变化?”陈述完整;一个小组负责我国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习俗风尚各有什么特色,以及怎样随着时代地发展而变化,并举例说明我国传统婚姻的优缺点具体在哪里。给学生们留出一天的时间准备、交流整理、归纳总结。到了上历史课的时间,差不多每个小组都能够条理清晰地将所负责的内容阐述完整。有的小组按年代从古到今采用了列表的形式逐一介绍,逻辑性很强;有的小组在进行阐述时,又及时地变换出与内容相匹配的图片,相辅相成,形象生动;有的小组则是将问题分成几大块,每一塊各自都叙述清晰后,又归纳总结。这一节历史课上的非常成功。总之,为学生营造一定的教学氛围,创设的问题情景要具有一定的难度,在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的最近发展区域,学生对其可望而不可及,通过自身努力又能够解决问题,这样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但是设置的问题又要有一定的情趣,怎样才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激发学生学习高中历史的兴趣

中外历史、从古到今,历史事件浩如烟海,多如繁星。在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历史事件、历史故事更是浩瀚无穷。因此作为高中历史老师,我们不能仅仅将历史课本的知识作为唯一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机械地学习课本知识。我们应该努力使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培养学生学习高中历史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地学习历史知识,并且使学生兴致勃勃地广泛涉及与之有关的知识。我看过有关袁腾飞的一段视频,他讲课语言幽默犀利、问题深刻、方法又灵活多变,开创了风格独特的讲史新风。他著有《历史是个什么玩意》、《这个历史挺靠谱》等著作,其中讲述了浩瀚的历史知识,将一段段过去冗长繁琐的历史演绎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为人们描绘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看后我受益匪浅,原来高中历史还可以以这样的方式讲解、学习。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学习高中历史兴趣的法宝。例如,我们在学习“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时,我们可以通过不同时期的交通和通信工具的图片、幻灯片、多媒体信息技术等形式,来展示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不同的场景,使学生能够对历史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当时的复杂情景等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领悟,从而形成自己的思想观点。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对学生通过自己努力取得的成绩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鼓励学生能够有条不紊地阐述自己对历史事件的看法,能够以史为鉴,以古喻今,提高学生学习高中历史的兴趣。学生学习高中历史的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教师耐心地培养和正确地引导,只有学生对学习高中历史产生了学习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探究历史新知识。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创新是推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深入展开的重要手段,作为高中历史教师应该掌握多种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以教学模式的创新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例如,我们在讲解“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一课时,可以事先要求学生认真查找有关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相关的材料,从近代中国资本主义是怎样在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我国封建势力的压迫和剥削,到作为比较进步生产方式的民族资本主义为什么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这种课前预习的方法增强了学生历史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了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对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学生们也可以进行专题讨论。通过辩论,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增强了学生学习高中历史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历史教学不是一味地墨守成规,而是应该跟随时代地发展变化,营造适合学生学习高中历史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学习高中历史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以便更好地理解和作为历史知识。

参考文献:

[1]张燕.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方法浅谈[N].黔南日报,2011.

[2]赵海花.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历史教学[N].宜春日报,2011.

(作者单位:广西藤县中学)

猜你喜欢

教学主体主观能动性创新意识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研究性教学在口腔医学专科生生产实习中的应用
浅谈数学课堂魅力的提升
“先学后教”让课堂更灵动
大学英语教学中分组讨论模式的研究
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策略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